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沉池浮渣清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2.二次沉淀池,即二沉池的主要作用是使泥水分离,其工作效率好坏直接影响到活性污泥系统的出水水质,其中辐流式沉淀池可作为污水处理厂中的二沉池使用。在二沉池配水渠道的末端,由于来水速度减慢,会有浮渣污泥泛起,在水面上形成堆积,如果不及时清理,不仅影响二沉池美观,而且浮渣过多会影响排水水质。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拦渣板、挡渣板等装置进行清理,拦渣板设置在二沉池出水边缘,同二沉池一样是圆形的结构,挡渣板设置在旋转刮泥机栈桥下方,是直板形状的结构。但上述方式清除不够彻底,只有靠近二沉池边缘的浮渣才会被清除,靠近中心的浮渣由于水面在二沉池旋转刮泥机栈桥作用下发生旋转,浮渣并不会因挡渣板的阻挡作用而漂到二沉池边缘拦渣板附近,并随着拦渣板和挡渣板共同的阻挡下而进入排渣口,而是与栈桥下方的挡渣板同步旋转漂浮在池面。在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污泥浮渣会发生板结并滋生蚊蝇,同时产生绿藻;在冬季,浮渣极易结冻,成为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4.目前污水处理厂对二沉池配水渠道上的浮渣的清除方式,一是采用人工清除或用水枪喷冲,其工作效率低,清除效果差;二是在配水渠道的末端加装闸板阀,进行污泥浮渣的排放,但由于配水的流速太慢,板结的浮渣不能自动流出,因此还需要人工将其推入浮渣井中。
技术实现要素: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二沉池出水边缘的拦渣板;还包括:若干斜板以及做圆周运动的挡渣板;所述挡渣板的旋转中心位于所述二沉池的池中心;所述斜板设置在所述挡渣板的迎水面,且所述斜板向所述二沉池的池中心方向进行倾斜;所述斜板与所述挡渣板之间留存一定空间以形成指向所述拦渣板的浮渣导流通道。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还包括:支撑角钢,所述斜板通过所述支撑角钢安装在所述挡渣板上;所述挡渣板的迎水面、所述支撑角钢的上表面与所述斜板的尾流端围设形成所述浮渣导流通道。
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挡渣板末端的橡胶刮板。
1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斜板相互平行且间隔均匀的布置在所述挡渣板的迎水面。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斜板与所述挡渣板呈30
°
~45
°
夹角设置。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所述斜板之间的水平间距与所述斜板的长度呈1:1比例设置。
1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渣板垂直于水面,且所述挡渣板的底边没入水下20cm,顶边距水面15cm,所述斜板的底边没入水下20cm,顶边距水面10cm,所述支撑角钢位于水面下,以使得所述二沉池的水面位于所述浮渣导流通道内。
1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渣板的迎水面与所述斜板的尾流端间隔30cm。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斜板采用不锈钢、铝片或塑料。
16.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斜板具有迎流端,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利用挡渣板旋转与斜板产生的水体流动将浮渣推近挡渣板,并在斜板产生的流速推动下向拦渣板汇集,最终推入辐流式沉淀池排渣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可将二沉池中的浮渣高效、快速的清除,大幅缓解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防止操作人员清理池面时发生溺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收集有效、价格低廉的浮渣收集方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安装于辐流式沉淀池内的俯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挡渣板、支撑角钢与斜板的连接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浮渣单个导流收集装置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21.如图1至3所示,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辐流式沉淀池浮渣导流收集装置,包括:挡渣板1、支撑角钢2、斜板3、橡胶刮板4、拦渣板5、浮渣导流通道11。
22.拦渣板5设置在二沉池出水边缘。支撑角钢2连接挡渣板1与斜板3。挡渣板5的旋转中心位于二沉池的池中心,且围绕二沉池的池中心做圆周运动。挡渣板1的迎水面101上设置若干斜板3,且斜板3向二沉池的池中心方向进行倾斜。
23.其中,挡渣板1的迎水面101是指在挡渣板1运动时,二沉池内的水作用于挡渣板1的一面。斜板3的两端分别为迎流端6与尾流端7,迎流端6是指斜板3移动时迎击水的一端,反之另外一端为尾流端7。
24.斜板3与挡渣板1之间留存一定空间以形成指向拦渣板5的浮渣导流通道11。当斜板3随挡渣板1旋转时,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6流向尾流端7,挡渣板1旋转利用斜板3产
生流体动力将浮渣导流至浮渣导流通道11内进行汇集,并且在斜板3产生的流速推动下使得浮渣沿着浮渣导流通道11向挡渣板1方向移动,最终推入辐流式沉淀池排渣口排出。
25.斜板3通过支撑角钢2安装在挡渣板1上。挡渣板1的迎水面101、支撑角钢2的上表面与斜板的尾流端7围设形成浮渣导流通道11。图1中展示出挡渣板1旋转产生的力8,斜板产生的力9,两个力产生的流体动力方向10。当挡渣板1缓慢转动时,对于浮渣产生垂直于旋转半径的力,由于斜板3将水体切割,所以引入沿斜板方向的力;水流携带着浮渣从迎流端6在两个力的合力下指向尾流端7,使得浮渣推近挡渣板1;同时在合力产生的流速推动下向通过浮渣导流通道11向拦渣板5汇集,最终流出挡渣板1末端推入辐流式沉淀池排渣口排出。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作简单、收集有效、价格低廉的实施方式。
26.橡胶刮板4设置在挡渣板1的末端,挡渣板1与拦渣板5之间采用橡胶刮板4等软性连接,橡胶刮板4长10cm,高25cm,厚7mm。
27.斜板3相互平行且间隔均匀的布置在挡渣板1的迎水面,相互平行且间隔均匀的布置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对水面上各个位置的浮渣进行收集的优点。斜板3与挡渣板1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也可用螺丝固定。斜板3安装个数依据辐流式沉淀池半径及斜板3之间的水平间距确定。
28.斜板3与挡渣板1呈30
°
~45
°
夹角设置。斜板3在迎流端6区的剪切力使水流方向发生改变并使水流加速,漂浮在水面的浮渣被推近挡渣板1,进入浮渣导流通道11,并沿着浮渣导流通道11向沉淀池周边的拦渣板5运动,最终从挡渣板末端排出。
29.相邻斜板3之间的水平间距与斜板3的长度呈1:1比例设置。由此实现了在斜板3安装区内均匀地引入流体动力。斜板3长1m,高30cm,厚1.2mm,斜板3之间间隔为1m。
30.挡渣板1垂直于水面,且挡渣板1的底边没入水下20cm,顶边距水面15cm;斜板3的底边没入水下20cm,顶边距水面10cm;支撑角钢2位于水面下;上述设计使得二沉池的水面位于浮渣导流通道11内。因此当挡渣板1携带斜板3移动时,水面上的浮渣可以顺利自动的进入浮渣导流通道11内,并沿着浮渣导流通道11向拦渣板5移动。
31.挡渣板1的迎水面与斜板3的尾流端间隔30cm,30cm的宽度可以保证浮渣顺利的沿浮渣导流通道11进行移动。
32.斜板3采用不锈钢、铝片或塑料,采用不锈钢具有强度大,不易变形的优点,采用铝片或塑料等轻质材料可降低驱动斜板3进行移动的输出动力,降低能耗。
33.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