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6823发布日期:2021-12-04 12:0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清污装置,具体为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2.一些工厂、电站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进水口从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中获取水源。为了过滤水源中的垃圾和杂物,进水口通常安装有过滤格栅,格栅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杂物堆积、水生物附着等情况,导致格栅堵塞,降低水源供应量,影响工厂、电站的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对于水面附近的格栅,由工作人员持工具从水面以上打捞杂物、清理格栅槽;对于有一定深度的格栅,则需要潜水员乘吊篮潜入水下进行清理。这种人工清理的方式危险性较高、劳动强度大、清理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设计格栅清污装置自动完成格栅清理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于有一定深度的格栅,则需要潜水员乘吊篮潜入水下进行清理,这种人工清理的方式危险性较高、劳动强度大、清理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包括清污单元和收放单元,所述清污单元端部设置的清理楔块,清理楔块与导轨配合,所述清污单元上设置滚刀支架,滚刀支架两侧分别连接外滚刀和内滚刀,外滚刀和内滚刀一端连接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连接马达,所述收放单元顶部设置卷扬机,滚刀支架连接卷扬机。
5.所述马达通过传动组件驱动内滚刀和外滚刀相向转动。
6.所述滚刀支架是通过钢丝绳连接卷扬机。
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清污单元采用两组对向转动的滚刀作为执行部件,两组滚刀并列设置,靠近格栅的一组滚刀(下称内滚刀)嵌入格栅中清理堆积在格栅槽中的异物,远离格栅的一组滚刀(下称外滚刀)与内滚刀对向交错旋转,清理内滚刀槽内的污物并与内滚刀配合对大尺寸异物进行破碎。清污单元沿镶嵌在格栅两侧的导轨上下移动,其两侧设置了导轨清理楔块,利用清污单元的重力将导轨中的障碍铲除,收放单元通过卷扬机牵引钢丝绳控制清污单元在水下的运动,解决了对于有一定深度的格栅,则需要潜水员乘吊篮潜入水下进行清理,这种人工清理的方式危险性较高、劳动强度大、清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其与清污单元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整体吊装至施工现场。
附图说明
8.图1是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结构示意图。
9.其中,1清污单元、2导轨清理楔块、3收放单元、4卷扬机、5导轨、6马达、7传动组件、8外滚刀、9滚刀支架、10内滚刀。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17.实施例1:
18.如附图1所示,一种双滚刀格栅清污装置,包括清污单元1和收放单元3,所述清污单元1端部设置的清理楔块2,清理楔块2与导轨5配合,所述清污单元1上设置滚刀支架9,滚刀支架9两侧分别连接外滚刀8和内滚刀10,外滚刀8和内滚刀10一端连接传动组件7,所述传动组件7连接马达6,所述收放单元3顶部设置卷扬机4,滚刀支架9连接卷扬机4,卷扬机是用卷筒缠绕钢丝绳或链条提升或牵引重物的轻小型起重设备,又称绞车。卷扬机可以垂直提升、水平或倾斜拽引重物。卷扬机分为手动卷扬机、电动卷扬机及液压卷扬机三种。以电动卷扬机为主。可单独使用,也可作起重、筑路和矿井提升等机械中的组成部件,因操作简单、绕绳量大、移置方便而广泛应用。主要运用于建筑、水利工程、林业、矿山、码头等的物料升降或平拖,卷扬机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卷筒上的钢丝绳应排列整齐,如发现重叠和斜绕
时,应停机重新排列。严禁在转动中用手、脚拉踩钢丝绳。钢丝绳不许完全放出,最少应保留三圈。钢丝绳不许打结、扭绕,在一个节距内断线超过10%时,应予更换。作业中,任何人不得跨越钢丝绳,物体(物件)提升后,操作人员不得离开卷扬机。休息时物件或吊笼应降至地面。作业中,司机、信号员要同吊起物保持良好的可见度。作业中如遇停电情况,应切断电源,将提升物降至地面。作业中突然停电,应立即拉开闸刀,将运送物放下。作业完毕、应将料盘落地、关锁电箱。
19.所述马达6通过传动组件7驱动内滚刀10和外滚刀8相向转动,传动组件7可以采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皮带传动、链条传动和轮系传动五种方式,齿轮传动适用的圆周速度和功率范围广;传动比准确、稳定、效率高;工作可靠性高、寿命长;可实现平行轴、任意角相交轴和任意角交错轴之间的传动,但是齿轮传动要求较高的制造和安装精度、成本较高;不适宜远距离两轴之间的传动。涡轮涡杆传动传动比大,结构尺寸紧凑,但是它的轴向力大、易发热、效率低。带传动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具有良好的挠性,可缓和冲击,吸收振动,过载时打滑防止损坏其他零部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但是传动的外廓尺寸较大,需张紧装置,由于打滑,不能保证固定不变的传动比,而且传送带的寿命较短,传动效率较低。链传动与齿轮传动相比,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较低,中心距较大时,其传动结构简单,瞬时链速和瞬时传动比不是常数,传动平稳性较差。轮系传动主要适用于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可作为变速器实现变速传动;可获得较大的传动比;实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采用具体传动组件时需要根据工作环境考虑以上五种机械传动方式。
20.所述滚刀支架9是通过钢丝绳连接卷扬机4,卷扬机4反向转动,将清污单元1向上提升,卷扬机4正向转动,将清污单元1下放至水中,下放时导轨清理楔块2嵌在导轨5中向下运动并清理导轨5中的障碍物,卷扬机使用的钢丝绳,包括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和光面钢丝绳,磷化涂层钢丝绳,也称作锰系磷化耐磨涂层钢丝绳,简称磷化钢丝绳,将制绳钢丝磷化处理,磷化膜使钢丝表面更加耐磨并提高其防腐蚀能力,磷化膜多孔性结构可以增加润滑脂在制绳钢丝表面的储存量,降低摩擦因数促进滑动,延缓钢丝表面微动磨损损伤的发生,抑制疲劳微裂纹的萌生,从而大幅度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镀锌钢丝绳包括热镀锌钢丝绳和冷镀锌钢丝绳,热镀锌和冷镀锌在工艺上有这本质的区别热镀锌是靠物理的热扩散作用形成镀层,首先形成铁一锌化合物,相继在铁一锌化合物表面生成纯锌层。而热镀锌上锌量最高值也不过593g/m2。热镀锌会降低钢丝的力学性能,要求强度高及耐腐蚀性高的镀锌钢丝绳,多采用电镀锌钢丝捻制。热镀锌钢丝绳是市场趋势,将成为镀锌钢丝绳用户的首选。因为热镀锌钢丝绳有着超高的性价比。热镀锌钢丝绳的钢丝是靠物理的热扩散作用形成镀层,首先形成铁一锌化合物,相继在镀锌钢丝表面铁一锌化合物表面生成纯锌层。而热镀锌钢丝绳上锌量最高值也不过593g/m2。热镀锌是在450-480度熔融的锌液中镀的锌。光面钢丝绳是指表面处理不镀锌,钢丝从6.5mm高线拉拔成细丝,先捻制成小股,然后小股捻制合成绳子。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需要进行清污作业时,收放单元3上的卷扬机4放松牵引滚刀支架9的钢丝绳,将清污单元1下放至水中,下放时导轨清理楔块2嵌在导轨5中向下运动并清理导轨5中的障碍物。当内滚刀10进入格栅槽后,马达6通过传动组件7驱动内滚刀10和外滚刀8对向转动,开始清理格栅附近的异物,同时清污单元继续下行,直至到达水底。随后卷扬机4反向转动,将清污单元1向上提升,同时继续对格栅进行清理,直至清污单
元1到达格栅顶部,马达6停止转动,收放单元3将清污单元1回收至初始位置,清理流程结束。
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