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膜过滤装置,尤其涉及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
背景技术:2.在三千年前,我国人民就已经把菇菌作为珍贵的食用菌,并且懂得了食用菌的栽培。食用菌类一般都是高等真菌的子实体。现如今在我国发现了不下350多种。常见的有蘑菇、草菇、香菇、平菇、凤尾菇、金针菇、黑木耳、松口蘑、竹笋、羊肚菌、牛肝菌等多种。这些食用真菌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等。而且某些食用真菌对动植物病毒性疾病有免疫或抑制作用,还能抑制肿瘤产生和发展,并能溶解一定量的胆固醇,所以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
3.现有的膜过滤装置,在进行食用真菌提取液的膜过滤时,使提取液通过具有均匀而特定孔径的滤膜,从而将分子尺寸大的成分截留下来。在截留的过程必然会出现越靠近膜材的地方液体浓度越大,即“浓度极化现象”,这种现象随着时间的积累,会严重影响提取液过滤的效率。
4.针对上述问题,人们需要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来满足食用真菌提取液的过滤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避免“浓度极化现象”,提高过滤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7.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包括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过滤箱顶面设置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上设置有一级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箱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过滤箱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所述过滤箱底部设置有滤液箱,所述滤液箱顶面设置有膜过滤组件,所述膜过滤组件延伸至所述过滤箱内部,提取液通过所述膜过滤组件后流入至所述滤液箱中,所述过滤箱底部设置有导出管,所述导出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过滤箱外侧设置有电气箱,所述电气箱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电气箱顶面安装有搅动按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所述搅动按钮之间均通过电路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倾斜的安装在所述加液管内部,所述第一过滤板最低处对应的所述加液管侧壁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外侧可拆卸的安装有污物盒,所述排液管侧壁开设有回流孔,所述回流孔与所述污物盒侧壁底部平齐,使污物盒中的提取液回流至所述加液管中,所述回流孔处设置有第二过滤板。
9.进一步地,所述膜过滤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过滤膜,所述滤液箱顶面设置有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延伸至所述过滤箱内部,所述支撑架外侧包覆有所述过滤膜。
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安装在所述过滤箱顶面中心,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过滤箱内部,并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设置有
搅动棍,所述电动机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滤液箱为透明材质。
12.进一步地,所述滤液箱底面设置有支撑腿。
13.本实用新型的优势:
14.1.按下搅动按钮,所述电动机开始工作,通过连接杆带动搅动棍,对膜过滤组件附近的提取液进行搅动,进而使提取液浓度均匀,避免了膜过滤组件附近的“浓度极化现象”,使得提取液可以匀速的进行膜过滤,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
15.2.通过一级过滤组件,可以对通过加液管的提取液进行初步过滤,将提取液中的固态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在后续的膜过滤过程中,对滤膜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16.图1为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级过滤组件剖视示意图。
18.图3为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半剖示意图。
19.图4为电气箱打开示意图。
20.图中:1.过滤箱、2.加液管、3.一级过滤组件、4.第一过滤板、5.排污口、6.污物盒、7.回流孔、8.第二过滤板、9.搅拌组件、10.电动机、11.连接杆、12.搅动棍、13.排液管、14.滤液箱、15.支撑腿、16.膜过滤组件、17.支撑架、18.过滤膜、19.导出管、20.开关阀、21.电气箱、22.控制器、23.搅动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
23.实施例1,如图1
‑
4所示。
24.食用真菌提取液膜过滤设备,包括过滤箱1,提取液在所述过滤箱1中,完成膜过滤过程。所述过滤箱1为中空圆柱体结构。所述过滤箱1顶面设置有加液管2,所述加液管2上设置有一级过滤组件3。通过所述一级过滤组件3,可以对通过所述加液管2的提取液进行初步过滤,将提取液中的固态杂质进行过滤,避免在后续的膜过滤过程中,对滤膜造成损坏。所述一级过滤组件3包括第一过滤板4,所述第一过滤板4倾斜的安装在所述加液管2内部,所述第一过滤板4最低处对应的所述加液管2侧壁开设有排污口5,所述排污口5外侧可拆卸的安装有污物盒6,提取液中的杂质被所述第一过滤板4过滤出来,在提取液的冲击下进入所述污物盒6中。所述加液管2侧壁开设有回流孔7,所述回流孔7与所述污物盒6侧壁底部平齐,使所述污物盒6中的提取液回流至所述加液管2中,所述回流孔7处设置有第二过滤板8。所述污物盒6中的提取液通过所述回流孔7的所述第二过滤板8,重新回流至所述加液管2中。
25.所述过滤箱1内设置有搅拌组件9,所述搅拌组件9可以对所述膜过滤组件附近的提取液进行搅动,避免“浓度极化现象”。所述搅拌组件9包括电动机10,所述电动机10优选上海至宝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的立式齿轮减速电动机,功率为1.5kw。所述电动机10安装在所述过滤箱1顶面中心,所述电动机10的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过滤箱1内部,并设置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两端分别设置有搅动棍12,所述电动机10与所述控制器通过电路连接。按下所述搅动按钮,所述电动机10开始工作,通过所述连接杆11带动所述搅动棍12,对所述膜过滤组件附近的提取液进行搅动,进而使提取液浓度均匀。
26.所述过滤箱1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液管13,膜过滤完成后的提取液通过所述排液管13导出所述过滤箱1。所述过滤箱1底部设置有滤液箱14,所述滤液箱14为透明材质。所述滤液箱14底面设置有支撑腿15,已调整该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操作。
27.所述滤液箱14顶面设置有膜过滤组件16,所述膜过滤组件16延伸至所述过滤箱1内部,提取液通过所述膜过滤组件16后流入至所述滤液箱14中。
28.所述膜过滤组件16包括支撑架17和过滤膜18,所述滤液箱14顶面设置有所述支撑架17,所述支撑架17延伸至所述过滤箱1内部,所述支撑架17外侧包覆有所述过滤膜18,所述支撑架17用以固定、支撑所述过滤膜18,而所述过滤膜18将提取液进行膜过滤,进而得到人们所需的溶液。
29.所述过滤箱1底部设置有导出管19,所述导出管19上设置有开关阀20,打开所述开关阀20,即可将膜过滤后的剩余溶液导出所述滤液箱14。所述过滤箱1外侧设置有电气箱21,所述电气箱21内安装有控制器22,所述控制器22优选军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标准型plc,型号为js
‑
68t
‑
d。所述电气箱21顶面安装有搅动按钮23,所述控制器22与所述电动机10、所述搅动按钮23之间均通过电路连接。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31.将提取液通过所述加液管加入至所述过滤箱中,提取液在所述加液管中经过所述一级过滤组件,将杂质滤除。
32.提取液进入所述过滤箱中后,经过所述膜过滤组件,进行膜过滤,流入至所述滤液箱中。过滤完成后,打开所述开关阀,即可将过滤后的溶液导出。
33.膜过滤过程中,按下所述搅动按钮,所述控制器接收信号,控制所述电动机开始工作,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搅动棍,对所述膜过滤组件附近的提取液进行搅动,进而使提取液浓度均匀。
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
求指出。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