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5931发布日期:2021-10-24 05:2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油气回收是节能环保型的新技术,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等系统。冷凝法采用多级连续冷却的方法,使混合油气中的烃类各组分的温度低于凝点从气态变为液态,除水蒸汽外空气仍保持气态,从而实现油气与空气的分离,可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能够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含油废气的处理问题。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架、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第一冷凝筒、多个冷凝管、两个储油部、两个排油口、两个第一管道、两个阀门、第一排气口、第二管道、第一风机、第三管道、第二进气口、第二冷凝筒、第二排气口、第四管道、第二风机、第五管道、过滤箱、第三进气口和第一进气口;
5.所述支架沿前后方向依次开设有所述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和所述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所述第一冷凝筒和所述第二冷凝筒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和所述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内,所述过滤箱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过滤箱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凝筒的正后方;
6.所述第一冷凝筒前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冷凝筒后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筒前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第一风机的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筒后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的吸风口连通;所述过滤箱前端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第二风机的排风口连通,所述过滤箱的后端壁上开设有一个新风排气口;
7.所述第一冷凝筒和所述第二冷凝筒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所述冷凝管;所述第一冷凝筒和所述第二冷凝筒的底部均设有锥形的所述储油部;两个所述储油部底端各开设有一个所述排油口,两个所述排油口通过各自的所述第一管道分别与两个所述阀门连通。
8.优选的,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安装在所述过滤箱内的前侧,所述滤网的四周边分别与所述过滤箱四周的内壁贴合。
9.优选的,还包括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安装在所述滤网的正后方,所述活性炭层的四周边分别与所述过滤箱四周的内壁贴合。
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安装在所述活性炭层的正后方,所述第三风机的吸风口在所述活性炭层的一侧,所述第三风机的排气口与所述过滤箱后端壁上开设的新风排气口连通。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架,将冷凝筒凌空,便于在底部排出凝固的废油;通过设置冷凝管,可以将冷凝筒内降温,起到冷凝作用;通过设置锥形储油部,可以使筒内凝固的油滑落到底部;通过设置阀门,可以在设备停止工作时放出筒内的废油,也可以在设备工作时防止废气外泄;通过设置多个风机,是为了将废气不断的进行运输过滤;通过设置滤网,可以使废气中存在的其他固态杂质被过滤;通过设置活性炭层可以有效的将废气中存在的各种病菌、有机物等进行吸附,使得废气更为健康。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冷凝筒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支架,2、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3、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4、第一冷凝筒,5、多个冷凝管,6、两个储油部,7、两个排油口,8、两个第一管道,9、两个阀门,10、第一排气口,11、第二管道,12、第一风机,13、第三管道,14、第二进气口,15、第二冷凝筒,16、第二排气口,17、第四管道,18、第二风机,19、第五管道,20、过滤箱,21、第三进气口,22、滤网,23、活性炭层,24、第三风机,25、第一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参考图1

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冷凝式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支架1、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2、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3、第一冷凝筒4、多个冷凝管5、两个储油部6、两个排油口7、两个第一管道8、两个阀门9、第一排气口10、第二管道11、第一风机12、第三管道13、第二进气口14、第二冷凝筒15、第二排气口16、第四管道17、第二风机18、第五管道19、过滤箱20、第三进气口21、滤网22、活性炭层23、第三风机24和第一进气口25;
20.所述支架1沿前后方向依次开设有所述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2和所述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3;所述第一冷凝筒4和所述第二冷凝筒15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冷凝筒安置通孔2和所述第二冷凝筒安置通孔3内,通过设置所述支架1,将所述第一冷凝筒4和所述第二冷凝筒15凌空,便于在底部排出凝固的废油;所述过滤箱20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过滤箱20安装在所述第二冷凝筒15的正后方;
21.所述第一冷凝筒4前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进气口25,废气通过所述第一进气口25进入到设备内;所述第一冷凝筒4后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一排气口10,所述第一排气口10通过所述第二管道11与所述第一风机12的吸风口连通;所述第二冷凝筒15前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进气口14,所述第二进气口14通过所述第三管道13与所述第一风机12的排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筒4冷凝后的废气,通过所述第一风机12运输到所述第二冷凝筒15内;所述第二冷凝筒15后侧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二排气口16,所述第二排气口16通过所述第四管道17与所述第二风机18的吸风口连通;所述过滤箱20前端壁上开设有所述第三进气口21,所述第三进气口21通过所述第五管道19与所述第二风机18的排风口连通,经过所述第二冷凝筒15二次冷凝后的废气通过所述第二风机18运输至所述过滤箱20内;所述过滤箱(20)的后端壁上开设有一个新风排气口;
22.所述第一冷凝筒4和所述第二冷凝筒15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所述冷凝管5;所述冷凝管5是利用热交换原理使冷凝性气体冷却凝结为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通过所述冷凝管5使混合油气中的烃类各组分的温度低于凝点从气态变为液态,除水蒸汽外空气仍保持气态,从而实现油气与空气的分离;所述第一冷凝筒4和所述第二冷凝筒15的底部均设有锥形的所述储油部6,通过设置锥形,使设备底部形成斜坡,使得通过所述冷凝管5分离出来的油自动流入到所述储油部6内;两个所述储油部6底端各开设有一个所述排油口7,两个所述排油口7通过各自的所述第一管道8分别与两个所述阀门9连通,可以在设备停止工作时,打开所述阀门9放出设备内的废油,也可以在设备工作时,关闭所述阀门,防止废气外泄;
23.所述滤网22安装在所述过滤箱20内的前侧,所述滤网22的四周边分别与所述过滤箱20四周的内壁贴合贴合是为了防止废气从缝隙处漏出来;设备内冷凝后的新风,通过所述滤网22,将冷凝后新风中的固定杂质拦截;所述活性炭层23安装在所述滤网22的正后方,所述活性炭层23的四周边分别与所述过滤箱20四周的内壁贴合,贴合为了防止废气从缝隙处漏出来,经过所述滤网22过滤后的废气排放到所述活性炭层23处,所述活性炭层23能够吸附甲醛、氨、苯、油烟等有害气体及各种异味,尤其是致癌的芳香类物质,使得废气通过所述活性炭层23后更加的清新、健康;所述第三风机24安装在所述活性炭层23的正后方,所述第三风机24的吸风口在所述活性炭层23的一侧,所述第三风机24的排气口与所述过滤箱20后端壁上开设的新风排气口连通,经过所述活性炭层23过滤后的新风,经由所述第三风机24通过新风排气口排出到设备外。
24.工作原理:含油性的废气通过第一进气口25排放到第一冷凝筒4内,通过第一冷凝筒4内的冷凝管5冷凝分离出废气中的废油,废油流入到第一冷凝筒4的储油部6内;一次冷凝后的废气通过第一风机12运输至第二冷凝筒15内,通过第二冷凝筒15内的冷凝管5进行二次冷凝分离,废油流入到第二冷凝筒15的储油部6内;经过二次冷凝后的废气通过第二风机18运输至过滤箱20内,经过滤网22和活性炭层23过滤后的新风,通过第三风机24排出到设备外。
25.通过设置第一进气口25、第一冷凝筒4、多个冷凝管5、两个储油部6、第一风机12、第二冷凝筒15、第二风机18、过滤箱20、滤网22、活性炭层23和第三风机24,可以有效解决含油废气的处理问题。
26.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
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