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9664发布日期:2021-06-04 12:4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城市以及农村中,随处可见建筑工地,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灰尘,污染大气环境。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3.除尘器在工业企业中应用比较广泛,除尘器主要是将气体中的的粉尘颗粒去除,现在除尘器的形式格式各样,除尘方法也不同,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中,除尘器的应用尤为广泛应用比较广泛。
4.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除尘装置使用不够灵活,在移动过程中装置的移动不便,且在吸尘位置的安置上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包括两组支架,所述下端连接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架上端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安装设置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下端连通设置有导尘管道,所述导尘管道远离过滤腔的末端连通设置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集尘腔,所述集尘腔两侧对称连接设置有滑块凸起,所述滑块凸起分别和两侧的支架滑动配合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门”型结构,所述支架两侧相对内壁之间对称嵌入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凸起和两侧的滑槽滑动配合连接。
8.进一步的,一组所述支架中的滑槽内分别连接设置有螺纹杆和滑杆,所述滑杆和所述滑槽转动连接,所述滑杆上端传动连接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端,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支架上端并伸入所述滑槽中,所述螺纹杆和一组所述滑块凸起通过螺纹配合活动连接,所述滑杆和一组所述滑块凸起滑动配合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下端一侧的万向轮以及转动连接在支架下端中部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下端和所述万向轮下表面活动贴合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垫包括滑动套接配合的立杆和转动销,所述转动销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下端,另一端通过弹簧和所述转动销内底部相连,所述立杆远离转动销末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为截面呈梯形的板材,所述万向轮和所述底板上端活动贴合。
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包括装配连接的外壳和密封盖,所述外壳固定安装在顶板上,所述外壳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下端和所述导尘管道相连通,所述进气管上端呈弧形弯曲且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外壳一侧上部贯穿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镶嵌有滤网,且在出气口表面贴附有滤布。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出气口下侧,所述转轴外围固定连接设置有多组风扇板,所述风扇板为弧形弯曲薄片,所述风扇板末端连接设置有多组和出气口表面活动贴合的刷毛。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集尘腔能够通过升降控制吸尘高度,配合下气流通过气泵注入到过滤腔内,最终实现清洁排放,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除尘效果;装置通过支撑机构实现固定安置和移动的灵活调整,装置方便在工地现场移动,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中集尘腔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中支撑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中过滤腔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支架,11

滑槽,12

螺纹杆,13

滑杆,2

顶板,3

过滤腔,31

外壳,32

密封盖,33

进气管,34

出气口,35

转轴,36

风扇板,4

集尘腔,41

滑块凸起,5

气泵,6

导尘管道,7

电机,8

万向轮,9

支撑垫,91

底板,92

立杆,93

转动销。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众所周知,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灰尘,而工人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他们无法摆脱这样的工作环境,很多工人换上了尘肺,(肺尘埃沉着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肺尘埃沉着病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肺尘埃沉着病和有机肺尘埃沉着病。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肺尘埃沉着病,称为无机肺尘埃沉着病。肺尘埃沉着病大部分为无机肺尘埃沉着病。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肺尘埃沉着病称为有机肺尘埃沉着病,如石棉肺、农民肺等)虽然可以佩戴口罩,但是口罩本身会增加呼吸阻力,工人们工作工程中需要大量耗费体力,因此佩戴口罩也容易出现大脑缺氧,影响工作进度,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工人昏厥。
22.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包括两组支架1,所述1下端连接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架1上端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顶板2,所述顶板2上安装
设置有过滤腔3,所述过滤腔3下端连通设置有导尘管道6,所述导尘管道6远离过滤腔3的末端连通设置有气泵5,所述气泵5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有集尘腔4,所述集尘腔4两侧对称连接设置有滑块凸起41,所述滑块凸起41分别和两侧的支架1滑动配合连接。
23.所述支架1为“门”型结构,所述支架1两侧相对内壁之间对称嵌入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块凸起41和两侧的滑槽11滑动配合连接。这样的设置可以方便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吸尘高度调整。
24.一组所述支架1中的滑槽11内分别连接设置有螺纹杆12和滑杆13,所述滑杆13和所述滑槽11转动连接,所述滑杆13上端传动连接设置有电机7,所述电机7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架1上端,且所述电机7的输出端活动贯穿所述支架1上端并伸入所述滑槽11中,所述螺纹杆12和一组所述滑块凸起41通过螺纹配合活动连接,所述滑杆13和一组所述滑块凸起41滑动配合连接。启动电机7后能够带动螺纹杆12转动,从而通过和滑块凸起41的配合形成集尘腔4的升降,所述导尘管道6优选的可以采用波纹软管或是挠性管道,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在升降过程中持续吸尘。
25.实施例2请参阅图1和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架1下端一侧的万向轮8以及转动连接在支架1下端中部的支撑垫9,所述支撑垫9下端和所述万向轮8下表面活动贴合连接。
26.所述支撑垫9包括滑动套接配合的立杆92和转动销93,所述转动销93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1下端,另一端通过弹簧和所述转动销93内底部相连,所述立杆92远离转动销93末端固定连接设置有底板91,所述底板91为截面呈梯形的板材,所述万向轮8和所述底板91上端活动贴合。通过转动销93的转动能够将底板91从万向轮8下端转出,此时转动销93和立杆92弹性收缩,这时候可以移动装置,而需要稳定安置时,可以拉伸立杆92和转动销93后,将底板91转动到万向轮8下方支撑,这样的方式支撑和移动灵活,提高装置在现场的利用效果。
27.实施例3请参阅图1和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移动式建筑除尘装置,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过滤腔3包括装配连接的外壳31和密封盖32,所述外壳31固定安装在顶板2上,所述外壳31下端固定连接设置有进气管33,所述进气管33下端和所述导尘管道6相连通,所述进气管33上端呈弧形弯曲且开口向下设置,所述外壳31一侧上部贯穿设置有出气口34,所述出气口34镶嵌有滤网,且在出气口34表面贴附有滤布,所述外壳31内前后侧壁之间转动连接设置有转轴35,所述转轴35位于出气口34下侧,所述转轴35外围固定连接设置有多组风扇板36,所述风扇板36为弧形弯曲薄片,所述风扇板36末端连接设置有多组和出气口34表面活动贴合的刷毛,气流通过出气口34排出时可以带动风扇板36转动,并且通过风扇板36上的刷毛避免出气口34堵塞。
28.本发明在使用时,集尘腔能够通过升降控制吸尘高度,配合下气流通过气泵注入到过滤腔内,最终实现清洁排放,这种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完成除尘效果;装置通过支撑机构实现固定安置和移动的灵活调整,装置方便在工地现场移动,提高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