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9283发布日期:2022-02-09 12:1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汽、so2、n2、o2、co、co2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对大气环境的不利影响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国家环保部将控制燃煤锅炉、工业窑炉、钢铁烧结球团设备so2和nox的排放列为污染重点治理工作,且相关环保标准日益严格。若对so2和nox分别进行脱除处理,需要引入多套设备,投资高、占地大,且目前采用湿法脱硫时,常常造成药液与烟气接触不充分,导致药液浪费。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脱硫脱硝效率高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吸收塔,所述吸收塔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蓄水池,所述蓄水池底端安装有支撑脚;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安装于上壳体的顶端,且所述上壳体内位于排气管下方设有脱硝组件;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安装于下壳体的侧壁上并伸入下壳体内,且进气管内安装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的进液端穿过下壳体侧壁连接有药液池;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安装于吸收塔上,且循环组件包括导流罩、喷气环、气泵和导气管,所述导流罩固定安装于蓄水池内且位于进气管出气口的正下方,导流罩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气泵固定安装于下壳体侧壁上,且气泵的出气端与喷气环连通,所述导气管一端与气泵的进气端连通,导气管另一端与上壳体内腔的顶部连通。
6.优选的,所述脱硝组件包括活性炭层、高温箱和脱硝吸附填料,所述活性炭层固定安装于上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高温箱设置在上壳体的内腔中部,且高温箱内设有脱硝吸附填料。
7.优选的,所述喷淋管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的喷淋管均安装有多个喷头,且两组喷淋管分别设置于进气管位于下壳体内腔不同的竖直管道内。
8.优选的,所述喷气环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内设有单向阀。
9.优选的,所述导流罩和喷气环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并均涂覆有防腐层。
10.优选的,所述脱硝吸附填料为四氟孔板波纹填料。
11.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设有除雾器。
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具有
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喷淋管喷洒脱硫液对下壳体中进气管内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处理后的烟气进过除雾器除雾进入上壳体,烟气依次进过活性炭层进行进一步吸附脱硫和初步脱硝,再经过高温箱和脱硝吸附填料进行高温催化脱硫后排出,整个脱硫脱硝集中在一个吸附塔内进行,吸附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14.2、通过在蓄水池内设置循环组件,利用气泵抽取脱硫脱硝的高温气体导入喷气环中,喷气环将蓄水池内收集的喷淋液进行高温雾化吹气,进一步将脱硫液与烟气接触,这样提高了脱硫液的利用率,减少了脱硫液的浪费,从而大大提高了脱硫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3为图2所示的a-a的剖视图;
18.图4为图2所示的b-b的剖视图;
19.图5为图3所示的a的局部放大图;
20.图6为图4所示的b的局部放大图。
21.图中标号:1、吸收塔;11、上壳体;12、下壳体;13、蓄水池;14、支撑脚;2、排气管;3、脱硝组件;31、活性炭层;32、高温箱;33、脱硝吸附填料;4、进气管;5、喷淋管;51、喷头;6、循环组件;61、导流罩;611、导流孔;62、喷气环;621、喷嘴;63、气泵;64、导气管;7、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24.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所述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吸收塔1、排气管2、脱硝组件3、进气管4、喷淋管5、循环组件6和除雾器7,吸收塔1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蓄水池13,蓄水池13底端安装有支撑脚14,排气管2安装于上壳体11的顶端,且上壳体11内位于排气管2下方设有脱硝组件3,进气管4安装于下壳体12的侧壁上并伸入下壳体12内,且进气管4内安装有喷淋管5,喷淋管5的进液端穿过下壳体12侧壁连接有药液池,循环组件6安装于吸收塔1上,且循环组件6包括导流罩61、喷气环62、气泵63和导气管64,导流罩61固定安装于蓄水池13内且位于进气管4出气口的正下方,导流罩61侧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导流孔611,气泵63固定安装于下壳体12侧壁上,且气泵63的出气端与喷气环62连通,导气管64一端与气泵63的进气端连通,导气管64另一端与上壳体11内腔的顶部连通。
25.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当工业烟气从进气管4进入下壳体12内,喷淋管5的进液端连接油药液池进液,药液池的药液使用石灰石浆液,对流经进气管4的烟气进行接触脱硫,废液从进气管4底端经过循环组件6的导流罩61的流入蓄水池13内,经过导流罩61过滤后,
石灰石浆液从导流孔611流出至喷气环62所述的腔体内,启动气泵63进上壳体11顶端的高温气体冲入喷气环62内,喷气环62将石灰石浆液高温雾化喷射出去,进一步让石灰石浆液与烟气接触进行脱硫,既提高了脱硫液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脱硫的效率,减少了脱硫液的浪费,脱硫后的烟气向上进入上壳体11内,然后经过活性炭层31进行进一步吸附脱硫以及初步进行吸附脱硝,然后烟气进入高温箱32内进行加热升温,并利用脱硝吸附填料33进行高温催化脱硝,然后从排气管2中排出,整个脱硝脱硫设备一体化成型,占地面积小,脱硫脱硝效率高。
26.其中,喷气环62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嘴621,喷嘴621内设有单向阀,防止液体从喷气环62流入气泵63内造成气泵63的损坏,影响后期使用。导流罩61和喷气环6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并均涂覆有防腐层,提高其耐腐蚀性,提高其使用寿命。
27.请参阅图3和图4,脱硝组件3包括活性炭层31、高温箱32和脱硝吸附填料33,活性炭层31固定安装于上壳体11的内腔底部,高温箱32设置在上壳体11的内腔中部,且高温箱32内设有脱硝吸附填料33。
28.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脱硝组件3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scr)原理进行高温脱硝,当烟气经过脱硫后,再经过高温箱32进行高温加热至315℃~400℃,利用填充有高温催化剂的脱硝吸附填料33对烟气进行脱硝,脱硝效率高,价格相对低廉。
29.其中,脱硝吸附填料33为四氟孔板波纹填料,使用四氟孔板波纹填料,利用在填料片上开有小孔,具有大能量、低压降和高的比表面积,在提高产量,降低能耗上有较大的优势,提高了脱硝吸附填料33的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30.请参阅图3和图5,喷淋管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喷淋管5均安装有多个喷头51,且两组喷淋管5分别设置于进气管4位于下壳体12内腔不同的竖直管道内。
3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喷淋管5对进气管4位于下壳体12内腔不同的竖直管道内烟气进行脱硫,使得药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提高脱硫效果。
32.请参阅图3和图4,下壳体12与上壳体11之间设有除雾器7。
33.需要说明的是:除雾器7为现有技术常用元件,除雾器7用于分离塔中气体夹带的液滴,以保证有传质效率,降低有价值的物料损失,这里设置在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其工作原理为,当带有雾沫的气体以一定速度上升通过丝网时,由于雾沫上升的惯性作用,雾沫与丝网细丝相碰撞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上。细丝表面上雾沫的扩散、雾沫的重力沉降,使雾沫形成较大的液滴沿着细丝流至两根丝的交接点。细丝的可润湿性、液体的表面张力及细丝的毛细管作用,使得液滴越来越大,直到聚集的液滴大到其自身产生的重力超过气体的上升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的合力时,液滴就从细丝上分离下落。气体通过除雾器7后,基本上不含雾沫,分离气体中的雾沫,以改善操作条件,优化工艺指标,减少设备腐蚀,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及一体化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工业烟气从进气管4进入下壳体12内,喷淋管5的进液端连接有药液池进液,药液池的药液使用石灰石浆液,对流经进气管4的烟气进行接触脱硫,通过设置喷淋管5对进气管4位于下壳体12内腔不同的竖直管道内烟气进行脱硫,使得药液与烟气充分接触,提高脱硫效果,废液从进气管4底端经过循环组件6的导流罩61的流入蓄水池13内,经过导流罩61过滤后,石灰石浆液从导流孔611流出至喷气环62所述的腔体内,启动气泵63进上壳体11顶端的高温气体
冲入喷气环62内,喷气环62将石灰石浆液高温雾化喷射出去,进一步让石灰石浆液与烟气接触进行脱硫,既提高了脱硫液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脱硫的效率,减少了脱硫液的浪费,脱硫后的烟气向上进入上壳体11内,然后经过活性炭层31进行进一步吸附脱硫以及初步进行吸附脱硝,然后烟气进入高温箱32内进行加热升温,并利用脱硝吸附填料33进行高温催化脱硝,然后从排气管2中排出,整个脱硝脱硫设备一体化成型,占地面积小,脱硫脱硝效率高,并在上壳体11与下壳体12之间设置除雾器7进行除雾,减少脱硫产生的酸性液体对设备的腐蚀,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