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
背景技术:
化工向人们提供的产品是丰富多彩的,它除了生产大量材料用于制成各种制品为人所用以外,还有用量很少、但效果十分明显的产品,使人们的生活得到不断改善。
化工过程的控制离不开电子学、计算机和自动化,这些理论和仪器仪表,不仅能运用于生产,甚至也能运用于解决发展预测、决策和经营管理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中蓬勃发展的若干领域,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前沿科学,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对化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把化工推向前进。
在微电子技术中,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对化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超纯干燥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产品的纯度对半导体成品的影响很大。
目前在化工中对氧气进行干燥时,通常使用常规的热风式除湿机,其除湿效率低,时间长,阻碍了下一步工序的发展,同时现有的热风式除湿机无法对气体内的杂质进行过滤,影响气体的质量,对产品成品的影响很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包括加热罐和净化罐,所述加热罐的上端安装有两个加热盘管,且加热盘管的下端延伸至加热罐内,所述加热罐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保护盒,所述保护盒内设有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上安装有输气机构,所述输气机构的一端贯穿加热罐的侧壁并延伸至加热罐内,所述加热罐的下端连接有排水机构,所述加热罐的下端一侧连接有热气输送管,所述净化罐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内设有气体打散机构,所述净化罐内等间距设有三个填料层,所述净化罐的下端一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在过滤盒的一侧,所述净化罐的上端一侧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内安装有高分子过滤薄膜。
优选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加热罐上端一侧的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安装支座,所述电机安装支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保护盒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内,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
优选地,所述输气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保护盒一侧的四个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管,四个第一固定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一端连接有输气管,所述旋转接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管,所述第二固定管上固定套装有第二齿轮,且四个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有l型连接管,所述l型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喷头。
优选地,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连接在加热罐下端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气体打散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过滤盒内底部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一周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有搅拌叶,所述过滤盒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通过减速机构连接在搅拌杆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加热罐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支撑架,所述净化罐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架。
优选地,所述净化罐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侧壁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周均固定有密封条。
优选地,所述热气输送管上安装有输气泵。
优选地,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门。
在本发明中,需要进行对应气体的除湿时,将对应的气体通过高压气泵送入输气管内,输气管通过连接头将气体送入四个第一固定管内,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四个第二齿轮转动,继而实现四个第二固定管转动,第二固定管的一端和第一固定管通过旋转接头连接可以在输气的同时进行旋转,第二固定管一端的l型连接管带动喷头转动,继而将气体从四个旋转的喷头内喷出,实现气体零散的吹拂在两个加热盘管上,从而快速的进行气体加热,加热后气体内的水珠落下至排水管内,启动输气泵实现干燥气体送入过滤盒内,同时第二驱动电机通过输出轴转动带动搅拌杆转动,继而实现搅拌叶对干燥后的气体再次打散处理,在输气泵的不断输送下,经过两个过滤网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继而通过连接管输送至净化罐内,再次利用填料层进行更进一步的精细过滤,结束后气体从排气管内放出,放出时通过高分子过滤薄膜再次精细过滤,实现除湿干燥后气体的高纯无杂质化处理。
本发明不仅可以快速的对气体进行加热干燥,保证下步生产工序的快速进行,而且可以对干燥后的气体进行充分的、快速的过滤,保证气体输出速度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了气体的纯度,有效的对其内部杂质进行了清洗,进一步的提升了产品生产出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的保护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的高分子过滤薄膜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化工生产的气体除湿机的b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加热盘管、2搅拌杆、3连接杆、4搅拌叶、5第一固定管、6第一驱动电机、7连接头、8输气管、9排水管、10加热罐、11第二驱动电机、12减速机构、13过滤网、14过滤盒、15连接管、16电磁阀门、17排气管、18净化罐、19填料层、20第一齿轮、21保护盒、22第二齿轮、23输气泵、24高分子过滤薄膜、25第一支撑架、26热气输送管、27安装板、28第二支撑架、29联轴器、30旋转接头、31l型连接管、32喷头、33第二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包括加热罐10和净化罐18,加热罐10的上端安装有两个加热盘管1,且加热盘管1的下端延伸至加热罐10内,加热罐10的上端一侧安装有保护盒21,保护盒21内设有旋转机构,旋转机构上安装有输气机构,输气机构的一端贯穿加热罐10的侧壁并延伸至加热罐10内,加热罐10的下端连接有排水机构,加热罐10的下端一侧连接有热气输送管26,净化罐18的上端安装有过滤盒14,过滤盒14内设有气体打散机构,净化罐18内等间距设有三个填料层19,净化罐18的下端一侧连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一端连接在过滤盒14的一侧,净化罐18的上端一侧连接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内安装有高分子过滤薄膜24,是由聚合物或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得的具有分离流体混合物功能的薄膜,可用于截留胶体粒子、细菌、高分子量物质粒子,极大的保证了气体过滤后的纯度。
在本发明中,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在加热罐10上端一侧的保护盒21,保护盒2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安装支座,电机安装支座上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末端通过联轴器29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贯穿保护盒21的侧壁并延伸至保护盒21内,转动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20,通过齿轮的连接,能够快速的带动四个第二固定管33旋转,实现输气管的稳定转动。
在本发明中,输气机构包括转动套接在保护盒21一侧的四个旋转接头30,旋转接头3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固定管5,四个第一固定管5的一端共同连接有连接头7,连接头7的一端连接有输气管8,旋转接头30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固定管33,第二固定管33上固定套装有第二齿轮22,且四个第二齿轮22和第一齿轮20相互啮合,第二固定管33的一端连接有l型连接管31,l型连接管31的一端连接有喷头32,l型连接管31的转动带动喷头32转动,实现输气时气流呈螺旋形输出的样式喷射到两个加热盘管1之间,继而能够快速的对气流进行干燥。
在本发明中,气体打散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过滤盒14内底部的搅拌杆2,搅拌杆2的一周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一端固定有搅拌叶4,过滤盒14的上端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1,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末端通过减速机构12连接在搅拌杆2的上端,第二驱动电机11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搅拌叶4对干燥的气体进行打散,能够保证其充分和过滤网13进行接触。
在本发明中,排水机构包括连接在加热罐10下端的排水管9,排水管9上安装有截止阀,加热罐10的下端固定有第一支撑架25,净化罐18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支撑架28,排水管9内的水珠可以回流至对应的回收管线内经过净化进行排放。
在本发明中,净化罐18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的侧壁上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安装板27,安装板27的一周均固定有密封条,热气输送管26上安装有输气泵23,连接管15上设有电磁阀门16,方便在控制台上进行远程开合,能够有效的进行输气量的控制。
在本发明中,需要进行对应气体的除湿时,将对应的气体通过高压气泵送入输气管8内,输气管8通过连接头7将气体送入四个第一固定管5内,第一驱动电机6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01转动,第一齿轮20的转动带动四个第二齿轮22转动,继而实现四个第二固定管33转动,第二固定管33的一端和第一固定管5通过旋转接头30连接可以在输气的同时进行旋转,第二固定管33一端的l型连接管31带动喷头32转动,继而将气体从四个旋转的喷头32内喷出,实现气体零散的吹拂在两个加热盘管1上,从而快速的进行气体加热,加热后气体内的水珠落下至排水管9内,启动输气泵23实现干燥气体送入过滤盒14内,同时第二驱动电机11通过输出轴转动带动搅拌杆2转动,继而实现搅拌叶4对干燥后的气体再次打散处理,在输气泵23的不断输送下,经过两个过滤网13对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继而通过连接管15输送至净化罐18内,再次利用填料层19进行更进一步的精细过滤,结束后气体从排气管17内放出,放出时通过高分子过滤薄膜24再次精细过滤,实现除湿干燥后气体的高纯无杂质化处理。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