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0573发布日期:2021-09-18 00:4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湿法混合制粒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湿法混合制粒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湿法混合制粒机。


背景技术:

2.药物制粒是将粉状物料由于混合浆的搅拌及随着粘合剂的注入,物料的性状发生变化,最终形成疏松的软件,然后在制粒刀组件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细小和均匀的颗粒。
3.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对药物的物料进行有效的削切,但是在后期的清理时不够方便,而大多数药物原料和辅料粒径小和堆密度轻,在混合过程中经常由于静电等作用粘附于锅体内壁,而锅体内壁对于清理者而言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湿法混合制粒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锅体、转动杆、搅拌桨及驱动器,转动杆沿竖向设置于锅体内并由驱动器驱动转动杆转动,搅拌桨设置于转动杆上并位于锅体内,包括移动套件与移动杆,移动套件套设于转动杆,移动杆固定于移动套件上并沿水平面布置,移动套件上设置有移动槽且移动槽的槽口与转动杆相对,移动槽内设置有沿移动槽移动的移动块,移动块与移动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移动块复位至移动槽外的复位弹簧,转动杆上沿竖向设置有多个与移动块相大小适配的固定槽,转动杆内设置有将移动块从固定槽内移出的解锁机构,移动杆具有固定状态与移动状态,固定状态为固定槽与移动槽相对,移动块部分移动至固定槽内,移动杆固定于转动杆,移动状态为固定槽与移动槽相错,移动块收缩于移动槽内,移动杆沿转动杆移动。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锅体内完成制粒后,锅体内壁有会杂质堆积,影响下次的使用,故需要对锅体内壁进行清理,清理前将锅体内横向布置的制粒刀组从锅体内壁拆卸下,避免影响后续的清理,而后将移动套件套设于转动杆上,移动套件随转动杆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套件向下移动,当移动槽与固定槽相对时,移动块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固定槽内移动,此时移动套件无法再向下移动,且将会随转动杆同步转动,故驱动转动杆转动便能带动移动套件转动,进而使得移动杆的另一端与锅体内壁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达到对锅体内壁清理的作用,且由于锅体内壁在竖向上的高度大于移动杆的宽度,使得移动杆只能清理与其同处一个水平面的锅体内壁,故需要多次移动移动杆达到对锅体内壁彻底的清理,由解锁机构将移动块从固定槽中移出,并完全收缩于移动槽中,此时移动套件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直至移动槽与下一个固定槽相对,重复此过程,将完成对所有内壁的清理,通过该装置能较为轻松的完成对锅体内壁的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只需要控制解锁结构在完成一个环向清理后,对移动块的移动,有效的降低了使用的繁琐程度。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解锁机构包括解锁杆,转动杆上沿竖向设置有驱动
槽且驱动槽延伸至与固定槽相连通,解锁杆上设置有与驱动槽相垂直的解锁槽,解锁槽内设置有沿解锁槽移动的解锁块,解锁块包括呈长方体的解锁矩形部及呈中部高上侧及下侧低的解锁三角部,解锁三角部设置于相对远离解锁槽的一侧,解锁块与解锁槽底部设置有将解锁块向解锁槽外复位的解锁弹簧,移动块包括呈长方体的移动矩形部及呈中部高上侧及下侧低的移动三角部,移动三角部设置于相对远离移动槽的一侧,解锁三角部与移动三角部内分别设置有解锁磁性件与移动磁性件且解锁磁性件与移动磁性件相斥,解锁杆具有解锁状态,解锁状态为解锁槽与固定槽相对,解锁三角部进入固定槽并由磁力排斥将移动矩形部推出固定槽。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槽与固定槽相对后,移动三角部与部分的移动矩形部进入固定槽内,达到将移动套件固定在转动杆的目的,而需要将移动块全部移出固定槽,则可由人工或自动推动解锁杆向下移动,当解锁槽与固定槽相对时,解锁块在解锁弹簧的作用下,解锁三角部进入固定槽中且解锁矩形部未进入固定槽中,此时在解锁磁性件与移动三角部的作用下,移动矩形部退出固定槽,且有部分的移动三角部退出移动槽,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套件向下移动并将移动三角部压回至移动槽内,移动套件向下移动至与下一个固定槽相对,而解锁杆由于只有解锁三角部进入固定槽中,故解锁杆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将解锁三角部压回至解锁槽,当移动到一个固定槽的移动杆清理完毕后,解锁杆向下移动,继续将移动块推出固定槽中,达到解锁的目的,故在经过移动套件移动、移动槽移动至一个固定槽移动套件固定、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停止、解锁杆移动、解锁槽移动至与固定槽及移动槽相对、移动块退出固定槽、套件继续向下移动的重复之后能完成对锅体内壁全面的清理,且相对未清理时,只需要将制粒刀组拆卸,并将移动套件套设在转动杆上,其余动作皆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能有效的减少操作者的负担,同时无需增设额外的清理设备,降低成本,而在制粒机使用时,可在转动杆外周套设一个轴套,防止颗粒通过固定槽进入转动杆内部,影响清理的效果。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包括清理套管,移动杆相对移动套件的另一端具有延伸至清理套管内部的延伸部,延伸部与清理套管内部设置有将清理套管向沿移动杆方向复位的移动弹簧,清理套管外侧铰接设置有刮刀片。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杆随转动杆转动时,移动杆相对转动杆另一端的刮刀片与锅体内壁相抵,在快速转动时,移动弹簧不断收缩与伸展,使得刮刀片与锅体内壁只是较轻的接触,不会对锅体内壁造成破坏,清理套管与刮刀片铰接使得,刮刀片的清理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在转动杆上的固定槽数量减少,降低加工难度,使得转动杆的强度得以保证。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搅拌桨包括搅拌套件及搅拌杆,搅拌套件套设于转动杆上并与转动杆同步转动,多个搅拌杆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搅拌套件且搅拌杆固定于搅拌套件,搅拌杆相对远离搅拌套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向上扬起的扬起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工时,颗粒被搅拌桨搅拌并不断移动至扬起端而飞起,达到更好的搅拌效果。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杆上设置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搅拌套件上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的设置防止移动套件直接落到搅拌套件上,对搅
拌套件造成破坏。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锅体上设置锅盖且锅体与锅盖螺纹配合,锅盖与锅体形成供搅拌桨与转动杆容纳的容纳腔,锅盖上设置有与解锁杆大小相适配的清理通孔且清理通孔位于解锁槽上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锅盖的设置使得在清理时,能将锅体内部封闭,避免清理时有杂质飞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操作者的工作负担。
1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锅盖上设置有供使用者观察的观察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观察口可看到锅体内壁的清理情况,从而对转动杆转动的时间进行调整。
1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解锁杆上端设置有供操作者使用的操作端。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局部放大图a;图3为本发明中局部放大图b。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如图1

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清理功能的湿法混合制粒机,包括锅体1、转动杆2、搅拌桨3及驱动器4,转动杆2沿竖向设置于锅体1内并由驱动器4驱动转动杆2转动,搅拌桨3设置于转动杆2上并位于锅体1内,包括移动套件5与移动杆7,移动套件5套设于转动杆2,移动杆7固定于移动套件5上并沿水平面布置,移动套件5上设置有移动槽51且移动槽51的槽口与转动杆2相对,移动槽51内设置有沿移动槽51移动的移动块52,移动块52与移动槽51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移动块52复位至移动槽51外的复位弹簧53,转动杆2上沿竖向设置有多个与移动块52相大小适配的固定槽21,转动杆2内设置有将移动块52从固定槽21内移出的解锁机构6,移动杆7具有固定状态与移动状态,固定状态为固定槽21与移动槽51相对,移动块52部分移动至固定槽21内,移动杆7固定于转动杆2,移动状态为固定槽21与移动槽51相错,移动块52收缩于移动槽51内,移动杆7随转动杆2移动,当完成锅体1内完成制粒后,锅体1内壁有会杂质堆积,影响下次的使用,故需要对锅体1内壁进行清理,清理前将锅体1内横向布置的制粒刀组从锅体1内壁拆卸,避免影响后续的清理,而后将移动套件5套设于转动杆2上,移动套件5沿转动杆2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套件5向下移动,当移
动槽51与固定槽21相对时,移动块52在复位弹簧53的作用下向固定槽21内移动,此时移动套件5无法再向下移动,且将会随转动杆2同步转动,故驱动转动杆2转动便能带动移动套件5转动,进而使得移动杆7的另一端与锅体1内壁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达到对锅体1内壁清理的作用,且由于锅体1内壁在竖向上的高度大于移动杆7的宽度,使得移动杆7只能清理与其同处一个水平面的锅体1内壁,故需要多次移动移动杆7达到对锅体1内壁彻底的清理,由解锁机构6将移动块52从固定槽21中移出,并完全收缩于移动槽51中,此时移动套件5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移动,直至移动槽51与下一个固定槽21相对,重复此过程,将完成对所有内壁的清理,通过该装置能较为轻松的完成对锅体1内壁的清理,且在清理过程中只需要控制解锁结构在完成一个环向清理后,对移动块52的移动,有效的降低了使用的繁琐程度。
24.所述的解锁机构6包括解锁杆61,转动杆2上沿竖向设置有驱动槽62且驱动槽62延伸至与固定槽21相连通,解锁杆61上设置有与驱动槽62相垂直的解锁槽63,解锁槽63内设置有沿解锁槽63移动的解锁块64,解锁块64包括呈长方体的解锁矩形部641及呈中部高上侧及下侧低的解锁三角部642,解锁三角部642设置于相对远离解锁槽63的一侧,解锁块64与解锁槽63底部设置有将解锁块64向解锁槽63外复位的解锁弹簧65,移动块52包括呈长方体的移动矩形部521及呈中部高上侧及下侧低的移动三角部522,移动三角部522设置于相对远离移动槽51的一侧,解锁三角部642与移动三角部522内分别设置有解锁磁性件6421与移动磁性件5221且解锁磁性件6421与移动磁性件5221相斥,解锁杆61具有解锁状态,解锁状态为解锁槽63与固定槽21相对,解锁三角部642进入固定槽21并由磁力排斥将移动矩形部521推出固定槽21,当移动槽51与固定槽21相对后,移动三角部522与部分的移动矩形部521进入固定槽21内,达到将移动套件5固定在转动杆2的目的,而需要将移动块52全部移出固定槽21,则可由人工或自动推动解锁杆61向下移动,当解锁槽63与固定槽21相对时,解锁块64在解锁弹簧65的作用下,解锁三角部642进入固定槽21中且解锁矩形部641未进入固定槽21中,此时在解锁磁性件6421与移动三角部522的作用下,移动矩形部521退出固定槽21,且有部分的移动三角部522退出移动槽51,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移动套件5向下移动并将移动三角部522压回至移动槽51内,移动套件5向下移动至与下一个固定槽21相对,而解锁杆61由于只有解锁三角部642进入固定槽21中,故解锁杆61在受到外力作用下,会将解锁三角部642压回至解锁槽63,当移动到一个固定槽21的移动杆7清理完毕后,解锁杆61向下移动,继续将移动块52推出固定槽21中,达到解锁的目的,故在经过移动套件5移动、移动槽51移动至一个固定槽21移动套件5固定、转动杆2转动、转动杆2停止、解锁杆61移动、解锁槽63移动至与固定槽21及移动槽51相对、移动块52退出固定槽21、套件继续向下移动的重复之后能完成对锅体1内壁全面的清理,且相对未清理时,只需要将制粒刀组拆卸,并将移动套件5套设在转动杆2上,其余动作皆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能有效的减少操作者的负担,同时无需增设额外的清理设备,降低成本,而在制粒机使用时,可在转动杆2外周套设一个轴套,防止颗粒通过固定槽21进入转动杆2内部,影响清理的效果。
25.包括清理套管71,移动杆7相对移动套件5的另一端具有延伸至清理套管71内部的延伸部72,延伸部72与清理套管71内部设置有将清理套管71向沿移动杆7方向复位的移动弹簧73,清理套管71外侧铰接设置有刮刀片74,当移动杆7随转动杆2转动时,移动杆7相对转动杆2另一端的刮刀片74与锅体1内壁相抵,在快速转动时,移动弹簧73不断收缩与伸展,使得刮刀片74与锅体1内壁只是较轻的接触,不会对锅体1内壁造成破坏,清理套管71与刮
刀片74铰接使得,刮刀片74的清理面积更大,从而使得在转动杆2上的固定槽21数量减少,降低加工难度,使得转动杆2的强度得以保证。
26.所述的搅拌桨3包括搅拌套件31及搅拌杆32,搅拌套件31套设于转动杆2上并与转动杆2同步转动,多个搅拌杆32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搅拌套件31且搅拌杆32固定于搅拌套件31,搅拌杆32相对远离搅拌套件31的另一端设置有向上扬起的扬起端321,加工时,颗粒被搅拌桨3搅拌并不断移动至扬起端321而飞起,达到更好的搅拌效果。
27.所述的转动杆2上设置有限位环8且限位环8位于搅拌套件31上方,限位环8的设置防止移动套件5直接落到搅拌套件31上,对搅拌套件31造成破坏。
28.所述的锅体1上设置锅盖9且锅体1与锅盖9螺纹配合,锅盖9与锅体1形成供搅拌桨与转动杆2容纳的容纳腔91,锅盖9上设置有与解锁杆61大小相适配的清理通孔且清理通孔位于解锁槽63上方,锅盖9的设置使得在清理时,能将锅体1内部封闭,避免清理时有杂质飞出,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操作者的工作负担。
29.所述的锅盖9上设置有供使用者观察的观察口,操作者通过观察口可看到锅体1内壁的清理情况,从而对转动杆2转动的时间进行调整。
30.所述的解锁杆61上端设置有供操作者使用的操作端。
31.图1中未画出观察口与操作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