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35100发布日期:2021-11-03 18:2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建筑垃圾处理大多是将大块垃圾破碎成小块垃圾,将小块垃圾作为道路路基等材料,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率较小,造成浪费,砖、石通常不能区分,或区分效率低,砖石分拣结构复杂,且有些在破碎大块建筑垃圾的时候,会再次污染造成粉尘污染。
3.针对上述缺点,中国已授权实用新型公开号:cn204892077u中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该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每一个旋转轴都向石出料口方向同时转动,砖、石物料块进入粗破碎机进行揉搓,使砖与水泥块分离,砖、石块进入粗分拣机,砖、石随着履链的转动而向前,在向前过程中,较大块的水泥块在拨片的推动及旋转轴的传动下一

直进入石出料口,砖块和较小的水泥块在椭圆形拨片及旋转轴的作用下从旋转轴的间隙间掉下进入细分拣机;细分拣机的旋转轴间的间隙较小,即使较小的水泥块也难以通过,水泥块进入石出料口内,砖块体积虽然较大,但砖块在向前过程中,拨片不断拨动翻转砖块,从而当砖块呈竖直状时,砖块从旋转轴较小的间隙落下至石出料口;石出料口下对应着石破碎机,水泥等进入石破碎机破碎;细小的砖块进入细分拣机底下的锥形砖出料口,从而进入砖破碎机进行破碎,所有的破碎及分拣都在密封的环境和除尘系统的运行下完成,可实现砖、石分拣与破碎同时进行, 提高建筑垃圾的高效循环使用效率,结构简单,环保可应用于大规模的分拣机破碎生产。
4.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结构设计,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特别大的噪声,具有不能防静电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以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特别大的噪声,不能防静电的缺点。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包括箱体、进料管、出风管和破碎机,所述箱体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箱体上部分的正面安装有第一活动门和第二活动门,所述箱体下部分的正面固定有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箱体下部分的内部设置有破碎机,所述破碎机的进料口与进料管连通并固定,所述破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管连通并固定,所述破碎机的砖出料口与第二出料管连通并固定,所述破碎机的石块出料口与第一出料管连通并固定;所述箱体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透明窗;
10.所述箱体的外壁上固定有防静电层,所述箱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吸音棉层,所述吸
音棉层远离箱体内壁的一侧面固定有保护吸音棉层的钢片层。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动门包括第一矩形门、第二透明窗、第一把手和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矩形门的一侧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透明窗设置在第一矩形门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把手通过螺钉与第一矩形门的另一侧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动门包括第二矩形门、第三透明窗、第二把手和第二密封条,所述第二矩形门的一侧与箱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透明窗设置在第二矩形门的中间部位定,所述第二把手通过螺钉与第二矩形门的另一侧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料管出口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密封门,所述第一密封门包括第三矩形门,所述第三矩形门的外侧面固定有第三把手,所述第三矩形门的内侧面固定有第三密封条。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料管出口端转动安装有第二密封门,所述第二密封门包括第四矩形门,所述第四矩形门的外侧面固定有第四把手,所述第四矩形门的内侧面固定有第四密封条。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矩形门上开设有与第二透明窗相适配的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上固定有第五密封条。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矩形门上开设有与第三透明窗相适配的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上固定有第六密封条。
17.进一步的,密封条由橡胶材料制成。
18.即上述的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第四密封条、第五密封条和第六密封条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明窗、第二透明窗和第三透明窗均由透明橡胶材料制成。
20.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棉层由聚酯纤维棉材料制成,所述防静电层采用防静电尼龙板材料制成。
21.工作原理:该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当需要使用时,首先将破碎机的进料口与进料管固定,将破碎机的出风口与出风管固定,然后将破碎机的砖出料口与第二出料管固定,将破碎机的石块出料口与第一出料管固定;接着将第一活动门和第二活动门关闭,然后将第一出料管上安装的第一密封门和第二出料管上安装的第二密封门关闭;最后启动破碎机开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特别大的噪声,由箱体的内壁上固定的吸音棉层将破碎机产生的噪音吸收;破碎机在工作中会有大量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由箱体的外壁上固定的防静电层将静电消除。
22.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23.(三)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5.(1)、该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特别大的噪声通过在箱体的内壁上固定的吸音棉层,可避免大量的噪音危害人体的情况下发生。
26.(2)、该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在工作中会有大量摩擦,会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在箱体的外壁上固定的防静电层,可避免静电伤害人体。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整体的正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活动门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活动门打开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第二密封门的正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的第一密封门的正视图。
33.图中:箱体1,进料管2,出风管3,第一透明窗4,第一活动门5,第一矩形门501,第二透明窗502,第一把手503,第一密封条504,第一出料管6,第二出料管7,第二活动门8,第二矩形门801,第三透明窗802,第二把手 803,第二密封条804,防静电层9,吸音棉层10,钢片层11,破碎机12,第二密封门13,第四矩形门1301,第四密封条1302,第四把手1303,第一密封门14,第三矩形门1401,第三密封条1402,第三把手1403。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5.请参阅图1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分拣破碎设备;
36.根据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进料管2、出风管3和破碎机12,箱体1分为上下两部分,箱体1上部分的正面安装有第一活动门5和第二活动门8,箱体1下部分的正面固定有第一出料管6和第二出料管7,箱体1下部分的内部设置有破碎机12,破碎机12的进料口与进料管2连通并固定,破碎机12的出风口与出风管3连通并固定,破碎机12的砖出料口与第二出料管7 连通并固定,破碎机12的石块出料口与第一出料管6连通并固定。箱体1的一侧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透明窗4。
37.根据图2所示,箱体1的外壁上固定有防静电层9,箱体1的内壁上固定有吸音棉层10,吸音棉层10远离箱体1内壁的一侧面固定有保护吸音棉层 10的钢片层11。
38.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活动门5包括第一矩形门501、第二透明窗502、第一把手503和第一密封条504,第一矩形门501的一侧与箱体1 转动连接,第二透明窗502设置在第一矩形门501的中间部位,第一把手503 通过螺钉与第一矩形门501另一侧固定。第一矩形门501上开设有与第二透明窗502相适配的第一卡口,第一卡口上固定有第五密封条。
39.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二活动门8包括第二矩形门801、第三透明窗802、第二把手803和第二密封条804,第二矩形门801的一侧与箱体1 转动连接,第三透明窗802设置在第二矩形门801的中间部位,第二把手803 通过螺钉与第二矩形门801另一侧固定。第二矩形门801上开设有与第三透明窗802相适配的第二卡口,第二卡口上固定有第六密封条。
40.第一透明窗4、第二透明窗502和第三透明窗802均由透明橡胶材料制成。
41.根据图5所示,第一出料管6出口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密封门14,第一密封门14包括第三矩形门1401,第三矩形门1401的外侧面固定有第三把手1403,第三矩形门1401的内侧面固定有第三密封条1402。
42.根据图6所示,第二出料管7出口端转动安装有第二密封门13,第二密封门13包括
第四矩形门1301,第四矩形门1301的外侧面固定有第四把手 1303,第四矩形门1301的内侧面固定有第四密封条1302。
43.第一密封条504、第二密封条804、第三密封条1402、第四密封条1302、第五密封条和第六密封条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44.吸音棉层10由聚酯纤维棉材料制成,防静电层9采用防静电尼龙板材料制成。
4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