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折流式旋转床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稳定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
背景技术:2.超重力技术是强化传递和多相反应的一项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超重力条件下多相流体系的独特流动行为,强化相与相之间的相对速度和相互接触,从而实现高效的传质传热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它的广泛适用性强,具有传统设备所不具有的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易运转、易维修、安全、可靠与灵活等优点。
3.榫卯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卯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而“纵树型”榫卯结构,因其榫和卯的连接处形似一棵倒立的纵树(冷杉)而得名,该结构由一个有齿的v型榫头和榫槽构成,且榫头和榫槽之间有着明显的空隙,可以方便榫头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的滑动。
4.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是一种利用超重力技术的高效气液接触装置,它以离心力场代替重力场,极大地增大了传质表面积,从而增加了传质效率。与常规技术相比,其具有设备体积小,传质效率高,设备维护方便等优点。目前,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在工业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但是,目前工业上应用的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由于工业上进行气液传质时液体中或多或少会带有杂质,其中有些杂质例如焦油等具有很强的粘附性,这就导致旋转床在进行气液传质时,有部分杂质黏着在转盘上面,使得整个转盘的质量分布变得不均匀,整个转盘的重心偏离轴心,引发机器振动,而机器振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降低了机器的平均使用寿命,间接增加了工业成本,研发可以减缓振动带来的影响的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稳定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旋转床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不会因杂质粘附而运转失衡。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稳定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包括壳体、转动盒和转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壳体的底面与所述
转动盒连接、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所述转轴的上端面上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扇形的所述转动盒,所述转动盒内设置有折流板,所述转动盒的表面和所述折流板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转动盒能够通过榫卯结构沿所述转轴的径向移动。
9.优选的,所述转动盒包括偶数个扇形盒和折流板,每个所述扇形盒尖端的下方设置为榫头、尖端的上方活动连接有一环形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包括两个套设的圆筒,外层的所述圆筒与出气管11转动密封连接,内层的所述圆筒内设置有实心挡板,所述转轴的端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偶数个榫槽,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形成榫卯结构,所述转轴的端面上通过螺栓连接一盖板。
10.优选的,所述转轴上等间距均布有八个所述扇形盒,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均呈纵树型;所述扇形盒的出气口水平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段弹性带。
11.优选的,所述扇形盒内设置有若干个不同长度的弧形的所述折流板,所述折流板沿扇形的径向等间距均布,所述扇形盒的弧形面的底部设置有过流通道。
12.优选的,所述折流板由下至上分布有无孔区和有孔区,所述有孔区设置均布有所述通孔。
13.优选的,所述有孔区包括气孔区和液孔区,所述气孔区均布有气孔,所述液孔区均布有液孔,所述气孔的直径大于所述液孔的直径,相邻的所述折流板的气孔区和液孔区位置交替设置。
14.优选的,所述折流板上的气孔区、液孔区和无孔区的面积比为3:6:4。
15.优选的,所述壳体顶面的中心上设置有出气管、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底面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壳体下方的转轴上转动密封设置有一环形的进液腔,所述转轴内设置有进液流道,所述进液流道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腔、另一端通过进液软管连通所述转动盒的尖端,所述进液软管的末端设置有喷嘴。
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发明的各个扇形的转动盒与转轴之间活动连接,当进行气液传质过程中液体里的杂质附着在某个转动盒上,导致其质量增大时,该转动盒及对向转动盒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能够分别沿转轴的径向滑动,从而使得整个动转机构的重心趋向于转轴中心,避免转动失衡而产生的晃动,进而提高了设备的平均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发明自稳定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中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中转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图3中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转轴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中转轴顶端的榫卯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中转动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中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中d-d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图出气口的内层或外层的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中旋转床内气液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30.其中:1-壳体,2-转动盒,3-折流板,4-进气管,5-喷嘴,6-榫卯结构,7-进液软管,8-转轴,9-进液腔,10-出液管,11-出气管,12-弹性带,13-盖板,14-实心挡板,1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稳定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旋转床转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不会因杂质粘附而运转失衡。
3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4.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稳定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包括壳体1、转动盒2和转轴8,壳体1上设置有进液管、出液管10、进气管4和出气管11,转轴8的一端贯穿壳体1的底面与转动盒2连接、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转轴8的上端面上活动连接有若干个扇形的转动盒2,转动盒2内设置有折流板3,转动盒2的表面和折流板3上均设置有通孔,转动盒2能够通过榫卯结构6沿转轴8的径向移动,可活动的间距视使用的转动盒2规格而定。壳体1为有两端有封闭面的圆筒。
35.转动盒2包括偶数个扇形盒和折流板3,每个扇形盒尖端的下方设置为榫头、尖端的上方活动连接有一环形的出气口15,出气口15包括两个间隙套设的圆筒,外层的圆筒与出气管11转动密封连接,内层的圆筒内设置有实心挡板14,可防止气体泄露。转轴8的端部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偶数个榫槽,榫头与榫槽形成榫卯结构6,转轴8的端面上通过螺栓连接一盖板13,实心挡板14与盖板13通过一立柱连接,榫卯结构6上方都被盖板13覆盖,以保证转动盒2与转轴8之间稳定连接,避免转动盒2转动过程沿转轴8上下移动。转轴8上等间距均布有八个扇形盒,榫头与榫槽均呈纵树型,扇形盒的出气口水平侧壁上均设置有一段弹性带12,弹性带12为橡胶软带,便于转动盒2沿径向平移过程中,保障扇形盒的形状稳定。扇形盒内设置有若干个不同长度的弧形的折流板3,折流板3沿扇形的径向等间距均布,间隔距离可以为扇形盒半径长度的九分之一左右,扇形盒的弧形面的底部设置有过流通道。
36.折流板3由下至上分布有无孔区和有孔区,有孔区设置均布有通孔。有孔区包括气孔区和液孔区,气孔区均布有气孔,液孔区均布有液孔,气孔的直径大于液孔的直径,相邻的折流板3的气孔区和液孔区位置交替设置,折流板3上的气孔区、液孔区和无孔区的面积比为3:6:4,便于气体和液体均形成s形路径,提高气液传质的面积和效果。本实施例中,液孔和气孔的孔径分别为0.8mm和2.0mm。
37.壳体1顶面的中心上设置有出气管11、侧壁上设置有进气管4,壳体1的底面设置有
出液管10,壳体1下方的转轴8上转动密封设置有一环形的进液腔9,保障进液腔9不随转轴8转动,转轴8内设置有进液流道,进液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液腔9、另一端通过进液软管7连通转动盒2的尖端,进液软管7的末端设置有喷嘴5,喷嘴5可以将液体分散成小液滴,增大气液传质面积,从而提高气液传质效率。其中,转轴8上的进液口设四个(如附图8所示),出液口和进液软管7的数量与转动盒2的数量相匹配。
38.本实施例的折流式超重力旋转床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带有粘附性杂质的液体与气体在转动盒2中进行气液传质,气体从转动盒2外缘的过流通道进入,沿着由折流板3上的气孔以及折流板3之间的环隙所形成的s形路径流动直至到达转动盒2中心的出气口,气体在折流板3之间以螺旋上升和螺旋下降的方式运动;同时液体被旋转的转动盒2甩出后,大部分沿着径向依次穿过折流板3上的液孔,与折流板3之间流动的气体进行错流接触。此外,液体中的小部分会沿着折流板3底部的无孔区流到转动盒2的底盘上,在离心力场中,底盘上的液体会沿着折流板3上流,直至到达液孔时再次被甩出。在此过程中,液体与气体进行逆流接触。当液体中的粘附性杂质附着在扇形盒上时,重心因其会发生偏移,而被杂质附着的扇形盒因质量增大在受离心力的影响下,并在“纵树型”榫卯结构6的作用下,逐渐沿转轴8的径向向外移动,同时其对侧的扇形盒也逐渐沿转轴8的径向向外移动,以使转轴8沙径向受力平衡,重心重新靠向轴心位置,避免转动失衡引起的振动,有效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39.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