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
背景技术:2.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但是传统的教学只是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讲义,再对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适用于stem教学,这就急需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加深记忆。且现有的进行教学的实验台高度一般都是固定的,无法自动开盖,无法自动对高度进行调节,无法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不具备防尘效果且不便于清洁,降低了使用效率,且传统的实验台体积较为庞大,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包括:主体结构、顶盖、实验平台和立板,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主体结构的底板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气动推杆的外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外套筒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套筒贯穿所述实验平台与所述实验平台螺纹连接,所述顶盖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气动推杆的内杆与所述连接块铰接连接,所述主体结构的左右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前侧板构成导向槽,立板的左右两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所述立板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底端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底板固定连接。
5.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可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气动推杆的外套筒的转动来自动调节实验平台的高度,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使用的同时提供可便利性,适用性更强,通过气动推杆的内杆控制顶盖的开启与关闭,方便快捷的同时更加省力且具有防尘效果,且气动推杆作为驱动结构同时实现了两种驱动功能,简化了设备结构,节省了空间。
6.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实验平台上开设有集液孔,所述实验平台的下表面与所述集液孔相对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集液斗,所述集液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主体结构的右侧板上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主体结构的右侧板的外表面与所述圆形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集液盒,所述排放管穿过所述圆形通孔,所述集液斗通过所述排放管与所述集液盒相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集液盒上部设置有盒盖,所述盒盖与所述集液盒卡合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实验平台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盒、试管盒和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上开设有导向通孔,清洁条的一端位于所述导向通孔内与所述导向条滑动连接,所述清洁条的端部为限位凸起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实验平台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立板的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块与所述凹槽卡合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所述顶盖与所述主体结构的后侧板铰接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通过在气动推杆的外套筒设置外螺纹,可通过外套筒的转动实现实验平台的上下移动,通过气动推杆的内杆可打开或关闭顶盖,气动推杆作为一种驱动结构同时实现了两种驱动功能,简化了设备结构,节省空间,同时通过设置顶盖,在不使用时可关闭顶盖防止灰尘堆积,方便下次教学使用,通过设置清洁条,清理实验平台表面更加方便,通过设置集液斗、排放管和集液盒,方便储存废液,通过设置盒盖,方便处理废液,通过设置放置盒和试管盒,可随手拿取实验常用物品和试管,更加方便,采用滑槽,为立板的上下移动提供了导向作用,采用滑块与凹槽的卡合结构,使实验平台上下移动时更加平稳,采用弹簧杆及立板结构,对实验平台的上下移动起到缓冲作用,且使主体结构内部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从而使外形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的立体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的主视剖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的后视剖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的实验平台下表面详图。
18.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9.1主体结构、101固定条、102导向槽、103圆形通孔、2顶盖、201连接块、3实验平台、301放置盒、302试管盒、303导向条、304导向通孔、305清洁条、306滑槽、307滑块、308集液孔、4立板、401凹槽、5驱动电机、6气动推杆、601外套筒、602内杆、7、弹簧杆、8集液斗、9排放管、10集液盒、11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
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
23.如图1
‑
4所示,一种stem教育的教学实验台,包括:主体结构1、顶盖2、实验平台3和立板4,驱动电机5固定安装在主体结构1的底板上,驱动电机5的转轴与气动推杆6的外套筒601固定连接,外套筒601上设置有外螺纹,外套筒601贯穿实验平台3与实验平台3螺纹连接,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带动外套筒601转动,内杆602不动,驱动电机5的转轴为空心结构且和外套筒601内部相连通,在驱动电机5的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接头,通过旋转接头和外界气体管道相连接,从而充气结构将定量的气体,通过气体管道、旋转接头、驱动电机5的转轴到达外套筒601内部,从而控制气动推杆6的伸长和收缩,外套筒601转动的同时带动实验平台3上下移动,从而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身高调整实验平台的高度。顶盖2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01,气动推杆6的内杆602与连接块201铰接连接,顶盖2与主体结构1的后侧板铰接连接,启动气动推杆6,气动推杆6的内杆602上下移动时,带动顶盖2转动,从而打开或关闭顶盖2。由此可见,气动推杆6作为一种驱动结构同时实现了调整实验平台3的高度和打开或关闭顶盖2两种功能,气动推杆6的设置简化了设备结构,节省了空间。
24.具体的,主体结构1的左右侧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条101,固定条101与主体结构1的前侧板构成导向槽102,立板4的左右两端位于导向槽102内与导向槽102滑动连接,实验平台3的下表面开设有滑槽306,滑槽306内设置有滑块307,滑块307与滑槽306滑动连接,立板4的顶端开设有凹槽401,滑块307与凹槽401卡合连接,从而使实验平台3与立板4卡合连接,当外套筒601的转动带动实验平台3上下移动的同时,立板4沿导向槽102上下滑动,立板4的下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杆7,弹簧杆7的底端与主体结构1的底板固定连接,当立板4上下移动时,弹簧杆7对立板4的上下移动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实验平台3的上下移动起到缓冲作用。
25.具体的,实验平台3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放置盒301、试管盒302和导向条303,可在放置盒301内放置实验常用的物品,方便拿取,导向条303上开设有导向通孔304,清洁条305的一端位于导向通孔304内与导向条303滑动连接,清洁条305的端部为限位凸起结构,将清洁条305限制在导向通孔304内,实验完毕后,可前后滑动清洁条305来清洁实验平台3表面上洒落的液体。
26.具体的,实验平台3上开设有集液孔308,实验平台3的下表面与集液孔308相对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集液斗8,集液斗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放管9,主体结构1的右侧板上开设有圆形通孔103,主体结构1的右侧板的外表面与圆形通孔103相对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集液盒10,排放管9穿过圆形通孔103,集液斗8通过排放管9与集液盒10相通,实验平台3表面洒落的液体通过清洁条305的清洁,流进集液孔308,再通过排放管9流进集液盒10。
27.具体的,集液盒10上部设置有盒盖11,盒盖11与集液盒10卡合连接,方便将盒盖11取下,从而处理集液盒10内的废液。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使用方法:
29.将本设备和外接电源相连接,启动气动推杆6,内杆602向上移动,推动顶盖2,并使顶盖2沿铰接部位转动从而打开顶盖2,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带动外套筒601正转或反转,外套筒601带动实验平台3上下移动,当实验平台3移动到合适的高度后,关闭驱动电机
5,此时可进行教学实验,前后移动清洁条305可将洒落在实验平台3表面的液体清扫进集液孔308后通过排放管9储存在集液盒10中,待实验结束后可取下盒盖11处理废液,待教学结束可通过气动推杆6控制顶盖2关闭,防止实验平台3上灰尘堆积,方便下次使用。
30.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