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味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44363发布日期:2021-09-15 01:41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味剂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除味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味剂。


背景技术:

2.除味剂的除味原理是存在于高湿度(95

100%)空气或水中的恶臭粒子被水分子被膜所包围着,此时脱臭必须破坏水分子的被膜,再将其恶臭粒子捕捉。除味剂能够有效中和、遮蔽难闻刺激气味,降低溶剂对人体的刺激,使环境清新自然舒适。
3.在新装修的房间内,尤其是使用较多人造板装修的屋子,其屋内空气中所含甲醛和苯的含量往往都偏高,需要及时的进行除味,而通常都是采用开窗通风或使用除味剂来进行除味的,但现有的除味剂对甲醛以及苯的净化去除效果不高,导致去除的时间需要很久,效率较低,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除味剂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除味剂。
5.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20%、苯甲酸钠1.5~2%、己二酸二酰肼2.0~2.5%、盐酸胍0.3~0.8%、焦亚硫酸钠1.5~2%、吸附添加剂15.0~30.0%、香精3.0~3.6%、甲醛净化液3.5~6%、铁线蕨提取液3.5~4.5%、纳米负离子粉3.5~4.5%,其余为水。
6.优选的,所述吸附添加剂为活性炭、沸石和膨润土的混合剂,且活性炭、沸石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1:1,且吸附添加剂的孔空隙间距在0.2~0.3nm之间。
7.优选的,所述载体树脂选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断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
8.优选的,所述甲醛净化液由乙二酰脲和碳酸肼混合制备而成,且乙二酰脲和碳酸肼的质量比为3:1。
9.优选的,所述甲醛净化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12.3g乙二酰脲和4.1g碳酸肼,将其倒入水中混合,完全溶解后即得甲醛净化液,其中,水的用量为乙二酰脲和碳酸肼总量的0.08倍。
10.优选的,所述铁线蕨提取液的提取方法为:称取35.0g铁线蕨叶,加入到20ml 80%的乙醇溶液中,加热10~15分钟,加热完毕后,过滤,收集其滤液,即得铁线蕨提取液。
11.一种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450~65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13.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铁线蕨提取液和甲醛净化液,然后继续搅拌30~45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14.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15.优选的,所述s3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参数控制在100~1200℃之间。
16.优选的,所述s3中除味剂的粒径在1.5~3.5cm之间。
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中,将乙二酰脲和碳酸肼按3:1的比例配制成甲醛净化液,乙二酰脲可以在与甲醛接触后反应生成稳定且无毒的化合物,而碳酸肼则可以提高捕捉空气中甲醛的效率,使乙二酰脲能够更好地与甲醛反应,有效地提高了甲醛的去除净化效果。
19.2、本发明中,将采摘的铁线蕨叶加入到乙醇溶液中进行加热提取,获得铁线蕨提取液,并将其加入除味剂的配方之中,能够与空气中散布的苯分子进行结合,并将其吸收净化掉,从而降低空气中苯的含量。
20.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仅能够改善该除味剂对甲醛的去除净化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对苯的吸收净化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22.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20%、苯甲酸钠1.5~2%、己二酸二酰肼2.0~2.5%、盐酸胍0.3~0.8%、焦亚硫酸钠1.5~2%、吸附添加剂15.0~30.0%、香精3.0~3.6%、甲醛净化液3.5~6%、铁线蕨提取液3.5~4.5%、纳米负离子粉3.5~4.5%,其余为水。
23.进一步的,吸附添加剂为活性炭、沸石和膨润土的混合剂,且活性炭、沸石和膨润土的质量比为1:1:1,且吸附添加剂的孔空隙间距在0.2~0.3nm之间;载体树脂选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断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优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24.进一步的,甲醛净化液由乙二酰脲和碳酸肼混合制备而成,且乙二酰脲和碳酸肼的质量比为3:1,甲醛净化液的制备方法为:称取12.3g乙二酰脲和4.1g碳酸肼,将其倒入水中混合,完全溶解后即得甲醛净化液,其中,水的用量为乙二酰脲和碳酸肼总量的0.08倍。
25.进一步的,铁线蕨提取液的提取方法为:称取35.0g铁线蕨叶,加入到20ml 80%的乙醇溶液中,加热15分钟,加热完毕后,过滤,收集其滤液,即得铁线蕨提取液。
26.一种除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450~65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28.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铁线蕨提取液和甲醛净化液,然后继续搅拌30~45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29.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30.其中,挤出机的挤出温度参数控制在100~1200℃之间,且制得的除味剂的粒径在1.5~3.5cm之间。
31.实施例1:
32.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苯甲酸钠1.5%、己二酸二酰肼2.0%、盐酸胍0.3%、焦亚硫酸钠1.5%、活性炭5.0%、沸石5.0%、膨润土5.0%、
香精3.0%、甲醛净化液3.5%、铁线蕨提取液3.5%、纳米负离子粉3.5%,其余为水。
33.实施例2:
34.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8%、苯甲酸钠1.7%、己二酸二酰肼2.3%、盐酸胍0.5%、焦亚硫酸钠1.7%、活性炭7.5%、沸石7.5%、膨润土7.5%、香精3.3%、甲醛净化液5.2%、铁线蕨提取液4.0%、纳米负离子粉3.8%,其余为水。
35.实施例3:
36.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20%、苯甲酸钠2%、己二酸二酰肼2.5%、盐酸胍0.8%、焦亚硫酸钠2%、活性炭10.0%、沸石10.0%、膨润土10.0%、香精3.6%、甲醛净化液6%、铁线蕨提取液4.5%、纳米负离子粉4.5%,其余为水。
37.上述实施例1~3均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备除味剂:
38.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50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39.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铁线蕨提取液和甲醛净化液,然后继续搅拌36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40.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41.试验一:对甲醛的去除净化效果的测定
42.对比例1:
43.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苯甲酸钠1.5%、己二酸二酰肼2.0%、盐酸胍0.3%、焦亚硫酸钠1.5%、活性炭5.0%、沸石5.0%、膨润土5.0%、香精3.0%、甲醛净化液3.5%、铁线蕨提取液3.5%、纳米负离子粉3.5%,其余为水。
44.对比例2:
45.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8%、苯甲酸钠1.7%、己二酸二酰肼2.3%、盐酸胍0.5%、焦亚硫酸钠1.7%、活性炭7.5%、沸石7.5%、膨润土7.5%、香精3.3%、甲醛净化液5.2%、铁线蕨提取液4.0%、纳米负离子粉3.8%,其余为水。
46.对比例3:
47.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20%、苯甲酸钠2%、己二酸二酰肼2.5%、盐酸胍0.8%、焦亚硫酸钠2%、活性炭10.0%、沸石10.0%、膨润土10.0%、香精3.6%、甲醛净化液6%、铁线蕨提取液4.5%、纳米负离子粉4.5%,其余为水。
48.上述对比例1~3中的甲醛净化液仅为乙二酰脲,且均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备除味剂:
49.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50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50.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铁线蕨提取液和甲醛净化液,然后继续搅拌36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51.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52.对比例4:
53.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苯甲酸钠1.5%、己二
酸二酰肼2.0%、盐酸胍0.3%、焦亚硫酸钠1.5%、活性炭5.0%、沸石5.0%、膨润土5.0%、香精3.0%、甲醛净化液3.5%、铁线蕨提取液3.5%、纳米负离子粉3.5%,其余为水。
54.对比例5:
55.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8%、苯甲酸钠1.7%、己二酸二酰肼2.3%、盐酸胍0.5%、焦亚硫酸钠1.7%、活性炭7.5%、沸石7.5%、膨润土7.5%、香精3.3%、甲醛净化液5.2%、铁线蕨提取液4.0%、纳米负离子粉3.8%,其余为水。
56.对比例6:
57.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20%、苯甲酸钠2%、己二酸二酰肼2.5%、盐酸胍0.8%、焦亚硫酸钠2%、活性炭10.0%、沸石10.0%、膨润土10.0%、香精3.6%、甲醛净化液6%、铁线蕨提取液4.5%、纳米负离子粉4.5%,其余为水。
58.上述对比例4~6中的甲醛净化液仅为碳酸肼,且均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备除味剂:
59.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50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60.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铁线蕨提取液和甲醛净化液,然后继续搅拌36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61.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62.参照例1:
63.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苯甲酸钠1.5%、己二酸二酰肼2.0%、盐酸胍0.3%、焦亚硫酸钠1.5%、活性炭5.0%、沸石5.0%、膨润土5.0%、香精3.0%、铁线蕨提取液3.5%、纳米负离子粉3.5%,其余为水。
64.参照例2:
65.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8%、苯甲酸钠1.7%、己二酸二酰肼2.3%、盐酸胍0.5%、焦亚硫酸钠1.7%、活性炭7.5%、沸石7.5%、膨润土7.5%、香精3.3%、铁线蕨提取液4.0%、纳米负离子粉3.8%,其余为水。
66.参照例3:
67.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20%、苯甲酸钠2%、己二酸二酰肼2.5%、盐酸胍0.8%、焦亚硫酸钠2%、活性炭10.0%、沸石10.0%、膨润土10.0%、香精3.6%、铁线蕨提取液4.5%、纳米负离子粉4.5%,其余为水。
68.上述参照例1~3中均不添加任何甲醛净化液,且均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备除味剂:
69.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50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70.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铁线蕨提取液,然后继续搅拌36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71.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72.取上述实施例1~3、对比例1~6以及参照例1~3中的除味剂,按gb/t 35239

2007
中对甲醛释放量的测定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下述试验:
73.每组试验取中密度纤维板(长150mm、宽50mm、厚30mm)10块,将该组试验所用的除味剂喷涂在其表面,喷涂完毕后,用乙烯树脂袋密封,每组试样保持一定的间隔,放置在20℃的恒温条件下6天,6天后用甲醛检测仪测定板上甲醛释放量,并记录于下表:
[0074][0075][0076]
由上表试验结果可知:
[0077]
参照例1~3中,均未添加任何甲醛净化液,即对应的参照例中所制得的除味剂可作为该试验组的空白对照组;
[0078]
在此基础上,对比例1~6中的除味剂中,所使用的甲醛净化液中仅包含乙二酰脲和碳酸肼中的一种,且均对甲醛的净化去除获得了一定的效果,而在实施例1~3中,则是使用的乙二酰脲和碳酸肼的混合试剂,且对甲醛的净化去除获得了较之对比例更好的效果,清除率高达80%,由此可见,乙二酰脲和碳酸肼均可以对甲醛的清除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二者配合使用,可以更为显著地提高对甲醛的清除率。
[0079]
试验二:对苯的吸收净化率的测定
[0080]
对比例7:
[0081]
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5%、苯甲酸钠1.5%、己二酸二酰肼2.0%、盐酸胍0.3%、焦亚硫酸钠1.5%、活性炭5.0%、沸石5.0%、膨润土5.0%、香精3.0%、甲醛净化液3.5%、纳米负离子粉3.5%,其余为水。
[0082]
对比例8:
[0083]
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18%、苯甲酸钠1.7%、己二酸二酰肼2.3%、盐酸胍0.5%、焦亚硫酸钠1.7%、活性炭7.5%、沸石7.5%、膨润土7.5%、香精3.3%、甲醛净化液5.2%、纳米负离子粉3.8%,其余为水。
[0084]
对比例9:
[0085]
一种除味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原料:载体树脂20%、苯甲酸钠2%、己二酸二酰肼2.5%、盐酸胍0.8%、焦亚硫酸钠2%、活性炭10.0%、沸石10.0%、膨润土10.0%、香精3.6%、甲醛净化液6%、纳米负离子粉4.5%,其余为水。
[0086]
上述对比例7~9中均不添加铁线蕨提取液,且均通过下述步骤进行制备除味剂:
[0087]
s1、将载体树脂、吸附添加剂、纳米负离子粉和水一起加入搅拌锅中,再在500r/min的转速下缓慢依次加入苯甲酸钠、己二酸二酰肼、盐酸胍、焦亚硫酸钠和香精;
[0088]
s2、待s1中原料全部搅匀后,继续向其中加入甲醛净化液,然后继续搅拌36分钟,结束后,得混合料;
[0089]
s3、将混合料投入同向平行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水浴和冷风冷却干燥后,送入造粒机,从出料口排出后即得颗粒状的除味剂。
[0090]
取上述实施例1~3、对比例7~9中的除味剂以及两款市售除味剂作为对照组(对照组1为squina牌除味剂,对照组2为绿驰牌除味剂),分别对其进行下述试验:先用甲基硅油等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或者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将装修房内空气中的苯分子吸收,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各除味剂使用后对苯的清除率,并记录于下表:
[0091][0092]
由上表试验结果可知:
[0093]
对比例7~9中,均未添加任何去除净化苯的助剂,即对应的对比例中所制得的除味剂可作为该试验组的空白组;
[0094]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中均采用的是市售除味剂,对苯的清除率基本保持在60%左右,而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添加了铁线蕨提取液的除味剂,该除味剂对苯的清除率可达75%,相较之下,铁线蕨提取液对苯的清除效果更佳。
[009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