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
背景技术:2.藤茶属于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草药资源、类茶植物资源和药食两用植物资源。自古以来,藤茶就被广泛用于祛风除湿、痈症肿痛、跌打、烫伤、利尿、消炎,治疗慢性肾炎、肝炎、小便涩痛、胃热呕吐和感冒等疾病。研究表明,藤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又以二氢杨梅素为主要活性成分。随着藤茶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消炎止咳、保肝护肝及抑制肿瘤等多种功效的深入研究,藤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活性成分提取已然成为热点。
3.现有技术中有许多用于提取有效成分的装置,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420714138.3 公开了一种物料有效成分提取设备。一种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提取液储罐,所述提取罐上部或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水口,下部设有提取液出口,所述提取液出口处设有过滤结构层,滤出的提取液通过管道进入提取液储罐,提取罐底部设有出渣口,提取罐内部安装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的搅拌轴(9)伸入罐体内部,所述提取罐设有加热机构及温度自动控制装置。
4.cn201520117846.3公开了一种高效快速的石斛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蒸汽发生机、提取液容器、冷凝器和储罐,所述提取罐内设有导流管和筛网,在提取罐的顶部还设有具有投料口和提取液进口,在提取罐的侧壁上设有蒸汽进口,在提取罐的底部设有低点排液阀;所述蒸汽发生机通过管路及蒸汽进口与提取罐相联通;所述提取液容器通过管路及提取液进口与提取罐相联通;所述冷凝器通过管路与伸出提取罐的导流管相联通;所述储罐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相联通。
5.上述有效成分提取装置中提取罐、提取液储罐采用分体的结构设置,在采用该装置进行藤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时,在提取有效成分的过程中会出现步骤繁杂,提取不充分,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够好,因此,设计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批量提取装置来进行大批量高效率的提取。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藤茶内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在提取藤茶的成分过程中会出现步骤繁杂,提取不充分,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够好等问题。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研磨池,所述研磨池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所述研磨池内设置有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池的上方设置有切料机构和入料机构,所述研磨池的下方通过过滤机构连接有蒸馏提取机构;
所述研磨机构包括l形连板,所述l形连板固定于研磨池的右侧壁上,所述l形连板上固定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延伸端固定有凹形连杆,所述凹形连杆上固定有两个套筒,两个所述套筒之间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研磨石,所述研磨池的顶部开设有研磨槽,且研磨石与研磨槽相匹配;所述切料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凹形连杆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有切割刀,所述研磨池的左侧壁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有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的右侧壁开设有入刀槽,所述入料通道的左内壁固定有垫板,且垫板和入刀槽均与切割刀相匹配;所述入料机构包括入料口,所述入料口固定于入料通道上,且入料口设置有向下拔模的锥度,所述入刀槽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板,且导向板采用软质材质,所述入料通道和导向板均设置有向下倾斜的角度。
8.本发明的藤茶中有效成分提取装置中均采用一体式结构的设置,即在藤条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切料、研磨、过滤和蒸馏步骤均集合于一体,该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整个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使用的装置占地面积小,其使用灵活,对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批量化,提高提取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强度,且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较高,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藤茶内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在提取藤茶的成分过程中会出现步骤繁杂,提取不充分,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够好等问题。
9.优选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滤孔,所述滤孔开设于研磨槽的下内壁上,且滤孔贯穿研磨池并向下延伸,所述研磨池的底部开设有底槽,所述底槽内壁上固定有导流板,且导流板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坡度,所述研磨池的下方放置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内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活动插接有滤板,且滤板上的滤孔直径小于滤孔的直径。
10.优选的,所述蒸馏提取机构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于储液盒上,且水泵的入水管与储液盒内连通,所述水泵通过连接管连接有储液桶,所述储液桶通过固定板固定于研磨池的后侧壁上,所述储液桶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储液桶的上方连通有u形冷凝管,所述u形冷凝管的末端连通有储液烧杯。
11.优选的,所述滤板上固定有拉把,且拉把的表层套设有橡胶套。
12.优选的,所述研磨石采用外形规则的圆柱体,且研磨石的长度与研磨槽内长度相匹配。
13.优选的,所述研磨槽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研磨石相匹配的弧度。
14.优选的,所述研磨池的左侧壁与第二连接板的右侧壁之间固定有支撑板。
15.优选的,所述切割刀和垫板之间的距离与研磨石与研磨槽的左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
1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入料通道之间固定有加强板。
17.优选的,所述研磨石内设置有配重块。
18.本发明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使用灵活,对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批量化,提高提取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强度,且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较高,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藤茶内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在提取藤茶的成分过程中会出现步骤繁杂,提取不充分,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够好等问题;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人工将待提取藤茶通过入料机构中的入料口向装置内进行放置,藤茶通过入料通道时会通过切料机构中的切割刀对腾药进行切割,操作时,通过气缸的延伸,带动第一连接板和切割刀向左侧移动,使切割刀插入入料通道上的入刀槽内,并对通过的藤茶进行切割,切割后的藤茶继续贯穿入料通道并通过导向板到达研磨槽内,研磨槽内的藤茶会通过研磨机构进行研磨,研磨时通过气缸对凹形连杆的推动,带动研磨石通过两个转轴在研磨槽的底部进行来回滚动,实现对藤茶进行研磨,研磨会使藤茶中液体水分流出,到达研磨槽内的滤孔并向下流出,流入过滤机构到达蒸馏提取机构中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2)本发明的过滤机构在对液体进行过滤时,通过滤孔流出到达带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上,并通过导流板流入储液盒内,储液盒上的滤板会带流入的液体进行二次过滤,而滤渣留在滤板上,可以通过拉把带动滤板在储液盒上的插槽向外拔出,并取出滤渣,防止对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到达储液盒底部的滤液会通过水泵将滤液抽出,并通过连接管传输至储液桶内,传输后,通过加热器的加热,使滤液蒸发变成水蒸气到达u形冷凝管中冷凝成液滴,流入储液烧杯内完成提取和收集,带有橡胶套的拉把提高了抽拉滤板的舒适度和便捷度;(3)本发明将研磨石的长度设置与研磨槽内长度相匹配可确保研磨机构对研磨槽内的全部藤茶进行研磨,在研磨槽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研磨石相匹配的弧度可预防研磨槽内留有空隙,导致出现无法研磨的藤茶,在研磨池的左侧壁与第二连接板的右侧壁之间固定的支撑板提高了第二连接板与研磨池连接的稳定性,也能对切割机构的冲击分担压力;(4)本发明将切割刀和垫板之间的距离与研磨石与研磨槽的左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可确保研磨机构带动研磨石移动的距离和切料机构中切割刀移动的距离相同,在第二连接板与入料通道之间固定的加强板提高了第二连接板与入料通道连接的稳定性,将研磨石内设置有配重块可进一步提高研磨效率。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从入料机构向切料机构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从上向下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从过滤机构向上看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图1中蒸馏机构处的局部示意图。
20.上述附图标记:1
‑
研磨池,2
‑
支撑脚,3
‑
研磨槽,4
‑
l形连板,401
‑
气缸,402
‑
凹形连杆,403
‑
套筒,404
‑
转轴,405
‑
研磨石,5
‑
第一连接板,501
‑
切割刀,502
‑
入料通道,503
‑
入刀槽,504
‑
垫板,6
‑
第二连接板,7
‑
加强板,8
‑
入料口,9
‑
导向板,10
‑
支撑板,11
‑
滤孔,12
‑
底槽,13
‑
导流板,14
‑
储液盒,15
‑
插槽,16
‑
滤板,17
‑
拉把,18
‑
水泵,19
‑
连接管,20
‑
固定板,21
‑
储液桶,22
‑
加热器,23
‑
u形冷凝管,24
‑
储液烧杯。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5,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研磨池1,研磨池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脚2,研磨池1内设置有研磨机构,研磨池1的上方设置有切料机构和入料机构,研磨池1的下方通过过滤机构连接有蒸馏提取机构;研磨机构包括l形连板4,l形连板4固定于研磨池1的右侧壁上,l形连板4上固定有气缸401,气缸401的延伸端固定有凹形连杆402,凹形连杆402上固定有两个套筒403,两个套筒403之间均通过转轴404转动连接有研磨石405,研磨池1的顶部开设有研磨槽3,且研磨石405与研磨槽3相匹配;切料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板5固定于凹形连杆402的顶部,第一连接板5的另一端固定有切割刀501,研磨池1的左侧壁通过第二连接板6固定有入料通道502,入料通道502的右侧壁开设有入刀槽503,入料通道502的左内壁固定有垫板504,且垫板504和入刀槽503均与切割刀501相匹配;入料机构包括入料口8,入料口8固定于入料通道502上,且入料口8设置有向下拔模的锥度,入刀槽503的底部固定有导向板9,且导向板9采用软质材质,入料通道502和导向板9均设置有向下倾斜的角度。
23.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整个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使用灵活,对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批量化,提高提取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强度,且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较高,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藤茶内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在提取藤茶的成分过程中会出现步骤繁杂,提取不充分,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够好等问题;使用时,首先通过人工将待提取藤茶通过入料机构中的入料口8向装置内进行放置,藤茶通过入料通道502时会通过切料机构中的切割刀501对腾药进行切割,操作时,通过气缸401的延伸,带动第一连接板5和切割刀501向左侧移动,使切割刀501插入入料通道502上的入刀槽503内,并对通过的藤茶进行切割,切割后的藤茶继续贯穿入料通道502并通过导向板9到达研磨槽3内,研磨槽3内的藤茶会通过研磨机构进行研磨,研磨时通过气缸401对凹形连杆402的推动,带动研磨石405通过两个转轴404在研磨槽3的底部进行来回滚动,实现对藤茶进行研磨,研磨会使藤茶中液体水分流出,到达研磨槽3内的滤孔11并向下流出,流入过滤机构到达蒸馏提取机构中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
24.具体的,过滤机构包括滤孔11,滤孔11开设于研磨槽3的下内壁上,且滤孔11贯穿研磨池1并向下延伸,研磨池1的底部开设有底槽12,底槽12内壁上固定有导流板13,且导流板13设置有向下倾斜的坡度,研磨池1的下方放置有储液盒14,储液盒14内开设有插槽15,插槽15内活动插接有滤板16,且滤板16上的滤孔直径小于滤孔11的直径。
25.本实施例中:过滤机构在对液体进行过滤时,通过滤孔11流出到达带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13上,并通过导流板13流入储液盒14内,储液盒14上的滤板16会带流入的液体进行二次过滤,而滤渣留在滤板16上,可以通过拉把17带动滤板16在储液盒14上的插槽15向
外拔出,并取出滤渣,防止对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
26.具体的,蒸馏提取机构包括水泵18,水泵18设置于储液盒14上,且水泵18的入水管与储液盒14内连通,水泵18通过连接管19连接有储液桶21,储液桶21通过固定板20固定于研磨池1的后侧壁上,储液桶2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器22,储液桶21的上方连通有u形冷凝管23,u形冷凝管23的末端连通有储液烧杯24。
27.本实施例中:到达储液盒14底部的滤液会通过水泵18将滤液抽出,并通过连接管19传输至储液桶21内,传输后,通过加热器22的加热,使滤液蒸发变成水蒸气到达u形冷凝管23中冷凝成液滴,流入储液烧杯24内完成提取和收集。
28.具体的,滤板16上固定有拉把17,且拉把17的表层套设有橡胶套。
29.本实施例中:带有橡胶套的拉把17提高了抽拉滤板16的舒适度和便捷度。
30.具体的,研磨石405采用外形规则的圆柱体,且研磨石405的长度与研磨槽3内长度相匹配。
31.本实施例中:将研磨石405的长度设置与研磨槽3内长度相匹配可确保研磨机构对研磨槽3内的全部藤茶进行研磨。
32.具体的,研磨槽3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研磨石405相匹配的弧度。
33.本实施例中:在研磨槽3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研磨石405相匹配的弧度可预防研磨槽3内留有空隙,导致出现无法研磨的藤茶。
34.具体的,研磨池1的左侧壁与第二连接板6的右侧壁之间固定有支撑板10。
35.本实施例中:在研磨池1的左侧壁与第二连接板6的右侧壁之间固定的支撑板10提高了第二连接板6与研磨池1连接的稳定性,也能对切割机构的冲击分担压力。
36.具体的,切割刀501和垫板504之间的距离与研磨石405与研磨槽3的左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
37.本实施例中:将切割刀501和垫板504之间的距离与研磨石405与研磨槽3的左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可确保研磨机构带动研磨石405移动的距离和切料机构中切割刀501移动的距离相同。
38.具体的,第二连接板6与入料通道502之间固定有加强板7。
39.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板6与入料通道502之间固定的加强板7提高了第二连接板6与入料通道502连接的稳定性。
40.具体的,研磨石405内设置有配重块。
41.本实施例中:将研磨石405内设置有配重块可进一步提高研磨效率。
4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通过人工将待提取藤茶通过入料机构中的入料口8向装置内进行放置,藤茶通过入料通道502时会通过切料机构中的切割刀501对腾药进行切割,操作时,通过气缸401的延伸,带动第一连接板5和切割刀501向左侧移动,使切割刀501插入入料通道502上的入刀槽503内,并对通过的藤茶进行切割;切割后的藤茶继续贯穿入料通道502并通过导向板9到达研磨槽3内,研磨槽3内的藤茶会通过研磨机构进行研磨,研磨时通过气缸401对凹形连杆402的推动,带动研磨石405通过两个转轴404在研磨槽3的底部进行来回滚动,实现对藤茶进行研磨;研磨会使藤茶中液体水分流出,到达研磨槽3内的滤孔11并向下流出,流入过滤机构到达蒸馏提取机构中对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过滤机构在对液体进行过滤时,通过滤孔11
流出到达带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13上,并通过导流板13流入储液盒14内,储液盒14上的滤板16会带流入的液体进行二次过滤,而滤渣留在滤板16上,可以通过拉把17带动滤板16在储液盒14上的插槽15向外拔出,并取出滤渣,防止对滤孔堵塞,影响过滤效率;到达储液盒14底部的滤液会通过水泵18将滤液抽出,并通过连接管19传输至储液桶21内,传输后,通过加热器22的加热,使滤液蒸发变成水蒸气到达u形冷凝管23中冷凝成液滴,流入储液烧杯24内完成提取和收集;带有橡胶套的拉把17提高了抽拉滤板16的舒适度和便捷度,将研磨石405的长度设置与研磨槽3内长度相匹配可确保研磨机构对研磨槽3内的全部藤茶进行研磨,在研磨槽3的左右侧壁均设置有与研磨石405相匹配的弧度可预防研磨槽3内留有空隙,导致出现无法研磨的藤茶;在研磨池1的左侧壁与第二连接板6的右侧壁之间固定的支撑板10提高了第二连接板6与研磨池1连接的稳定性,也能对切割机构的冲击分担压力,将切割刀501和垫板504之间的距离与研磨石405与研磨槽3的左侧壁之间的距离相同可确保研磨机构带动研磨石405移动的距离和切料机构中切割刀501移动的距离相同;在第二连接板6与入料通道502之间固定的加强板7提高了第二连接板6与入料通道502连接的稳定性,将研磨石405内设置有配重块可进一步提高研磨效率;整个装置结构设置合理,构思巧妙,使用灵活,对藤茶的有效成分提取批量化,提高提取效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人工劳动强度,且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较高,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藤茶内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在提取藤茶的成分过程中会出现步骤繁杂,提取不充分,耗费大量时间,效率不够好等问题。
43.需要另行说明的是,本文中所采用的描述方位的词语“上”、“下”、“左”、“右”等均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基于附图中图面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在实际装置中这些方位可能由于装置的摆放方式而有所不同。
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