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宽度和厚度可调节的板材刮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65375发布日期:2022-03-09 02:1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宽度和厚度可调节的板材刮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涂料刮涂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涂料宽度和厚度可调节的板材刮涂装置。


背景技术:

2.板材在生产完成后,为了使板材满足不同的需求,一般会在板材表面涂覆一层涂料,一般在工厂大规模涂覆之前,实验室会先进行小块的进行涂覆涂料,然后进行相关实验,验证涂覆涂料后的板材是否符合要求。在实验室中,对于板材涂料的涂覆,一般都是通过实验人员手工操作,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3.1、手工操作容易造成涂料的厚度不均匀,影响后续实验结果,且结果无法与后续大板的涂料效果相匹配;
4.2、无法对涂料的宽度和厚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导致多次实验结果不一致;
5.3、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影响实验进度,并且在刮涂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的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涂料宽度和厚度可调节的板材刮涂装置,解决了实验室传统涂料采用手工操作造成不均匀、厚度宽度不能调整、费时费力等技术问题。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涂料宽度和厚度可调节的板材刮涂装置,其中:包括机架、刮涂仓、x轴输送装置、y轴输送装置、z轴输送装置和控制系统;
8.所述刮涂仓通过安装架可拆卸固定设置于x轴输送装置上,所述x轴输送装置驱动刮涂仓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y轴输送装置驱动刮涂仓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z轴输送装置驱动刮涂仓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9.所述刮涂仓包括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右侧板、宽度调整装置和厚度调整装置,所述后侧板、左侧板、前侧板和右侧板之间围成矩形涂料放置区,所述后侧板固定设于安装架上,所述宽度调整装置驱动前侧板沿z轴方向移动改变涂料宽度,所述厚度调整装置驱动右侧板底部沿y轴方向移动改变涂料厚度;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x轴输送装置、y轴输送装置、z轴输送装置、宽度调整装置和厚度调整装置之间电气连接。
10.进一步,所述z轴输送装置包括两组直线模组,两组所述直线模组分别对称设于机架顶面左右两侧,且所述直线模组沿z轴方向设置;
11.所述y轴输送装置包括两组升降电缸,两组所述升降电缸分别固定设于直线模组的滑座顶面,所述升降电缸外部设置有电缸防护壳,所述电缸防护壳顶面设置有立板槽孔。
12.进一步,所述x轴输送装置包括两组立板、丝杆导轨、丝杆螺母和四组连接杆,两组所述立板分别沿z轴方向设于两侧的电缸防护壳上方,且所述立板底部穿过立板槽孔后与升降电缸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导轨沿x轴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固定设于两组立板上,所述丝杆螺母套设于丝杆导轨上,所述丝杆导轨一侧的导轨驱动电机驱动丝杆螺母沿x轴方
向往复运动,四组所述连接杆分别设于丝杆导轨四周,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设于与其同侧的立板上。
13.进一步,所述前侧板左侧开设有左侧板槽孔,所述左侧板后端固定设于后侧板的前侧壁左侧,所述左侧板前端穿过左侧板槽孔;所述宽度调整装置包括两组第一气缸,两组所述第一气缸分别沿z轴方向设于后侧板和前侧板之间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缸的尾端与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前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外部设置有气缸防护套,所述气缸防护套包括前端固定设于前侧板后侧壁的移动套和后端固定设于后侧板前侧壁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前端套设于移动套后端,所述第一气缸驱动前侧板沿z轴移动。
14.进一步,所述厚度调整装置包括两组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二气缸;
15.所述右侧板包括前侧与底侧开口的固定箱、后侧与底侧开口的第一移动箱、后侧与顶侧开口的第二移动箱和前侧与底侧开口的第三移动箱,所述固定箱后侧壁与后侧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箱的前侧壁与前侧板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箱后端外侧壁卡设于固定箱前端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移动箱跟随前侧板沿z轴移动;两组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设于固定箱和第一移动箱中,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气缸顶端与固定箱内侧顶壁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气缸顶端与第一移动箱内侧顶壁固定连接;
16.所述第一移动箱内顶壁前侧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卡板,所述第一移动箱前侧壁和卡板之间为滑动槽;所述第二移动箱的上端外侧壁卡设于第一移动箱的下端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移动箱的前侧壁设于滑动槽中,所述第二移动箱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面与第一移动箱中的第二气缸的底部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箱中的第二气缸驱动第二移动箱上下移动;
17.所述第三移动箱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移动箱前端外侧壁卡设于第二移动箱的后端内侧壁上,所述第三移动箱的上端外侧壁设于固定箱的下端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面与固定箱中的第二气缸的底部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中的第二气缸驱动第三移动箱上下移动。
18.进一步,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设于后侧板后侧壁上部的上安装板和设于上安装板下方的下安装板,所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底部后侧和前侧均设置有半圆槽,所述半圆槽的后侧设置有“乚”形挡架,所述安装架设于连接杆上,且所述连接杆上部分别设于与其相对应的半圆槽中;
19.所述丝杆螺母顶面设置有卡槽,所述上安装板底面设置有定位板,且所述定位板卡设于所述卡槽中,所述丝杆螺母移动带动安装架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上安装板顶面设置有把手。
20.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箱与前侧板之间、第三移动箱和后侧板之间、第三移动箱和固定箱之间、第二移动箱和第三移动箱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
21.进一步,所述机架顶面设置有手动开关,所述手动开关与控制系统之间电气连接。
22.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屏、开关键和数据输入模块,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屏、开关键和数据输入模块之间电气连接。
23.进一步,所述机架顶面设置有板材放置板,所述板材放置板上用于放置待涂料板材。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通过x轴输送装置、y轴输送装置和z轴输送装置的设置,实现了刮涂仓在三个方向上的往复运动,本发明的刮涂过程为从右向左移动进行刮涂,宽度调整装置通过调整前侧板的位置来调整后侧板和前侧板之间的涂料宽度,厚度调整装置通过调整右侧板底部的高度来调整右侧板和待涂料板材之间的高度尺寸,进而调整了涂料的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实现了对刮涂仓的宽度的自动调整,方便快捷,并且自动刮涂均匀,省时省力。
26.2、机架上的手动开关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手动调整z轴输送装置的启动和停止,而x轴输送装置和y轴输送装置的工作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实现,工作人员先将板材厚度、涂料厚度和涂料宽度的参数通过操作面板上的数据输入模块输入,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进行分析数据,然后控制y轴输送装置启动,下降到刮涂仓底面与待涂料板材顶面齐平,然后工作人员将涂料倒入刮涂仓中,按下开关键,控制下控制x轴输送装置移动,实现了待涂料板材的涂料刮涂过程。
27.3、右侧板的设置,当第一气缸收回时,前侧板带动第一移动箱向内移动,在卡板的作用下,第二移动箱同时向内移动,实现了宽度的调整;两组第二气缸收回时,带动第二移动箱和第三移动箱同时向上移动,其下方与板材之间的距离尺寸加大,即实现了厚度的调整,
28.4、安装架的设置使得刮涂仓可拆卸的固定设于x轴输送装置上,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更换不同的刮涂仓,工作人员通过手提把手,将安装架设于连接杆上,同时将连接杆绕过“乚”形挡架前侧后进入半圆槽中,安装架即实现了沿连接杆的移动,也对安装架起到了限位作用;定位板和卡槽的设置,使得在连接杆卡于半圆槽中时,定位板底部卡设于卡槽中,便于丝杆螺母在移动时带动安装架同时移动。
29.本发明实现了对板材的自动刮涂,便于调节涂料的厚度和宽度,省时省力,使得板材后续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32.图3为图1中的a-a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中y轴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中宽度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中右侧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中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8为本发明中第一移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38.图9为本发明中第二移动箱和第三移动箱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0为本发明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41.图12为图3中的b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3.如图1至12所示的一种涂料宽度和厚度可调节的板材刮涂装置,其中:包括机架1、刮涂仓2、x轴输送装置3、y轴输送装置4、z轴输送装置5和控制系统;
44.所述刮涂仓2通过安装架6可拆卸固定设置于x轴输送装置3上,所述x轴输送装置3驱动刮涂仓2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y轴输送装置4驱动刮涂仓2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z轴输送装置5驱动刮涂仓2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45.所述刮涂仓2包括后侧板2-1、左侧板2-2、前侧板2-3、右侧板2-4、宽度调整装置2-5和厚度调整装置2-6,所述后侧板2-1、左侧板2-2、前侧板2-3和右侧板2-4之间围成矩形涂料放置区2-7,所述后侧板2-1固定设于安装架6上,所述宽度调整装置2-5驱动前侧板2-3沿z轴方向移动改变涂料宽度,所述厚度调整装置2-6驱动右侧板底部沿y轴方向移动改变涂料厚度;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x轴输送装置3、y轴输送装置4、z轴输送装置5、宽度调整装置2-5和厚度调整装置2-6之间电气连接。通过控制系统的控制,实现了板材的自动刮涂,省时省力。
46.进一步,所述z轴输送装置5包括两组直线模组5-1,两组所述直线模组5-1分别对称设于机架1顶面左右两侧,且所述直线模组5-1沿z轴方向设置;
47.所述y轴输送装置4包括两组升降电缸4-1,两组所述升降电缸4-1分别固定设于直线模组5-1的滑座顶面,所述升降电缸4-1外部设置有电缸防护壳4-2,所述电缸防护壳4-2顶面设置有立板槽孔4-2-1。电缸防护壳4-2对升降电缸4-1起到了保护作用,其上的立板槽孔4-2-1也对立板3-1起到了滑道的作用,便于立板3-1在立板槽孔4-2-1中竖直上下移动。
48.进一步,所述x轴输送装置3包括两组立板3-1、丝杆导轨3-2、丝杆螺母3-3和四组连接杆3-4,两组所述立板3-1分别沿z轴方向设于两侧的电缸防护壳4-2上方,且所述立板3-1底部穿过立板槽孔4-2-1后与升降电缸4-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导轨3-2沿x轴方向设置,且其两端固定设于两组立板3-1上,所述丝杆螺母3-3套设于丝杆导轨3-2上,所述丝杆导轨3-2一侧的导轨驱动电机3-2-1驱动丝杆螺母3-3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四组所述连接杆3-4分别设于丝杆导轨3-2四周,且其两端分别固定设于与其同侧的立板3-1上。丝杆导轨3-2的工作带动丝杆螺母3-3的移动进而带动刮涂仓2的移动,连接杆3-4的设置既起到了加强了两组立板3-1之间的强度,也用于安装刮涂仓2。
49.进一步,所述前侧板2-3左侧开设有左侧板槽孔2-3-1,所述左侧板2-2后端固定设于后侧板2-1的前侧壁左侧,所述左侧板2-2前端穿过左侧板槽孔2-3-1;第一气缸2-5-1推动前侧板2-3移动时,前侧板2-3前端在左侧板槽孔2-3-1中前后移动;
50.所述宽度调整装置2-5包括两组第一气缸2-5-1,两组所述第一气缸2-5-1分别沿z轴方向设于后侧板2-1和前侧板2-3之间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气缸2-5-1的尾端与后侧板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5-1的活塞杆端部与前侧板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2-5-1外部设置有气缸防护套2-5-2,所述气缸防护套2-5-2包括前端固定设于前侧板2-3后侧壁的移动套2-5-3和后端固定设于后侧板2-1前侧壁的固定套2-5-4,所述固定套2-5-4前端套设于移动套2-5-3后端,所述第一气缸2-5-1驱动前侧板2-3沿z轴移动。移动套2-5-3和固定套2-5-4的设置起到了保护第一气缸2-5-1的作用。
51.进一步,所述厚度调整装置2-6包括两组竖直向下设置的第二气缸2-6-1;
52.所述右侧板2-4包括前侧与底侧开口的固定箱2-4-1、后侧与底侧开口的第一移动箱2-4-2、后侧与顶侧开口的第二移动箱2-4-3和前侧与底侧开口的第三移动箱2-4-4,所述固定箱2-4-1后侧壁与后侧板2-1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箱2-4-2的前侧壁与前侧板2-3的后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箱2-4-2后端外侧壁卡设于固定箱2-4-1前端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移动箱2-4-2跟随前侧板2-3沿z轴移动;两组所述第二气缸2-6-1分别设于固定箱2-4-1和第一移动箱2-4-2中,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气缸2-6-1顶端与固定箱2-4-1内侧顶壁固定连接,另一组所述第二气缸2-6-1顶端与第一移动箱2-4-2内侧顶壁固定连接;
53.所述第一移动箱2-4-2内顶壁前侧设置有竖直方向的卡板2-4-5,所述第一移动箱2-4-2前侧壁和卡板2-4-5之间为滑动槽2-4-6;卡板2-4-5和滑动槽2-4-6的设置便于在第一移动箱2-4-2移动时带动第二移动箱2-4-3跟随其同时移动。所述第二移动箱2-4-3的上端外侧壁卡设于第一移动箱2-4-2的下端内侧壁上,且所述第二移动箱2-4-3的前侧壁设于滑动槽中2-4-6,所述第二移动箱2-4-3的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4-7,所述第一连接板2-4-7的顶面与第一移动箱2-4-2中的第二气缸2-6-1的底部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箱2-4-2中的第二气缸2-6-1驱动第二移动箱2-4-3上下移动;两组第二气缸2-6-1同时工作,带动第二移动箱2-4-3和第三移动箱2-4-4同时上下移动。
54.所述第三移动箱2-4-4中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4-8,所述第三移动箱2-4-4前端外侧壁卡设于第二移动箱2-4-3的后端内侧壁上,所述第三移动箱2-4-4的上端外侧壁设于固定箱2-4-1的下端内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4-8的顶面与固定箱2-4-1中的第二气缸2-6-1的底部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2-4-1中的第二气缸2-6-1驱动第三移动箱2-4-4上下移动。
55.进一步,所述安装架6包括固定设于后侧板2-1后侧壁上部的上安装板6-1和设于上安装板6-1下方的下安装板6-2,所述上安装板6-1和下安装板6-2底部后侧和前侧均设置有半圆槽6-3,所述半圆槽6-3的后侧设置有“乚”形挡架6-4,所述安装架6设于连接杆3-4上,且所述连接杆3-4上部分别设于与其相对应的半圆槽6-3中;半圆槽6-3和后侧的“乚”形挡架6-4对连接杆3-4起到了限位作用,工作人员通过把手6-6可将安装架6卡设于连接杆3-4上,便于取出和安装。
56.所述丝杆螺母3-3顶面设置有卡槽3-3-1,所述上安装板6-1底面设置有定位板6-5,且所述定位板6-5卡设于所述卡槽3-3-1中,所述丝杆螺母3-3移动带动安装架6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上安装板6-1顶面设置有把手6-6。半圆槽6-3和连接杆3-4配合后,定位板6-5底部设于卡槽3-3-1中,使得在丝杆螺母3-3移动时,安装架6实现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
57.进一步,所述第二移动箱2-4-3与前侧板2-3之间、第三移动箱2-4-4和后侧板2-1之间、第三移动箱2-4-4和固定箱2-4-1之间、第二移动箱2-4-3和第三移动箱2-4-4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设置避免涂料溢出和进入右侧板2-5中。
58.进一步,所述机架1顶面设置有手动开关7,所述手动开关7与控制系统之间电气连接。人工控制手动开关7来操控z轴输送装置5的工作,调整刮涂仓2设于待涂料板材10上方。
59.进一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操作面板8,所述操作面板8上设置有显示屏8-1、开关键8-2和数据输入模块8-3,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显示屏8-1、开关键8-2和数据输入模块8-3之间电气连接。工作前,工作人员将板材厚度、涂料厚度和涂料宽度数据分别输入
数据输入模块8-3中,板材厚度的数据控制y轴输送装置4的下降程度,涂料厚度的数据控制厚度调整装置2-6的升降程度,涂料宽度的数据控制宽度调整装置2-5的推拉程度。
60.进一步,所述机架1顶面设置有板材放置板9,所述板材放置板9上用于放置待涂料板材10。板材放置板9的设置便于找平,避免机架1顶面不平导致刮涂效果不佳。
61.在刮涂仓2的右侧可以设置有撒波器。
62.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63.1、工作人员将待涂料板材10放置于板材放置板9顶面,然后通过按动手动开关7将z轴输送装置5工作调整刮涂仓2到待涂料板材10的刮涂位置上方;
64.2、工作人员将板材厚度、涂料厚度和涂料宽度分别输入操作面板8上的数据输入模块8-3中,按下启动键,控制器控制宽度调整装置2-5和厚度调整装置2-6进行调整,同时控制器控制y轴输送装置4向下移动,直至刮涂仓2底面下降至待涂料板材10顶面;
65.3、然后工作人员将涂料倒入刮涂仓2中的矩形涂料放置区2-7中,按下开关键8-2,控制器控制x轴输送装置3工作,带动刮涂仓2从右向左移动,随着刮涂仓2的移动涂料从右侧板2-4-4底部和待涂料板材10之间的间隙中完成涂覆,即完成了涂料的刮涂过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