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7014发布日期:2021-12-08 18:3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2.氢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反应过程,通常是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加氢反应属还原的范畴,在化工生产领域,经常使用加氢反应装置将氢气与液体原料混合,用以制备想用的化工产品,且由于氢气危险性较高,加氢反应装置一般均采用密封性较好的反应釜进行反应。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吸气装置的加氢反应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8574611u),该专利技术提高了加氢反应的反应效率,优化了加氢反应的反应效果,但是,其在进行氢气与液体混合时,通过将氢气泵送至液体内部实现增加氢气与液体的接触面积,由于氢气在加压的状态下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增加了加氢反应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机构,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反应罐和密封盖设在其顶端的密封盖,所述反应罐的侧壁顶端固设有若干个用于添加原料的进料管,所述反应罐的底端固设有用于排料的排料管,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用于搅拌原料的搅拌机构,所述反应罐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液体原料进行循环泵送的泵送机构,所述反应罐的内壁顶端安装有用于分液的分散机构,所述分散机构包括分液盒和同轴转动套设在其内壁的分液盘,所述分液盒的中间位置处一体成型有过孔,所述分液盒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漏液槽,所述分液盘的中间位置处固设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设在所述分液盒内壁,所述连接套筒的顶端固设有被动齿,所述分液盘上开设有若干组相互间隔且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分液孔和第二分液孔,所述第一分液孔和所述第二分液孔均与所述漏液槽对应,所述密封盖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被动齿转动的调节机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泵送机构包括输送管和串联在其上并用于提供泵送力的增压泵,所述输送管的底端与所述排料管连接,所述输送管的顶端贯穿所述反应罐并与所述分液盒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密封盖顶端的步进电机和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分液盒内部并固设有与所述被动齿啮合的传动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反应罐的底面固设有四个对称布置的支
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液盒的内壁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均固设有若干个刷毛。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刷毛的材质为尼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料管上串联用用于控制物料流量的电磁阀。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在加注氢气进行混合时,由于氢气的密度较小,悬浮在反应罐上方,增压泵通过输送管将反应罐底部的液体物料泵送至分液盒内,然后经由与漏液槽对应的第一分液孔或第二分液孔漏出,采取液体滴落的方式与氢气接触混合,保证其混合效率,同时,不需要对氢气进行加压泵送,安全性较高,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大时,将分液盘上的第一分液孔转动至与漏液槽对应,其孔径较大,保证液体稳定的流出,防止对增压泵造成过大的负载,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小时,将分液盘上的第二分液孔转动至与漏液槽对应,其孔径较小,相同面积的孔径个数较多,形成的水滴数量较多,可充分的与氢气接触,保证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中的分液盒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中的漏液槽位置分布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中的刷毛位置分布示意图;
20.图6为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中的分液盘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反应机构;11、反应罐;12、密封盖;13、进料管;14、排料管;15、支腿;2、搅拌机构;3、泵送机构;31、输送管;32、增压泵;4、分散机构;401、过孔;402、漏液槽;403、安装槽;41、分液盒;42、分液盘;421、第一分液孔;422、第二分液孔;43、连接套筒;44、被动齿;45、刷毛;5、调节机构;51、步进电机;52、连接轴;53、传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气液混合机构的加氢反应装置,包括反应机构1,反应机构1包括反应罐11和密封盖设在其顶端的密封盖12,反应罐11的侧壁顶端固设有若干个用于添加原料的进料管13,反应罐11的底端固设有用于排料的排料管14,密封盖12上安装有用于搅拌原料的搅拌机构2,反应罐11的一侧安装有用于对液体原料进行循环泵送的泵送机构3,反应罐11的内壁顶端安装有用于分液的分散机构4,分散机构4包括分液盒41和同轴转动套设在其内壁的分液盘42,分液盒41的中间位置处一体成型有过孔401,分液盒41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漏液槽402,分液盘42的中间位置处固设有连接套筒43,连接套筒43套设在分液盒41内壁,连接套筒43的顶端固设有被动齿44,分液盘42上开设有若干组相互间隔且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分液孔421和第二分液孔422,第一分液孔421和第二分液孔422均与漏液槽402对应,密封盖1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被动齿44转动的调节机构5。
23.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通过多个进料管13向反应罐11内部添加各种原料,然后通过搅拌机构2搅拌混合,搅拌机构2与现有反应釜搅拌装置原理相同,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桨进行搅拌,实现物料的混合,在加注氢气进行混合时,由于氢气的密度较小,悬浮在反应罐11上方,增压泵32通过输送管31将反应罐11底部的液体物料泵送至分液盒41内,然后经由与漏液槽402对应的第一分液孔421或第二分液孔422漏出,采取液体滴落的方式与氢气接触混合,保证其混合效率,同时,不需要对氢气进行加压泵送,安全性较高,可根据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进行调节,步进电机51通过连接轴52带动传动齿53进行转动,传动齿53通过被动齿44和连接套筒43带动分液盘42进行转动,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大时,将分液盘42上的第一分液孔421转动至与漏液槽402对应,其孔径较大,保证液体稳定的流出,防止对增压泵32造成过大的负载,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小时,将分液盘42上的第二分液孔422转动至与漏液槽402对应,其孔径较小,相同面积的孔径个数较多,形成的水滴数量较多,可充分的与氢气接触,保证混合效率,混合好的物料经由排料管14排出。
24.在图1中:泵送机构3包括输送管31和串联在其上并用于提供泵送力的增压泵32,输送管31的底端与排料管14连接,输送管31的顶端贯穿反应罐11并与分液盒41连接,增压泵32通过输送管31将反应罐11底部的液体物料泵送至分液盒41内,反应罐11的底面固设有四个对称布置的支腿15,对装置整体进行稳定的支撑。
25.在图1、图2、图4和图6中:调节机构5包括固定在密封盖12顶端的步进电机51和固定在其输出端的连接轴52,连接轴52的底端延伸至分液盒41内部并固设有与被动齿44啮合的传动齿53,可根据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进行调节,步进电机51通过连接轴52带动传动齿53进行转动,传动齿53通过被动齿44和连接套筒43带动分液盘42进行转动,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大时,将分液盘42上的第一分液孔421转动至与漏液槽402对应,其孔径较大,保证液体稳定的流出,防止对增压泵32造成过大的负载,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小时,将分液盘42上的第二分液孔422转动至与漏液槽402对应,其孔径较小,相同面积的孔径个数较多,形成的水滴数量较多,可充分的与氢气接触,保证混合效率。
26.在图4和图5中:分液盒41的内壁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安装槽403,安装槽403内均固设有若干个刷毛45,在分液盘42进行转动时,安装槽403内的刷毛45可对第一分液孔421或第二分液孔422进行刷动,防止堵塞,刷毛45的材质为尼龙,尼龙材质的刷毛45耐磨性较好,不易磨损,使用寿命较高。
27.在图1中:排料管14上串联用用于控制物料流量的电磁阀,用于控制排料管14排料的流量。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通过多个进料管13向反应罐11内部添加各种原料,然后通过搅拌机构2搅拌混合,搅拌机构2与现有反应釜搅拌装置原理相同,通过电机带动搅拌桨进行搅拌,实现物料的混合,在加注氢气进行混合时,由于氢气的密度较小,悬浮在反应罐11上方,增压泵32通过输送管31将反应罐11底部的液体物料泵送至分液盒41内,然后经由与漏液槽402对应的第一分液孔421或第二分液孔422漏出,采取液体滴落的方式与氢气接触混合,保证其混合效率,同时,不需要对氢气进行加压泵送,安全性较高,可根据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进行调节,步进电机51通过连接轴52带动传动齿53进行转动,传动齿53通过被动齿44和连接套筒43带动分液盘42进行转动,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大时,将分液盘42上的第一分液孔421转动至与漏液槽402对应,其孔径较大,保证液体稳定的流出,防
止对增压泵32造成过大的负载,在液体物料的粘稠度较小时,将分液盘42上的第二分液孔422转动至与漏液槽402对应,其孔径较小,相同面积的孔径个数较多,形成的水滴数量较多,可充分的与氢气接触,保证混合效率,混合好的物料经由排料管14排出。
2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