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268707发布日期:2021-08-13 19:2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内源性、外源性毒素的积累常常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尿毒症,这些致病毒素被称为尿毒症毒素。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可以清除血液中游离的小分子毒素,但会造成中分子毒素在体内的积累。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典型的中分子毒素,其在血液中的累积会引发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等并发症。血液净化治疗,尤其是血液灌流成为肾病患者清除血液中中分子毒素的普适性治疗方案。目前临床应用的灌流模式有全血灌流和血浆灌流。其中,全血灌流为血液从人体引出后直接进入装有吸附材料的灌流器中。全血灌流中吸附材料需要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不致使血液凝固、血细胞发生破裂以及引起氧化应激不良反应。

中国专利cn1973973a公开了一种树脂杂化有机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了离子交换树脂杂化有机膜,用于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粉碎后树脂粒径分布在5~50μm,所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主要靠离子交换官能团实现离子或带电粒子的交换,其自身电荷性会对血液内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于凤芹等(于凤芹,王海增,材料导报,2018,32(9):3276-3280)制备了阴离子交换树脂/聚醚砜复合膜用于碘离子的吸附,粉碎后树脂过200目筛网,约为75μm,所用的吸附树脂主要靠分子间作用力实现目标物质的吸附,但粉碎后粒径过大,较大的颗粒破坏了膜中海绵状结构,产生了更多的大孔隙,不利于中分子毒素的截留。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可以在不损伤血细胞的同时,实现中分子毒素的高吸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所述吸附树脂的孔径为2~5nm;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涂覆,得到湿膜;

将所述湿膜在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得到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优选的,所述吸附树脂包括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和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和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中含有包膜改性物质,所述包膜改性物质独立地包括白蛋白、火胶棉、琼脂糖和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成膜聚合物包括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成孔剂包括聚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辛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包括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磷酸三乙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为(1~20):(5~25):(8~20):(50~70)。

优选的,所述吸附树脂的平均粒径为1~4.9μm。

优选的,所述凝固浴的条件包括:凝固浴组成为水或有机溶剂水溶液;温度为15~7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在制备血液净化材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所述吸附树脂的孔径为2~5nm;将所述铸膜液进行涂覆,得到湿膜;将所述湿膜在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得到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在本发明中,非溶剂诱导相转化使湿膜中的聚合物相富集,有利于得到上表面为多孔结构、断面呈贯穿指状孔结构且多孔结构,贯穿指状孔结构的孔道内壁富集有吸附树脂颗粒。当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与含中分子毒素的血液接触时,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表面的孔结构可以实现血浆与血细胞的预分离,吸附树脂的孔结构提供较大的比表面积,当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与待吸附体系接触时,尺寸略小于吸附树脂孔径的中分子毒素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吸附树脂的孔道内,然后通过范德华力被固定在吸附树脂孔道内部的吸附位点上,从而实现中分子毒素的截留,在不损伤血细胞的条件下实现对中分子毒素的吸附。

实施例测试结果表明,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在中分子毒素模拟物吸附实验中,对中分子毒素β2-mg模拟物(溶菌酶)的静态吸附量为37.50~108.90mg/g,动态吸附量为29.85~102.80mg/g,吸附量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透过率为92~100%,牛血清白蛋白透过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4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正面sem图;

图2为实施例4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正面局部放大sem图;

图3为实施例4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断面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所述吸附树脂的孔径为2~5nm;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涂覆,得到湿膜;

将所述湿膜在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得到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在本发明中,若无特殊说明,所述各物质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市售商品。

本发明将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优选包括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和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所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和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中含有包膜改性物质,所述包膜改性物质独立地优选包括白蛋白、火胶棉、琼脂糖和聚乙烯醇缩丁醛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对所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和聚丙烯酸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来源即可,具体的,如市售或制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聚乙烯醇缩丁醛包膜改性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将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浸置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中,依次进行浸置和干燥,得到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包膜改性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中聚乙烯醇缩丁醛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优选为0.5~1.5%。在本发明中,所述浸置的时间优选为0.5~24h,更优选为1~20h。在本发明中,所述浸置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速率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的速率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15~65℃,更优选为20~60℃;时间优选为8~24h,更优选为10~22h。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在真空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真空的真空度优选为0~10mmhg,更优选为1~10mmhg。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的设备优选为真空干燥箱。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的孔径为2~5nm,优选为2.5~4.5nm。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4.9μm,更优选为1.5~4.9μm。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优选由原始吸附树脂经粉碎获得;本发明对所述粉碎没有特殊限定,以能够将原始吸附树脂粉碎至吸附树脂的平均粒径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原始吸附树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1.5mm。本发明通过对原始吸附树脂进行粉碎,增加吸附树脂的吸附速率与吸附位点。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膜聚合物优选包括聚醚砜、聚砜、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成孔剂优选包括聚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辛醇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优选包括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n-二甲基甲酰胺、磷酸三乙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20):(5~25):(8~20):(50~70),更优选为(3~18):(7~23):(10~18):(53~68),再优选为(5~15):(10~20):(12~16):(55~65)。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成孔剂、成膜聚合物和有机溶剂的混合优选为:将吸附树脂、成孔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后,得到吸附树脂分散液;再将所述吸附树脂分散液与成膜聚合物混合,脱泡,得到铸膜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成孔剂和有机溶剂的混合优选为超声。在本发明中,所超声的时间优选为0.1~2h,更优选为0.2~1.5h;本发明对所述超声的频率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超声的频率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分散液与成膜聚合物的混合优选为将成膜聚合物溶解于所述吸附树脂分散液中。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分散液与成膜聚合物的混合优选为搅拌。在本发明中,所述搅拌的温度优选为60~90℃,更优选为65~85℃;所述搅拌的时间优选为5~12h,更优选为6~11h;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速率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速率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脱泡的方式优选为静置。在本发明中,所述静置的时间优选为12~48h,更优选为20~24h。

得到铸膜液后,本发明将所述铸膜液进行涂覆,得到湿膜。

在本发明中,所述涂覆的方式优选为刮涂。在本发明中,所述刮涂用刮刀的厚度优选为150~250μm,更优选为175~225μm。在本发明中,所述涂覆的条件包括:环境温度优选为10~35℃,更优选为12~33℃;环境相对湿度优选为20%~80%,更优选为25%~75%。在本发明中,所述湿膜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优选控制在60s之内,更优选为5~55s。

得到湿膜后,本发明将所述湿膜在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得到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在本发明中,所述凝固浴中凝固浴组成优选为水或有机溶剂水溶液。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水溶液的组成优选包括水和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优选包括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磷酸三乙酯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水溶液中有机溶剂的体积百分比含量优选为5~85%,更优选为10~80%。

在本发明中,所述凝固浴的温度优选为15~70℃,更优选为20~65℃。

在本发明中,非溶剂诱导相转化有利于使聚合物相富集,形成连续的聚合物相。

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后,本发明优选将所得的膜体进行清洗,得到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在本发明中,所述清洗优选为将所述膜体置于水中浸泡;所述浸泡的时间优选为1~3天。本发明通过清洗,去除膜体中残留的溶剂和成孔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优选包括聚合物膜和掺杂在所述聚合物膜中的吸附树脂颗粒。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颗粒被包裹在吸附树脂的膜层内,或者富集在聚合物膜孔道内壁。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上表面为多孔结构、断面呈贯穿指状孔结构且多孔结构和贯穿指状孔结构的孔道内壁富集有吸附树脂颗粒。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颗粒的孔径优选为2~5nm,更优选为2.5~4.5nm。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4.9μm,更优选为1.5~4.5μm。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颗粒优选由原始吸附树脂经粉碎获得;本发明对所述粉碎没有特殊限定,以能够将原始吸附树脂粉碎至吸附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原始吸附树脂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1.5mm。本发明通过对原始吸附树脂进行粉碎,增加吸附树脂颗粒的吸附速率与吸附位点。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中吸附树脂的掺杂量优选为5~70wt.%,更优选为10~60wt.%,再优选为30~50wt.%。

在本发明中,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厚度优选为50~350μm,更优选为100~350μm,再优选为150~30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在制备血液净化材料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中,所述血液净化材料优选为全血灌浆用血液净化材料。在本发明中,所述应用中,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进行吸附截留的对象优选为中分子毒素。在本发明中,所述中分子毒素的尺寸优选为≤5nm。在本发明中,所述中分子毒素优选包括与蛋白质结合率高的毒物,具体的,如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白细胞介素、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原始吸附树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孔径为4nm、平均粒径为1mm),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4.50μm的吸附树脂;成孔剂为聚乙二醇;聚合物为聚醚砜;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

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为:以铸膜液质量百分含量计,将2%的吸附树脂、20%的成孔剂和68%的有机溶剂超声30min,得到吸附树脂分散液;将10%的聚合物和吸附树脂分散液在80℃搅拌8h,静置24h脱泡,得到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刮膜,得到湿膜;

以水为凝固浴液体,将所述湿膜在30℃的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将所得的膜体在水中浸泡2天进行清洗,得到厚度为150μm的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实施例2

原始吸附树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孔径为3nm、树脂平均粒径为1mm),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3.50μm的吸附树脂;成孔剂为聚乙二醇;聚合物为聚醚砜;有机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

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为:以铸膜液质量百分含量计,将5%的吸附树脂、20%的成孔剂和65%的有机溶剂超声30min,得到吸附树脂分散液;将10%的聚合物和吸附树脂分散液在80℃搅拌8h,静置36h脱泡,得到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刮膜,得到湿膜;

以水为凝固浴液体,将所述湿膜在50℃的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将所得的膜体在水中浸泡2天进行清洗,得到厚度为200μm的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实施例3

原始吸附树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孔径为2nm、树脂平均粒径为1mm),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2.50μm的吸附树脂;成孔剂为聚乙二醇;聚合物为聚醚砜;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为:以铸膜液质量百分含量计,将8%的吸附树脂、20%的成孔剂和62%的有机溶剂超声30min,得到吸附树脂分散液;将10%的聚合物和吸附树脂分散液在80℃搅拌8h,静置18h脱泡,得到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刮膜,得到湿膜;

以n,n-二甲基甲酰胺含量为60vol.%的水溶液为凝固浴液体,将所述湿膜在60℃的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将所得的膜体在水中浸泡2天进行清洗,得到厚度为220μm的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实施例4

原始吸附树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孔径为4.5nm、树脂平均粒径为1mm),经粉碎得到平均粒径为4.90μm的吸附树脂;成孔剂为聚乙二醇;聚合物为聚醚砜;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

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为:以铸膜液质量百分含量计,将10%的吸附树脂、20%的成孔剂和60%的有机溶剂超声30min,得到吸附树脂分散液;将10%的聚合物和吸附树脂分散液在80℃搅拌8h,静置24h脱泡,得到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刮膜,得到湿膜;

以n,n-二甲基乙酰胺含量为30vol.%的水溶液为凝固浴液体,将所述湿膜在40℃的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将所得的膜体在水中浸泡2天进行清洗,得到厚度为240μm的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对所得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正面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所得sem图见图1~3。图1为本实施例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正面sem图,由图1可见,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表面出现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凸起,这是由于吸附树脂颗粒的加入引起的。

图2为本实施例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正面局部放大sem图,由图2可见,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表面具有孔结构,为不规则的椭圆型,尺寸为0.1~0.2μm。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是尺寸为微米级大尺寸细胞,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通过膜表面孔的筛分作用,使小分子的水、无机盐、蛋白质等含有毒素的血浆组分通过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尺寸较大的血细胞被截留,从而实现血细胞与血浆的分离。

图3为本实施例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断面sem图,由图3可见,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断面为贯通的指状孔,吸附树脂嵌入孔道中且沿孔道壁富集。当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和毒素的血浆通过膜孔道时,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中的吸附树脂与血浆中的毒素直接接触,毒素通过扩散作用到达吸附位点从而被固定在吸附剂中,水、无机盐、蛋白质等成分通过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后再与未通过膜的血细胞混合,从而实现血液中毒素的清除。

实施例5

原始吸附树脂为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孔径为5nm、树脂平均粒径为1mm),粉碎后经聚乙烯醇缩丁醛包膜改性得到平均粒径为4.50μm的吸附树脂;成孔剂为聚乙二醇;聚合物为聚醚砜;有机溶剂为磷酸三乙酯;

聚乙烯醇缩丁醛包膜改性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为:将孔径为5nm、树脂平均粒径为1mm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粉碎,将所得的孔径为5nm、平均粒径为4.50μm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浸置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中,浸置60min后于30℃、真空度为10mmhg柱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得到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包膜改性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吸附树脂改性树脂。

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的制备方法为:以铸膜液质量百分含量计,将10%的吸附树脂、20%的成孔剂和60%的有机溶剂超声30min,得到吸附树脂分散液;将10%的聚合物和吸附树脂分散液在80℃搅拌8h,静置24h脱泡,得到铸膜液;

将所述铸膜液进行刮膜,得到湿膜;

以n,n-二甲基乙酰胺含量为10vol.%的水溶液为凝固浴液体,将所述湿膜在65℃的凝固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将所得的膜体在水中浸泡2天进行清洗,得到厚度为180μm的所述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

对比例1

孔径为4nm的未粉碎苯乙烯-二乙烯基苯非极性吸附树脂。

对比例2

将10wt.%的聚醚砜、20wt.%的成孔剂聚乙二醇400和70wt.%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在80℃下混合搅拌8h,形成均一、稳定的铸膜液;将所得铸膜液挂膜,得到湿膜;将所得湿膜在凝固浴组成为水条件下进行非溶剂诱导相转化,然后将所得的膜体于水中浸泡2天,得到厚度为200μm的聚醚砜膜。

对实施例1~5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和对比例1~2的材料进行全血灌流吸附模拟测试,测试方法为:

以溶菌酶模拟中分子毒素β2-mg,配制溶菌酶初始浓度为200mg/l的牛血体系,在37℃、ph值为7.4条件下进行吸附模拟测试,其中,静态吸附的条件为:取0.02g的干燥膜样品放入装有20ml模拟液的锥形瓶中,在37℃恒温水浴的摇床中震荡吸附2h,待吸附完全后取模拟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并计算得到静态吸附量;

动态吸附的条件为:将一定面积的膜样品放入膜池中,采用死端过滤模式,通过蠕动泵调节进料液流速(过滤速率)为4l/h,过膜后的溶液为透过液,连续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透过液与进料液的浓度,当透过液浓度达到进料液浓度10%时视为穿透,即吸附饱和,计算此时的吸附量即为动态吸附量。

对实施例1~5所得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和对比例2所得聚醚砜膜进行牛血清白蛋白透过率测试,测试条件为:采用初始浓度为1g/l的牛血清白蛋白,采用死端过滤模式,通过蠕动泵调节进料液流速(过滤速率)为4l/h,过膜后的溶液为透过液,连续取样,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透过液与进料液的浓度计算可得透过率。

全血灌流吸附模拟测试的测试结果和牛血清白蛋白透过率测试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测试结果

说明:表1中“/”表示未进行测试,无测试数据。

由表1可见,由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对中分子毒素β2-mg模拟物(溶菌酶)的静态吸附量为37.50~108.90mg/g,动态吸附量为29.85~102.80mg/g,吸附量高;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透过率为92~100%,牛血清白蛋白透过率高,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树脂-聚合物多孔膜可以在不损伤血细胞的条件下实现对中分子毒素的高效吸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