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5342发布日期:2021-11-16 01:1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钒氮合金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


背景技术:

2.钒氮合金是一种新型合金添加剂,可以替代钒铁用于微合金化钢的生产,氮化钒添加于钢中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延展性及抗热疲劳性等综合机械性能,并使钢具有良好的可焊性,在达到相同强度下,添加氮化钒节约钒加入量30

40%,进而降低了成本;钒氮合金生产过程中配混料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而现有的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功能比较简单,且混合的质量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功能比较简单,且混合的质量比较差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壳体、加热棒、混合腔、固定棍、外棍体、转筒、上循环孔、顶盖体、加料口、传动轴、活动棍、内棍体、螺旋叶片、输送孔、下循环孔、阀块、导孔、油缸、输出孔、电机一、主动齿轮、电机二和端面齿轮;所述壳体上侧内部设有混合腔,所述壳体左下侧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二,所述壳体下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加热棒为数个,数个所述加热棒分别均匀固定连接在壳体四周内部;所述混合腔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棍,所述混合腔上侧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顶盖体;所述转筒活动连接在混合腔中央,所述转筒底部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所述转筒外部表面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外棍体,所述转筒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内棍体,所述转筒上侧四周均匀设有数个上循环孔,所述转筒内部下侧中央设有输送孔,且输送孔下侧四周均匀设有数个下循环孔;所述顶盖体中央内部设有加料口,且加料口下侧与转筒内部上侧相连通;所述传动轴下侧活动连接在输送孔中央,所述传动轴下侧外部活动连接在混合腔底面中央设置的竖向孔中,所述传动轴下侧端部与电机一上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上侧外部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活动棍;所述螺旋叶片位于输送孔中央,所述螺旋叶片内侧固定连接在传动轴下侧外部;所述输出孔呈倾斜设在混合腔右下侧内部,所述输出孔右上侧设有导孔;所述阀块呈横向活动连接在导孔左侧;所述油缸固定连接在导孔右侧开口处,所述油缸左侧活塞杆端部与阀块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中心固定连接在电机二右侧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齿轮上侧齿部与端面齿轮左下侧齿部相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外棍体与对应的固定棍之间呈交错设置。
6.作为优选,所述加料口内部呈漏斗形状。
7.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棍与对应的内棍体之间呈交错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孔上侧呈漏斗形状。
9.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一和电机二均为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电机一,能够通过传动轴带动活动棍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而传动轴的旋转也会带动螺旋叶片旋转将原料向下输送,而后原料再通过下循环孔输送到混合腔内壁与转筒外壁之间的狭小的空间中,从而有利于通过加热棒对原料进行加热,也就有助于原料中粘合剂的溶解。
12.(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电机二,能通过主动齿轮和端面齿轮带动转筒整体旋转,从而能够通过外棍体和内棍体对转筒内外侧的原料同时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混合的质量。
13.(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上循环孔和下循环孔,从而有助于原料在转筒内外侧循环流动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混合的质量。
14.(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油缸的缩短,能使阀块右移打开,从而便于搅拌后原料输出使用,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17.图中:1

壳体;2

加热棒;3

混合腔;4

固定棍;5

外棍体;6

转筒;7

上循环孔;8

顶盖体;9

加料口;10

传动轴;11

活动棍;12

内棍体;13

螺旋叶片;14

输送孔;15

下循环孔;16

阀块;17

导孔;18

油缸;19

输出孔;20

电机一;21

主动齿轮;22

电机二;23

端面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如图1

2所示,一种用于钒氮合金混配料生产过程的溶胶装置,包括壳体1、加热棒2、混合腔3、固定棍4、外棍体5、转筒6、上循环孔7、顶盖体8、加料口9、传动轴10、活动棍11、内棍体12、螺旋叶片13、输送孔14、下循环孔15、阀块16、导孔17、油缸18、输出孔19、电机一20、主动齿轮21、电机二22和端面齿轮23;所述壳体1上侧内部设有混合腔3,所述壳体1左下侧外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二22,所述壳体1下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机一20;所述加热棒2为数个,数个所述加热棒2分别均匀固定连接在壳体1四周内部;所述混合腔3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棍4,所述混合腔3上侧开口处固定连接有顶盖体8;所述转筒6活动连接在混合腔3中央,所述转筒6底部固定连接有端面齿轮23,所述转筒6外部表面上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外棍体5,所述转筒6内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个内棍体12,所述转筒6上侧四周均匀设有数个上循环孔7,所述转筒6内部下侧中央设有输送孔14,且输送孔14下侧四周均匀设有数个下循环孔15;所述顶盖体8中央内部设有加料口9,且加料口9下侧与转筒6内部上侧相连通;所述传动轴10下侧活动连接在输送孔14中央,所述传动轴10下侧外部活动连接在混
合腔3底面中央设置的竖向孔中,所述传动轴10下侧端部与电机一20上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10上侧外部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活动棍11;所述螺旋叶片13位于输送孔14中央,所述螺旋叶片13内侧固定连接在传动轴10下侧外部;所述输出孔19呈倾斜设在混合腔3右下侧内部,所述输出孔19右上侧设有导孔17;所述阀块16呈横向活动连接在导孔17左侧;所述油缸18固定连接在导孔17右侧开口处,所述油缸18左侧活塞杆端部与阀块16右侧中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齿轮21中心固定连接在电机二22右侧输出轴上,所述主动齿轮21上侧齿部与端面齿轮23左下侧齿部相连接。
20.其中,所述外棍体5与对应的固定棍4之间呈交错设置;所述加料口9内部呈漏斗形状;所述活动棍11与对应的内棍体12之间呈交错设置;所述输送孔14上侧呈漏斗形状;所述电机一20和电机二22均为伺服电机或变频电机。
2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为,使用时,首先将混合的原料通过加料口9加入到转筒6内部,而后启动电机一20和电机二22,这里启动电机一20,能够通过传动轴10带动活动棍11旋转对原料进行搅拌,而传动轴10的旋转也会带动螺旋叶片13旋转将原料向下输送,而后原料再通过下循环孔15输送到混合腔3内壁与转筒6外壁之间的狭小的空间中,从而有利于通过加热棒2对原料进行加热,也就有助于原料中粘合剂的溶解,同时再配合启动电机二22,能够通过主动齿轮21和端面齿轮23带动转筒6整体旋转,从而能够通过外棍体5和内棍体12对转筒6内外侧的原料同时进行搅拌,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混合的质量,而设置的上循环孔7和下循环孔15,从而有助于原料在转筒6内外侧循环流动进行搅拌,也就进一步提高了搅拌混合的质量,而通过油缸18的缩短,能够使阀块16右移打开,从而便于搅拌后原料输出使用,也就提高了使用的效果。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或通过现有的自动化技术进行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