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7255发布日期:2021-11-18 12: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聚合釜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


背景技术:

2.收率是体现一套生产装置工艺是否成熟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产品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聚合反应是dcpd加氢石油树脂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收率,在反应温度下的反应过程为有效反应时间,直接决定聚合反应的反应程度,在非反应温度下的反应时间,为过渡反应时间,此阶段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聚合反应釜的降温能力是决定是否能稳定控制反应温度,减少过渡反应时间的重要因素。现有技术中聚合釜的冷却套上通常只设置横向盘管,通过横向盘管中的冷却液对聚合釜进行降温冷却,冷却形式单一,冷却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包括冷却套本体,所述冷却套本体内壁上缠绕有内盘管,所述内盘管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管,上下相邻的所述第一分管通过第一导液管连接,所述第一导液管侧面连接有第一进液管,所述第一进液管上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内盘管沿着冷却套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所述内盘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有第一出液总管,所述冷却套本体外壁上缠绕有外盘管,所述外盘管一端连接有第二分管,上下相邻的所述第二分管通过第二导液管连接,所述第二导液管侧面连接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上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外盘管沿着冷却套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所述外盘管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连接有第二出液总管,所述冷却套本体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纵盘管,所述纵盘管向上延伸与内盘管连通,所述纵盘管底部连接有第三分管,所述第三分管连接有第三导液管,所述第三导液管连接有第三进液管,所述第三进液管上连接有第三水泵,所述冷却套本体上设置有测温装置。
6.优选的,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测温管、测温探头和显示屏,所述测温管位于冷却套本体上端,所述测温管底端延伸至冷却套本体内部,所述测温管底端设置有测温探头,所述测温管上端侧面设置有显示屏。
7.优选的,所述冷却套本体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在冷却套本体外壁上均匀排列。
8.优选的,所述内盘管、外盘管和纵盘管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鳍片,所述鳍片为至少六个。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组内盘管和外盘管,实现分段换热,避免盘管缠绕长度过长,导致后续冷却效果达不到预期,增加换热效率,另外内盘管和外盘管相互配合,对冷却套本体的内外同时进行降温冷却,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在横向的内盘管和
外盘管之外,另外设置纵盘管,对冷却套进行纵向换热,提高换热冷却能力,换热面积更大,换热形式更全面,将对流换热、纵向换热、分段换热相结合的形式,提高整体换热能力,达到减少低聚物的产生,产品收率有所提高的目标。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套本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盘管侧视剖视图。
14.图中:冷却套本体1、内盘管2、第一分管3、第一导液管4、第一进液管5、第一水泵6、第一出液总管7、外盘管8、第二出液管9、第二分管10、第二导液管11、第二进液管12、第二水泵13、第二出液总管14、纵盘管15、第三分管16、第三导液管17、第三水泵18、第三进液管19、测温装置20、测温管21、测温探头22、显示屏23、鳍片24、凸起25、第一出液管26。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如图1

3所示:一种聚合釜用新型冷却套,包括冷却套本体1,冷却套本体1内壁上缠绕有内盘管2,内盘管2设置在冷却套本体1内壁上,对冷却套本体1内部进行降温冷却;
17.内盘管2一端连接有第一分管3,上下相邻的第一分管3通过第一导液管4连接,第一导液管4侧面连接有第一进液管5,第一进液管5上连接有第一水泵6,内盘管2沿着冷却套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第一进液管5外接冷却液箱,通过第一水泵6将冷却液导入进第一进液管5内,第一进液管5内的冷却液进入到第一导液管4内后,分别进入到多个与其相连的第一分管3内,通过相应的第一分管3进入到内盘管2内,通过内盘管2内的冷却液和冷却套本体1内部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达到降温冷却的目的,另外多组内盘管2的设置实现了分段换热,避免盘管缠绕长度过长,导致后续冷却效果达不到预期;
18.内盘管2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出液管26,第一出液管26连接有第一出液总管7,第一出液总管7可外接收集水箱或者冷却塔,冷却液通过第一出液管26排出内盘管2,并通过第一出液总管7进入到收集水箱或者冷却塔内,进行重新冷却,以便循环使用;
19.冷却套本体1外壁上缠绕有外盘管8,外盘管8设置在冷却套本体1外壁上,对冷却套本体1外部进行降温冷却;
20.外盘管8一端连接有第二分管10,上下相邻的第二分管10通过第二导液管11连接,第二导液管11侧面连接有第二进液管12,第二进液管12上连接有第二水泵13,外盘管8沿着冷却套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多组,第二进液管12外接冷却液箱,通过第二水泵13将冷却
液导入进第二进液管12内,第二进液管12内的冷却液进入到第二导液管11内后,分别进入到多个与其相连的第二分管10内,通过相应的第二分管10进入到外盘管8内,通过外盘管8内的冷却液和冷却套本体1内部之间进行热量交换,达到降温冷却的目的,另外多组外盘管8的设置实现了分段换热,避免盘管缠绕长度过长,导致后续冷却效果达不到预期;
21.外盘管8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出液管9,第二出液管9连接有第二出液总管14,第二出液管9可外接收集水箱或者冷却塔,冷却液通过第二出液管9排出外盘管8,并通过第二出液管9进入到收集水箱或者冷却塔内,进行重新冷却,以便循环使用;
22.冷却套本体1底部内壁上设置有纵盘管15,纵盘管15向上延伸与内盘管2连通,纵盘管15可对冷却套本体1进行纵向换热,与横向换热相结合,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冷却质量;
23.纵盘管15底部连接有第三分管16,第三分管16连接有第三导液管17,第三导液管17连接有第三进液管19,第三进液管19上连接有第三水泵18,第三进液管19外接冷却液箱,通过第三水泵18将冷却液导入进第三进液管19内,第三进液管19内的冷却液进入到第三导液管17内后,分别进入到多个与其相连的第三分管16内,通过相应的第三分管16进入到纵盘管15内,纵盘管15内的冷却液对冷却套本体1进行纵向换热,纵盘管15内的冷却液向上输送进入到内盘管2内,可连通内盘管2一同对冷却套本体1内壁进行降温冷却;
24.冷却套本体1上设置有测温装置20,测温装置20可实时对冷却套本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监控。
25.进一步的,测温装置20包括测温管21、测温探头22和显示屏23,测温管21位于冷却套本体1上端,测温管21底端延伸至冷却套本体1内部,测温管21底端设置有测温探头22,测温管21上端侧面设置有显示屏23,测温探头22对冷却套本体1内的温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实时显示在显示屏23上,以便工作人员观察温度。
26.进一步的,冷却套本体1外侧壁上设置有凸起25,凸起25在冷却套本体1外壁上均匀排列,凸起25可增加冷却套本体1外壁的表面积,从而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换热降温效率。
27.更进一步的,内盘管2、外盘管8和纵盘管15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鳍片24,鳍片24为至少六个,鳍片24不影响内盘管2、外盘管8和纵盘管15内部的冷却液的通过,在冷却液通过的过程中,可通过鳍片24与外界做热量交换,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