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流体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0951发布日期:2021-07-16 21:43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粘度流体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雾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粘度流体雾化器。


背景技术:

2.雾化器利用文丘里效应,使高压流体通过缩小的过流断面,以增大高压流体的流速,产生的负压带动流体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后喷出。
3.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比较困难,高粘度流体经一般的雾化器喷出后,其颗粒直径较大,雾化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高粘度流体的雾化器。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粘度流体雾化器,解决了现有雾化器对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粘度流体雾化器,主要可以包括:壳体和加热机构。
7.壳体内具有依次连通的进料口、加热腔、第一雾化腔和第一出料口。高粘度流体依次经过进料口、加热腔和第一雾化腔后,被雾化并从第一出料口喷出。进料口连通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可连通高压气源,以便于高粘度流体的雾化。第一雾化腔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以使进入第一雾化腔内的高粘度流体与第一雾化腔碰撞后雾化。
8.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腔内的金属柱和环形筒,环形筒套设于金属柱的外侧,金属柱的外侧开设有呈螺旋形的导流槽,导流槽的一端与进料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雾化腔连通。
9.呈螺旋形的导流槽能够延长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内的流动轨迹,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内流动时,由于高粘度流体的粘度高,其在导流槽内高速流动时,与导流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产生热量,以升高金属柱和环形筒的温度,高粘度流体受热其粘度降低,受到撞击易分散,进而达到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的目的。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内的流动速度越大、流动轨迹越长,产生热量的热量就越高,对高粘度流体的加热效果就越好。此外,呈螺旋形的导流槽还能使进入第一雾化腔内的高粘度流体旋转,以使高粘度流体与第一雾化腔更好地碰撞,这有利于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雾化腔连通有第二气道,第二气道相对于第一雾化腔倾斜设置,以加快第一雾化腔内流体的旋转速度。
11.第二气道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快第一雾化腔内流体的旋转速度,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气道的进气端与第一气道相连,只需将第一气道接通高压气源,即可为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通入高压气体。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腔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环形筒的加热件。
14.加热件的设置,能够在高粘度流体进入加热腔前,对金属柱和环形筒进行预热,这有利于高粘度流体的快速升温,保证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在金属柱和环形筒温度升高至指定值后,即可关闭加热件,以节约能源。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件为高频加热环。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壳体上具有与第一出料口相连的第一扩散口,以扩大高粘度流体的喷射范围。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壳体内还具有分离腔和第二雾化腔,第一雾化腔、分离腔、第二雾化腔和第一出料口依次连通。分离腔依次连通有第三雾化腔和第二出料口,第三雾化腔和分离腔通过挡板分隔,挡板上开设有多个滤孔。
18.进入第二雾化腔的高粘度流体的旋转速度较高,且已雾化为直径大小不一的颗粒,挡板的设置,因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直径较小的颗粒从第一出料口喷出,直径较大的颗粒经第三雾化腔再次雾化后,从第二出料口喷出,以保证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出料口连通有第二扩散口,以扩大高粘度流体的喷射范围。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1.呈螺旋形的导流槽能够延长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内的流动轨迹,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内流动时,由于高粘度流体的粘度高,其在导流槽内高速流动时,与导流槽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产生热量,以升高金属柱和环形筒的温度,高粘度流体受热其粘度降低,受到撞击易分散,进而达到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的目的。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内的流动速度越大、流动轨迹越长,产生热量的热量就越高,对高粘度流体的加热效果就越好。此外,呈螺旋形的导流槽还能使进入第一雾化腔内的高粘度流体旋转,以使高粘度流体与第一雾化腔更好地碰撞,这有利于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高粘度流体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金属柱、环形筒和加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标:11

壳体,111

进料口,112

加热腔,113

第一雾化腔,114

第一出料口,115

第一气道,116

第二气道,117

第一扩散口,118

分离腔,119

第二雾化腔,121

第三雾化腔,122

第二出料口,123

挡板,124

第二扩散口,131

金属柱,132

环形筒,133

导流槽,134

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9.请参照图1

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粘度流体雾化器,主要可以包括:壳体11和加热机构。
30.壳体11内具有依次连通的进料口111、加热腔112、第一雾化腔113和第一出料口114。高粘度流体依次经过进料口111、加热腔112和第一雾化腔113后,被雾化并从第一出料口114喷出。进料口111连通有第一气道115,第一气道115可连通高压气源,以便于高粘度流体的雾化。第一雾化腔113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以使进入第一雾化腔113内的高粘度流体与第一雾化腔113碰撞后雾化。
31.加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加热腔112内的金属柱131和环形筒132,环形筒132套设于金属柱131的外侧,金属柱131的外侧开设有呈螺旋形的导流槽133,导流槽133的一端与进料口111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雾化腔113连通。
32.高粘度流体雾化器的工作原理是:
33.呈螺旋形的导流槽133能够延长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133内的流动轨迹,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133内流动时,由于高粘度流体的粘度高,其在导流槽133内高速流动时,与导流槽133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摩擦产生热量,以升高金属柱131和环形筒132的温度,高粘度流体受热其粘度降低,受到撞击易分散,进而达到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的目的。高粘度流体在导流槽133内的流动速度越大、流动轨迹越长,产生热量的热量就越高,对高粘度流体的加热效果就越好。此外,呈螺旋形的导流槽133还能使进入第一雾化腔113内的高粘度流体旋转,以使高粘度流体与第一雾化腔113更好地碰撞,这有利于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
34.上文大体描述了高粘度流体雾化器的工作原理及多个部件的连接关系、作用关系,下文将对高粘度流体雾化器的结构做更为详细的阐述。
35.第一雾化腔113连通有第二气道116,第二气道116相对于第一雾化腔113倾斜设置,以加快第一雾化腔113内流体的旋转速度。第二气道116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快第一雾化腔113内流体的旋转速度,提高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第二气道116的进气端与第一气道115相连,只需将第一气道115接通高压气源,即可为第一气道115和第二气道116通入高压气体。
36.加热腔112内设置有用于加热环形筒132的加热件134。加热件134的设置,能够在高粘度流体进入加热腔112前,对金属柱131和环形筒132进行预热,这有利于高粘度流体的快速升温,保证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在金属柱131和环形筒132温度升高至指定值后,即可关闭加热件134,以节约能源。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加热件134为高频加热环。
37.壳体11上具有与第一出料口114相连的第一扩散口117,以扩大高粘度流体的喷射范围。
38.壳体11内还具有分离腔118和第二雾化腔119,第一雾化腔113、分离腔118、第二雾
化腔119和第一出料口114依次连通。分离腔118依次连通有第三雾化腔121和第二出料口122,第三雾化腔121和分离腔118通过挡板123分隔,挡板123上开设有多个滤孔。进入第二雾化腔119的高粘度流体的旋转速度较高,且已雾化为直径大小不一的颗粒,挡板123的设置,因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直径较小的颗粒从第一出料口114喷出,直径较大的颗粒能够穿过滤孔,经第三雾化腔121再次雾化后,从第二出料口122喷出,以保证高粘度流体的雾化效果。
39.第二出料口122连通有第二扩散口124,以扩大高粘度流体的喷射范围。
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