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器、混合器制造方法、施配组件以及施配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940046发布日期:2022-02-16 16: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混合器、混合器制造方法、施配组件以及施配材料的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混合离开多组分料筒的多组分材料的混合器,其中存储在所述混合器中或所述混合器处的码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混合器的类型、混合器的制造商、混合器的生产日期以及适用于混合器的材料列表。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混合器制造方法,涉及一种施配组件,并且涉及一种经由所述混合器来施配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使用静态混合器和动态混合器(或者其也称为混合尖端)来混合从多组分料筒施配的多组分材料。此类混合尖端用于多种应用领域中,从工业应用(诸如使用粘合剂来使结构部件相互结合,或者用作建筑物或车辆的保护性涂层)到医疗和牙科应用(例如,用于制成牙科模具)。
3.所述多组分材料例如是包括填料材料和硬化剂的双组分粘合剂。为了获得最好可能的混合结果(例如具有所期望的结合强度的粘合剂),必须彻底混合多组分材料。
4.为此目的,所述混合尖端包括一个接一个地布置的数个结构和/或混合段,所述结构和/或混合段重复分割和重新组合多组分材料的部分流以彻底混合所述多组分材料。
5.通常根据待混合的实际多组分材料来选择相应结构和/或混合段(并且因此混合尖端)的数量和大小,即,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存在不同长度和大小的混合尖端。
6.如果在混合多组分材料时选择了错误的大小,则这可能导致各种不利结果。首先,如果选择的混合尖端太小,则多组分材料将不能足够彻底混合,使得在混合粘合剂时,所产生的结合将不具有所期望的强度,并且因此可能过早失效。
7.其次,如果选择的混合尖端太大,则在施配过程已经完成之后静态混合器中剩余的材料的体积大于需要的体积。然后,通常丢弃大于所需体积的此材料,因为其保留在混合尖端中。
8.根据应用领域,多组分材料可能相当昂贵,并且可以一次仅用于一个应用,其中多组分料筒针对5种或更多种、优选10种或更多种此类应用存储材料。例如在牙科领域中尤其如此,其中存储在料筒中的多组分材料的一部分仅一次用于一个应用/患者,其中其余的多组分材料存储在多组分料筒中以用于将来的应用。因此,在单次使用之后,静态混合器中剩余的大体积的多组分材料的过度使用会导致不必要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9.为此原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混合尖端:借助其可以确保所期望的混合效率,其中混合效率是低废物体积与良好混合质量之间的平衡。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得一种能够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生产的静态混合器。
10.此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混合段来满足。
11.这种混合尖端用于混合离开多组分料筒的多组分材料,所述混合尖端包括:
‑ꢀ
针对所述多组分材料中的每一者具有相应入口的入口端,所述入口端被配置成
可释放地联接到所述多组分料筒;
‑ꢀ
具有用于施配经混合的多组分材料的出口的出口端;以及
‑ꢀ
在混合尖端的壳体中布置在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的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被设置成在多组分材料通过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出口端之间时混合所述多组分材料,其中可读码存储在混合尖端中或混合尖端处,所述可读码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混合尖端的类型、混合尖端的制造商、混合尖端的生产日期、混合尖端的长度、混合尖端的直径、混合尖端的大小和适用于混合尖端的材料列表、混合尖端与料筒内含物的兼容性以及适用于混合尖端的应用列表。
12.通过在混合尖端处提供包括与混合尖端的性质有关的信息的可读码,可以在将混合尖端安装在料筒处时检查所述混合尖端是否适于以所期望的混合效率与料筒的内含物一起使用。
13.此外,将所述码嵌入混合尖端的一部分内或者将其附接到混合尖端的一部分意指仅必须稍微改变制造方法,并且从而获得一种可以以尽可能简单方式生产的静态混合器,其中所述混合尖端能够用于若干应用中,其确保所期望的混合效率。
14.所述码可以存储在嵌入混合尖端的壳体内或者附接到所述壳体的元件处。通过将码存储在元件处,可以保护所述码免受例如在可以用于形成混合尖端的注射模制过程或3d打印过程期间或者在施配器的使用期间存在的环境影响,诸如水(如果施配器例如在桥梁处用于其修理或建造等等)。
15.所述码可以是全息图、qr码、nfc码、条形码和rfid码中的一者。此类码可以存储数条信息(诸如上文详述的信息),并且可以使用已知技术以方便方式读出。
16.所述混合尖端可以是动态混合器和静态混合器中的一者。此类混合尖端可以用于大量混合应用中。
17.所述混合元件可以是单件混合元件或在所述混合元件的壳体中组合成一个混合元件的一系列数个单独混合元件段。以此方式,可以针对待在其中混合的所期望的材料修整所述混合元件。
18.所述混合尖端可以在入口端处包括环绕入口的底部壳体部分,其中所述码布置在所述底部壳体部分中或所述底部壳体部分处,所述底部壳体部分可选地特别是直接相邻于管状壳体部分布置,其中所述管状壳体部分可选地在出口端处朝向出口渐缩。在底部壳体部分处施加码确保安装在施配器处的码读取器可以尽可能靠近于混合尖端处的码布置。
19.所述码可以布置在壳体的管状壳体部分中或管状壳体部分处,其中所述管状壳体部分被配置成存储和接收所述混合元件的至少30%、优选地至少80%。以此方式,码远离混合尖端的包括到达料筒、并且可能还到达施配器的连接的部分来布置。
20.管状壳体部分的长度可以是出口与入口之间沿着混合尖端的纵向轴线的距离的至少40%、优选地至少60%、并且高达75%。类似地,底部壳体部分的长度优选地被选择为出口与入口之间沿着混合尖端的纵向轴线的距离的5 %和25%之间。
21.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混合尖端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形成所述混合尖端;
‑ꢀ
在形成所述混合尖端的所述步骤之前、期间或之后,在所述混合尖端处或所述混合尖端中提供码;以及
‑ꢀ
在完成所述混合尖端之后确认所述码。以此方式,可以可靠地确保在混合尖端的制造期间可能毁坏的码不与混合尖端一起分配给客户等等。
22.形成所述混合尖端的步骤可以包括注射模制混合尖端和3d打印混合尖端中的一者。已知此类制造方法可靠且方便地形成所期望的混合尖端。
23.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施配组件,其包括混合尖端、可选地填充有相应多组分材料的多组分料筒、施配器和控制器,所述施配器适于引起多组分材料经由混合尖端从多组分料筒施配,所述施配器进一步包括用于读取存储在所述混合尖端中或所述混合尖端处的码的码读取器,所述控制器连接到所述码读取器并且适于评估存储在所述混合尖端中或所述混合尖端处的码。
24.因此,多组分料筒可以填充有选自由以下组成的成员群组的材料:局部药物、医用流体、伤口护理流体、化妆品和/或皮肤护理制剂、牙科流体、兽用流体、粘合剂流体、消毒流体、保护流体、油漆以及前述的组合。
25.因此,此类流体、并且因此所述施配组件可以有利地用于目标区的治疗,诸如鼻子(例如抗组胺药膏等等),耳朵,牙齿(例如用于植入物或颊部应用的模具(例如小溃疡、牙龈治疗、口疮等等)),眼睛(例如药物在眼睑上的精确沉积(例如霰粒肿、感染、抗炎药、抗生素等等)),嘴唇(例如疱疹),口,皮肤(例如抗真菌、黑斑、粉刺、疣、牛皮癣、皮肤癌治疗、纹身去除药物、伤口愈合、疤痕治疗、去污、止痒应用等等),其它皮肤病学应用(例如皮肤指甲(例如抗真菌应用或强化配方等等))或细胞学应用。
26.可替代地,所述流体、并且因此所述施配组件还可以在工业领域中用于产品的生产并且用于现有产品的修理和维护,例如在建筑行业、汽车行业、航空航天行业、能源行业中(例如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等。所述施配组件可以例如用于建筑材料、密封剂、结合材料、粘合剂、油漆、涂料和/或保护涂料的施配。
27.所述控制器可以布置在施配器的壳体处或施配器的壳体中。以此方式,可以根据施配器的设计选择控制器的最好位置。
28.所述多组分料筒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在所述多组分料筒的壳体中或所述多组分料筒的壳体处的料筒码,所述料筒码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多组分料筒的材料、多组分材料的体积、多组分料筒的制造商、多组分料筒的生产日期、适用于料筒的应用列表、适用于料筒的混合尖端列表以及料筒与混合尖端的兼容性,其中所述施配器包括:码读取器,可选地所述码读取器被设置成用于读取存储在混合尖端中或混合尖端处的码;或单独的码读取器,所述码读取器适于读出料筒码,并且所述控制器适于评估所述料筒码。通过具有料筒码并且使施配器形成为使得其可以读取存储在料筒处的码,可以确保选择正确类型的混合尖端与存储在多组分料筒中的材料一起使用,以便实现所期望的混合效率。
29.所述控制器可能适于输出存储在所述码和/或料筒码中的至少一些信息。
30.根据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使用混合尖端和/或施配组件来施配多组分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将多组分料筒安装在施配器处;
‑ꢀ
将混合尖端固定到多组分料筒;
‑ꢀ
读出存储在混合尖端中或混合尖端处的码;
‑ꢀ
可选地读出存储在多组分料筒中或多组分料筒处的料筒码;以及
‑ꢀ
在使用施配器之前指示存储在所述码和/或料筒码中的至少一些信息。
31.以此方式,例如可以向施配组件的用户指示混合尖端与存储在料筒中的材料的适用性,以便验证是否将正确的混合尖端用于存储在料筒中的材料,以便确保所期望的混合效率。
32.读出存储在混合尖端中或混合尖端处的码的步骤可以进一步包括读出料筒码。以此方式,可以将存储在与混合尖端有关的码中的信息与存储在与料筒及其内含物有关的料筒码中的信息进行比较,其中所述信息中的至少一些能够显示在施配器处。
附图说明
33.在附图的以下描述中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借助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图1是施配系统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自动混合单元的示意性截面视图;图3是施配器的透视图;图4是料筒的透视图;以及图5是另一个混合尖端的示意性局部截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在下文中,将针对具有相同或等效功能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关于部件的方向作出的任何陈述都是相对于附图中所示位置作出的,并且可以在实际应用位置中自然变化。
35.图1示意性地示出施配系统1,其包括静态混合器2(也称为混合尖端2')和多组分料筒3。图1中示出的多组分料筒3是双组分料筒3',其具有填充有相应双组分材料m、m'(例如,硬化剂和粘结剂材料)的两个料筒室3a、3b。
36.静态混合器2在其第一端部5处包括两个入口4、4'。两个入口4、4'连接到双组分料筒3'的两个出口6、6'。在本示例中,入口4、4'接收双组分料筒3'的出口6、6'。就此应注意,入口4、4'与出口6、6'之间其它形式的相互作用也是可能的。
37.示意性地示出的静态混合器2的壳体7进一步包括实现静态混合器2的入口4、4'相对于双组分料筒3'的出口6、6'的正确对准的对准装置8、8'。对准装置8、8'可以例如被配置为卡口状连接装置(未示出),并且因此还充当一类用于将静态混合器2附接到双组分料筒3'的附接装置(未示出)。还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附接装置(也未示出)(例如锁定环),并且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
38.壳体7在静态混合器2的第二端部10(也称为出口端)处进一步具有施配出口9。经混合的多组分材料m、m'在其通过静态混合器2之后经由施配出口9施配。施配出口9布置在静态混合器2的纵向轴线a处。纵向轴线a从静态混合器2的入口4、4'延伸到静态混合器2的出口9。
39.图2示出例如在牙科手术中用于施配多组分材料、然后用于形成例如患者的牙齿的牙印或模具的自动混合单元13的示意性截面视图。自动混合单元13也称为施配组件70。
40.自动混合单元13包括壳体14,壳体14具有用于多组分料筒3(在本情况下,双组分
料筒3')的料筒接收部14。动态混合器15在连接区域16中连接到双组分料筒3',连接区域16存在于双组分料筒3'的出口6、6'的区域中和壳体14的端部14''处动态混合器15的入口4、4'的区域中。
41.在本示例中,连接区域16包括闩锁16',闩锁16'使动态混合器15可释放地固定到双组分料筒3'。
42.根据双组分料筒3'的设计,闩锁16'可以存在于双组分料筒3'处,如本实施例中的情况。可替代地,闩锁16'本身可以是壳体14的一部分(未示出)。同样,可以使用除闩锁16'以外的其它附接装置来使动态混合器15附接到双组分料筒3'。例如,防松螺母等等可以使动态混合器15保持在多组分料筒3处的适当位置。
43.动态混合器15包括布置在动态混合器15的壳体7内的混合转子17。混合转子17由自动混合单元1的驱动轴18驱动。在驱动混合转子17和驱动轴18时,这两者都围绕旋转轴线a旋转。就此应注意,动态混合器15通常也称为混合尖端15'。
44.在牙科领域中,混合转子17、并且因此驱动轴18的所期望的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方向。在其它领域中,所期望的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旋转方向。在下文中论述的混合转子17可以适于混合转子17的两个旋转方向。
45.为了将驱动轴18联接到混合转子17,混合转子17包括驱动轴18的联接端部20插入到其中的联接插口19、也称为联接元件19'。驱动轴18的联接端部20通常也称为联接插塞20'、也称为联接构件20''。应注意,在本示例中,联接插塞20'具有多边形外部形状、即正六边形外部形状。
46.图2中所示的附图图示联接元件19'存在于混合转子17处,并且联接构件20''存在于驱动轴18处。就此应注意,联接元件19'(即联接插口19)存在于驱动轴18处、并且因此联接构件20''(即联接插塞20')存在于混合转子17处的设计是可能的。
47.驱动混合转子17以混合最初存储在动态混合器15内的双组分料筒3'中的材料m、m',并且随后经由混合器出口9施配这些材料。为了混合材料m、m',混合转子17包括沿着混合转子17的长度围绕旋转轴线a配置和布置的多个混合叶片21。
48.自动混合单元13包括被配置成驱动驱动轴18、并且从而驱动混合转子17的驱动单元22。驱动单元22被进一步配置成经由活塞驱动轴20、20'驱动相应活塞19、19',以便将存储在双组分料筒3'中的材料m、m'推向出口6,6',并且从而推入动态混合器15。
49.当自动混合单元13被激活时,活塞24、24沿着双组分料筒3'的壁25、25'沿与混合转子17的旋转轴线a一致的动态混合器15的纵向方向a'、沿朝向双组分料筒3'的出口6、6'方向移动。
50.材料m、m'被压出双组分料筒3'的出口6、6',并且进入到布置在动态混合器15的壳体7的底部壳体部分11的区域中的入口4、4'中。入口4、4'将材料引导到布置在混合转子17的旋转表面27的区域中的前室26中。材料的预混合发生在旋转表面27的所述区域中的前室26中。
51.驱动单元22、并且因此自动混合单元13可以借助于电池电力操作,或者可以连接到主电源(两者都未示出)。
52.就此应注意,动态混合器15像静态混合器2一样是一次性部件,其可以在自动混合单元13的每次使用或者数次使用之后更换。同样地,多组分料筒3或至少多组分料筒3的若
干部件是定期更换的一次性部件。
53.参考图3,图示施配器28。施配器28是电动施配器,并且包括壳体29、驱动单元30(也称为致动机构)、马达、材料施配器24'(称为活塞驱动轴24)、传感器31、接收器/发射器32和控制器33。壳体29包括手柄34以由操作者抓握来操作施配器28施配材料。手柄34包括触发开关或触发器35、速度控制拨盘(scd

未示出)和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呈开/关模式开关形式的操作模式选择开关(未示出)。壳体29容纳驱动单元30和控制器33。在壳体29的底部38处,可充电电池组或电源40以对便携式电动工具来说正常的方式附接。
54.可替代地,施配器28可以包括电线以与电源(诸如电源插座)连接。如所理解的,电源40(例如,电池)向驱动单元或致动机构30供应电压以操作施配器28。
55.指示器44可以安置在手柄34上用于指示特定条件。换句话说,指示器44可以是指示诸如温度、压力、第一施配模式激活、第二施配模式激活、低或满电池电量、过载(扭矩)、高温、端部止动开关激活等等多个特定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的led。指示器44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指示器或显示器以便可以显示任何合适信息。
56.保持器(料筒接收部)14'安置在壳体29的前端48处以接收用于待施配材料m、m'的料筒3。因此,保持器14'限定施配器28的前端48。
57.料筒3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材料接收部,诸如香肠型料筒3或固体料筒3,或任何其它合适类型的接收部。待施配材料m、m'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双组分材料,其经混合以形成用于所期望应用的材料,诸如密封剂、油漆或粘合剂。
58.施配器28进一步包括齿条52。至少一个材料施配器24'在齿条52的前端处。在一个实施例中,材料施配器24'是第一材料施配器和第二材料施配器,其中材料施配器24'中的每一者是被配置成插入到料筒3的相应料筒室3a、3b中的柱塞(连接到推杆)。材料施配器24'被配置成经由接收在料筒3中的活塞23、23'驱动和施配来自料筒3的材料。虽然材料施配器24'被图示为柱塞,但是材料施配器24'可以是任何合适设备。齿条52延伸穿过驱动单元20,并且第二手柄56附接在与齿条52的前端相对的后端处。
59.由于第一和第二材料施配器24'通过齿条52的第二手柄56连接,因此可以进一步确保第一和第二材料施配器24'一致地移动。所示实施例的施配器12通常与并排料筒3一起使用,如图1和图4中示出。即,料筒3包含彼此紧挨布置的两个料筒室3a、3b。就此应注意,在施配组件中也可以使用所谓的同轴料筒(未示出),在此情况下,在施配器处将仅提供一个柱塞,其中所述柱塞被配置成接合所谓的剥离器活塞。
60.指示器44可以安置在手柄30上以用于指示特定条件。换句话说,指示器44可以是指示诸如温度、压力、第一施配模式激活、第二施配模式激活、低或满电池电量、过载(扭矩)、高温、端部止动开关激活等等许多特定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的led。指示器44可以是任何其它合适指示器或显示器以便可以显示任何合适信息。
61.料筒接收部14'安置在壳体18的前端48处以接收料筒3。因此,料筒接收部14'限定施配器12的前端48。
62.包括施配器28、料筒3和混合尖端2'、15'的这种施配组件70使得材料能够刚好就在其被施用到表面或区域之前或之时被彻底混合并形成粘合剂或经混合的材料。
63.驱动单元30容纳通过齿轮系驱动的马达42,其中圆柱形小齿轮在驱动单元30内部与齿条52啮合以驱动后者。
64.检测器或传感器31优选地是被配置成确定与施配器28的当前使用状态和/或存储在料筒3中的料筒内含物有关的参数和/或与附接到施配组件70的料筒3的混合尖端2'、15'有关的信息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中的一者。
65.例如,传感器31可以是布置在施配器28处并且被配置成检测与其中使用施配器28的环境温度有关的温度数据的温度传感器,和/或布置在施配器28中并且被配置成检测与其中使用施配器28的环境湿度有关的湿度数据的湿度传感器。
66.此外,如果期望的话,传感器31可以是选自群组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特别是gps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重量传感器、应变传感器以及前述的组合。换句话说,施配器28可以具有被配置成感测本文中论述的条件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单个传感器或多个传感器。
67.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31可以邻近第一和第二材料施配器34'的齿条52安置和/或安置在壳体29内,并且能够检测材料施配器24'和/或齿条52的移动。然而,应注意,传感器31可以安置在任何合适位置中。另外,传感器31可以是光学传感器、滑动卡尺或可以确定材料施配器的移动距离和/或速度的任何合适传感器。
68.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31可以连接到马达42和控制器28,如图3中所示。因此,传感器31能够基于马达42的速度确定材料施配器24'的速度。
69.然后,来自传感器31的数据可以通信到控制器33以用于控制材料施配器24'的行进速度和/或距离的目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31使得控制器33能够确定材料施配器24'已经行进的速度和距离。然而,应注意,传感器31可以是任何合适传感器,并且并不限于本文中提供的描述。
70.施配器28可能能够直接向诸如智能电话或平板计算机等远程设备(未示出)和/或向远程网络终端或服务器(例如,同样未示出的云)这两者无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此外,远程设备可能能够直接向施配器28或向远程网络终端或服务器(例如,云)这两者无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远程网络终端或服务器可能能够直接向施配器28或远程设备这两者无线地发送和接收信息。
71.不管传感器的类型如何,经由传感器31记录的数据可以被收集并经由无线通信设备通信到远程设备和/或远程网络终端或服务器。
72.如图1和图2中所指示的,用于混合多组分材料m、m'的混合尖端2'、15'中的每一者包括存储在混合尖端2'、15'中或混合尖端2'、15'处的可读码12'。可读码12'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者:混合尖端2'、15'的类型、混合尖端2'、15'的制造商、混合尖端2'、15'的生产日期、混合尖端2'、15'的长度、混合尖端2'、15'的直径、混合尖端2'、15'的大小以及适用于混合尖端2'、15'的材料列表。
73.码12'可以存储在嵌入壳体7内的码存储元件12上(参见图1和图2)。如图3中所指示,第一码读取器31布置在施配器28的接收部14'的前端处。此码读取器31'适于读取存储在混合尖端2'、15'中或混合尖端2'、15'处的码。
74.码12'可以是全息图、qr码、nfc码、条形码和rfid码中的一者。同样地,码读取器31'可以是rfid传感器、条形码扫描仪、全息图读取器和nfc码读取器中的一者。在本文中示出和论述的实施例中,码12'和60是相应rfid码,并且码读取器31'是rfid传感器。
75.如图1和图2中进一步指示,相应混合尖端2'、15'在入口端5处包括环绕入口4、4'
的底部壳体部分11,其中码12'布置在底部壳体部分11中。底部壳体部分11邻近管状壳体部分7'布置,其中管状壳体部分7'在出口端10处朝向出口9渐缩。
76.此外,管状壳体部分7'的长度是出口10与入口4、4'之间沿着混合尖端2'、15'的纵向轴线a的距离的至少40%、优选地至少60%。
77.图5示出穿过被配置为静态混合器2的混合尖端2'的局部截面。静态混合器2的混合元件17'是可见的,正如附接到壳体7的外表面的码12'一样。
78.同样如图5中所指示,码12'布置在壳体7的管状壳体部分7'处。混合尖端2'、15'的管状壳体部分7'被配置成存储和接收混合元件17、17'的至少30%、优选地至少80%。
79.在制造混合尖端2'、15'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通过注射模制混合尖端2'、15'和3d打印混合尖端2'、15'中的一者形成混合尖端2'、15'。
80.‑ꢀ
在形成所述混合尖端2'、15'的所述步骤之前、期间或之后,在混合尖端2'、15'处或混合尖端2'、15'中提供码12';以及
‑ꢀ
在完成混合尖端2'、15'之后确认码12'。如果料筒3安装在图3的施配器28中,则这导致形成施配组件70,其中施配组件70包括混合尖端2'、填充有相应多组分材料m、m'的多组分料筒3、施配器28和控制器33。施配器28适于引起多组分材料m、m'经由混合尖端2'、15'从多组分料筒3施配,施配器28进一步包括用于读取存储在混合尖端2'、15'中或混合尖端2'、15'处的码12'的码读取器31',控制器33连接到码读取器31'并且适于评估存储在混合尖端2'、15'中或混合尖端2'、15'处的码12'。
81.图4示出并排多组分料筒3。料筒码60存储在多组分料筒3的壳体58处。料筒码60指示以下中的至少一者:多组分料筒3的材料m、m'、多组分材料m、m'的体积、多组分料筒3的制造商以及多组分料筒3的生产日期。
82.图3中所示的施配器28包括布置在料筒接收部14'处的第二码读取器31',第二码读取器31'适于读出料筒码60,并且控制器33适于评估料筒码60。
83.在其它设计中,第一和第二码读取器可以是同一个码读取器31'。
84.一般来说,控制器33适于例如经由指示器44或经由优选地无线地连接到施配器28的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或计算机输出存储在码12'和/或料筒码60中的至少一些信息。指示器44或者移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等等然后被配置成指示存储在码12'和料筒码60中的相应信息,并且可能还指示正确混合尖端2'、15'是否安装在料筒3处以与存储在所述料筒3中的材料m、m'一起使用(即,安装在料筒3处的混合尖端2'、15'是否适于与存储在料筒3内的材料m、m'一起使用),以便以所期望的混合效率确保所期望的混合结果。
85.在施配组件70处使用混合尖端2'、15'施配多组分材料m、m'时,必须执行以下步骤以做好准备:
‑ꢀ
将多组分料筒3安装在施配器28处;
‑ꢀ
将混合尖端2'、15'固定到多组分料筒3;
‑ꢀ
读出存储在混合尖端2'、15'中或混合尖端2'、15'处的码12';
‑ꢀ
可选地读出存储在多组分料筒3中或多组分料筒3处的料筒码60;以及
‑ꢀ
在使用施配器28之前,指示存储在码12'和/或料筒码60中的至少一些信息。
86.附图标记列表:1 施配系统2、2' 静态混合器、混合尖端3、3' 多组分料筒、双组分料筒,3a、3b 室、室4、4' 入口5 第一端部6、6' 出口7、7' 壳体、管状壳体部分8、8' 对准装置9 施配出口10 第二端部11 底部壳体部分12、12' 码存储元件、码13 自动混合单元14、14'、14'' 13的壳体、料筒接收部、端部15、15' 动态混合器、混合尖端16、16' 连接区域、闩锁17、17' 混合转子、混合元件18 驱动轴19、19' 联接插口、联接元件20、20'、20'' 联接端部、联接插塞、联接构件21 混合叶片22 驱动单元23、23' 活塞24、24' 活塞驱动轴、材料施配器25、25' 多组分料筒4的壁26 前室27 旋转表面28 施配器29 壳体30 驱动单元31、31' 传感器、码读取器32 接收器/发射器33 控制器34 手柄35 触发器38 壳体29的底部40 电源
42 马达44 指示器48 前端52 齿条56 第二手柄58 3的壳体60 料筒码70 施配组件a、a' 旋转轴线、纵向方向m、m' 材料、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