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3332发布日期:2022-04-09 01:38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


背景技术:

2.随着2013年黄浦江万头死猪漂流事件的发生,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行业的兴起,目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主流工艺化制法存在臭气排放量大,臭气温度高、臭气难处理达标等问题,而本行业宗旨为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在处理病死动物的过程中,应对生态环境尽量少产生二次污染;为尽快解决上述化制法臭气治理达标排放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呼吁相关行业技术专家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技术工艺,以期解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新兴行业臭气处理达标排放的首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该工艺具有绿色环保、处理成本低、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处理能耗低、外排气体达标无异味等优势。
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包括预处理降温、预处理富集和钯炭催化氧化工序,其中:(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50~90℃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2~6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9~13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所述的降温的目的为了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10~25cm砂石层、10~20cm陶瓷纤维层、10~20cm硅藻土层和20~50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所述的砂石层、陶瓷纤维层、硅藻土层和活性炭层的目的为了达到臭气的富集;(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80~120℃,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3~9l/h,尾气停留时间为1~20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所述的3%柠檬酸水溶液的目的为了提高钯炭催化效率。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温度高,影响酸洗碱洗吸收想效率,而且尾气中可溶解的有机质和油脂易于进入酸洗碱洗系统,本技术采用污水处理清水池水作为降温水
源,起到水的资源化回用的同时,起到尾气降温的目的,还能对尾气中的灰尘、油脂、和水溶性有机质达到去除的目的,降低了后续尾气净化负荷和处理成本;(2)、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经水洗涤、酸洗涤和碱洗涤后尾气的臭气去除率可达50%~60%,经过砂石层、陶瓷纤维层、硅藻土层和活性炭层对该股尾气做进一步多级富集处理的同时,采用生物菌液和植物液对富集的高浓度尾气进行生化降解处理,能明显提高尾气去除率;(3)经水洗涤、酸洗涤、碱洗涤和预处理富集装置多级处理尾气的臭气去除率可达92%~97%,在酸性条件下,尾气经钯炭催化氧化工序处理后,能将尾气中剩余臭味分子进一步降解,最终保障了尾气的达标排放;(4)本发明中人工干预环节少,自动化程度高,解决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过程中的现实问题,降低了处理成本,解决了活性炭吸附和uv光解需要不断更新换新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本领域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建议的条件;所使用的原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场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试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8.实施例1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78℃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4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10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20cm砂石层、20cm陶瓷纤维层、15cm硅藻土层和35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90℃,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5l/h,尾气停留时间为3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
9.实施例2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50℃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2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9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
(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10cm砂石层、10cm陶瓷纤维层、10cm硅藻土层和20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80℃,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3l/h,尾气停留时间为20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
10.实施例3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90℃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6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13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25cm砂石层、20cm陶瓷纤维层、20cm硅藻土层和50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120℃,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9l/h,尾气停留时间为1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
11.实施例4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58℃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3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10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13cm砂石层、16cm陶瓷纤维层、12cm硅藻土层和26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86℃,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4l/h,尾气停留时间为5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
12.实施例5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70℃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
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4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12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20cm砂石层、15cm陶瓷纤维层、15cm硅藻土层和35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100℃,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6l/h,尾气停留时间为8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
13.实施例6一种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其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预处理降温工序将病死动物化制抽真空尾气82℃引导至水洗涤塔,采用污水处理30℃清水池作为降温水源,水洗塔采用二级雾化装置对尾气进行降温、降尘、除油和水溶性有机质吸收预处理;处理后尾气经ph为5酸洗涤塔洗涤和ph为11碱洗涤塔洗涤后,尾气经除雾后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2)预处理富集工序经碱洗涤塔洗涤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预处理富集装置,预处理装置从下至上依次为22cm砂石层、18cm陶瓷纤维层、17cm硅藻土层和44cm活性炭层,预处理富集装置上部设置生物菌液和喷淋植物液雾化;(3)钯炭催化氧化工序经预处理富集装置除雾后的尾气引导至钯炭催化氧化装置,控制催化氧化温度为105℃,3%柠檬酸水溶液喷洒量为8l/h,尾气停留时间为15s,尾气经检测合格后排放。
14.对实施例1~6制得的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的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进行表征。
15.表1实施例1~6制得的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后的臭气指标注:对照例为采用酸洗涤塔+碱洗涤塔+生物滤池+uv光解+活性炭吸附工艺。由上表1可知,本发明各实施例制备得到的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的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较低,这表明以本发明提供的原料制备得到的病死动物生产异味处理技术工艺具有较低的氨、硫化氢和臭气浓度。
16.以上所述是该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该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