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4068发布日期:2021-05-04 11:24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凝土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是将沥青和一定比例骨料拌制而成的混合料,现广泛用于路面铺设,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噪音低、耐磨、不扬尘易清洗、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可再生利用、适宜分期修建等优点,在对沥青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需要将粘稠状的沥青、填充量、砂子进行混合搅拌,传统的方式通常将三者先后人工倒入到搅拌筒内,再通过机械搅动。

但是,由于填充量(石粉)、砂子为固体小颗粒,而沥青为粘稠状物质,当固体颗粒进入到粘稠状的沥青后,难以位置变动,而现有的倒入方式通常将原料依次大批量的倒入,导致填充量、砂子在沥青内部容易聚堆,即使使用机械搅动的方式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搅动才有可能达到规定的均匀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搅拌过程中,由于填充量(石粉)、砂子为固体小颗粒,而沥青为粘稠状物质,当固体颗粒进入到粘稠状的沥青后,难以位置变动,而现有的倒入方式通常将原料依次大批量的倒入,导致填充量、砂子在沥青内部容易聚堆,即使使用机械搅动的方式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搅动才有可能达到规定的均匀程度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包括搅拌筒、搅拌装置、电动滑块、移动架和输入装置,搅拌筒上安装有搅拌装置,搅拌筒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电动滑块,电动滑块上设置有移动架,移动架之间连接有输入装置。

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旋转电机、搅拌轴、连接板、搅拌桨、电动转框、挤压环和搅动机构,连接板安装在搅拌筒上,连接板与搅拌筒的底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搅拌轴,搅拌轴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搅拌桨,搅拌轴的下端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电机通过底座安装在搅拌筒上,搅拌筒的外壁上安装有电动转框,电动转框的内壁上环绕铺设有挤压环,搅拌筒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搅动机构,具体工作时,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搅拌轴、搅拌桨同步转动,从而对输入的层状粘稠状的沥青、砂子、填充量充分搅拌,同时,通过电动转框带动挤压环转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搅动机构内外伸缩运动,从而辅助搅动。

所述的输入装置包括输入框、保温腔、输入腔、放入腔、输送机构、密封盖一、抖动机构、密封盖二、输入机构和控制机构,输入框从左往右依次开设有保温腔、输入腔、放入腔,保温腔上安装有输送机构,输送机构控制保温腔内的粘稠状沥青的输出,输入腔的上端嵌入有密封盖一,输入腔下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活动槽上安装有抖动机构,通过抖动机构对输入腔内的填充量(石粉)进行辅助式振动下落,放入腔的上端嵌入有密封盖二,放入腔上安装有输入机构,保温腔、输入腔之间连通安装有控制机构,通过控制机构对保温腔、输入腔的下端出口开合进行控制,进入到搅拌筒内的粘稠状的沥青、砂子、填充量会呈薄层状铺设,使得三者成为沥青层、砂子层、填充量层,并层层叠加,利于后期的均匀搅拌。

所述的抖动机构包括气缸、隔开块、电源组、内置电机、导电架、铜板、工作弹簧、转动轴、挤压块、振动支链、导线和接触块,隔开块与活动槽之间连有气缸,隔开块内部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内壁上安装有电源组,工作腔上安装有内置电机,工作腔的下端外侧安装有铜板,工作腔的下端内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导电架连接,导电架与隔开块之间连有工作弹簧,工作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且铜板、电源组、内置电机、导电架之间通过导线串联连接,且导电架、铜板为分离状态,内置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轴的外端连接,转动轴的内端与隔开块之间为轴承连接,转动轴上安装有挤压块,且挤压块为前后间隔布置,隔开块的下端均匀安装有振动支链,活动槽的下端内壁安装有接触块,具体工作时,当输出管二为打开状态时,填充量(石粉)会从打开状态的输出管二落下,此时,通过左右布置的气缸带动两个隔开块相向运动,直到二者接触,此时,导电架在接触块的挤压下与铜板接触,内置电机通电后带动转动轴、挤压块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振动块a间歇式下降,从而对堵在输出管二内的填充量(石粉)进行疏通,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当输出管二关闭后,通过左右布置的气缸带动两个隔开块相反运动,填充量(石粉)重新进入关闭的输出管二内。

所述的搅动机构包括搅动棒、限位板、复位弹簧和密封罩,搅动棒与搅拌筒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搅动棒的中部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与搅拌筒内壁之间连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外部罩有密封罩,密封罩连接在限位板与搅拌筒内壁之间。

其中,所述的搅动棒的外端为半球体结构,且搅动棒的外端面与挤压环的内壁相贴合,且挤压环的内壁为环形的波浪状结构。

其中,所述的输送机构包括连接电机、凸轮、挤压杆、连接弹簧、下压板和嵌入盖,输入框的上端嵌入有嵌入盖,嵌入盖上安装有连接电机,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嵌入盖与挤压杆为滑动配合连接,挤压杆与嵌入盖之间连有连接弹簧,挤压杆的下端安装有下压板,凸轮与挤压杆的上端为贴合状态。

其中,所述的振动支链包括振动块和强力弹簧,振动块与隔开块为滑动配合连接,且振动块与隔开块之间连有强力弹簧。

其中,所述的输入机构包括工作电机和旋转架,旋转架与放入腔之间为轴承连接,旋转架的前端与工作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工作电机安装在输入框的前端。

其中,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输出管一、输出管二、旋转轴、驱动电机、开合块一和开合块二,输出管一与保温腔的下端连通安装,输入腔的下端连通安装有输出管二,输出管一、输出管二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输出管二的外侧,旋转轴的左端安装有开合块一,旋转轴的右端安装有开合块二。

其中,所述的开合块一、开合块二为交叉布置,且二者交叉的角度为九十度,开合块一位于输出管一的内部,开合块二位于输出管二的内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采用层层铺设叠加的方式对粘稠状的沥青、填充量、砂子进行输送,对三者进行间歇式喷出保证一种原料输入时其他两种原料未进行输送,且喷入的单种原料呈薄层铺入,依次叠加铺入,使得三种原料在初始放入到搅拌筒时为较为均匀的放置,大大提高了后期的搅拌效率,缩短了搅拌时间,且对粘稠状的沥青、填充量、砂子输出时采用了三种针对性结构的设计,保证了顺利喷出;

二、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本发明所述的搅拌装置通过中部纵向搅动以及周边横向伸缩的方式对进入的原料进行搅拌,相比于单一的搅动,提高了搅拌效率;

三、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所述的输送机构通过挤压的方式对沥青进行下压,抖动机构通过振动的方式对填充量(石粉)进行振落,输入机构通过机械转动的方式进行间歇式等量输出,根据原料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结构设计,保证了原料的输出;

四、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所述的输入装置对于三种原料的输出进行控制,使得单种原料输出时其余两种原料停止输出,在电动滑块的作用下,喷出的原料均匀落在搅拌筒上,从而形成薄层,保证了三种原料输入后较为均匀的分散在搅拌筒的各个位置,利于后期的均匀搅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输入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旋转轴、开合块一与开合块二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转动轴与挤压块之间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挤压环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图2的x向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图3的y向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沥青混凝土制备用加工系统,包括搅拌筒1、搅拌装置2、电动滑块3、移动架4和输入装置5,搅拌筒1上安装有搅拌装置2,搅拌筒1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安装有电动滑块3,电动滑块3上设置有移动架4,移动架4之间连接有输入装置5。

所述的搅拌装置2包括旋转电机21、搅拌轴22、连接板23、搅拌桨24、电动转框25、挤压环26和搅动机构27,连接板23安装在搅拌筒1上,连接板23与搅拌筒1的底端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搅拌轴22,搅拌轴22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搅拌桨24,搅拌轴22的下端与旋转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旋转电机21通过底座安装在搅拌筒1上,搅拌筒1的外壁上安装有电动转框25,电动转框25的内壁上环绕铺设有挤压环26,搅拌筒1上沿其周向均匀安装有搅动机构27,具体工作时,通过旋转电机21带动搅拌轴22、搅拌桨24同步转动,从而对输入的层状粘稠状的沥青、砂子、填充量充分搅拌,同时,通过电动转框25带动挤压环26转动,在挤压力的作用下带动搅动机构27内外伸缩运动,从而辅助搅动。

所述的搅动机构27包括搅动棒271、限位板272、复位弹簧273和密封罩274,搅动棒271与搅拌筒1之间为滑动配合连接,搅动棒271的中部安装有限位板272,限位板272与搅拌筒1内壁之间连有复位弹簧273,复位弹簧273外部罩有密封罩274,密封罩274对复位弹簧273起到隔绝以及保护的作用,密封罩274连接在限位板272与搅拌筒1内壁之间,所述的搅动棒271的外端为半球体结构,减小了与挤压环26内壁的摩擦力,且搅动棒271的外端面与挤压环26的内壁相贴合,且挤压环26的内壁为环形的波浪状结构,波浪结构的设计使得转动的挤压环26对搅动棒271挤压使其呈内外伸缩运动,具体工作时,通过电动转框25带动挤压环26转动,在挤压环26的挤压作用下,同时配合复位弹簧273,搅动棒271呈内外伸缩运动,从而起到辅助搅动的作用。

所述的输入装置5包括输入框51、保温腔52、输入腔53、放入腔54、输送机构55、密封盖一56、抖动机构57、密封盖二58、输入机构59和控制机构60,输入框51从左往右依次开设有保温腔52、输入腔53、放入腔54,保温腔52上安装有输送机构55,输送机构55控制保温腔52内的粘稠状沥青的输出,输入腔53的上端嵌入有密封盖一56,输入腔53下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活动槽上安装有抖动机构57,通过抖动机构57对输入腔53内的填充量(石粉)进行辅助式振动下落,放入腔54的上端嵌入有密封盖二58,放入腔54上安装有输入机构59,保温腔52、输入腔53之间连通安装有控制机构60,通过控制机构60对保温腔52、输入腔53的下端出口开合进行控制,进入到搅拌筒1内的粘稠状的沥青、砂子、填充量会呈薄层状铺设,使得三者成为沥青层、砂子层、填充量层,并层层叠加,利于后期的均匀搅拌。

所述的输送机构55包括连接电机551、凸轮552、挤压杆553、连接弹簧554、下压板555和嵌入盖556,输入框51的上端嵌入有嵌入盖556,嵌入盖556上安装有连接电机551,连接电机551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552,嵌入盖556与挤压杆553为滑动配合连接,挤压杆553与嵌入盖556之间连有连接弹簧554,挤压杆553的下端安装有下压板555,凸轮552与挤压杆553的上端为贴合状态,具体工作时,通过连接电机551带动凸轮552转动,配合连接弹簧554,使得挤压杆553、下压板555受到挤压以及弹性复位的作用呈升降运动,当下压板555上升时,沥青会进入到保温腔52的下端,当下压板555下降时会将这部分沥青下压排出。

所述的抖动机构57包括气缸571、隔开块572、电源组573、内置电机574、导电架575、铜板576、工作弹簧577、转动轴578、挤压块579、振动支链580、导线581和接触块582,隔开块572与活动槽之间连有气缸571,隔开块572内部开设有工作腔,工作腔内壁上安装有电源组573,工作腔上安装有内置电机574,工作腔的下端外侧安装有铜板576,工作腔的下端内侧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导电架575连接,导电架575与隔开块572之间连有工作弹簧577,工作弹簧577起到复位的作用,且铜板576、电源组573、内置电机574、导电架575之间通过导线581串联连接,且导电架575、铜板576为分离状态,内置电机574的输出轴与转动轴578的外端连接,转动轴578的内端与隔开块572之间为轴承连接,转动轴578上安装有挤压块579,且挤压块579为前后间隔布置,隔开块572的下端均匀安装有振动支链580,活动槽的下端内壁安装有接触块582,具体工作时,当输出管二602为打开状态时,填充量(石粉)会从打开状态的输出管二602落下,此时,通过左右布置的气缸571带动两个隔开块572相向运动,直到二者接触,此时,导电架575在接触块582的挤压下与铜板576接触,内置电机574通电后带动转动轴578、挤压块579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振动块580a间歇式下降,从而对堵在输出管二602内的填充量(石粉)进行疏通,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当输出管二602关闭后,通过左右布置的气缸571带动两个隔开块572相反运动,填充量(石粉)重新进入关闭的输出管二602内。

所述的振动支链580包括振动块580a和强力弹簧580b,振动块580a与隔开块572为滑动配合连接,且振动块580a与隔开块572之间连有强力弹簧580b,强力弹簧580b起到复位的作用。

所述的输入机构59包括工作电机591和旋转架592,旋转架592与放入腔54之间为轴承连接,旋转架592的前端与工作电机591的输出轴连接,工作电机591安装在输入框51的前端,通过工作电机591带动旋转架592转动,从而带动放入腔54内的砂子进行等量排出。

所述的控制机构60包括输出管一601、输出管二602、旋转轴603、驱动电机604、开合块一605和开合块二606,输出管一601与保温腔52的下端连通安装,输入腔53的下端连通安装有输出管二602,输出管一601、输出管二60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有旋转轴603,旋转轴603与驱动电机604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604安装在输出管二602的外侧,旋转轴603的左端安装有开合块一605,旋转轴603的右端安装有开合块二606,所述的开合块一605、开合块二606为交叉布置,且二者交叉的角度为九十度,保证了沥青、填充量二选一,开合块一605位于输出管一601的内部,开合块二606位于输出管二602的内部,具体工作时,通过驱动电机604带动旋转轴603转动,从而控制开合块一605、开合块二606转动角度,进而控制输出管一601、输出管二602的开合情况,保证了沥青、填充量二选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