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b双液柱塞泵灌胶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b双液柱塞泵灌胶机。
背景技术:2.灌胶机又称ab双液胶灌胶机,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液体点滴、涂覆、灌封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使其达到密封、固定、防水等作用的设备,一般使用的多为双组份胶水。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以及其他液体的粘接、灌注、涂层、密封、填充,自动化灌胶机能够实现点、线、弧、圆等不规则图形的灌胶。灌胶机常用的胶水一般都是双组份胶,又叫ab胶其中a胶为主剂,b胶为固化剂。
3.现有灌胶机的胶枪在暂时不出胶的时候,由于a胶的粘性较高,很容易使a胶在狭窄的管道内凝固沉淀从而使管道发生堵塞,导致下一次的使用十分的麻烦,清理起来又十分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b双液柱塞泵灌胶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ab双液柱塞泵灌胶机,包括机架、a胶桶、b胶桶、清洗桶、柱塞泵、真空泵、胶枪、气泵、用于胶水回流的第一控制阀以及用于清洗胶枪的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柱塞泵和真空泵均设在机架内底部,所述柱塞泵设有两个且分别与a胶桶和b胶桶对应连接,所述机架内在柱塞泵的上方设有隔板,所述a胶桶、b胶桶和清洗桶均固定在隔板上,所述机架的一侧设有支架,所述胶枪、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设在支架上,所述气泵设在机架内,所述胶枪左右两端的进胶口上均设有三通切换阀。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胶桶内的胶水通过柱塞泵和第一控制阀输送到胶枪,b胶桶内的介质通过柱塞泵输送到胶枪,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a胶桶对应的柱塞泵是与胶枪连通还是和a胶桶连通,从而实现胶水的输送以及回流,当胶枪暂时不出胶的时候,使其开启回流让胶水在第一导管、柱塞泵、第二导管、第一控制阀和a胶桶之间保持一直的流动状态,使其不易在管道内发生凝固沉淀从而使管道发生堵塞;通过清洗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能有效的对胶枪进行冲洗和气冲,使对胶枪的清洗更加的方便、轻松;胶枪通过三通切换阀能够实现进胶以及清洗功能,使其使用更加的方便。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a胶桶和b胶桶结构相同,所述a胶桶包括桶体、桶盖、抽气阀、抽胶阀、充气阀、压力表、液位传感器和搅拌装置,所述桶盖密封设在桶体的顶端上,所述抽气阀、抽胶阀、充气阀、压力表和搅拌装置均设在桶盖上且与桶体内部连通,所述机架上设有与真空泵的抽气口连接的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分别与a胶桶和b胶桶的抽气阀连接,所述抽胶阀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物料导入桶体内的抽胶管,所述桶体的底端开设有与供胶水排出的出胶口,所述出胶口通过第一导管与相对应的柱塞泵连接,所述柱塞泵通过
第二导管与第一控制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为三通阀门,所述第一控制阀通过回流管与a胶桶内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与胶枪上左侧的三通切换阀的一端连接,所述b胶桶通过对应的柱塞泵与右侧的三通切换阀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泵通过充气阀往桶体内充气。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气阀和充气阀均与桶体内部顶端连通,通过启动真空泵使胶桶内产生负压,从而将外部的物料抽入胶桶内;出胶口设在胶桶的底端能使胶水很容易流出,出胶更加的顺畅;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切换胶水的流动线路,从而实现胶水的回流;当胶桶在出胶的时候,通过气泵、充气阀往桶体内充气,使其内部气压大于外部的大气压,将a胶桶内的胶水压出,辅助a胶桶出胶,使其出胶更加的顺畅、轻松。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体包括外桶和内桶,所述外桶套设在内桶外侧且间隔设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套设在内桶外侧上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沿着内桶的高度方向多个设置,每个所述电热丝分别对应内桶的一个加热区,所述液位传感器设在内桶内且沿着内桶的高度方向多个等距设置,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每一个加热区对应设置。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热丝能够对胶桶内的胶水进行加热,使胶水的流动更加的轻松,不易在胶桶内发生凝固沉淀,通过液位传感器来检测胶桶内胶水的含量,使电热丝仅对有胶水的加热区进行加热,当胶桶内满是胶水的时候,接通所有的电热丝,当胶桶内只有一半的胶水时,仅仅接通下半部分加热区的电热丝,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加热以及能源的浪费,使其更加的节能、环保。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回流管、第一控制阀和胶枪之间连接的管道、b胶桶和胶枪之间连接的管道结构均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导管包括管体、缠绕包裹在管体外壁上的加热带以及套设在加热带外的保温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带能够有效的对管道内流动的胶水进行加热,防止胶水在管道内流动时冷却凝固,从而影响在管道内流动的速度,保温套能够有效的进行保温,使加热带的加热效果更好并减少能耗。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洗桶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充气口、出气管和出液管,所述气泵通过充气口往清洗桶内充气,所述出气管与清洗桶内部顶端连通,所述出液管伸入清洗桶内部的底端,所述清洗桶内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清洗桶通过出气管和出液管分别与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连通且均与胶枪左右两端上的三通切换阀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出气管的出气,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出液管的出液,清洗桶内储存有清洗液,当需要对胶枪进行清洗的时候,气泵通过充气口往清洗桶内充气,将清洗桶内的清洗液或者空气压出,从而对胶枪进行清洗,水位传感器能够时刻的检测清洗液的液面高度,当液面过低时通过三色警报灯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增加清洗液。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另一端均与第一三通管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胶枪左右两端上的三通切换阀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通管能够使出气管或者出液管同时与胶枪左右两端上的两个三通切换阀连接,使其同时的进行冲洗或者气冲,清洗的更加的干净、全面,工作效率更高。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桶盖上设有多个视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视窗能够更加方便的观察到胶桶内的情况,使其使用更加的方便。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油水分离器,所述机架上设有三色警报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水分离器能够有效的将空气中的水滴和油滴进行过滤,使气泵喷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水滴或者油滴,能有效的防止水滴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三色警报灯能够及时的提醒人们灌胶机的工作情况,使人们对各种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为气动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均为双通阀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控制阀门使用更加的方便,通过气源进行控制,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俯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管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胶桶的结构剖视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洗桶的结构剖视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胶枪和三通切换阀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管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如图1
‑
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ab双液柱塞泵灌胶机,包括机架1、a胶桶2、b胶桶3、清洗桶4、柱塞泵5、真空泵6、胶枪7、气泵、用于胶水回流的第一控制阀8以及用于清洗胶枪的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所述柱塞泵5和真空泵6均设在机架1内底部,所述柱塞泵5设有两个且分别与a胶桶2和b胶桶3对应连接,所述机架1内在柱塞泵5的上方设有隔板11,所述a胶桶2、b胶桶3和清洗桶4均固定在隔板11上,所述机架1的一侧设有支架12,所述胶枪7、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均设在支架12上,所述气泵设在
机架1内,所述胶枪7左右两端的进胶口上均设有三通切换阀70。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a胶桶内的胶水通过柱塞泵和第一控制阀输送到胶枪,b胶桶内的介质通过柱塞泵输送到胶枪,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a胶桶对应的柱塞泵是与胶枪连通还是和a胶桶连通,从而实现胶水的输送以及回流,当胶枪暂时不出胶的时候,使其开启回流让胶水在第一导管、柱塞泵、第二导管、第一控制阀和a胶桶之间保持一直的流动状态,使其不易在管道内发生凝固沉淀从而使管道发生堵塞;通过清洗桶、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能有效的对胶枪进行冲洗和气冲,使对胶枪的清洗更加的方便、轻松;胶枪通过三通切换阀能够实现进胶以及清洗功能,使其使用更加的方便。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a胶桶2和b胶桶3结构相同,所述a胶桶2包括桶体20、桶盖21、抽气阀22、抽胶阀23、充气阀24、压力表25、液位传感器26和搅拌装置27,所述桶盖21密封设在桶体20的顶端上,所述抽气阀22、抽胶阀23、充气阀24、压力表25和搅拌装置27均设在桶盖21上且与桶体20内部连通,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真空泵6的抽气口连接的抽气管13,所述抽气管13分别与a胶桶2和b胶桶3的抽气阀22连接,所述抽胶阀23上设有用于将外部物料导入桶体20内的抽胶管,所述桶体20的底端开设有与供胶水排出的出胶口28,所述出胶口28通过第一导管29与相对应的柱塞泵5连接,所述柱塞泵5通过第二导管30与第一控制阀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8为三通阀门,所述第一控制阀8通过回流管14与a胶桶2内连通,所述第一控制阀8与胶枪7上左侧的三通切换阀70的一端连接,所述b胶桶3通过对应的柱塞泵5与右侧的三通切换阀70的一端连接,所述气泵通过充气阀24往桶体20内充气。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气阀和充气阀均与桶体内部顶端连通,通过启动真空泵使胶桶内产生负压,从而将外部的物料抽入胶桶内;出胶口设在胶桶的底端能使胶水很容易流出,出胶更加的顺畅;第一控制阀用于控制切换胶水的流动线路,从而实现胶水的回流;当胶桶在出胶的时候,通过气泵、充气阀往桶体内充气,使其内部气压大于外部的大气压,将a胶桶内的胶水压出,辅助a胶桶出胶,使其出胶更加的顺畅、轻松。
3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桶体20包括外桶200和内桶201,所述外桶200套设在内桶201外侧且间隔设有加热腔202,所述加热腔202内设有套设在内桶201外侧上的电热丝203,所述电热丝203沿着内桶201的高度方向多个设置,每个所述电热丝203分别对应内桶201的一个加热区,所述液位传感器26设在内桶201内且沿着内桶201的高度方向多个等距设置,所述液位传感器26与每一个加热区对应设置。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电热丝能够对胶桶内的胶水进行加热,使胶水的流动更加的轻松,不易在胶桶内发生凝固沉淀,通过液位传感器来检测胶桶内胶水的含量,使电热丝仅对有胶水的加热区进行加热,当胶桶内满是胶水的时候,接通所有的电热丝,当胶桶内只有一半的胶水时,仅仅接通下半部分加热区的电热丝,有效的减少了不必要的加热以及能源的浪费,使其更加的节能、环保。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29、第二导管30、回流管14、第一控制阀8和胶枪7之间连接的管道、b胶桶3和胶枪7之间连接的管道结构均相同设置,所述第一导管29包括管体290、缠绕包裹在管体290外壁上的加热带291以及套设在加热带291外的保温套292。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带能够有效的对管道内流动的胶水进行加热,防止胶水在管道内流动时冷却凝固,从而影响在管道内流动的速度,保温套能够有效的进行保
温,使加热带的加热效果更好并减少能耗。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桶4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充气口40、出气管41和出液管42,所述气泵通过充气口40往清洗桶4内充气,所述出气管41与清洗桶4内部顶端连通,所述出液管42伸入清洗桶4内部的底端,所述清洗桶4内设有水位传感器43,所述清洗桶4通过出气管41和出液管42分别与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的另一端连通且均与胶枪7左右两端上的三通切换阀70连接。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控制阀用于控制出气管的出气,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出液管的出液,清洗桶内储存有清洗液,当需要对胶枪进行清洗的时候,气泵通过充气口往清洗桶内充气,将清洗桶内的清洗液或者空气压出,从而对胶枪进行清洗,水位传感器能够时刻的检测清洗液的液面高度,当液面过低时通过三色警报灯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增加清洗液。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的另一端均与第一三通管15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三通管15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三通管16,所述第二三通管16的另外两端分别与胶枪7左右两端上的三通切换阀70连接。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通管能够使出气管或者出液管同时与胶枪左右两端上的两个三通切换阀连接,使其同时的进行冲洗或者气冲,清洗的更加的干净、全面,工作效率更高。
4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桶盖21上设有多个视窗17。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视窗能够更加方便的观察到胶桶内的情况,使其使用更加的方便。
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气泵连接的油水分离器18,所述机架1上设有三色警报灯19。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水分离器能够有效的将空气中的水滴和油滴进行过滤,使气泵喷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水滴或者油滴,能有效的防止水滴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通过三色警报灯能够及时的提醒人们灌胶机的工作情况,使人们对各种问题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
4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均为气动控制阀门,所述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均为双通阀门。
5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动控制阀门使用更加的方便,通过气源进行控制,有效的延长使用寿命。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