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外接循环式速冷干燥器。
背景技术:2.速冷干燥器是通过将气体进行冷却,使得内部水分冷凝去除,从而达到干燥的目的,这种干燥器常常通过管道、法兰(或螺母套)连接需要干燥的设备,通过抽风扇或者抽气泵将设备内的潮湿气体抽入干燥器内进行冷却除湿,如此使得设备内气体进行循环,从而将水分去除,达到干燥的目的,但是,目前的速冷干燥器换热不均匀,冷却效率慢,导致干燥速度慢,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且干燥器使用中需要保持密封,从而便于气体循环,则冷凝水无法及时排出,为此我们提出外接循环式速冷干燥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外接循环式速冷干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外接循环式速冷干燥器,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的内腔固定安装多个隔板,所述隔板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干燥箱的一侧外壁顶部固定套接抽气管,所述干燥箱的另一侧外壁顶部固定套接出气管,所述抽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连通气流通道的两端,所述干燥箱的外壁顶部固定安装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两端均连接循环管,所述循环管连接换热机构,所述换热机构连接气流通道,所述干燥箱的底部固定安装排水机构。
5.优选的,所述抽气管和出气管远离干燥箱的一端均转动卡接螺母套,所述抽气管内安装防尘网,所述干燥箱靠近出气管的一端安装抽气扇。
6.优选的,所述干燥箱的外壁固定安装多个加强肋板,且加强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泵。
7.优选的,所述换热机构包括分散箱和集中箱,所述干燥箱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分散箱和集中箱,所述分散箱和集中箱的顶部分别通过循环管连接压缩机,所述分散箱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换热管的一端,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贯穿气流通道并固定套接集中箱的底部,所述换热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干燥箱的内壁和隔板,相邻所述换热管间固定贯穿有贯穿杆。
8.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与气流通道为相配和的u型结构,所述支撑杆和贯穿杆交错分布并相互垂直,所述贯穿杆的宽度小于换热管的内径。
9.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下水管,所述气流通道底部的干燥箱底板均固定套接下水管,所述下水管处的干燥箱底部固定连接水封筒,所述下水管位于水封筒内,所述水封筒的外壁开有溢流孔,所述水封筒外侧的干燥箱底部固定连接外套管的一端,所述外套管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集水管的外壁,所述集水管的中部固定套接排水管。
10.优选的,所述下水管处的干燥箱底板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外套管的内径大于水封
筒的外径,所述水封筒的内径大于下水管的外径,且下水管、水封筒和外套管的轴线重合。
11.优选的,所述水封筒的底板到下水管的底部距离小于水封筒的底板到溢流孔的距离。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抽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连接需要干燥的设备两端,通过抽风扇进行气体沿气流通道流动,使用便捷;
14.2、换热管沿气流通道蜿蜒铺设,支撑杆和贯穿杆均为铜质结构,通过支撑杆对换热管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稳定性,且贯穿杆贯穿换热管,使得冷却剂在换热管内流速减慢,便于充分吸热,且通过支撑杆和贯穿杆增大与气流通道内的气体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和均匀性;
15.3、冷却干燥产生的冷凝水沿下水管流入水封筒内,水封筒会积蓄一部分冷凝水,从而使得下水管底部浸没在冷凝水中,达到水封效果,使得干燥箱保持密封,便于气体循环进行干燥,且冷凝水持续增多时,冷凝水逐渐沿溢流孔溢流,从而通过外套管、集水管和排水管排出,达到排水效果的同时保持干燥箱密封性的目的,保证循环干燥的进行。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干燥箱;2、抽气管;3、出气管;4、安装板;5、压缩机;6、循环管;7、换热机构;71、分散箱;72、集中箱;73、换热管;74、支撑杆;75、贯穿杆;8、排水机构;81、下水管;82、水封筒;83、溢流孔;84、外套管;85、集水管;86、排水管;9、隔板;10、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外接循环式速冷干燥器,包括干燥箱1,干燥箱1的内腔固定安装多个隔板9,隔板9间形成气流通道10,干燥箱1的一侧外壁顶部固定套接抽气管2,干燥箱1的另一侧外壁顶部固定套接出气管3,抽气管2和出气管3分别连通气流通道10的两端,干燥箱1的外壁顶部固定安装安装板4,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压缩机5,压缩机5的两端均连接循环管6,循环管6连接换热机构7,换热机构7连接气流通道10,干燥箱1的底部固定安装排水机构8。抽气管2和出气管3分别连接需要干燥的设备两端,通过抽风扇进行气体沿气流通道10流动,压缩机5将换热机构7内的冷却剂进行压缩,冷却剂沿换热机构7循环时将气流通道10内的气体均匀吸热,达到快速冷却的目的,从而使得水分冷凝,达到干燥的目的,排水机构8将冷凝水及时排出,且保持干燥箱1的密封性。
22.抽气管2和出气管3远离干燥箱1的一端均转动卡接螺母套,便于外接于需要干燥的设备,抽气管内安装防尘网避免灰尘被吸入干燥箱1内,干燥箱1靠近出气管3的一端安装
抽气扇。
23.干燥箱1的外壁固定安装多个加强肋板,且加强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4的底部,对安装板4进行辅助支撑,循环管6上设有循环泵,便于冷却剂循环。
24.换热机构7包括分散箱71和集中箱72,干燥箱1的顶部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分散箱71和集中箱72,分散箱71和集中箱72的顶部分别通过循环管6连接压缩机5,分散箱71的底部固定连接多个换热管73的一端,换热管73的另一端贯穿气流通道10并固定套接集中箱72的底部,换热管73的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杆74的一端,支撑杆7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干燥箱1的内壁和隔板9,相邻换热管73间固定贯穿有贯穿杆75,换热管73与气流通道10为相配和的u型结构,支撑杆74和贯穿杆75交错分布并相互垂直,贯穿杆75的宽度小于换热管73的内径,则换热管73沿气流通道10蜿蜒铺设,支撑杆74和贯穿杆75均为铜质结构,通过支撑杆74对换热管73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稳定性,且贯穿杆75贯穿换热管73,使得冷却剂在换热管73内流速减慢,便于充分吸热,且通过支撑杆74和贯穿杆75增大与气流通道10内的气体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和均匀性。
25.进一步的,换热机构7、循环管6和压缩机5的循环方式与空调、冰箱等制冷剂循环方式相同,换热管73与空调、冰箱的蒸发器类似,通过结合气流通道10延长气体换热时间,并通过支撑杆74和贯穿杆75增大与气流通道10内的气体接触面积,本方案对于压缩机5压缩制冷剂使用的散热器等装置未进行描述,此为现有技术,未进行赘述。
26.排水机构8包括下水管81,气流通道10底部的干燥箱1底板均固定套接下水管81,下水管81处的干燥箱1底部固定连接水封筒82,下水管81位于水封筒82内,水封筒82的外壁开有溢流孔83,水封筒82外侧的干燥箱1底部固定连接外套管84的一端,外套管84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集水管85的外壁,集水管85的中部固定套接排水管86,下水管81处的干燥箱1底板为漏斗状结构,外套管84的内径大于水封筒82的外径,水封筒82的内径大于下水管81的外径,且下水管81、水封筒82和外套管84的轴线重合,水封筒82的底板到下水管81的底部距离小于水封筒82的底板到溢流孔83的距离,则冷凝水沿下水管81流入水封筒82内,水封筒82会积蓄一部分冷凝水,从而使得下水管81底部浸没在冷凝水中,达到水封效果,使得干燥箱1保持密封,便于气体循环进行干燥,且冷凝水持续增多时,冷凝水逐渐沿溢流孔83溢流,从而通过外套管84、集水管85和排水管86排出,达到排水效果的同时保持干燥箱1密封性的目的。
2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抽气管2和出气管3分别连接需要干燥的设备两端,通过抽风扇进行气体沿气流通道10流动,压缩机5将换热机构7内的冷却剂进行压缩并沿换热管73流动,换热管73沿气流通道10蜿蜒铺设,支撑杆74和贯穿杆75均为铜质结构,通过支撑杆74对换热管73进行辅助支撑,提高稳定性,且贯穿杆75贯穿换热管73,使得冷却剂在换热管73内流速减慢,便于充分吸热,且通过支撑杆74和贯穿杆75增大与气流通道10内的气体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和均匀性,冷却干燥产生的冷凝水沿下水管81流入水封筒82内,水封筒82会积蓄一部分冷凝水,从而使得下水管81底部浸没在冷凝水中,达到水封效果,使得干燥箱1保持密封,便于气体循环进行干燥,且冷凝水持续增多时,冷凝水逐渐沿溢流孔83溢流,从而通过外套管84、集水管85和排水管86排出,达到排水效果的同时保持干燥箱1密封性的目的,保证循环干燥。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