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8526发布日期:2021-06-18 20:1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

板材在加工成型后,一般会在板材表面进行喷漆作业,但是在喷漆过程中,如果喷漆的出漆量以及喷漆的压力调控不好时,漆料以高速喷至板材表面时,会向喷漆处周围的板面呈圈状扩散,当被扩散处进行喷漆作业时,又会产生同样的问题,进而导致板材表面喷涂的漆面出现波纹状起皱的问题,影响整体的喷漆质量,且造成板材的美观度下降,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包括,

圆形板材本体;

承载组件,包括加工台,所述加工台顶面设有限位夹座;

自旋喷漆组件,包括设于限位夹座之间的导向轨,所述导向轨通过支架悬空设于限位夹座之间上方处,且所述导向轨底面活动设有壳体;

推拉组件,所述推拉组件设于自旋喷气组件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呈由内至外逐渐扩张的螺旋状结构,且所述导向轨的导向槽朝向加工台顶面,所述壳体底面一端设有喷口朝外且倾斜设置的主喷漆嘴,且所述壳体底面设有与主喷漆嘴对称设置的支喷漆嘴,所述主喷漆嘴与支喷漆嘴之间设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顶面中心处设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顶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设置的多节双向伸缩套杆,所述多节双向伸缩套杆端部与l型支板固定连接,所述l型支板与壳体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拉组件包括与加工台固定连接的半圆座,所述半圆座上活动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半圆座转动连接,且所述套管另一端活动插接有导向杆,所述套管内腔设有套设于导向杆外壁的复位弹簧,且所述套管内腔开设有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位于套管内腔的表面开设有齿槽,所述套管内腔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与导向杆表面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端部设有一体成型且与套管内壁滑动连接的圆形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半圆座前侧设有弧形滑轨,所述弧形滑轨上活动设有弧形滑块,所述弧形滑块与套管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弧形滑块两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凸柱,所述凸柱上绕接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沿着弧形滑轨内部设置并与设于弧形滑轨端部的卷绳轮连接,所述弧形滑轨上滑槽内槽面开设有导向绳槽。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滑块表面设有接触元件,所述弧形滑轨上靠近卷绳轮一侧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所述摆动杆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导向轨活动连接,且所述转动块通过连接轴与壳体联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沿着呈由内至外逐渐扩张的螺旋状结构导向轨移动的喷漆嘴,且配合推拉组件,具体的,套管于弧形滑轨上摆动,转动块于导向轨上逐渐移动至外圈过程中,复位弹簧对导向杆提供一定的反向作用力,进而使得转动块顺利于导向轨上过渡,配合复位弹簧和摆动杆使得喷漆嘴于导向轨上做由内至外的自旋移动动作,喷出的漆料沿着板材的中心向外逐层逐渐扩散,漆料喷出的反向始终朝向外围,进而使得达到板材表面的漆料均朝板材外围方向扩散,不会出现扩散的漆料导致漆面出现波纹状皱起的问题,板材的漆面平整光滑,提高了喷漆的质量,使得板材的漆面美观整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c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00、圆形板材本体;200、承载组件;201、加工台;202、限位夹座;300、自旋喷漆组件;301、导向轨;302、壳体;303、l型支板;304、转动盘;305、活动杆;306、主喷漆嘴;307、多节双向伸缩套杆;308、阀门;309、支喷漆嘴;400、推拉组件;401、半圆座;402、套管;403、弧形滑块;404、弧形滑轨;405、卷绳轮;406、转动齿轮;407、传感器;408、导向杆;409、复位弹簧;410、摆动杆;411、转动块;412、牵引绳。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加工用防漆面局部起皱的喷漆装置,包括,圆形板材本体100;承载组件200,包括加工台201,加工台201顶面设有限位夹座202;自旋喷漆组件300,包括设于限位夹座202之间的导向轨301,导向轨301通过支架悬空设于限位夹座202之间上方处,且导向轨301底面活动设有壳体302;推拉组件400,推拉组件400设于自旋喷气组件一侧。

请参阅图2和图3,导向轨301呈由内至外逐渐扩张的螺旋状结构,通过沿着呈由内至外逐渐扩张的螺旋状结构导向轨301移动的喷漆嘴,套管402于弧形滑轨404上摆动,配合复位弹簧409和摆动杆410使得喷漆嘴于导向轨301上做由内至外的自旋移动动作,喷出的漆料沿着板材的中心向外逐层逐渐扩散,漆料喷出的反向始终朝向外围,进而使得达到板材表面的漆料均朝板材外围方向扩散,不会出现扩散的漆料导致漆面出现波纹状皱起的问题,板材的漆面平整光滑,且导向轨301的导向槽朝向加工台201顶面,壳体302底面一端设有喷口朝外且倾斜设置的主喷漆嘴306,且壳体302底面设有与主喷漆嘴306对称设置的支喷漆嘴309,主喷漆嘴306与支喷漆嘴309之间设有阀门308。

请参阅图2和图3,导向轨301顶面中心处设有转动盘304,转动盘304随同喷漆嘴的自旋而同步转动,转动盘304顶面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有活动杆305,活动杆305端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共轴设置的多节双向伸缩套杆307,多节双向伸缩套杆307用于实时保证喷漆嘴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当喷漆嘴由内至外移动时,多节双向伸缩套杆307伸长,多节双向伸缩套杆307端部与l型支板303固定连接,l型支板303与壳体302表面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推拉组件400包括与加工台201固定连接的半圆座401,半圆座401上活动连接有套管402,套管402一端通过连接轴与半圆座401转动连接,且套管402另一端活动插接有导向杆408,当转动块411于导向轨301上移动时,同步带动导向杆408移动,当转动块411于导向轨301上逐渐移动至外圈过程中,复位弹簧409对导向杆408提供一定的反向作用力,进而使得转动块411顺利于导向轨301上过渡,套管402内腔设有套设于导向杆408外壁的复位弹簧409,且套管402内腔开设有空腔。

请参阅图2和图3,导向杆408位于套管402内腔的表面开设有齿槽,套管402内腔设有由电机驱动的转动齿轮406,转动齿轮406与导向杆408表面啮合传动连接,通过电机驱使转动齿轮406转动,将导向杆408向套管402内腔拉回,进而使得转动块411带动喷漆嘴复位,便于后续再次进行喷漆作业,导向杆408端部设有一体成型且与套管402内壁滑动连接的圆形凸块。

请参阅图2和图3,半圆座401前侧设有弧形滑轨404,弧形滑轨404上活动设有弧形滑块403,弧形滑块403与套管402表面固定连接,且弧形滑块403两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凸柱,凸柱上绕接有牵引绳412,通过弧形滑块403两端设置的牵引绳412交替收放,配合导向杆408的移动,使得转动块411于导向轨301上顺利的由内至外做绕圈移动,实现得喷漆嘴于导向轨301上做由内至外的自旋移动动作,喷出的漆料沿着板材的中心向外逐层逐渐扩散,漆料喷出的反向始终朝向外围,进而使得达到板材表面的漆料均朝板材外围方向扩散,牵引绳412沿着弧形滑轨404内部设置并与设于弧形滑轨404端部的卷绳轮405连接,弧形滑轨404上滑槽内槽面开设有导向绳槽。

请参阅图2和图3,弧形滑块403表面设有接触元件,弧形滑轨404上靠近卷绳轮405一侧设有传感器407,当弧形滑块403沿着弧形滑轨404移动至端部时,接触元件与传感器407接触,感应的信号传输至控制器中,控制另一侧的卷绳轮405转动,实现牵引绳412的交替收放,传感器40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机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2和图3,导向杆408前端固定连接有摆动杆410,摆动杆410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411,转动块411与导向轨301活动连接,且转动块411通过连接轴与壳体302联动连接。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