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板材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
背景技术:2.随着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板和实心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在生态板和实心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板材的表面粘贴面板。
3.在板材生产的涂胶工序中,板材进入粘胶机后,粘胶机上的涂胶滚筒会将胶水涂刷到板材的表面。涂胶滚筒需要通过供胶桶进行供胶,因传统粘胶机只在涂胶滚筒的两侧设置支撑板进行支撑,粘胶机的顶部并无任何支撑结构,因此供胶桶只能采用独立的支撑架支撑固定在粘胶机的上方,这导致整个粘胶机占用空间大,且搬移不方便。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能够减少整个粘胶机的空间占用,使整个粘胶机结构更加紧凑,且方便搬移。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包括滚筒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撑结构上的滚筒机构、驱动所述滚筒机构进行旋转滚动的驱动机构、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撑结构顶部的胶桶支撑结构和固定在所述胶桶支撑结构上的供胶桶;所述供胶桶的底部具有出胶口,所述出胶口上配设有出胶控制阀。
7.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支撑结构包括立设于四个边角处的第一支撑板件、横设于进料端和出料端并且与第一支撑板件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件以及横设于两侧并且与第一支撑板件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板件。
8.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支撑结构在进料端和出料端的上部、中部、下部均横设有第二支撑板件;所述滚筒支撑结构在上部的第二支撑板件与中部的第二支撑板件之间形成第一装配空间,滚筒支撑结构在中部的第二支撑板件与下部的第二支撑板件之间形成第二装配空间;所述滚筒机构设置在第一装配空间内,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二装配空间内。
9.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支撑结构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均横设有第三支撑板件;所述滚筒支撑结构的两侧在对应于第一装配空间的位置设有装配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件、第二支撑板件和第三支撑板件均包括主体支撑板、固设于主体支撑板两侧的加强板和固设于主体支撑板两端的第一连接板。
11.进一步的,所述胶桶支撑结构包括顶部支撑框架;所述顶部支撑框架的底部对应每所述第一支撑板件均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支撑板件的顶部装配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12.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机构包括装配于第一装配空间内且靠近进料端的两涂胶滚筒和装配于第一装配空间内且靠近出料端的输送滚筒;两所述涂胶滚筒一上一下设置,且两所述涂胶滚筒之间留有供板材通过的间隙;两所述输送滚筒一上一下设置,且两输送滚筒
之间留有供板材通过的间隙。
13.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进料端的两引导滚筒,两所述引导滚筒一上一下设置,且两所述引导滚筒之间形成进料口。
14.进一步的,所述滚筒机构还包括设置进料口两端的限位件。
15.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出料端的接料轮。
16.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设置粘胶机包括滚筒支撑结构和胶桶支撑结构,并且将胶桶支撑结构直接设置在滚筒支撑结构的顶部,与现有供胶桶采用独立支撑架进行单独支撑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将供胶桶和滚筒机构集成到同一台设备上,能够使整个粘胶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也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并且移动更加方便;同时,胶桶支撑结构与滚筒支撑结构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供胶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随时随地拆卸或者组装,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18.2、设计滚筒支撑结构包括立设于四个边角的第一支撑板件、横设于进料端和出料端的第二支撑板件和横设于两侧的第三支撑板件,且第一支撑板件、第二支撑板件和第三支撑板件均包括主体支撑板、固设于主体支撑板两侧的加强板和固设于主体支撑板两端的第一连接板;通过上述滚筒支撑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整体支撑强度,为供胶桶的安装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
19.3、在进料口的两端设置有限位件,可以对进入进料口的板材的两端进行限位,保证板材能够被准确地送入至两个涂胶滚筒之间进行刷胶,而不会使板材产生偏移导致部位位置无法刷到胶;而且限位件在进料口的位置处设置有滚轮,可以减少板材两端的摩擦力,方便将板材送入粘胶机内。
【附图说明】
20.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的正视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的后视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的右视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的左视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板件、第二支撑板件或者第三支撑板件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滚筒支撑结构,11-第一支撑板件,12-第二支撑板件,13-第三支撑板件,14-第一装配空间,15-第二装配空间,16-装配板,171-主体支撑板,172
‑ꢀ
加强板,173-第一连接板;
28.2-滚筒机构,21-涂胶滚筒,22-输送滚筒,23-引导滚筒,231-进料口, 232-引导转轴,233-引导滚筒,24-限位件,241-固定连接轴,242-滚轮;
29.3-驱动机构,31-第一链轮组件,32-第二链轮组件,33-齿轮组件;
30.4-胶桶支撑结构,41-顶部支撑框架,42-支撑立柱,43-第二连接板;
31.5-供胶桶,51-出胶口,52-出胶控制阀;
32.6-接料轮,61-接料辊,62-支撑圆片。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4.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滚筒粘胶机,包括滚筒支撑结构1、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上的滚筒机构2、驱动所述滚筒机构2进行旋转滚动的驱动机构3、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顶部的胶桶支撑结构4和固定在所述胶桶支撑结构4上的供胶桶5;所述供胶桶5 的底部具有出胶口51,所述出胶口51上配设有出胶控制阀52,这样,就可以通过出胶控制阀52控制出胶口51是否进行出胶,出胶控制阀52可以采用电动控制阀,也可以采用手动控制阀。
3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粘胶机包括滚筒支撑结构1和胶桶支撑结构4,并且将胶桶支撑结构4直接设置在滚筒支撑结构1的顶部,与现有供胶桶5 采用独立支撑架进行单独支撑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将供胶桶5和滚筒机构2集成到同一台设备上,能够使整个粘胶机的结构更加紧凑,也能够减少空间的占用,并且移动更加方便;同时,胶桶支撑结构4与滚筒支撑结构1 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供胶桶5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随时随地拆卸或者组装,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
36.优选地,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包括立设于四个边角处的第一支撑板件 11、横设于进料端和出料端并且与第一支撑板件1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板件12以及横设于两侧并且与第一支撑板件11固定连接的第三支撑板件13;其中,进料端是指粘胶机进料的一端,出料端是指粘胶机出料的一端。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滚筒支撑结构1,与现有只在涂胶滚筒的两侧设置支撑板的方式相比,能够有效提升支撑强度,进而为供胶桶5的安装提供稳定的支撑基础。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支撑板件11与第二支撑板件12之间以及第一支撑板件11与第三支撑板件13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滚筒机构 2的装配,例如,可以采用螺栓或者螺丝进行连接。
37.优选地,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在进料端和出料端的上部、中部、下部均横设有第二支撑板件12,保证支撑强度;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在上部的第二支撑板件12与中部的第二支撑板件12之间形成第一装配空间14,滚筒支撑结构1在中部的第二支撑板件12与下部的第二支撑板件12之间形成第二装配空间15;所述滚筒机构2设置在第一装配空间14内,所述驱动机构 3设置在第二装配空间15内;因为第一装配空间14处于第二装配空间15 的上方,通过将滚筒机构2装配在第一装配空间14内,不仅能够方便将供胶桶5的胶水输送给滚筒机构2,也方便板材的上料,而且能够对滚筒机构 2起到保护的作用;另外,通过对装配空间进行规划,可以使空间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进而使整个粘胶机的结构更加紧凑、简洁、美观。
38.优选地,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的两侧在上部和下部均横设有第三支撑板件13,这样,既能保证具有更好的支撑强度,又能保证不会影响滚筒机构2 的装配;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的两侧在对应于第一装配空间14的位置设有装配板16,滚筒机构2通过装配板16实现装配。
3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件11、第二支撑板件12和第三支撑板件13 均包括主体支撑板171、固设于主体支撑板171两侧的加强板172和固设于主体支撑板171两端的第一连接板173。第一支撑板件11、第二支撑板件 12和第三支撑板件13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设计,能够
进一步提升整个滚筒支撑结构1的支撑强度,也方便滚筒支撑结构1的装配。
40.优选地,所述胶桶支撑结构4包括顶部支撑框架41;所述顶部支撑框架41的底部对应每所述第一支撑板件11均设置有支撑立柱42;所述支撑立柱4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支撑板件11的顶部装配连接的第二连接板 43。其中,所述顶部支撑框架41可以采用栅格框架,第二连接板43可以通过螺丝或者螺栓与第一支撑板件11的顶部锁付连接在一起。
41.优选地,为了保证整体的支撑强度,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和胶桶支撑结构4均采用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例如所述滚筒支撑结构1和胶桶支撑结构4 均可以采用不锈钢支撑结构、铁质支撑结构等。
42.优选地,所述滚筒机构2包括装配于第一装配空间14内且靠近进料端的两涂胶滚筒21和装配于第一装配空间14内且靠近出料端的输送滚筒22,所述涂胶滚筒21和输送滚筒22的两端均转动装配于滚筒支撑结构1的装配板16;两所述涂胶滚筒21一上一下设置,且两所述涂胶滚筒21之间留有供板材通过的间隙;两所述输送滚筒22一上一下设置,且两输送滚筒22 之间留有供板材通过的间隙。涂胶滚筒21用于将胶水涂刷到板材的表面,设置在下方的涂胶滚筒21用于对板材的下表面涂刷胶水,设置在上方的涂胶滚筒21用于对板材的上表面涂刷胶水,胶水由供胶桶5提供,具体可以通过连接出胶口51的管道将胶水输送给两个涂胶滚筒21;两输送滚筒22 用于将刷完胶的板材输送出去。
43.优选地,所述滚筒机构2还包括设置在进料端的两引导滚筒23,两所述引导滚筒23一上一下设置,且两所述引导滚筒23之间形成进料口231,板材通过进料口231进入粘胶机内。所述引导滚筒23包括与滚筒支撑结构 1的装配板16转动连接的引导转轴232和固设于引导转轴232上的引导滚筒233,上下的引导滚筒233正好形成供板材送入的进料口231。
4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驱动机构3为固定设置在第二装配空间15内的电机,两个输送滚筒22的一端通过第一链轮组件31(包括链轮和链条)与驱动机构3相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两个输送滚筒22进行转动;两个引导滚筒23的一端通过第二链轮组件32(包括链轮和链条)与驱动机构 3相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两个引导滚筒23进行转动。两个输送滚筒22的另一端通过齿轮组件33与两个涂胶滚筒21相连接,以联动涂胶滚筒21进行同步转动。
45.优选地,所述滚筒机构2还包括设置进料口231两端的限位件24,该限位件24用于对进料口231的两端进行限位,保证板材能够被准确地送入至两个涂胶滚筒21之间进行刷胶,而不会使板材产生偏移导致部分位置无法刷到胶。所述限位件24包括设置在上部和中部的第二支撑板件12之间的固定连接轴241和固设于固定连接轴241上的滚轮242,所述滚轮242位于进料口231的位置,滚轮242的设置可以减少板材两端的摩擦力,方便将板材送入粘胶机内。
46.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出料端的接料轮6。所述接料轮6包括转动设置在出料端的第一支撑板件11上的接料辊61和固设于接料辊61上的支撑圆片62,支撑圆片62的顶部可以与设置在下方的输送滚筒22的顶部相平,也可以略低于下方的输送滚筒22的顶部,这样,当输送滚筒22将刷好胶的板材输送出来后,支撑圆片62可以配合输送滚筒22将板材的前端接住,保证板材不会掉落。
4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
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