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气易挥发液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8612发布日期:2021-11-10 01:3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尾气易挥发液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易挥发液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化工厂的生产中,产生尾气的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公司产生的尾气主要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气体,若直接排放是决不允许的,煤化工、甲醇、乙醚、二甲醚等新兴能源和化工企业在煤气化和气化气的冷却和洗涤过程中,由于温度下降,压力较高,会有大量氨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气等冷凝并溶解到冷凝液中,形成富含氨气、二氧化碳的变换气冷凝液。其中二氧化碳含量在10

20g/l,氨气含量在4

8g/l,硫化氢含量在 0.1

0.3g/l,一氧化碳含量在0.2

0.5g/l,氢气含量在0.02

0.1/l。该变换冷凝液属高氨氮废水,无法直接外排,如引入企业的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将直接提升生化系统的氨氮负荷,废水无法达标排放,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气提蒸氨的方式脱除氨氮和二氧化碳,气提后的合格液回用企业气化系统。由于气提出来的混合气冷凝后温度在60

80℃,氨气含量和含水率较高,使得后期硫回收系统和火炬经常熄火,无法正常运行,并容易形成新的氮氧化物污染;加之气提出来的混合气在塔顶冷凝时,氨基甲酸铵和硫化氢在冷凝器底部大量富集,浓度大大提高,使得冷凝器腐蚀严重,不到三个月就无法使用,为此大多数企业将这部分气体(汽提尾气)直接排放,形成了更严重的大气污染。随着环保和节能新标准的实施,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大,这类废水和废气必须加以处理,并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cn103861313a的专利,该方案包括尾气管道、设置在尾气管道冷凝段外侧的冷媒盘管、设置在管道出口处的回收口组成,所述尾气管道的冷凝段与整个尾气管道呈30

75度角,所述尾气管道的冷凝段设置引风机。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采用冷凝的方式,使得尾气中的有机气体凝结,得到回收;又因为冷凝段与整个尾气管道呈现向下的30

75度角,加上引风机的作用,使得尾气不断进入,冷凝成液体的有机物因重力作用流到回收口得到回收。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少了原料的浪费,可以在有效去除尾气中的有毒气体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4.但是该装置随着在生产使用中,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5.第一,该装置由于尾气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小,热交换时间短,降低了对气体的冷凝效率。
6.第二,尾气在换热器内的进行热交换时,单位时间内无法实现与换热器进行多次热交换,使得对气体的冷凝效率较低。
7.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尾气易挥发液体回收装置,用以解决传统技术中的装置由于尾气与换热器的接触面积小,热交换时间短;以及尾气在换热器
内的进行热交换时,单位时间内无法实现与换热器进行多次热交换,对气体的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0.一种尾气易挥发液体回收装置,包括冷却箱,所述冷却箱内转动安装有分流器,所述冷却箱内固接有盘绕设置的筒状换热管,所述筒状换热管的内径由上到下呈渐扩式设置,所述冷却箱内还通过延伸换热管布置有呈s形换热流道,所述冷却箱的底面上开设有排液口。
11.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延伸换热管与所述筒状换热管相连通,连接所述延伸换热管的一端为进口,连接所述筒状换热管的一端为出口。
1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延伸换热管包括依次交替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片与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的上端部与所述冷却箱的内顶面固接,所述第二换热片的下端部与所述冷却箱的内底面固接,并通过所述第一换热片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换热片的上端部之间形成所述s形换热流道。
1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片与第二换热片均包括呈s形迂回设置的换热管组成,所述第一换热片与第二换热片相连通,并一体成型。
1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分流器包括竖直转动安装于所述冷却箱顶面上的转筒,所述转筒的下端口封口设置,所述转筒靠近下端口的周壁上围设有分流叶片,所述转筒的周壁处于相邻的所述分流叶片之间的区域还开设有分流孔。
1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转筒上还同轴套装固接有挡盘,所述挡盘的下表面与若干个所述分流叶片的上端部相固接。
16.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挡盘为弧形盘,所述弧形盘的凸面向上设置。
17.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转筒处于所述冷却箱顶面上方的部分还固接有齿轮,所述冷却箱的顶面上还固接有驱动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机。
18.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转筒的上端口还转动插装有进入法兰筒,所述进入法兰筒的外壁与所述转筒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19.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筒状换热管的下方。
20.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排液口的边沿固接有向下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筒,所述导筒的下端口固接有排出法兰筒。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其中通过转动设置的分流叶片实现对进入至冷却箱内的尾气施加力,使其快速的在筒状换热管内进行流动,使其快速的与筒状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对尾气中的气体进行冷凝,其中通过筒状换热管初步冷凝的气体,随着流动会再次进入至s形换热流道内,利用延伸换热管实现在气体进行再次冷凝,更进一步的实现对气体进行冷凝,加大了尾气与换热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凝效率;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
绘制。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

冷却箱;2

筒状换热管;3

第一换热片;4

第二换热片;5

进口; 6

出口;7

排液口;8

导筒;9

排出法兰筒;10

转筒;11

分流孔;12

分流叶片;13

挡盘;14

进入法兰筒;15

齿轮;16

驱动机;17

排烟筒。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如图1所示,尾气易挥发液体回收装置,包括冷却箱1,冷却箱1内转动安装有分流器,冷却箱1内固接有盘绕设置的筒状换热管2,筒状换热管2的内径由上到下呈渐扩式设置,冷却箱1内还通过延伸换热管布置有呈s形换热流道,冷却箱1的底面上开设有排液口7。
28.延伸换热管与筒状换热管2相连通,连接延伸换热管的一端为进口5,连接筒状换热管2的一端为出口6,其中延伸换热管与筒状换热管2之间也是利用换热管一体成型制造,
29.延伸换热管包括依次交替并列设置的第一换热片3与第二换热片4,第一换热片3的上端部与冷却箱1的内顶面固接,第二换热片4的下端部与冷却箱1 的内底面固接,并通过第一换热片3的下端部与第二换热片4的上端部之间形成s形换热流道。
30.第一换热片3与第二换热片4根据需要设有多组。
31.第一换热片3与第二换热片4均包括呈s形迂回设置的换热管组成,且s 形迂回设置的换热管之间设有间隙,第一换热片3与第二换热片4相连通,并一体成型。
32.分流器包括竖直转动安装于冷却箱1顶面上的转筒10,转筒10的下端口封口设置,转筒10靠近下端口的周壁上围设有分流叶片12,转筒10的周壁处于相邻的分流叶片12之间的区域还开设有分流孔11,实现进入至冷却箱1内的尾气增加其流动速度,加大与换热管之间的接触效率。
33.转筒10上还同轴套装固接有挡盘13,挡盘13的下表面与若干个分流叶片 12的上端部相固接,实现对尾气的流动方向进行限位。
34.挡盘13为弧形盘,弧形盘的凸面向上设置。
35.转筒10处于冷却箱1顶面上方的部分还固接有齿轮15,冷却箱1的顶面上还固接有驱动齿轮15转动的驱动机16。
36.转筒10的上端口还转动插装有进入法兰筒14,进入法兰筒14的外壁与转筒10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实现密封设置,其中进入法兰筒14与转筒10之间转动设置,实现了转筒10转动时,不会带动进入法兰筒14转动。
37.排液口7位于筒状换热管2的下方。
38.排液口7的边沿固接有向下呈渐缩式设置的导筒8,导筒8的下端口固接有排出法兰筒9,实现将冷却后的今天进行排出。
39.冷却箱1的侧壁上还固接有排烟筒17,排烟筒17靠近延伸换热管。
4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