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炭化机降尘环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7575发布日期:2021-11-22 20:0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炭化机降尘环保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炭化机降尘环保设备。


背景技术:

2.秸秆炭化是将秸秆经烘干或晒干、粉碎,然后在制炭设备中,经干燥、干馏、冷却等工序,将松散的秸秆制成木炭的过程,秸秆炭化机在运作的时候需要利用输送机将秸秆输送到秸秆炭化机内部,从而方便对秸秆进行炭化处理,但是现有的秸秆炭化机存下以下问题:现有的秸秆炭化机进料口没有降尘设备,从而导致秸秆炭化机入料口出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炭化机降尘环保设备,旨在改善现有的秸秆炭化机进料口没有降尘设备,从而导致秸秆炭化机入料口出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灰尘,从而影响周围的环境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秸秆炭化机降尘环保设备,包括进料斗,进料斗顶端设有吸尘头,吸尘头底端套在进料斗顶端,且吸尘头一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表面设有气泵,气泵的吸气端和吸尘头连接在一起,且安装板上表面靠近气泵排气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箱,过滤箱和气泵的排气端连接在一起,过滤箱内部插接有过滤盒;进料斗便于配合输送机,从而方便输送机将秸秆输送到秸秆炭化机内部,便于对秸秆进行炭化处理,吸尘头便于卡在进料斗顶端边缘,从而方便在秸秆进入炭化机内部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方便对秸秆进行处理,安装板对气泵和过滤箱进行承托,便于气泵和过滤箱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吸尘头侧面,气泵便于带动气流,从而方便将进料斗产生的灰尘吸入吸尘头,并通过气泵将灰尘排入过滤箱内部,进而方便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被过滤盒进行过滤,从而过滤出空气中的灰尘,避免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污染环境。
6.进一步的,进料斗底端设有连接圈,连接圈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沉孔,且进料斗侧面靠近顶端的均匀的设有连接槽;连接圈便于配合沉孔,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将进料斗底端和秸秆炭化机连接在一起,连接槽便于配合螺栓,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将吸尘头和进料斗连接在一起。
7.进一步的,吸尘头内侧设有密集的透气孔,吸尘头底端设有套圈,套圈对齐连接槽的位置设有螺栓孔;吸尘头内侧设有密集的透气孔是便于吸尘头能够将含有灰尘的空气吸入吸尘头内部,套圈便于配合螺栓孔,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将吸尘头固定在料斗顶端。
8.进一步的,吸尘头对齐气泵吸气端的位置设有连接管,连接管端部设有插管;连接管便于配合气泵的吸气端,便于气泵带动气流从吸尘头内侧的通孔进入吸尘头内侧,插管便于配合气泵的吸气端,从而方便连接管和气泵的吸气端插接在一起。
9.进一步的,过滤箱正面设有插口,且过滤箱内部沿插口两侧设有卡杆,过滤箱正面
沿插口底部设有密集的通孔;插口便于过滤盒的拉出和推入,便于过滤盒的清理和使用,卡杆便于配合过滤盒,便于过滤盒卡在过滤箱内部,过滤箱正面沿插口底部设有密集的通孔是便于过滤后的空气从过滤箱正面底端排出。
10.进一步的,过滤箱对齐气泵排气端的一侧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导气管,导气管对齐气泵排气端的位置设有插接管,过滤箱两侧底部设有连接边,连接边上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孔;导气管便于配合气泵,从而方便导气管和气泵连接在一起,插接管便于配合导气管和气泵插接在一起,连接边和连接孔便于相互配合,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固定过滤箱的位置。
11.进一步的,过滤盒正面设有把手,且过滤盒两侧对齐卡杆的位置设有卡槽,过滤盒内部设有过滤填充物;把手便于过滤盒的拉出和推入,便于过滤盒的使用,卡槽便于配合卡杆,从而方便过滤盒稳定在过滤箱内部,过滤填充物便于对含有灰尘的空气进行快速有效的过滤。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秸秆炭化机进料口的位置进行改良和优化,使得秸秆炭化机进料口处扬起的灰尘会被吸收到降尘机构里面,进而通过过滤机构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处理,从而方便将净化空气,避免含有大量的灰尘污染空气,同时这种降尘设备占用空间小,降尘效果好,极大的方便了对秸秆炭化进料口处的灰尘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降尘环保设备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进料斗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吸尘头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箱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过滤盒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

进料斗;11

连接圈;12

沉孔;13

连接槽;2

吸尘头;21

套圈;22

螺栓孔;23

透气孔;24

连接管;25

插管;26

安装板;3

气泵;4

过滤箱;41

插口;42

卡杆;43

连接边;44

连接孔;45

导气管;46

插接管;5

过滤盒;51

把手;52

卡槽;53

过滤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3所示:一种秸秆炭化机降尘环保设备,包括进料斗1,进料斗1顶端设有吸尘头2,吸尘头2底端套在进料斗1顶端,且吸尘头2一侧设有安装板26,安装板26上表面设有气泵3,气泵3的吸气端和吸尘头2连接在一起,且安装板26上表面靠近气泵3排气端的一侧设有过滤箱4,过滤箱4和气泵3的排气端连接在一起,过滤箱4内部插接有过滤盒5;进料斗1便于配合输送机,从而方便输送机将秸秆输送到秸秆炭化机内部,便于对秸秆进行炭化处理,吸尘头2便于卡在进料斗1顶端边缘,从而方便在秸秆进入炭化机内部时产生的灰尘进行吸附,从而方便对秸秆进行处理,安装板26对气泵3和过滤箱4进行承托,便于气泵3和过滤箱4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吸尘头2侧面,气泵3便于带动气流,从而方便将进料斗1产生的灰尘吸入吸尘头2,并通过气泵3将灰尘排入过滤箱4内部,进而方便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被过滤盒5进行过滤,从而过滤出空气中的灰尘,避免含有大量灰尘的空气污染环境;这种结构使得秸秆炭化机进料口处扬起的灰尘会被吸收到降尘机构里面,进而通过过滤机构将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处理,从而方便将净化空气,避免含有大量的灰尘污染空气,同时这种降尘设备占用空间小,降尘效果好,极大的方便了对秸秆炭化进料口处的灰尘进行处理。
22.参照图2所示:进料斗1底端设有连接圈11,连接圈11上均匀的设有若干沉孔12,且进料斗1侧面靠近顶端的均匀的设有连接槽13;连接圈11便于配合沉孔12,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将进料斗1底端和秸秆炭化机连接在一起,连接槽13便于配合螺栓,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将吸尘头2和进料斗1连接在一起。
23.参照图3所示:吸尘头2内侧设有密集的透气孔23,吸尘头2底端设有套圈21,套圈21对齐连接槽13的位置设有螺栓孔22;吸尘头2内侧设有密集的透气孔23是便于吸尘头2能够将含有灰尘的空气吸入吸尘头2内部,套圈21便于配合螺栓孔22,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将吸尘头2固定在料斗顶端;吸尘头2对齐气泵3吸气端的位置设有连接管24,连接管24端部设有插管25;连接管24便于配合气泵3的吸气端,便于气泵3带动气流从吸尘头2内侧的通孔进入吸尘头2内侧,插管25便于配合气泵3的吸气端,从而方便连接管24和气泵3的吸气端插接在一起。
24.参照图4所示:过滤箱4正面设有插口41,且过滤箱4内部沿插口41两侧设有卡杆42,过滤箱4正面沿插口41底部设有密集的通孔;插口41便于过滤盒5的拉出和推入,便于过滤盒5的清理和使用,卡杆42便于配合过滤盒5,便于过滤盒5卡在过滤箱4内部,过滤箱4正面沿插口41底部设有密集的通孔是便于过滤后的空气从过滤箱4正面底端排出;过滤箱4对齐气泵3排气端的一侧靠近顶端的位置设有导气管45,导气管45对齐气泵3排气端的位置设有插接管46,过滤箱4两侧底部设有连接边43,连接边43上均匀的设有若干连接孔44;导气管45便于配合气泵3,从而方便导气管45和气泵3连接在一起,插接管46便于配合导气管45和气泵3插接在一起,连接边43和连接孔44便于相互配合,从而方便通过螺栓固定过滤箱4的位置。
25.参照图5所示:过滤盒5正面设有把手51,且过滤盒5两侧对齐卡杆42的位置设有卡槽52,过滤盒5内部设有过滤填充物53;把手51便于过滤盒5的拉出和推入,便于过滤盒5的使用,卡槽52便于配合卡杆42,从而方便过滤盒5稳定在过滤箱4内部,过滤填充物53便于对含有灰尘的空气进行快速有效的过滤。
26.使用方法:使用时根据使用需求将进料斗1固定在秸秆炭化机的进料端,然后通过螺栓将吸尘头2安装在进料斗1顶端,并将气泵3的吸气端和插接管46连接在一起,之后将过滤箱4和气泵3的排气端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过滤箱4的位置,然后将过滤盒5内部放入足量的过滤填充物53,并将过滤盒5插入过滤箱4内部即可,当整个设备运作一定时间后过滤盒5拉出清理即可。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