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豆浆粉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豆浆粉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2.豆浆粉因其超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豆浆粉生产完成后,经过初步处理后豆浆粉原料中仍会含有一些较大颗粒物,从而会导致豆浆粉原料整体颗粒参差不一,不利于进行后续的加工处理,同时可能会使得豆浆粉成品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豆浆粉制备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浆粉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豆浆粉原料在初步处理后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浆粉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箱,所述制备箱的上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制备箱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制备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制备箱内壁固定连接有碾压棍,所述碾压棍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制备箱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碾压棍下侧的制备箱内部设置有承接板,且承接板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制备箱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限位槽。
5.优选的,所述制备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清理刷,且清理刷的下侧与碾压棍相接触。
6.优选的,所述制备箱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片,且连接片对称连接在制备箱的内壁位置处。
7.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动板,且转动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正面延伸至出料口的外部,所述出料口的正面开设有空槽,且空槽的内部横向插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内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均匀开设有与限位块相配合的卡槽。
8.优选的,所述电机的外侧通过联动带连接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内端延伸至制备箱的内部,所述转动轴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制备箱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侧设置有锥形齿轮组,且锥形齿轮组的下侧竖向连接有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外侧均匀分布有混合片,所述从动轴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且固定架远离从动轴的一侧与制备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从动轴的底端固定套接有接触杆,且接触杆的底端与出料口的上侧相接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碾压棍和承接板,使用时,碾压棍得以通过电机的带动不断转动,利用碾压棍可对承接板上侧堆积的制备原料进行碾压,从而可有效减小制备原料的颗粒,从而有效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成品质量,以便于进行后续的加工,进而可有效提升制备效果;
11.通过设置有转动板和连接杆,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连接杆,从而可带
动其内端连接的转动板受力发生角度变化,进而可对原料的下落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满足工作人员的使用需求,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和固定架切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制备箱;2、进料口;3、出料口;4、电机;5、碾压棍;6、承接板;7、连接块;8、清理刷;9、转动板;10、连接杆;11、螺杆;12、限位块;13、联动带;14、转动轴;15、从动轴;16、固定架;17、混合片;18、连接片;19、接触杆;20、锥形齿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豆浆粉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箱1,制备箱1的上侧开设有进料口2,制备箱1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3,制备箱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机4,且电机4的输出端贯穿制备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碾压棍5,碾压棍5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制备箱1的内壁相连接,碾压棍5下侧的制备箱1内部设置有承接板6,且承接板6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制备箱1的内壁开设有与连接块7相配合的限位槽,在使用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连接块7,从而得以将其从制备箱1的内部抽离出,以实现对连接块7的清理;
21.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所示,制备箱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清理刷8,且清理刷8的下侧与碾压棍5相接触,在碾压棍5转动的过程中,其外侧得以不断与清理刷8相接触,利用清理刷8可实现对碾压棍5外侧的清理,以保证碾压棍5的碾压效果。
22.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所示,制备箱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片18,且连接片18对称连接在制备箱1的内壁位置处,使用时,通过连接片18和混合片17的相互配合,可提升对豆浆粉原料的混合效果,以提升本装置使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23.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附图3和附图5所示,出料口3的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转动板9,且转动板9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正面延伸至出料口3的外部,出料口3的正面开设有空槽,且空槽的内部横向插设有螺杆11,螺杆11的内端通过轴承连接有限位块12,连接杆10的外侧均匀开设有与限位块12相配合的卡槽,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
螺杆11,使其与空槽内部开设的螺纹槽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带动螺杆11内端连接的限位块12受力内嵌在空槽之中,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连接杆10,使其受力发生角度变化,当将其转动至合适角度时,可再次转动螺杆11,实现对其限位,从而实现对下料量的调节。
24.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电机4的外侧通过联动带13连接有转动轴14,且转动轴14的内端延伸至制备箱1的内部,转动轴14的左侧通过轴承与制备箱1的内壁相连接,转动轴14的外侧设置有锥形齿轮组20,且锥形齿轮组20的下侧竖向连接有从动轴15,从动轴15的外侧均匀分布有混合片17,从动轴15的外侧设置有固定架16,且固定架16远离从动轴15的一侧与制备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联动带13由皮带轮和皮带构成,其中皮带轮分别固定套接在电机4的输出端和转动轴14的右侧,锥形齿轮组20由两组锥形齿轮构成,分别固定套接在转动轴14的外侧和从动轴15的顶端,使用时,从动轴15得以通过锥形齿轮组20的设置进行换向转动,从而得以对豆浆粉原料进行充分混合。
25.进一步的,根据附图1和附图2所示,从动轴15的底端固定套接有接触杆19,且接触杆19的底端与出料口3的上侧相接触,在从动轴15转动的过程中,其下侧连接的接触杆19得以同时进行转动,从而可有效防止出现出料口3堵塞的现象,以保证豆浆粉原料制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26.工作原理:使用时,工作人员可将需要制备原料通过进料口2倒入至制备箱1的内部,此时原料中的较大颗粒得以滞留在承接板6的上侧,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开关按钮开启电机4的工作,从而使其输出端相连接的碾压棍5不断进行转动,得以对承接板6上侧的大颗粒原料进行碾压,以使其顺利通过承接板6内部的贯穿槽,从而可有效保证原料的均一性。
27.随后,原料得以受重力落入至制备箱1的下侧,此时通过联动带13的设置,可带动转动轴14的同步转动,由于转动轴14的外侧设置有锥形齿轮组20,从而可实现从动轴15的换向转动,通过从动轴15外侧连接的混合片17,可对原料进行充分混合,以简化后续的操作步骤。
28.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螺杆11,使其与空槽内部开设的螺纹槽进行螺纹配合,从而带动螺杆11内端连接的限位块12受力内嵌在空槽之中,此时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连接杆10,进而带动其内端连接的转动板9同步转动,制备完成后的原料得以从出料口3和转动板9的间隙中下落,同时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连接杆10,实现对下落量的调节,当将连接杆10转动时合适角度时,可再次转动螺杆11,从而得以将限位块12延伸至对应的卡槽之中,以满足使用需求,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