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0500发布日期:2022-03-19 19:5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金属制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2.显示屏底座是一种位于显示屏底部用于支撑显示屏的构件,其一般由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金属合金在制作过程中是通过前期浇铸、后期表面处理的方式制作而成的。
3.显示屏底座的后期表面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粉末涂料静电喷涂在构件上实现表面处理。然而,静电喷涂的表面处理效果会受到工件自身缺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件自身的划伤、挤压、磕碰、锈蚀、点焊、铆接等形成的凹坑,以及铸件加工后暴露的砂眼、气孔、疏松,机械加工后的细小刀纹等。
4.虽然有些缺陷可以通过抛光、打磨等手段进行修复,但是有些则只能通过补刮导电腻子才能填平。
5.然而,因导电腻子的组成与普通腻子基本相似,因此它也具有普通腻子的缺点。缺点主要表现在:附着力较差,粘结强度较低;表面不够细腻,质感差,缺乏韧性;遇潮气后容易粉化;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开裂、起皮、脱落等现象。并且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导电腻子不具备良好的导电性、优良的附着力、较强的填补性、耐180℃高温等特性,因此无法很好的适用在金属表面修复上。
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导电腻子无法很好适用在金属表面修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清洗-烘干-预热-上粉-初步热烘-表面刮除-一次热烘固化-表面干法打磨-吹灰-静电喷涂-二次热烘固化;所述上粉步骤为:将粉末涂料涂抹在工件的表面缺陷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热后将粉末涂料涂抹在工件上,此时粉末涂料会熔化并在缺陷处流动,并局部填充至缺陷内(如砂眼等),且在后续的初步热烘后,通过小刀对工件表面刮除能够使粉末涂料被挤入缺陷(如砂眼等)深处以排出空气,避免在最终整体喷涂后产生气泡等问题。
9.采用在预热工件缺陷处局部堆积粉末涂料的方法,其填充性好,对各种细小缺陷均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而且在整体喷涂时其导电性良好,吸粉性出色,上粉均匀,不影响最终所得粉末涂膜的性能,解决了导电腻子无法适用金属表面修复的问题。
10.优选的,所述表面干法打磨步骤中,先对工件表面粗磨,再进行细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化的粉末涂层比一般腻子层坚硬难磨,因此打磨时宜先粗磨后细磨才能将表面固化的粉末涂层清除。
12.优选的,所述初步热烘的温度低于粉末涂料熔点的20~30℃,烘烤10~20min。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降低因多次烘烤而造成的缺陷内粉末涂料老化的问题出现。
14.优选的,所述清洗步骤中,清洗液由水以及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活性剂具有使目标溶液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功能,有助于工件表面油污、杂质的去除。
16.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单硬脂酸甘油酯、椰油基葡糖苷、月桂基葡糖苷、鲸蜡硬脂基葡糖苷中任意一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硬脂酸甘油酯、椰油基葡糖苷、月桂基葡糖苷、鲸蜡硬脂基葡糖苷都具有较高的去污去杂质的功能。
18.优选的,所述清洗过程在超声条件下进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声具有空化效应,能够快速且全面的将细小的杂质去除,降低工件表面缺陷。
20.优选的,所述超声频率为20~40khz。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频率下,空化作用效率较高,有助于工件表面杂质的去除。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技术采用采用在预热工件缺陷处局部堆积粉末涂料的方法,其填充性好,对各种细小缺陷均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而且在整体喷涂时其导电性良好,吸粉性出色,上粉均匀,不影响最终所得粉末涂膜的性能,解决了导电腻子无法适用金属表面修复的问题;另外,通过小刀刮除工件表面的粉末涂料,能够使粉末涂料被挤入缺陷(如砂眼等)深处以排出空气,避免在最终整体喷涂后产生气泡等问题。
23.2、本技术中通过控制初步热烘-预热温度,能够降低因多次烘烤而造成的缺陷内粉末涂料老化的问题出现。
24.3、本技术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超声工艺来清洗工件,有助于工件表面杂质的去除。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清洗-烘干-预热-上粉-初步热烘-表面刮除-一次热烘固化-表面干法打磨-吹灰-静电喷涂-二次热烘固化。
27.操作注意事项如下:清洗:清洗液为水,人工将工件放入清水中清洗。
28.烘干:将工件置于烘房内烘干。
29.预热:将工件置于烘箱内预热至温度高于粉末涂料熔点的20~30℃。
30.上粉:使缺陷面水平朝上,迅速用挖耳勺之类的小器具盛舀静电粉末,局部堆积在缺陷处,堆积时力求精准,尽量不要超出缺陷范围太多。将粉末涂料涂抹在工件的表面缺陷
处,此时粉末涂料会粘附在工件表面。
31.初步热烘:初步热烘的温度低于粉末涂料熔点的20~30℃,烘烤15min,使得粉末涂料初步固化。
32.表面刮除:通过小刀对工件表面刮除能够使粉末涂料被挤入缺陷(如砂眼等)深处以排出空气,避免在最终整体喷涂后产生气泡等问题。
33.一次热烘固化:将工件置于200
±
10℃的高温炉内20
±
1min。
34.表面干法打磨:先用80目的砂布对工件表面粗磨,再用800目的砂布进行细磨,打磨至工件表面微现砂纸纹即可。
35.吹灰:通过气枪将打磨部位的粉尘吹干净。
36.静电喷涂:通过静电喷枪对工件表面进行静电粉末喷涂。
37.二次热烘固化:将工件置于200
±
10℃的高温炉内20
±
1min。
38.本实施例中的静电粉末购自广东歌丽斯化学有限公司。
39.实施例2: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清洗步骤中,清洗液由水以及表面活性剂按照10:1混合而成,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单硬脂酸甘油酯。
40.实施例3: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椰油基葡糖苷。
41.实施例4: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月桂基葡糖苷。
42.实施例5: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表面活性剂为鲸蜡硬脂基葡糖苷。
43.实施例6: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所述清洗过程在超声条件下进行,所述超声频率为20khz。
44.实施例7: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超声频率为30khz。
45.实施例8: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与实施例6的区别之处在于:超声频率为40khz。
46.对比例:对比例1:一种金属显示屏底座的表面处理工艺,其通过在工件缺陷处补刮导电腻子粉后,再进行静电粉末喷涂,导电腻子粉购自东莞市邦昵涂料有限公司。具体流程为:清洗

干燥

涂导电腻子粉

干燥

打磨

吹灰

喷粉

固化。
47.性能检测:对比例1中,腻子与工件的上粉率低、导电性差,制作出来的工件表面部分出现开裂、起泡、脱落的情况。
48.实施例1~8中,用于填充缺陷处的粉末涂料未出现掉粉,且导电性高,制作出来的工件表面无开裂、起泡、脱落的情况。且测试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gb/t 21776-2008。
4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