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干燥器和盘式煅烧炉构成的废硅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64890发布日期:2021-08-31 13:56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干燥器和盘式煅烧炉构成的废硅胶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胶再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干燥器和盘式煅烧炉构成的废硅胶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硅胶别名:硅酸凝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属非晶态物质。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化学性质稳定,不燃烧。无机硅胶是一种高活性吸附材料,通常是用硅酸钠和硫酸反应,并经老化、酸泡等一系列后处理过程而制得。硅胶属非晶态物质,其化学分子式为msio2.nh2o。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各种型号的硅胶因其制造方法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微孔结构。硅胶的化学组份和物理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它同类材料难以取代的特点:吸附性能高、热稳定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有较高的机械强度等,家庭用做干燥剂,湿度调节剂,除臭剂等;工业用作油烃脱色剂,催化剂载体,变压吸附剂等;精细化工用分离提纯剂,啤酒稳定剂,涂料增稠剂,牙膏摩擦剂,消光剂等。

硅胶是润滑油再生技术中常用的吸附剂,硅胶在使用后,其中会含有大量的油,因硅胶的性质稳定,可以通过煅烧等方式将其中含有的油燃烧去除,但因含油硅胶中含油量较高,直接采用煅烧的方式对含油硅胶进行加工会导致大量的油无法进行回收利用,资源浪费较大,因此采用沸点汽提来将含油硅胶中的油大部分提取出来,并获得含油、水的硅胶,硅胶中的含油占比大大降低,此时在对其进行干燥煅烧则会降低油资源的损耗,目前在对硅胶进行干燥和煅烧时产生的高温烟气多是直接排出,不能对其进行热能回收利用,造成了热能的大量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振动干燥器和盘式煅烧炉构成的废硅胶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振动干燥器和盘式煅烧炉构成的废硅胶加工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和第二装置主体,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上端设有硅胶吸附剂投入口和烟气排出口,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内壁上连接有若干个小干燥盘和若干个大干燥盘,若干个小干燥盘和若干个大干燥盘上下交替分布,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上端设有排气口和入料口,且第二装置主体的下端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一通气板和第二通气板,所述第一通气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0°-150°,所述第二通气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所述第一通气板位于第二通气板的上方,且第一通气板的长度小于第二通气板的长度,所述第一通气板靠近第二通气板的一端与第二装置主体内壁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气板相配合的排料口,所述第二装置主体的底部连接有振动电机,所述第一装置主体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有天然气燃烧机,天然气燃烧机上连接有鼓风机,所述烟气排出口和进气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硅胶吸附剂投入口和烟气排出口对称分布在第一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下端设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中转轴,中转轴上连接有若干个和小干燥盘相配合的第一耙臂以及和大干燥盘相配合的第二耙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小干燥盘和第一装置主体之间设有落料间隙,中转轴贯穿小干燥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大干燥盘的中部设有落料孔,所述小干燥盘和第一装置主体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耙臂上连接有若干个外推式耙叶,所述第二耙臂上连接有若干个内推式耙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将硅胶从硅胶吸附剂投入口投入第一装置主体内进行干燥煅烧,干燥煅烧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从进气口输入第二装置主体内,此时将另外的待加工的硅胶从入料口投入第二装置主体内,硅胶先落在第一通气板上,因第一通气板是倾斜设置的,同时振动电机的振动力可以使得硅胶在第一通气板上移动并从第一通气板和第二装置主体内壁之间的间隙处落至第二通气板上,硅胶在第二通气板上向着排料口处移动,在硅胶移动的过程中,高温烟气可以对硅胶进行充分的干燥,干燥后的硅胶输入第一装置主体内进行进一步的干燥煅烧,可以使得能源最大化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也增加了硅胶生产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硅胶干燥煅烧的更加彻底;

2)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一通气板和第二通气板可以使得硅胶在第二装置主体内干燥的更加充分,且可以有效的减少硅胶的破损量;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设计合理,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装置主体;101、硅胶吸附剂投入口;102、烟气排出口;103、第一电机;104、中转轴;105、小干燥盘;106、第一耙臂;107、大干燥盘;108、第二耙臂;109、连接杆;110、出料口;2、第二装置主体;201、第一通气板;202、第二通气板;203、进气口;204、排气口;205、排料口;206、振动电机;207、入料口;3、天然气燃烧机;4、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振动干燥器和盘式煅烧炉构成的废硅胶加工装置,包括第一装置主体1和第二装置主体2,第一装置主体1的上端设有硅胶吸附剂投入口101和烟气排出口102,第一装置主体1的内壁上连接有若干个小干燥盘105和若干个大干燥盘107,若干个小干燥盘105和若干个大干燥盘107上下交替分布,第二装置主体2的上端设有排气口204和入料口207,且第二装置主体2的下端设有进气口203,第二装置主体2的内壁上连接有第一通气板201和第二通气板202,第一通气板20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40°-150°,第二通气板20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40°,第一通气板201位于第二通气板202的上方,且第一通气板201的长度小于第二通气板202的长度,第一通气板201靠近第二通气板202的一端与第二装置主体2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二装置主体2的侧壁上设有与第二通气板202相配合的排料口205,第二装置主体2的底部连接有振动电机206,第一装置主体1靠近底部的位置连接有天然气燃烧机3,天然气燃烧机3上连接有鼓风机4,烟气排出口102和进气口203连接。

天然气燃烧机3和第一装置主体1之间通过热气输入管连接,天然气燃烧机3上连接有天然气输入管,向天然气燃烧机3中通入天然气和空气,天然气在天然气燃烧机3中燃烧,最终向第一装置主体1内通入高温的空气,通过高温的空气来提升第一装置主体1内部的温度,使得硅胶与高温的干燥盘接触以达到干燥和煅烧的效果,当含油硅胶在煅烧部进行燃烧时会散发大量的热能,此时可以逐渐的减少外部天然气的输入量,直至只向装置主体内通入空气,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如图1所示,倾斜设置的第一通气板201和倾斜设置的第二通气板202可以使得硅胶在第二装置主体2内干燥的更加充分,且可以有效的减少硅胶的破损量。

第一装置主体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电机103,硅胶吸附剂投入口101和烟气排出口102对称分布在第一电机103的两侧,第一装置主体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10。

第一电机10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中转轴104,中转轴104上连接有若干个和小干燥盘105相配合的第一耙臂106以及和大干燥盘107相配合的第二耙臂108,小干燥盘105和第一装置主体1之间设有落料间隙,中转轴104贯穿小干燥盘105,大干燥盘107的中部设有落料孔,小干燥盘105和第一装置主体1之间通过连接杆109连接,第一耙臂106上连接有若干个外推式耙叶,第二耙臂108上连接有若干个内推式耙叶。

第一装置主体1内物料的运输过程是通过电机带动耙臂转动,耙臂转动后驱动相应的耙叶将硅胶从相应的干燥盘上输送至下一个干燥盘上,随着硅胶在上下交替的干燥盘上不断的移动而进行干燥、煅烧过程。

在进行硅胶再生过程时,将硅胶从硅胶吸附剂投入口101投入第一装置主体1内进行干燥煅烧,干燥煅烧的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从进气口203输入第二装置主体2内,此时将另外的待加工的硅胶从入料口207投入第二装置主体2内,硅胶先落在第一通气板201上,因第一通气板201是倾斜设置的,同时振动电机206的振动力可以使得硅胶在第一通气板201上移动并从第一通气板201和第二装置主体2内壁之间的间隙处落至第二通气板202上,硅胶在第二通气板202上向着排料口205处移动,在硅胶移动的过程中,高温烟气可以对硅胶进行充分的干燥,干燥后的硅胶输入第一装置主体1内进行进一步的干燥煅烧,可以使得能源最大化利用,降低了能源的损耗,也增加了硅胶生产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使得硅胶干燥煅烧的更加彻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