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
背景技术:2.筷子是指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而竹子,又名竹;品种繁多,有箭竹、水竹、斑竹、刺竹、文竹、泰竹、圣音竹、撑绿竹、龟甲竹、青皮竹、茶秆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由于竹子生长快,近几年为环保考量,有大量家具与纸改用竹子制造;竹子也可制作工艺品、乐器等;竹子由于其易于加工生长快速的特点长久来是筷子加工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竹筷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使用。
3.竹筷在加工时为了保证表面平整,增加使用寿命,需要在竹筷表面增加一层漆层,而现有的竹筷加工上漆装置所加工处的竹筷漆层过厚,且易出现因加工过程中夹杂灰尘产生硬块致使竹筷表面平整度下降,同时现有加工方式中油漆消耗量较大,不利于环保和控制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两相对外侧壁分别设置有四个传输孔和四个输出孔,所述外壳两相对内侧壁处设置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相互远离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外侧设置有防水保护壳,两个所述连接块相互靠近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旋转喷淋座,每个所述旋转喷淋座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喷淋臂,所述喷淋臂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口,所述外壳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外壳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压泵。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每个所述传输孔内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两个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驱动轮,每个所述传输孔转动连接有两个从动轮,且两个从动轮与两个驱动轮垂直设置。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每个所述输出孔内壁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滚筒。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旋转喷淋座固定连接。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隔板上环形设置有多个通槽,且多个通槽处设置有多个滤网。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外壳、连接块、旋转喷淋座和喷淋臂内设置有相同的输水孔,且输水孔两端分别与喷淋口和加压泵固定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隔板中间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四个平行于传输孔的通孔,且支撑架远离隔板侧与外壳内顶部固定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滚筒可以去除因竹筷前期加工中粘附的碎屑、灰尘等杂质与油漆混合形成的硬团,保证竹筷表面的油漆层的平整和厚度均匀。
20.2、采用加压泵和喷淋口将油漆变成细小油雾,再通过旋转喷淋座带动喷淋臂均匀喷淋至竹筷表面,可以有效控制竹筷加工中的油漆量,且喷淋后的油漆在经过滤网过滤后可以进行循环喷淋,从而减少加工中的油漆消耗,减少加工成本的同时更加节约环保;同时本装置可以同时加工多个筷子,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的结构视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的半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的俯视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图2中b处的放大视图。
26.图例说明:
27.1、传输孔;11、第一电机;12、驱动轮;13、从动轮;14、输出孔;15、滚筒;2、外壳;21、连接块;22、第二电机;221、防水保护壳;23、旋转喷淋座;24、喷淋臂;25、喷淋口;26、隔板;27、滤网;28、加压泵;29、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竹筷加工上漆装置,包括外壳2,外壳2两相对外侧壁分别设置有四个传输孔1和四个输出孔14,传输孔1和输出孔14都具有一定长度,保证竹筷在刚进入和即将离开外壳2时,传输孔1和输出孔14能对竹筷起一定的支撑作用,待加工竹筷由传输孔1进入外壳2内上漆,上漆完成的竹筷通过输出孔14进入后续干燥包装装置,外壳2两相对内侧壁处设置有两个连接块21,两个连接块21相互远离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电机22,两个第二电机22外侧设置有防水保护壳221,防水保护壳221保护第二电机22不受油漆的影响,两个连接块21相互靠近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旋转喷淋座23,旋转喷淋座23内设置有加热模块避免油漆冷却干结后影响旋转喷淋座23旋转工作,每个旋转喷淋座23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喷淋臂24,喷淋臂24上设置有若干个喷淋口25,外壳2内侧壁固定连接有隔板26,外壳2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加压泵28,加压泵28可以循环泵送油漆至喷淋口25对待加工竹筷进行喷淋上漆。
31.每个传输孔1内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机11,两个第一电机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驱动轮12,驱动轮12带动竹筷进入外壳2内进行喷淋上漆,每个传输孔1转动连接有两个从动轮13,从动轮13对竹筷同时起支撑作用,且两个从动轮13与两个驱动轮12垂直设置,每个输出孔14内壁环形设置有若干个滚筒15,滚筒15在对加工完成的竹筷起支撑作用的同时可以去除竹筷表面粘附的过多的油漆,保证竹筷上加工的漆层厚度均匀,第二电机22输出端与旋转喷淋座23固定连接,隔板26上环形设置有多个通槽,且多个通槽处设置有多个滤网27,滤网27可以过滤掉竹筷在加工过程中带入的灰尘所碎屑,避免这些杂质与油漆混合结成团,影响加工效率和质量,外壳2、连接块21、旋转喷淋座23和喷淋臂24内设置有相同的输水孔,且输水孔两端分别与喷淋口25和加压泵28固定连接,输水孔和加压泵28内喷涂纳米涂层,避免油漆粘附在装置和孔壁上,堵塞装置,所述隔板26中间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架29,所述支撑架29上设置有四个平行于传输孔1的通孔,且支撑架29远离隔板26侧与外壳2内顶部固定连接,支撑架29对外壳2内的竹筷起支撑作用。
32.工作原理:需要对待加工竹筷上漆时,将待加工竹筷放置于传输孔1内,第一电机11带动驱动轮12带动竹筷平稳进入外壳2内,竹筷通过支撑板29和从动轮13支撑,随后油漆通过加压泵28泵送至喷淋口25将油漆变成细小的油雾,第二电机22带动旋转喷淋座23和喷淋臂24转动,使油雾均匀喷涂在竹筷表面,当竹筷进入输出孔14后,滚筒15可以使竹筷表面附着的油漆涂抹均匀且去除竹筷表面粘附的过多的油漆,使油漆层厚度均匀,最终,加工完成的竹筷被后续加工的竹筷推动移出外壳2,进行下一步的干燥和包装处理。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