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2744发布日期:2021-08-31 13:5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



背景技术:

有机废气主要包括碳烃化合物、苯及苯系物、醇类、酮类、酚类、醛类、酯类、胺类、腈、氰等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电子、化工、石油化工、涂料、印刷、涂装、家具、皮革等行业产生。

在对有机废气排放时,需要将其进行废气处理,但现有的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处理有机废气的时间过长,处理速率和质量较低,为此我们提出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能提高废气处理速率和质量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包括有机废气处理壳体、光催化氧化桶、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光催化氧化桶位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一端,且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位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底端,所述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内部的底端依次设有储水箱、集水箱、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和除湿透气板,所述有机废气处理壳体远离光催化氧化桶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废液排水管和第一导水管,所述储水箱和排水管道通过第一废液排水管连通,且集水箱和给水管道通过第一导水管连接,所述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另一端底侧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储水箱连接,且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内部,且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等距连接在第二导水管的底端,所述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上端连通有输送气管,所述光催化氧化桶和有机废气处理壳体通过输送气管连通,所述光催化氧化桶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有连通气管、负压气泵和排气管,所述有机废气处理壳体的中部设有与其内部连接的废气管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催化氧化桶和负压气泵的中部设有活性炭吸附处理桶,所述光催化氧化桶通过连通气管与活性炭吸附处理桶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处理桶的另一端连通有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负压气泵连通,所述活性炭吸附处理桶的内部靠近连通气管的一端设有布气区,且另一端等距设有活性炭板,所述布气区和活性炭板之间设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输送气管和连通气管分别靠近光催化氧化桶的一端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气泵和第二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之间等距固定有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催化氧化桶的内部包括紫外灯和光催化板,且光催化板为二氧化钛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废液排水管、第一导水管和输送气管的外表面均卡接有固定卡环,且固定卡环的另一端均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外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光催化氧化桶与排水管道之间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二废液排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性炭板的为蜂窝活性炭,且内孔直径依次减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当水进入到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内部时产生微纳米气泡,以降解有机废气,通过集水箱、第一废液排水管将废液及时排放到排水管道中,增大废气的降解质量,通过除湿透气板的设置,有机废气中残余的液体进行吸收,通过输送气管的作用将废气输送到光催化氧化桶内部进行有机废气的降解,使得废气中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成无毒害的物质,再通过负压气泵将其排放,提高了废气处理的速率和质量,通过除湿透气板的设置,避免含水量较高的有机废气进入光催化氧化桶的内部导致其设备的损坏,从而提高光催化氧化桶的使用寿命;

2、通过连通气管将降解完成的有机废气输送到布气区,通过布气区的作用将有机废气均匀分布的通过内层活性炭板的内部进行有毒物质的吸附,使其吸附更加彻底,提高有机废气的处理质量,通过挡板的设置,防止有机废气不经过活性炭板直接排放,进一步增大废气的处理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有机废气处理壳体;2、储水箱;201、第一导水管;202、水泵;203、第二导水管;204、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3、集水箱;301、第一废液排水管;4、废气管道;5、给水管道;6、排水管道;7、除湿透气板;8、输送气管;9、第一气泵;10、光催化氧化桶;11、第二废液排水管;12、连通气管;13、第二气泵;14、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5、布气区;16、挡板;17、活性炭板;18、吸气管;19、负压气泵;20、排气管;21、固定卡环;2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有机废气处理设备及有机废气处理组件,包括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光催化氧化桶10、给水管道5和排水管道6,光催化氧化桶10位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一端,且给水管道5和排水管道6位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底端,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内部的底端依次设有储水箱2、集水箱3、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204和除湿透气板7,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远离光催化氧化桶10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废液排水管301和第一导水管201,储水箱2和排水管道6通过第一废液排水管301连通,且集水箱3和给水管道5通过第一导水管201连接,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另一端底侧设有水泵202,水泵202的输入端与储水箱2连接,且输出端连接有第二导水管203,第二导水管203的另一端延伸至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内部,且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204等距连接在第二导水管203的底端,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上端连通有输送气管8,光催化氧化桶10和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通过输送气管8连通,光催化氧化桶10的另一端依次连通有连通气管12、负压气泵19和排气管20,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中部设有与其内部连接的废气管道4;

通过废气管道4将有机废气排放到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的中部,通过水泵202和第二导水管203的作用将储水箱2内部的水输送到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204的内部时,会产生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爆裂的瞬间会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内部的有机废气接触两者发生机械剪切、热解、自由基氧化以及超临界水氧化等反应,以降解有机废气,将产生的废液储存在集水箱3的内部,通过第一废液排水管301排放到排水管道6的内部输送,超氧微纳米气泡发生喷淋204至少设置4组,增大有机废气的处理效率,当反应完成后的气体往上移动通过除湿透气板7内部时,有机废气中残余的液体进行吸收,通过输送气管8的作用将废气输送到光催化氧化桶10内部进行有机废气的降解,使得废气中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成无毒害的物质,再通过负压气泵19将其排放,通过除湿透气板7的设置,避免含水量较高的有机废气进入光催化氧化桶10的内部导致其设备的损坏。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光催化氧化桶10和负压气泵19的中部设有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4,光催化氧化桶10通过连通气管12与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4连接,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4的另一端连通有吸气管18,吸气管18与负压气泵19连通,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4的内部靠近连通气管12的一端设有布气区15,且另一端等距设有活性炭板17,布气区15和活性炭板17之间设有挡板16;

分解完成的有机废气中会残留较少的有害物质,通过连通气管12将光催化氧化桶10和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4连接,将降解完成的有机废气输送到活性炭吸附处理桶14内部的布气区15,通过布气区15的作用将有机废气均匀分布的通过内层活性炭板17的内部进行有毒物质的吸附,使其吸附更加彻底,提高有机废气的处理质量,通过挡板16的设置,防止有机废气不经过活性炭板17直接排放,进一步增大废气的处理质量。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输送气管8和连通气管12分别靠近光催化氧化桶10的一端表面分别设有第一气泵9和第二气泵13,便于加快有机废气的输送速率。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给水管道5和排水管道6之间等距固定有支架22,增大给水管道5和排水管道6的支撑,增大两者的相对稳定性。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光催化氧化桶10的内部包括紫外灯和光催化板,且光催化板为二氧化钛板,二氧化钛板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和周围的氧气发生反应后,具备了极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当有机废气与二氧化钛板接触时,有机废气中残余的醛类、烃类等污染物会被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提高了对有机废气中残余的污染物质的降解效率。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第一废液排水管301、第一导水管201和输送气管8的外表面均卡接有固定卡环21,且固定卡环21的另一端均与有机废气处理壳体1外壁固定连接,增大第一废液排水管301、第一导水管201和输送气管8的支撑稳定性。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光催化氧化桶10与排水管道6之间设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二废液排水管11,有利于光催化氧化桶10内部分解水的排放。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活性炭板17的为蜂窝活性炭,增大对废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的接触面积,内孔直径依次减小,彻底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进一步减少有机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增大有机废气的处理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