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2601发布日期:2021-12-12 21:0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覆膜印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覆膜工艺是一种用于印刷领域的加工技术,指的是用装置将透明塑料薄膜复合在纸张表面的加工技术。覆膜机是一种使用粘合剂将印刷纸与塑料薄膜粘合在一起的自动化加工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印刷加工领域。
3.目前,公告号为cn2086981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复合纸的覆膜机,包括机架,机架上从左往右依次设有覆膜放卷辊、上胶辊、覆膜辊和收卷辊,上胶辊的上方设有上胶压辊,覆膜辊的上方设有覆膜压辊,覆膜辊和上胶辊之间设置有辅助输送组件,辅助输送组件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辅助压辊和下辅助压辊,下辅助压辊两端的侧壁上沿下辅助压辊径向彼此等距离间隔设有若干呈扇环状的辅助输送块,机架上设有纸张放卷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上述一种用于生产复合纸的覆膜机在进行上胶时,可能存在上胶不均匀的情况,薄膜的部分区域会附着不上粘合剂,导致在后续的压合覆膜操作中出现气泡或覆膜不完全的情况,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胶液的附着均匀度,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与抹匀机构,所述第一工作台上连接有门架,所述门架的长度方向与薄膜的进料方向垂直,所述抹匀机构包括滑移杆、安装块以及抹匀架,所述滑移杆设置有两根,所述滑移杆连接于安装块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滑移杆竖直设置贯穿门架并连接有驱动组件,所述抹匀架包括转动杆与抹匀辊,所述转动杆在抹匀辊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所述转动杆远离抹匀辊的一端与安装块长度方向的两端转动连接,所述抹匀架设置有两组,两组抹匀架之间通过弹性件进行连接,所述抹匀辊与第一工作台的表面贴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完成上胶操作的薄膜进入第一工作台的上表面,并被抹匀辊压紧在第一工作台的上表面。驱动组件启动,滑移杆与安装块同步下移,随着安装块的下移,转动杆绕安装块发生旋转,两个抹匀辊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滚动;接着启动组件带动安装块与滑移杆上移,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两个抹匀架被拉近,两个抹匀辊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滚动。如此往复,将薄膜表面附着的胶水抹匀。通过滑移杆、安装块、抹匀架以及驱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附着在薄膜表面的胶水进行抹匀操作,具有提高胶液附着均匀度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抹匀架的两根转动杆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滑移杆上连接有
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呈扇形,所述限位板的圆心角与滑移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弧边朝向第一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贯穿转动杆并与限位板的弧形槽滑动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杆绕安装块发生旋转的过程中,与转动杆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在限位板的弧形槽中滑动,限位板的设置为转动杆的旋转起到了限位作用,增强了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滑移杆相对的两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第一电机连接在门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的设置方向与门架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齿轮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齿轮套设在主动转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滑移杆一一对应且相互啮合,所述门架上连接有从动转轴,所述从动转轴与主动转轴关于滑移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齿轮套设在从动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与滑移杆一一对应且相互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杆被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夹设在中间,在进行抹匀操作时,第一电机启动,带动主动转轴发生旋转,套设在主动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发生同步旋转,在第一齿轮的带动下滑移杆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实现了对抹匀机构高度的调整。
13.可选的,所述弧形槽在限位板上设置有两个,两个弧形槽关于限位板的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弧形槽的弧边以转动杆与安装块的铰接点为圆心。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弧形槽的设置,避免了两个抹匀辊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因发生接触而影响其正常运作的可能性。
15.可选的,两所述限位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块上移过程中,第一弹簧将两个第一连接杆向第二连接杆的方向同步拉近,两个抹匀辊向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滚动。
17.可选的,所述第一工作台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二工作台上沿着薄膜的进料方向依次设置有张紧组件与导向辊,所述张紧组件包括伸缩杆与张紧辊,所述伸缩杆在张紧辊的两端各转动连接有一个,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工作台上,所述张紧辊的设置方向与薄膜进料方向垂直,所述伸缩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于第二工作台上,所述导向辊的设置方向与张紧辊的设置方向平行。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张紧辊的设置降低了薄膜在第一工作台上表面发生卷曲与褶皱的可能性,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张紧辊与薄膜始终保持柔性连接,降低了薄膜发生断裂的可能性。导向辊对薄膜的运输进行导向,使薄膜可以顺利输送出第二工作台的上表面。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一侧与抹匀辊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对抹匀辊外表面上的胶水进行刮除,随着抹匀辊的滚动,被刮除的胶水再次粘附在薄膜表面,降低了由于抹匀辊将大量胶水粘走,影响薄膜上胶水附着度的可能性。
21.可选的,所述安装块上连接有风机,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贯穿安装块并朝向第一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薄膜表面的胶水进行抹匀操作时,风机启动,风经过出风管吹至薄膜上表面,降低了胶水的流动性,利于降低其在覆膜操作中产生气泡的可能
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滑移杆、安装块、抹匀架以及驱动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附着在薄膜表面的胶水进行抹匀操作,具有提高胶液附着均匀度的效果;
25.2.刮板对抹匀辊外表面上的胶水进行刮除,随着抹匀辊的滚动,被刮除的胶水再次粘附在薄膜表面,降低了由于抹匀辊将大量胶水粘走,影响薄膜上胶水附着度的可能性;
26.3.通过在限位板上设置两个弧形槽,避免了两个抹匀辊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因发生接触而影响其正常运作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抹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工作台;2、抹匀机构;21、滑移杆;22、安装块;23、抹匀架;231、转动杆;232、抹匀辊;2321、燕尾槽;3、上胶装置;4、门架;5、驱动组件;51、第一电机;52、第一齿轮;53、第二齿轮;54、主动转轴;55、从动转轴;6、风机;7、出风管;8、第一连接杆;9、限位板;91、弧形槽;10、第二连接杆;11、第一弹簧;12、齿条;13、橡胶垫层;131、燕尾块;14、刮板;15、第二工作台;16、张紧组件;161、伸缩杆;1611、第一套管;1612、第二套管;162、张紧辊;163、限位块;164、第二弹簧;17、导向辊。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其具有提高胶液的附着度的效果。
32.参照图1,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工作台1与抹匀机构2。第一工作台1设置于上胶装置3后,第一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抹匀机构2的门架4,门架4的长度方向与薄膜的进料方向垂直。所述抹匀机构2包括滑移杆21、安装块22以及抹匀架23。滑移杆21设置有两个,两个滑移杆21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块22长度方向的两端,滑移杆21远离安装块22的一端贯穿门架4并连接有驱动滑移杆21上下移动的驱动组件5。
33.参照图1和图2,抹匀架23包括转动杆231与抹匀辊232,转动杆231设置有两个,抹匀辊232的长度大于薄膜的宽度,抹匀辊232转动连接在两根转动杆231之间,两根转动杆231平行设置,转动杆231远离抹匀辊232的一端与安装块22长度方向的两端面转动连接。安装块22上设置有两组抹匀架23,两组抹匀架23之间通过弹性件进行连接,抹匀辊232与工作台的上表面抵接。安装块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风机6,风机6的出风口连接有出风管7,出风管7贯穿安装块22并朝向第一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
34.参照图1和图2,塑料薄膜在上胶装置3处完成上胶操作并输送至第一工作台1上方,在驱动组件5的作用下滑移杆21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当滑移杆21向下移动时,由于抹匀辊232与第一工作台1的上表面抵接,所以随着滑移杆21的移动,两组抹匀架23绕安装
块22转动,两个抹匀辊23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滚动;当滑移杆21向上移动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两组抹匀架23绕安装块22反向转动相互靠近,两个抹匀辊23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滚动,如此重复,将薄膜表面的胶液抹匀,提高薄膜表面胶液的附着度。当进行抹匀操作时,风机6启动,风经过风机6的出风口以及出风管7吹至薄膜粘附有胶水的上表面,降低了胶水的流动性,利于降低其在后续的覆膜操作中产生气泡的可能性。
35.参照图1,抹匀架23的两根转动杆23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8与抹匀辊232平行设置。滑移杆21上连接有限位板9,限位板9呈扇形设置,限位板9的圆心角部分与滑移杆21连接,限位板9的弧形部分朝向第一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每一根滑移杆21上对应连接了一个限位板9,两个限位板9平行设置并与抹匀辊232垂直,抹匀机构2位于两块限位板9之间。
36.参照图1,限位板9上开设有两个弧形槽91,弧形槽91关于限位板9的对称轴对称设置,弧形槽91以转动杆231与安装块22的铰接点为圆心。第一连接杆8的两端贯穿转动杆231并与限位板9的弧形槽91滑动配合。
37.参照图1,两块限位板9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10的设置方向与第一连接杆8平行,第二连接杆10与限位板9的连接点位于限位板9的对称轴上。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连接杆10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1,每一根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连接杆10之间设置有三根第一弹簧11。
38.参照图1,在转动杆231绕安装块22进行旋转时,第一连接杆8的两端在限位板9的弧形槽91中滑移,限位板9的设置对转动杆231进行了限位,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弧形槽91设置有两个,分别对两个抹匀辊232进行限位,使得抹匀辊232在相互靠近时不会相互触碰,影响其正常工作。第一弹簧11连接于第一连接杆8与第二连接杆10之间,滑移杆21沿竖直方向上升时,由于抹匀辊232与经过第一工作台1表面的薄膜抵接,在第一弹簧11的作用下两个第一连接杆8向第二连接杆10的方向拉动,两个抹匀辊232同步向中心滚动,实现了对胶水的抹匀操作。
39.参照图1和图2,滑移杆21相对的两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齿条12,齿条12所在的侧壁与第一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垂直。驱动组件5包括第一电机51、第一齿轮52与第二齿轮53。第一电机51固定连接于门架4上,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转轴54,主动转轴54连接于门架4上,主动转轴54的长度方向与门架4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齿轮52设置有两个,第一齿轮52固定套设在主动转轴54上,两个第一齿轮52与两根滑移杆21一一对应并与其啮合。
40.参照图1,门架4上连接有从动转轴55,从动转轴55与主动转轴54关于滑移杆21对称设置。第二齿轮53设置有两个,第二齿轮53固定套设在从动齿轮上,两个第二齿轮53与两根滑移杆21位置一一对应且与其啮合,滑移杆21被第一齿轮52以及第二齿轮53夹设在中间。
41.参照图1,当进行胶液处理时,第一电机51启动,带动套设在主动转轴54上的两个第一齿轮52旋转,与第一齿轮52啮合的滑移杆21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第二齿轮53在滑移杆21的带动下发生与第一齿轮52方向相反的转动。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往复旋转,实现抹匀机构2的上下移动。
42.参照图2,抹匀辊232上开设有两个燕尾槽2321,燕尾槽2321的长度方向与抹匀辊232的长度方向平行,两个燕尾槽2321关于抹匀辊232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抹匀辊232的外侧
设置有橡胶垫层13,橡胶垫层13设置有两个,橡胶垫层13横截面呈半圆弧状,橡胶垫层13的内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燕尾槽2321匹配的燕尾块131,燕尾块131的设置方向与橡胶垫层13平行。燕尾块131与抹匀辊232的燕尾槽2321滑动配合,橡胶垫层13的内壁与抹匀辊232的外壁相贴合。第一连接杆8上固定连接有刮板14,刮板14的长度与抹匀辊232的长度相同,刮板14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杆8固定连接,相对的一侧与橡胶垫层13的外弧面抵接。
43.参照图2,橡胶垫层13的设置避免了胶水直接粘在抹匀辊232的外表面,在操作人员对装置进行清理时,只需将橡胶垫层13从抹匀辊232上滑移取下清理即可。在抹匀辊232滚动时,刮板14对橡胶垫层13外表面上的胶水进行刮除,随着抹匀辊232的滚动,粘附在橡胶垫层13表面的胶水再次粘附在薄膜表面,降低了橡胶垫层13将大部分胶水粘走,影响薄膜上胶水附着度的可能性。
44.参照图3,第一工作台1的出料端设置有第二工作台15,第二工作台15的高度低于第一工作台1。第二工作台15上沿着薄膜的输送方向依次连接有张紧组件16与导向辊17。张紧组件16包括伸缩杆161与张紧辊162,伸缩杆161设置有两根,伸缩杆161竖直固定连接在第二工作台15上,两个伸缩杆161的连线与薄膜的进料方向垂直。伸缩杆161包括第一套管1611与第二套管1612,第一套管1611位于第二套管1612中并第二套管1612滑移连接。第一套管16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3,第一套管161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64,第二弹簧164的一端与第二套管161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64的另一端与限位块163的底端固定连接,张紧辊162转动连接在两个限位块163之间。导向辊17通过支架转动连接在第二工作台15上,导向辊17的设置方向与张紧辊162平行。张紧辊162的最高点高度高于第一工作台1上表面的高度,第二工作台15的导向辊17的最高点高度低于张紧辊162的最高点高度。
45.参照图3,完成抹匀操作的薄膜输送至第二工作台15的上方,并与张紧辊162接触,由于张紧辊162的最高点高度高于第一工作台1上表面的高度,薄膜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降低了薄膜在第一工作台1上发生褶皱卷曲的可能性。第二弹簧164的设置使得张紧辊162与薄膜之间柔性连接,降低了张紧辊162断裂的可能性。导向辊17的设置对薄膜的运输进行了导向,使其可以顺利输送出第二工作台15的上表面。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适用于覆膜印刷机的上胶胶液处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进行覆膜印刷的薄膜在上交装置处完成上胶过程后,输送至第一工作台1上方,第一电机51启动,带动第一齿轮52旋转,与第一齿轮52啮合的滑移杆21在竖直方向上下降,带动安装块22同步下降,与薄膜抵接的两个抹匀辊232在安装块22的推动以及限位板9的限位下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滚动,第一弹簧11拉长。接着第一电机51反转,带动滑移杆21以及安装块22上移,第一弹簧11恢复弹性势能缩短,将两个抹匀架23拉近,两个抹匀辊232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滚动,如此往复,实现对薄膜表面胶水的抹匀。
47.在抹匀辊232滚动时,刮板14对橡胶垫层13外表面上的胶水进行刮除,随着抹匀辊232的滚动,粘附在橡胶垫层13表面的胶水再次粘附在薄膜表面。张紧组件16的设置使得薄膜始终处于张紧状态,降低了薄膜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卷曲以及褶皱的可能性。风机6的设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胶水的流动性,利于降低薄膜在后续的覆膜操作中产生气泡的可能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