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0937发布日期:2021-11-10 00:39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磁屏蔽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2.电磁兼容性就是指某电子设备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同时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电磁兼容性和我们所熟悉的安全性一样,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在电子设备加工时常添加电子屏蔽材料,同时电磁屏蔽材料可与各种树脂复合材料一起加工提高材料的电磁兼容性在加工时,常使用混料机来进行电磁屏蔽材料的混合,混料机在混合时,混料机内的搅拌叶带动原料各颗粒间交叉运动,使得原料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提高混合的效率。
3.目前现有混料机进行混料时,由于原料部分混合物在混料机的底部堆积,搅拌叶在搅拌时无法将底部的原料带起参与搅拌,使得混料机内的原料混合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以解决目前现有混料机进行混料时,由于原料部分混合物在混料机的底部堆积,搅拌叶在搅拌时无法将底部的原料带起参与搅拌,使得混料机内的原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以及升料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搅拌组件,设置在箱体底部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用于对箱体底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升料组件,为螺旋状结构,安装在驱动件上且设置在第一搅拌组件的上部,所述升料组件与第二搅拌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配合升料组件将底部的原料抬升至高处多次混合;所述第二搅拌组件,数量为多个,沿驱动件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搅拌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搅拌组件用于对抬升至高处的原料进行搅拌。
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件为在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设置在箱体上的旋转动力件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均匀设置在驱动轴上,且第一搅拌叶为倾斜安装。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料组件包括连续连接的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绕设在驱动轴的轴身上,相邻螺旋叶片与隔离件之间形成输料通道。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离件为送料筒,所述送料筒安装在箱体内,且送料筒顶部设有若干出料口。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从动轴,所诉从动轴轴身上设
置有若干第二搅拌叶,所述从动轴与安装在箱体上的限位件转动连接。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锥齿轮组以及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上安装有曲柄,所述曲柄与曲杆一端转动连接,曲杆另一端铰接在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滑动作用从动轴端面开设的滑动腔内,且活动杆侧面设置的凸台滑动作用在滑动腔上开设的滑动槽内。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组移动轮。
13.本发明通过设计升料组件,配合送料筒将底部的原料抬升至高处,并通过送料筒顶部的出料口排出,配合设置在送料筒周向的若干第二搅拌组件进行多次混合,避免了目前原料部分混合物在混料机的底部堆积无法参与搅拌,使得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螺旋叶片和第一搅拌叶的安装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从动轴的安装示意图。
17.图中:1、箱体;2、驱动轴;3、安装板;4、移动轮;5、排料口;6、注料口;7、挡板;8、传动轴;9、滑动腔;10、转动电机;11、安装架;12、从动锥齿轮;13、铰接座;14、曲柄;15、曲杆;16、活动杆;17、从动轴;18、第二搅拌叶;19、轴承部;20、固定架;21、送料筒;22、出料口;23、螺旋叶片;24、传动锥齿轮;25、第一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9.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加工用混料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第一搅拌组件、第二搅拌组件以及升料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搅拌组件,设置在箱体1底部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在本发明中第一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箱体1底部处的第一搅拌叶25,用于对箱体1底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所述升料组件,为螺旋状结构,安装在驱动件上且设置在第一搅拌组件的上部,即包括设置在第一搅拌叶25上部的螺旋叶片23,所述升料组件与第二搅拌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配合升料组件将底部的原料抬升至高处多次混合;所述第二搅拌组件,数量为多个,包括设置在隔离件外侧的第二搅拌叶18,沿驱动件周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二搅拌组件通过传动组件与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搅拌组件用于对抬升至高处的原料进行搅拌。
20.本发明中,通过第一搅拌叶25对位于箱体1底部的原料进行搅拌,避免底部的原料堆积,同时通过螺旋叶片23配合隔离件,将底部的原料沿隔离件送至高出,从隔离件顶部的出料口22送出,配合第二搅拌组进行搅拌,在避免原料底部堆积的同时,提高了搅拌混合的效率。
21.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在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与设置在箱体1上的旋转动力件连接,其中本发明中旋转动力件优选为转动电机10,且转动电机10通过安装架11安装在箱体1顶部,本发明中旋转动力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换为其他具有旋转能力的结构或者部件,本发明并不硬性要求。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若干第一搅拌叶25,第一搅拌叶25均匀设置在驱动轴2上,且第一搅拌叶25为倾斜安装,本发明中第一搅拌叶25的倾斜角度为45
°
,将第一搅拌叶25设置为45
°
的倾斜角度,不仅可以加速混料作用,同时可以对底部的材料进行汇聚,配合升料组件进行原料的抬升作业;进一步的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补充,所述升料组件包括连续连接的螺旋叶片23,所述螺旋叶片23绕设在驱动轴2的轴身上,相邻螺旋叶片23与隔离件之间形成输料通道;具体的所述隔离件为送料筒21,所述送料筒21安装在箱体1内,且送料筒21顶部设有若干出料口22。
23.本发明在进行原料抬升时,通过第一搅拌叶25将原料堆积在送料筒21的底部,通过螺旋叶片23转动,将原料送至高处,需要注意的是螺旋叶片23应该与送料筒21内部抵接,避免原料从螺旋叶片23与送料筒21内壁之间的缝隙漏出,影响原料的抬升效果。
24.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从动轴17,所诉从动轴17轴身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搅拌叶18,所述从动轴17与安装在箱体1上的限位件转动连接,其中限位件包括固定架20,固定架20中部设有轴承部19,从动轴17与轴承部19转动配合,通过轴承部19对从动轴17进行限位。
25.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锥齿轮组以及传动轴8,所述传动轴8通过锥齿轮组与驱动轴2传动连接,其中锥齿轮组包括安装在驱动轴2上的从动锥齿轮12以及安装在传动轴8上的传动锥齿轮24,传动轴8两端通过挡板7进行限位固定,挡板7与安装有传动轴8安装的安装孔,所述传动轴8上安装有曲柄14,所述曲柄14与曲杆15一端通过铰接座13转动连接,曲杆15另一端铰接在活动杆16上,所述活动杆16滑动作用从动轴17端面开设的滑动腔9内,且活动杆16侧面设置的凸台滑动作用在滑动腔9上开设的滑动槽内;传动组件在进行传动作业时,通过锥齿轮组之间啮合,带动传动轴8转动,使得曲柄14转动,活动杆16通过曲杆15带动往复升降,使得活动杆16上凸台沿滑动腔9内的滑动槽滑动,带动滑动,同时活动杆16不参与转动,从动杆进行转动,带动第二搅拌叶18转动。
26.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若干组移动轮4,移动轮4通过安装板3暗转在箱体1底部,同时箱体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注料口6和排料口5,在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注料口6的高度应低于滑动腔9的高度,避免原料进入滑动腔9内,影响活动杆16的滑动。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计升料组件,配合送料筒21将底部的原料抬升至高处,并通过送料筒21顶部的出料口22排出,配合设置在送料筒21周向的若干第二搅拌组件进行多次混合,避免了目前原料部分混合物在混料机的底部堆积无法参与搅拌,使得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
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