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与流程

文档序号:26351761发布日期:2021-08-20 20:24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或失误,生产设备的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有害气体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因泄漏事故造成的损失更是每年达数十亿元,并随着泄漏事故频率的增长而造成越来越多的损失。并且,一旦有害气体泄漏出去,会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应对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以应对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气体收集舱、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气体降解舱、风机模组和主控制器;

所述主控制器,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并设置每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所述气体收集舱连接,以及设置每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所述风机模组连接;

所述风机模组,用于基于所述并联形式,控制所述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

所述主控制器,还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流量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并设置所述串联链路上第一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所述气体收集舱连接,设置所述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所述风机模组连接,设置每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所述气体降解舱连接;

所述风机模组,还用于基于所述串联形式,控制所述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所述气体降解舱进行降解。

另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车组,所述车组包括:

车体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所述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设置于所述车体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有害气体应急处理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或者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车组上,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并设置每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所述气体收集舱连接,以及设置每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所述风机模组连接;

所述风机模组基于所述并联形式,控制所述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

所述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所述预设流量阈值时,将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并设置所述串联链路上第一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所述气体收集舱连接,设置所述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所述风机模组连接,设置每个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所述气体降解舱连接;

所述风机模组基于所述串联形式,控制所述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所述气体降解舱进行降解。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能够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风机模组能够基于该并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进行回收,从而应对大流量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能够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风机模组能够基于该串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进行降解,从而应对小流量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可见,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能够针对不同流量的有害气体提供相应的处理方式,从而解决不同情况下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脱附循环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气体降解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气体降解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顺次吸附脱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车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模组的液压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体收集舱10、气体吸附脱附舱20、气体降解舱30、风机模组40、主控制器50;

吸附风机401、脱附风机402、吸附排气口4001;

第一阀门301、第二阀门302、第三阀门303、第四阀门304,脱附排气口305;

惰性气罐60、气体过滤舱70、通风降温管路801、排气通道802,车体100;

液压油箱901,吸油过滤器902,球阀903,动力源904,液压油泵905,单向阀906,液压表907,两位三通阀908,液压马达909,散热器910,回油过滤器911,溢流阀9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设备包括:

气体收集舱10、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图1中以两个为例进行示意)、气体降解舱30、风机模组40和主控制器50;

主控制器50,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设置为并联形式,并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收集舱10连接,以及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风机模组40连接;

风机模组40,用于基于该并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10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

主控制器50,还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设置为串联形式,并设置串联链路上第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气体收集舱10连接,设置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风机模组40连接,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降解舱30连接;

风机模组40,还用于基于该串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10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能够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风机模组能够基于该并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进行回收,从而应对大流量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能够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风机模组能够基于该串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进行降解,从而应对小流量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可见,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能够针对不同流量的有害气体提供相应的处理方式,从而解决不同情况下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所说的有害气体可以是各种有机气体,有机气体泄露后容易引起环境污染,而且有机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等各种问题。

本实施例中,气体收集舱10具有气体收集入口和气体收集出口,气体收集入口上设置有螺纹结构,如外螺纹接口,通过该螺纹结构能够与气体收集管路连接,从而收集设备外部的气体。气体收集出口可以为任意形式的出口。

气体吸附脱附舱20具有气体吸附脱附入口、气体吸附脱附出口和脱附排气口,通过气体吸附脱附入口能够实现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气体收集舱10之间的连通,通过气体吸附脱附出口能够实现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风机模组40之间的连通,通过脱附排气口能够实现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气体降解舱30或者气体回收设备之间的连通。

气体吸附脱附舱20可以为气体吸附脱附罐的形式。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设置有有害气体吸附物质,如活性炭、沸石等,活性炭和沸石可以吸附多种有机气体。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还设置有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有害气体吸附物质的吸附度以及用于检测有害气体吸附物质的脱附度。

气体降解舱30内部设置有降解催化剂,通过降解催化剂能够对脱附得到的有害气体进行降解,降解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气体降解舱30可以设置于任何需要设置的位置,不局限于图1中的示意位置。气体降解舱30可以具有电源接口,通过该电源接口外接380v或220v电源,实现有机气体的降解。

主控制器50能够与气体泄漏现场中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终端设备通信,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通信信号,该通信信号中携带有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主控制器50气体泄漏现场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流量是否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比如,该通信信号中携带有“111”,表示气体泄漏现场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又如,该通信信号中携带有“222”,表示气体泄漏现场泄漏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

主控制器50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设置为并联形式,并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收集舱10连接,以及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风机模组40连接。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a所示,以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为例进行示意,主控制器50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形成并联形式,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收集舱10连接,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风机模组40连接。在这种并联模式下,风机模组40能够控制气体收集舱10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

在并联形式下,设置有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结构都完全一样,且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设置于气体收集舱10和风机模组40之间。在气体收集处理过程中,这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的部分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进行气体吸附,部分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进行气体脱附,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再进行气体吸附,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再进行气体脱附,从而通过设置多个完全一样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实现气体吸附和脱附的交替运行,提高气体的吸附脱附效率。

本实施例中,风机模组40包括吸附风机和脱附风机。吸附风机和脱附风机均可以为真空风机、容积真空泵、普通工业风机等。通过吸附风机实现气体的吸附过程,通过脱附风机实现气体的脱附过程。图2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b所示,以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为例进行示意,在并联形式下,吸附风机401分别与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连接,脱附风机402分别与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连接,吸附风机401能够基于该并联形式,在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的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形成负压,以控制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脱附风机402能够基于该并联形式,向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的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如惰性气体或空气,以控制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

具体地,如图2b所示,吸附风机401上具有吸附排气口4001。吸附风机401工作过程中,吸附风机401可以通过抽气的形式令气体收集舱10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使得气体收集舱10收集设备外部的气体,使得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吸附物质对被收集的气体进行吸附。被收集的气体可以理解为空气和有害气体的混合气体,其中的有害气体被吸附物质所吸附,吸附得到的气体为空气,吸附得到的气体通过吸附风机401上的吸附排气口4001排出,比如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具体地,如图2b所示,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上具有脱附排气口305。脱附风机402工作过程中,脱附风机402还可以向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如惰性气体或空气,从而通过吹风的方式对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吸附的有害气体进行脱附,脱附即为有害气体从吸附物质上脱离的过程,脱附得到的气体为纯度很高的有害气体,脱附得到的气体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排出。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可以与外部的气体回收设备如压缩罐车连接,从而将脱附得到的纯度很高的有害气体进行回收存储。

结合以上风机模组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中并联形式下,气体吸附通路为气体收集舱10、气体吸附脱附舱20、吸附风机401的吸附排气口4001,其中,吸附前的气体可以理解为有害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害气体被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有害气体吸附物质所吸附,空气通过吸附排气口4001排出。本实施例中并联形式下,气体脱附通路为脱附风机402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其中,脱附得到的气体为纯度很高的有害气体,脱附得到的气体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排出,比如输送至外部的气体回收设备如压缩罐车。

本实施例中,各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吸附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脱附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气体降解舱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的连通关系,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与吸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与脱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第四阀门用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气体降解舱之间的连通关系。主控制器可以控制每个第一阀门关闭,每个第二阀门打开,每个第三阀门打开,每个第四阀门打开,从而实现各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的并联形式。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吸附脱附循环示意图,如图3所示,以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为例,本实施例中,气体处理作业开始后,主控制器控制吸附风机工作,主控制器通过控制上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方式控制吸附风机与气体吸附脱附舱1连通,从而启用气体吸附脱附舱1开始吸附,当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1内的传感器检测到气体吸附脱附舱1内的气体吸附度超过一定值如90%,主控制器通过控制上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方式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2与吸附风机连通,启用气体吸附脱附舱2开始吸附,并且,主控制器控制脱附风机工作,主控制器通过控制上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方式控制脱附风机与气体吸附脱附舱1连通,控制脱附风机向气体吸附脱附舱1通入惰性气体,开始脱附,脱附后的高纯度有害气体输送到压缩罐车。

当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2内的传感器检测到气体吸附脱附舱2即将吸附饱和,且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1内的传感器检测到气体吸附脱附舱1的脱附程度达到一定值如50%,主控制器通过控制上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的开启或关闭方式,控制吸附风机与气体吸附脱附舱1连通,控制脱附风机与气体吸附脱附舱2连通,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进行吸附,气体吸附脱附舱2进行脱附,循环往复,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2实现功能交换,进行大流量有机气体的吸附和回收。

相应地,吸附风机能够在开始处理有害气体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进行吸附,在气体吸附脱附舱1吸附完毕后,脱附风机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开始脱附,吸附风机还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2开始吸附,在气体吸附脱附舱2吸附完毕后,脱附风机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2开始脱附,在气体吸附脱附舱1脱附完毕后,吸附风机再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进行吸附,从而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2实现功能交换,进行大流量有机气体的吸附和回收。

如图2b所示,如上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20具有用于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一阀门(图中未画出),用于控制与吸附风机401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二阀门302,用于控制与脱附风机402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三阀门303,用于控制与气体降解舱30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四阀门304。主控制器50,具体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关闭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一阀门,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所述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的通断,以使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吸附风机401连接进行气体吸附,以使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脱附风机402连接进行气体脱附。

具体地,在并联模式下,主控制器50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一阀门关闭。当某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进行吸附过程时,主控制器50控制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打开,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关闭,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吸附风机401连通进行吸附,当某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进行脱附过程时,主控制器50控制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打开,第二阀门302关闭,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脱附风机402连通进行脱附。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应急处理设备包括气控或液控系统,主控制器50通过气控或液控系统对以上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302、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进行控制。在并联模式下,全部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一阀门关闭,当某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进行吸附过程时,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打开,第三阀门303第四阀门304关闭,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吸附风机401连通,从而进行吸附过程。当某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进行脱附过程时,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关闭,第三阀门303第四阀门304打开,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脱附风机402连通,从而进行脱附过程。

主控制器50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设置为串联形式,并设置串联链路上第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气体收集舱10连接,设置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风机模组40连接,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降解舱30连接。

图4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气体降解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4a所示,以三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为例进行示意,主控制器50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形成串联形式,设置串联链路上第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气体收集舱10连接,设置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风机模组40连接,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降解舱30连接。在这种串联模式下,风机模组40能够控制气体收集舱10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

在串联形式下,设置有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结构都完全一样,且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设置于气体收集舱10和风机模组40之间。在气体收集处理过程中,这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依次对收集的气体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这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再依次对吸附的气体进行脱附,从而通过设置多个完全一样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实现气体的多层级吸附和多层级脱附,提高气体的吸附脱附效率。

本实施例中,风机模组包括吸附风机和脱附风机。吸附风机和脱附风机均可以为真空风机、容积真空泵、普通工业风机等。通过吸附风机实现气体的吸附过程,通过脱附风机实现气体的脱附过程。图4b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气体收集舱、气体吸附脱附舱、风机模组、气体降解舱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4b所示,以三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为例进行示意,在串联形式下,气体收集舱10、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依次连接,吸附风机401与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连接,脱附风机402与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连接,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均与气体降解舱30连接。吸附风机401,还用于基于串联形式,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形成负压,以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脱附风机402,还用于基于串联形式,在吸附完成后向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如惰性气体或空气,以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

具体地,如图4b所示,吸附风机401上具有吸附排气口4001。吸附风机401工作过程中,吸附风机401可以通过抽气的形式令气体收集舱10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使得气体收集舱10收集设备外部的气体,使得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吸附物质对被收集的气体进行吸附。被收集的气体可以理解为空气和有害气体的混合气体,其中的有害气体被吸附物质所吸附,吸附得到的气体为空气,吸附得到的气体通过吸附风机401上的吸附排气口4001排出,比如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具体地,如图4b所示,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上具有脱附排气口305。脱附风机402工作过程中,脱附风机402还可以向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如惰性气体或空气,从而通过吹风的方式对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吸附的有害气体进行脱附,脱附即为有害气体从吸附物质上脱离的过程,脱附得到的气体为纯度很高的有害气体,脱附得到的气体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排放至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本实施例中,脱附排气口305通过脱附管路与气体降解舱30连通,脱附得到的有害气体通过脱附管路进入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

结合以上风机模组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中,气体吸附通路为气体收集舱10、气体吸附脱附舱20、吸附风机401的吸附排气口4001,其中,吸附前的气体可以理解为有害气体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害气体被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有害气体吸附物质所吸附,空气通过吸附排气口4001排出。本实施例中,气体脱附通路为脱附风机402、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脱附管路和气体降解舱30,其中,脱附得到的气体为纯度很高的有害气体,脱附得到的气体通过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脱附排气口305排出到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降解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以排出到周围空气中。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中,各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吸附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脱附风机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气体降解舱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的连通关系,第二阀门用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与吸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与脱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第四阀门用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气体降解舱之间的连通关系。主控制器可以控制每个第一阀门打开,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第二阀门打开,其余第二阀门关闭,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第三阀门打开,其余第三阀门关闭,每个第四阀门打开,从而实现各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的串联形式。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顺次吸附脱附示意图,如图5所示,以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为例,本实施例中,吸附作业开始后,主控制器50控制吸附风机401工作,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顺次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主控制器50控制脱附风机402工作,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顺次进行脱附,脱附后的气体输送至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

相应地,吸附风机401能够在开始处理有害气体后,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进行吸附,在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吸附完毕后,脱附风机402控制气体吸附脱附舱1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开始脱附,脱附得到的有害气体输送至气体降解舱30进行降解。

如图4b所示,如上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20具有用于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一阀门301,用于控制与吸附风机401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二阀门302,用于控制与脱附风机402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三阀门303,用于控制与气体降解舱30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四阀门304。主控制器50,具体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开启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一阀门,控制串联连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的通断,以使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所述吸附风机401连接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与脱附风机402连接进行脱附。

具体地,在串联模式下,主控制器50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一阀门开启。当进行气体吸附时,控制串联连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开启,控制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关闭,以使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吸附风机401连接进行吸附,当吸附完成后,控制串联连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关闭,控制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开启,以使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脱附风机402连接进行脱附。

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应急处理设备包括气控或液控系统,主控制器50通过气控或液控系统对以上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302、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进行控制。在串联模式下,全部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一阀门开启,在气体吸附时,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打开,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关闭,全部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吸附风机401连通,从而进行吸附过程。在气体脱附时,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第二阀门302关闭,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开启,全部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脱附风机402连通,从而进行吸附过程。

在以上描述中,主控制器50通过控制各个阀门的通断,实现多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之间的并联形式和串联形式。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并联形式和串联形式中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设置位置可能不同,并联形式和串联形式中风机模组40的设置位置可能不同,因此可以设置随车吊,主控制器50通过随车吊将气体吸附脱附舱20放置于合适并联或者串联的位置,以及,通过随车吊将风机模组40放置于合适并联或者串联的位置,从而便于通过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串联或并联。主控制器50还可以根据内置的预设地图路径,将气体吸附脱附舱20和风机模组40通过随车吊放置于合适的位置处,从而便于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并联和串联。该合适的位置可以描述为“与并联形式或者串联形式匹配的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应急处理设备是通过第一阀门、第二阀门302、第三阀门303和第四阀门304的通断,实现串联形式和并联形式,以及实现串联形式下的吸附脱附工作,实现并联形式下的吸附脱附工作。具体阀门控制过程不限于上述描述,凡是能够实现串联形式下的吸附脱附工作,实现并联形式下的吸附脱附工作的阀门控制过程,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这里不再重复。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设备还包括用于容纳惰性气体的惰性气罐60。主控制器50,还用于设置脱附风机402与惰性气罐60连接。脱附风机402,具体用于基于并联形式,向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惰性气罐60内的惰性气体,以对吸附的有害气体进行脱附,以及,基于串联形式,在吸附完成后向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惰性气罐60内的惰性气体,以对吸附的有害气体进行脱附。通过向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惰性气体,能够提高气体的脱附效率。

具体地,在并联模式下,在气体脱附时,主控制器50控制脱附风机402将惰性气罐60内的惰性气体通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从而实现气体的脱附。在串联模式下,在气体脱附时,主控制器50控制脱附风机402将惰性气罐60内的惰性气体通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从而实现气体的脱附。惰性气罐60内可以存储惰性压缩气体,如压缩氮气或氩气或二氧化碳,脱附过程中由应急处理设备的主控制器50自动计算释放比例,通过脱附风机402释放到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用于脱附过程的安全和增效。

本实施例中,应急处理设备还包括:吸附度检测器和脱附度检测器,也即上述的传感器。吸附度检测器,用于在并联形式下,检测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气体吸附度,脱附度检测器,用于在并联形式下,检测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气体脱附度。吸附风机401,具体用于在并联形式下,在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气体脱附度达到预设脱附阈值时,在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形成负压,以进行气体吸附,脱附风机402,具体用于在并联形式下,在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气体吸附度达到预设吸附阈值时,向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进行气体脱附。吸附度检测器和脱附度检测器可以设置于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部。

具体地,在并联模式下,在吸附脱附交替运行时,主控制器50获取吸附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气体吸附度,当某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气体吸附度达到预设吸附阈值时,控制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脱附风机402连接,向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进行气体脱附。主控制器50获取脱附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气体脱附度,当某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的气体脱附度达到预设脱附阈值时,控制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与吸附风机401连接,在气体吸附脱附舱20中形成负压,以进行气体吸附。

通过设置吸附度检测器和脱附度检测器,能够精准的检测得到气体吸附程度和脱附程度,实现并联形式下气体吸附脱附的交替运行。吸附度检测器和脱附度检测器均可以包括重量传感器和单片机,通过重量传感器检测气体吸附脱附舱20内吸附物质的重量,通过单片机基于该重量确定气体吸附度和气体脱附度。

如前所述,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还具有脱附排气口305,主控制器50,具体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脱附排气口305与气体回收设备连通,以将脱附得到的有害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主控制器50,具体用于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脱附排气口305与气体降解舱30连通,将脱附得到的有害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30。

具体地,脱附排气口305处可以设置有上述的第四阀门304,主控制器50通过控制第四阀门304的通断的方式,控制脱附排气口305与气体回收设备连通或者与气体降解舱30连通。一个实施例中,在气体回收设备与脱附排气口305连接后,主控制器50开启第四阀门304,从而将脱附排气口305与气体回收设备连通。另一个实施例中,主控制器50通过随车吊将气体降解舱30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处以使脱附排气口305与气体降解舱30连接,主控制器50开启第四阀门304,从而将脱附排气口305与气体降解舱30连通。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设备还包括气体过滤舱70,气体过滤舱70分别与气体收集舱10和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连接,用于对从气体过滤舱70进入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气体进行过滤。具体地,气体过滤舱70分别与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连接,用于对从气体过滤舱70进入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的气体进行过滤。

具体地,气体过滤舱70设置于气体收集舱10和各个气体吸附脱附舱20之间,气体过滤舱70内设置有用于过滤固体杂质的过滤装置,过滤装置可以为过滤网等,能够在气体被收集之后,过滤树叶、粉尘、石块等多种固体杂质,从而保证气体的吸附效果和脱附效果。

如图7所示,应急处理设备还包括通风降温管路801,通风降温管路801的一端与吸附风机401连通,另一端与气体过滤舱70连通。具体地,吸附风机401上还设置有排气通道802,吸附排气口4001位于排气通道802上,应急处理设备还包括通风降温管路801,通风降温管路801的一端与排气通道802连通,另一端与气体过滤舱70连通。通风降温管路801用于向气体过滤舱70内输送吸附风机401吸附得到的气体,以降低气体过滤舱70内的温度。具体地,在有害气体吸附过程中,通过通风降温管路801可以将吸附风机401吸附后的空气通入气体过滤舱70,从而对气体过滤舱70内的气体进行降温,从而保证更好的气体吸附脱附效果。图7中,为便于表示,没有示出脱附风机402。

进一步,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车组,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车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车组包括上述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还包括车体100,车体100上设置有上述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如前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车组,能够针对不同流量的有害气体提供相应的处理方式,从而解决不同情况下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

图8中,车体100包括底盘车,底盘车上设置有底盘取力器和火花熄灭器,车组还包括液压驱动系统。底盘取力器、液压驱动系统和风机模组40依次传动连接,底盘取力器通过液压驱动系统驱动风机模组40工作。

具体地,底盘车作为上装设备的装载工具,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动力输出,实现车辆快速启动、加速和停止。该底盘车加装火花熄灭器,能够在挥发性有机气体弥漫的区域安全运行,避免气体燃烧和爆炸风险。该底盘车通过底盘取力器和液压驱动系统,为风机模组40提供液压驱动力,实现风机高速运转,提供大流量和大风吸力。气体收集吸附完成后,该底盘车可以行驶至安全地带,通过给气体降解舱30通电的方式,实现有害气体的降解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车体100还可以为半挂拖车、集装箱橇体等形式。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机模组40除了可以通过底盘取力,还可以采用发动机驱动、发动机通过液压油泵驱动、柴油机直驱、柴油发电机组驱动、蓄电池驱动或外接电源等形式。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模组的液压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图中包括:

液压油箱901,用于存放液压驱动系统所需的液压油;

吸油过滤器902,用于过滤液压油箱901到液压油泵905的液压油;

球阀903,用于控制液压油箱901内的液压油流出的通断;

动力源904,用于通过底盘取力器从底盘车上取力,用来驱动液压油泵905运行;

液压油泵905,用于为液压驱动系统提供动力;

单向阀906,用于防止液压驱动系统中的液压油回流到液压油泵;

液压表907,用于监控液压驱动系统中的压力;

两位三通阀908,用于控制液压驱动系统的液压油流向;

液压马达909,用于驱动风机模组40进行运转工作;

风机模组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机模组40;

散热器910,用于散掉液压驱动系统中液压油产生的热量;

回油过滤器911,用于在液压油流回邮箱时,过滤液压油中的杂质;

溢流阀912,用于防止液压驱动系统中的液压油压力过高,用来保护限制液压驱动系统中的压力。

图9中的液压驱动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为:动力源904驱动液压油泵905工作,液压油箱901中的液压油流经吸油过滤器902和球阀903流入液压油泵905,液压油被液压油泵905增压后流经单向阀906和两位三通阀908驱动液压马达909工作,两位三通阀908的开启与通断控制液压油是流入液压油箱901还是驱动液压马达909。液压马达909工作时带动风机模组40工作,液压表907监测液压驱动系统的工作压力。液压油经过液压马达909做工后会产生热量,液压油流经散热器910,通过散热器910散掉液压油中的热量。液压油在经过回油过滤器911过滤掉液压油中的杂质后流回液压油箱901。当液压驱动系统中的压力超过设定压力值时,溢流阀912开启,卸掉高于设定压力值的压力,液压油流回油箱。

在一个实施例中,车组还包括车载转盘、气体收集管路和气体吸头,气体收集管路能够缠绕在车载转盘上,气体收集管路的一端用于与气体收集舱的气体收集入口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气体吸头连接。

具体地,气体收集管路可以为能够弯折的吸管,能够缠绕在车载转盘上。气体收集管路可以通过螺纹接口与气体收集舱10的气体收集入口连接。气体吸头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气体收集管路可以与多个吸头连接。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将气体吸头从车载转盘中取下,随着转盘的收放,可以实现气体收集管路的大半径的作业使用范围,通过多个吸头可实现在多个泄漏点或同一个泄漏点多点吸入的功能,保证泄漏气体能全部回收。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车组行驶至气体泄漏区域进行有机气体收集、吸附和脱附,收集、吸附、脱附完成后,车组行驶至安全地带,通过给气体降解舱30通380v高压电的方式,实现有害气体的自动降解过程。脱附过程中,脱附风机402将车组外的空气吹入气体吸附脱附舱20从而进行气体脱附。脱附后的吸附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气体降解舱30的降解过程采用燃烧法,该降解过程会持续数小时,最终排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实现无害排放。

综上,本实施例中的应急处理设备及应急车组,能够应用于油气田、化工厂、制药厂、油漆涂料厂等领域的挥发性有机气体泄漏的应急收集与处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车载的集成化一体方案,车组的形式具有方便移动、及时应对有害气体的突发泄露情况的效果,可实现多种应急环境的快速到达,灵活性高;

(2)通过活性炭或沸石进行有害气体吸附,能够吸附烃、苯、醇、酮、醚、酯、胺、羧酸、芳香烃、酚类等多种有机气体,可针对多种气体泄漏工况,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应急处理;

(3)通过吸附脱附连续切换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吸附更多的有害气体,应对实现大流量和超大流量有机气体泄漏的收集和回收,脱附得到的高纯度有害气体可以输送至压缩罐车进行回收处理,处理过程更加环保;

(4)通过多层吸附和多层脱附的方式,能够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进行气体吸附脱附和降解,处理过程安全环保无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有害气体应急处理方法,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有害气体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设备或者上述的车组上,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02,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并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气体收集舱连接,以及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风机模组连接;

步骤s1004,风机模组基于并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

步骤s1006,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并设置串联链路上第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气体收集舱连接,设置串联链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风机模组连接,设置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均与气体降解舱连接;

步骤s1008,风机模组基于串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进行降解。

可选地,风机模组包括吸附风机和脱附风机。风机模组基于并联形式,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包括:吸附风机基于并联形式,在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中的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内形成负压,以控制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脱附风机基于并联形式,向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中的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控制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

可选地,风机模组包括吸附风机和脱附风机。风机模组基于串联形式,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包括:吸附风机基于串联形式,在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中形成负压,以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脱附风机基于串联形式,在吸附完成后向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

可选地,气体吸附脱附舱具有用于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与吸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二阀门,用于控制与脱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三阀门;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包括: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关闭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第一阀门,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通断,以使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与吸附风机连接进行气体吸附,以使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与脱附风机连接进行气体脱附。

可选地,气体吸附脱附舱具有用于控制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一阀门,用于控制与吸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二阀门,用于控制与脱附风机之间的连通关系的第三阀门;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包括:主控制器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开启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第一阀门,控制串联连路上最后一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的通断,以使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与吸附风机连接进行吸附,吸附完成后与脱附风机连接进行脱附。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容纳惰性气体的惰性气罐;所述方法还包括:主控制器设置脱附风机与惰性气罐连接。

可选地,脱附风机基于并联形式,向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中的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控制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包括:脱附风机基于并联形式,向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内通入惰性气罐内的惰性气体,以对吸附的有害气体进行脱附。

可选地,脱附风机基于串联形式,在吸附完成后向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控制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包括:脱附风机基于串联形式,在吸附完成后向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内通入惰性气罐内的惰性气体,以对吸附的有害气体进行脱附。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吸附度检测器和脱附度检测器。所述方法还包括:吸附度检测器,用于在并联形式下,检测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气体吸附度;脱附度检测器,用于在并联形式下,检测每个气体吸附脱附舱的气体脱附度。

可选地,吸附风机基于并联形式,在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中的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内形成负压,以控制脱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包括:吸附风机在并联形式下,在气体吸附脱附舱内的气体脱附度达到预设脱附阈值时,在气体吸附脱附舱中形成负压,以进行气体吸附。

可选地,脱附风机基于并联形式,向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中的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控制吸附后的气体吸附脱附舱对有害气体进行脱附,包括:脱附风机在并联形式下,在气体吸附脱附舱内的气体吸附度达到预设吸附阈值时,向气体吸附脱附舱内通入用于脱附的气体,以进行气体脱附。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能够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大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并联形式,风机模组能够基于该并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交替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和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回收设备进行回收,从而应对大流量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能够在泄露的有害气体的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阈值时,将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设置为串联形式,风机模组能够基于该串联形式,控制气体收集舱对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控制至少两个气体吸附脱附舱顺次对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以及在吸附完成后顺次进行气体脱附,并将脱附得到的气体排放至气体降解舱进行降解,从而应对小流量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可见,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有害气体泄露应急处理方法、设备和车组,能够针对不同流量的有害气体提供相应的处理方式,从而解决不同情况下有害气体泄漏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实施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