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熨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01544发布日期:2022-04-09 10:3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熨烫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熨烫机。


背景技术:

2.熨烫机上设置有蒸汽喷射系统,蒸汽喷射系统能够产生蒸汽,产生的蒸汽能够在蒸汽喷射系统的蒸汽喷射头喷出,喷出的蒸汽能够对衣物进行熨烫。
3.在蒸汽生成阶段,蒸汽喷射系统不能保证将水完全转变成蒸汽,蒸汽中间会夹带未完全汽化的水滴。此外,蒸汽在运输过程中,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蒸汽的热量散失,蒸汽会因为温度的下降出现冷凝现象,蒸汽会转化为小水滴。上述情况将会导致蒸汽喷射头会出现大量的水滴,出现蒸汽喷射头喷水现象,导致衣物上形成大片水痕,影响衣物的穿着。
4.基于此,亟待发明一种气液分离装置以及熨烫机,能够解决气液无法较好分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能够实现气液较好的分离。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熨烫机,能够防止蒸汽喷射头喷出水滴,避免衣物形成水痕,保证衣物的正常穿着。
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
9.本体,包括分离结构,所述分离结构上设置有汽体入口;以及
10.输出管,与所述分离结构相连通,所述输出管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分离结构的外部相连通,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分离结构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汽体入口的下方。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汽体入口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不小于10mm。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还包括位于所述分离结构下方的液体处理机构。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处理机构为储液结构。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离结构包括盖体以及分离管,所述盖体包括阻挡部以及与所述阻挡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输出管与所述阻挡部相连接,所述分离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分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结构相连接。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口低于所述阻挡部。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离管的内壁和/或所述储液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挡板,所述环状挡板用于阻挡所述储液结构中的液体进入到所述输出管中。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状挡板的一端与所述分离管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环状挡板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储液结构延伸。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状挡板由上至下朝向所述本体的中心线倾斜。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环状挡板的另一端围成的孔的横截面积为所述分离管的内部
空间的横截面积的1/9~1/4。
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体入口的中心距离所述环状挡板的下端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所述汽体入口的中心距离所述进气口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l2/l1为2/7~1/2。
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分离管可拆装连接。
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分离管螺纹连接。
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分别与所述阻挡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环以及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同轴且间隔设置,所述分离管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中的一个与所述分离管螺纹连接。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体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与所述第二连接环的间隙之中,且位于所述输出管的端部与所述阻挡部之间。
2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外周。
2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的储液管以及缓冲部,所述储液管远离所述缓冲部的一端与所述分离管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直接或间接相连接。
2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部为半球状结构。
2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缓冲部分别位于所述储液管的两端,所述储液管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分离管相连接。
2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分离管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3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分离管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螺纹连接。
3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连接的锁紧段以及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锁紧段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管相连接,所述锁紧段围设在所述储液管的外周且与所述储液管间隔设置,所述分离管远离所述盖体的一端插接在所述锁紧段与所述储液管之间的间隙,且与所述锁紧段螺纹连接。
3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储液结构还包括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位于所述分离管远离所述盖体的端部以及所述连接段之间。
3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出管包括:
34.一级输出管,与所述分离结构相连接且位于所述分离结构的内部,所述一级输出管上开设有所述进气口;以及
35.二级输出管,与所述分离结构相连接且部分伸入所述一级输出管,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二级输出管上,所述二级输出管伸入所述一级输出管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开口,所述进气口低于所述进气开口,所述进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气口的直径。
36.作为优选方案,进气口的直径为所述出气口的直径1.5倍~4倍。
3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开口距离所述进气口的距离为所述一级输出管长度的2/3~5/6。
3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一级输出管包括:
39.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分离结构相连接;
40.分离部,其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连接;以及
41.翻边,设置在所述分离部远离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翻边由上至下朝远离所述本体的中心线的方向倾斜。
4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汽体入口的中心距离所述翻边的上端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3,所述翻边的上端距离所述翻边的下端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4,l4/l3为1/8~1/20。
4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包括相连接的分离管以及输入管,所述汽体入口设置在所述分离管上,所述输入管上开设有输入管通道,所述输入管通道与所述汽体入口相连通。
4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还包括加强筋,所述输入管与所述分离管通过所述加强筋相连接。
4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输入管通道的纵截面包括平行设置的外侧导流面以及内侧导流面,所述内侧导流面靠近所述本体的中心线,所述外侧导流面与所述分离管的内壁的横截面的轮廓线相切。
46.作为优选方案,由所述输入管通道的自由端到所述汽体入口,所述输入管通道的直径逐渐减小。
47.一种熨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所述气液分离装置。
4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本体和输出管,本体包括分离结构,分离结构上设置有汽体入口,输出管与分离结构相插接,输出管包括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出气口与分离结构的外部相连通,进气口位于分离结构的内部且沿位于汽体入口的下方。蒸汽从汽体入口高速进入分离结构中,高速蒸汽在分离结构中形成高速旋风气流,夹杂在旋风气流中的水滴在高速旋风气流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水蒸气中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水滴被甩到分离结构的内壁上,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沿分离结构的内壁呈螺旋状下落,分离出水滴的蒸汽从输出管的进气口进入并从输出管的出气口排出,最终实现气液分离装置对蒸汽中气体以及液体较好的分离效果。
5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熨烫机,能够防止蒸汽喷射头喷出水滴,避免衣物形成水痕,保证衣物的正常穿着。
附图说明
5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剖视图一;
5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剖视图二;
5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6.图中标记如下:
57.100-气液分离装置;
58.1-本体;11-分离结构;111-盖体;1111-阻挡部;1112-第一连接部;11121-第一连
接环;11122-第二连接环;112-分离管;1121-汽体入口;1122-环状挡板;113-第一密封结构;114-输入管;1141-输入管通道;11411-外侧导流面;11412-内侧导流面;115-加强筋;12-储液结构;121-储液管;122-第二连接部;1221-锁紧段;1222-连接段;123-缓冲部;124-第二密封结构;125-排液结构;2-输出管;21-一级输出管;211-第三连接部;212-分离部;213-翻边;2131-进气口;22-二级输出管;221-进气开口;222-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结构分而非全结构结构。
6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结构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63.实施例一
6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气液分离装置100包括本体1和输出管2,本体1包括分离结构11,分离结构11上设置有汽体入口1121,输出管2与分离结构11相连通,输出管2包括进气口2131以及出气口222,出气口222与分离结构11的外部相连通,进气口2131位于分离结构11的内部且位于汽体入口1121的下方。蒸汽从汽体入口1121高速进入分离结构11中,高速蒸汽在分离结构11中形成高速旋风气流,夹杂在旋风气流中的水滴在高速旋风气流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水蒸气中分离出来,分离出的水滴被甩到分离结构11的内壁上,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沿分离结构11的内壁呈螺旋状下落,分离出水滴的蒸汽从输出管2的进气口2131进入并从输出管2的出气口222排出,最终实现气液分离装置100对蒸汽中气体以及液体较好的分离效果。
65.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进气口2131与汽体入口112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不小于10mm,能够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充分旋风作用,提高气体和液体的分离效果。但是,如果进气口2131与汽体入口112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过长,将会导致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整体长度过长,本实施例将进气口2131与汽体入口112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优选为15mm~20mm,在此范
围之内,既能保证气液混合物的充分分离效果,还能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长度适中,便于气液分离装置100适合空间较小的场景中,便于气液分离装置100的存储和运输。其中,本体1和输出管2可以为分体式,输出管2插接在本体1中,通过调整输出管2的不同长度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本体1和输出管2还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能够有效提高气液分离装置100的组装效率。
66.如图1所示,本体1还包括位于分离机构11下方的液体处理机构,由分离结构11分离出的水滴离结构11的内壁呈螺旋状下落,并最终落到液体处理机构中,液体处理机构中的贮存的液体可以进行排除或者再利用处理。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液体处理机构为储液结构12,储液机构12能够实现对分离出液体的储存。
67.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100可以应用在熨烫机的蒸汽喷射系统中,蒸汽喷射系统包括蒸汽发生装置以及蒸汽喷射头,蒸汽发生装置能够产生蒸汽,蒸汽发生装置的出口与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汽体入口1121相连通,输出管2的出气口与蒸汽喷头的进气端相连接,通过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气液分离作用,能够实现蒸汽发生装置产生的蒸汽中的液体存储在储液结构12中,经过干燥后的蒸汽从输出管2进入到蒸汽喷射头并从蒸汽喷射头喷出,能够防止蒸汽喷射头喷出水滴,避免衣物形成水痕,保证衣物的正常穿着。
68.结合图1对分离结构11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分离结构11包括盖体111以及分离管112,盖体111包括阻挡部1111以及与阻挡部11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12,输出管2与阻挡部1111相连接,分离管112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112相连接,分离管112的另一端与储液结构12相连接。经过气液分离的蒸汽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热量的丧失会在阻挡部1111产生冷凝水,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脱落,并在高速旋风气流的带动下重新参与到旋风分离的运动中,分离出的水滴最终聚集到储液结构12中。
69.如果进气口2131与阻挡部1111的距离较近,由于进气口2131有一定负压,阻挡部1111处的冷凝水会直接被进气口2131吸入,导致气液分离的效果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进气口2131低于阻挡部1111,增加了阻挡部1111上冷凝水滴进入进气口2131的高度差和路程,能够有效防止阻挡部1111上冷凝水滴进入到进气口2131中,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气液分离效果。
7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进气口2131与阻挡部111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越大越好,能够避免阻挡部1111上冷凝水滴进入到进气口2131中。作为优选,进气口2131与阻挡部111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在5mm~30mm之间,能避免气液分离装置100的长度过长,能够使得气液分离装置100的长度适中,适于在空间较小的环境中的应用。
71.由于待分离的气液混合物中会有一些杂质,气液分离装置100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在输出管2中形成杂质的堆积,导致输出管2的通道的堵塞,导致被分离出的气体难以从输出管2排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12与分离管112可拆装连接,操作者能够对从分离管112上拆除的盖体111以及输出管2进行清洗,实现输出管2较好的排气效果。如图1所示,分离管112内壁的纵截面的轮廓线为两条平行直线,结构简单,注塑成型分离管112时,便于模具的脱模动作,提高分离管112的成型效率。此外,分离管112沿竖直方向的厚度均匀,能够避免厚度不均匀而导致的分离管112局部位置受力过大,保证分离管112较长的寿命。
72.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12与分离管112螺纹连接,操作者
通过简单的旋转第一连接部1112的动作便能够实现将第一连接部1112从分离管112上拆除的效果,简单方便,容易操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112与分离管112还能够通过螺钉、销钉、卡扣等连接,也能够实现第一连接部1112与分离管112的可拆卸连接。
73.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112包括分别与阻挡部1111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环11121以及第二连接环11122,第一连接环11121与第二连接环11122同轴且间隔设置,分离管112的一端插接在第一连接环11121与第二连接环11122之间,第一连接环11121与第二连接环11122中的至少一个与分离管112螺纹连接。第一连接环11121与第二连接环11122之间的间隙能够实现分离管112与第一连接部1112快速预装定位的作用,提高操作者将第一连接部1112与分离管112准确定位的效果。此外,通过设置未有螺纹的第一连接环11121或第二连接环11122能够实现对旋转过程中的第一连接部1112的导向作用,防止操作者对第一连接部1112施加的力发生偏斜而导致的第一连接部1112与分离管112无法拧紧的问题。
74.为了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较好的密封性,保证旋风分离运动的顺利进行,如图1所示,盖体111还包括第一密封结构113,第一密封结构113位于第一连接环11121与第二连接环11122的间隙之中,且位于输出管2的端部与阻挡部1111之间。具体而言,为了保证第一密封结构113在第一连接环11121以及第二连接环11122周向各个位置较好的密封作用,如图1所示,第一密封结构113为密封环,密封环套设在第一连接环11121的外周,进一步提高盖体111与分离管112在接触位置的密封效果。
75.储液结构12储存的液体,在旋风气流的作用下,会形成水漩涡,水漩涡的边缘会产生较高较大的水花,飞溅的水花有可能会顺着旋风气流,从进气口2131逃逸出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分离管112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挡板1122,环状挡板1122用于阻挡储液结构12中的液体飞溅进入到输出管2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储液结构12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挡板1122,也能够实现阻挡储液结构12中的液体飞溅进入到输出管2中的效果。
76.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环状挡板1122的一端与分离管112的内壁相连接,环状挡板1122的另一端朝向储液结构12延伸,环状挡板1122由上至下朝向本体1的中心线倾斜,环状挡板1122的下端围成的开口较小,能够达到如下效果:1)能够使得进入储液结构12的漩涡的气流强度减弱;2)能有效减弱水漩涡的旋转运动,降低了液体旋转时边缘的水位高度,降低水花从进气口2131逃逸出去的风险,翻边213能挡住边缘的水花;3)环状挡板1122能够汇聚其上方的水滴更好地进入到储液结构12中。具体而言,环状挡板1122的另一端围成的孔的横截面积为分离管112的内部空间的横截面积的1/9~1/3,在能够保证分离管112能够流入储液结构12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储液结构12中的水花进入到进气口2131中,其中优选为1/4。
77.作为优选方案,汽体入口1121的中心距离环状挡板1122的下端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汽体入口1121的中心距离进气口2131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l2/l1为2/7~1/2,能够实现气液混合物的充分旋风,还能够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长度适中。
78.结合图1对储液结构1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储液结构12包括储液管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缓冲部123,第二连接部122以及缓冲部123分别位于储液管121的两端,
第二连接部122与分离管112远离盖体111的一端相连接,缓冲部123为半球状结构,半球状结构的缓冲部123使得液体的旋转更为顺畅,减小水花的产生,进一步避免飞溅的水花从出气口222溢出。
79.如图1所示,分离管12还包括与分离管12相连通的排液结构125,当储液结构12的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储存的液体会沿着排液结构125排出,以免影响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气液分离效果。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避免排液结构125还包括封堵塞,封堵塞封堵在排液结构125的出口,能够防止储液结构12中的液体随意流出而导致相邻电器元件的短路,保证了使用该气液分离装置100的使用安全性,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此外,还可以在排液结构125或与排液结构125相连接的管路上设置电磁阀,在储液管121上设置液位检测装置,当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储液管121内液体超过预设高度(最大高度),液位检测装置控制电磁阀打开,排液结构125对储液管121内液体的排出,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80.当气液分离装置100应用在熨烫机中,熨烫机中使用的液体通常为用户从水龙头接的自来水,由于自来水中长期使用会产生水垢,所以排液结构125内容易产生水垢的堵塞,导致排液结构125的堵塞。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122与分离管112远离盖体11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可以实现对储液结构12以及分离管112分开并分别清洗,保证排液结构125较为顺畅的排液。具体而言,第二连接部122与分离管112远离盖体111的一端螺纹连接,操作者通过简单的操作便能实现将储液结构12从分离管112上的拆除,方便操作者在狭小空间中将储液结构12从分离管112上的拆除。
81.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二连接部122包括相连接的锁紧段1221以及连接段1222,连接段1222远离锁紧段1221的一端与储液管121相连接,锁紧段1221围设在储液管121的外周且与储液管121间隔设置,分离管112远离盖体111的一端插接在锁紧段1221与储液管121之间的间隙,且与锁紧段1221螺纹连接。当操作者旋拧储液结构12时,与锁紧段1221正对的储液管121能够实现对储液结构12的旋转进行导向,避免操作者施力不均匀而导致的第二连接部122与分离管112无法旋拧到位的效果,能够保证第二连接部122与分离管112较好的连接效果,防止第二连接部122与分离管112的松脱现象,避免分离器1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液现象。
82.作为优选方案,如图1所示,储液结构12还包括第二密封结构124,第二密封结构124位于分离管112远离盖体111的端部以及连接段1222之间,能够进一步避免分离器1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液现象。
83.如图2和图3所示,该气液分离装置100还包括输入管114,输入管114与分离管112的外壁相连接,输入管114上开设有输入管通道1141,输入管通道1141的一端与汽体入口1121相连通,输入管通道1141的另一端能与气液混合物相连通,气液混合物通过输入管通道1141进入汽体入口1121并进一步进入分离管112的内部。
84.作为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分离结构11还包括加强筋115,输入管114与分离管112通过加强筋115相连接,加强筋115能够实现对输入管114的稳定支撑。
85.作为优选方案,如图3所示,输入管通道1141的纵截面包括外侧导流面11411和内侧导流面11412,其中,内侧导流面11412更靠近本体1的中心线,外侧导流面11411与分离管112内壁的横截面的轮廓线相切,内侧导流面11412与外侧导流面11411平行。从输入管通道1141进入的气液混合物能够沿着分离管112内壁进入分离管112的内部,便于进入的气液混
合物形成旋风状态,提高气液混合物的气液分离程度。
86.作为优选方案,由输入管通道1141的自由端到汽体入口1121,输入管通道1141的直径逐渐减小,能够提高气液混合物进入分离管112时的压强,提高进入分离管112的气液混合物的初始速度,提高气液混合物的旋风效果,进一步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为了避免气液混合物在输入管114内损失动能,使得气液混合物在分离管112内充分进行旋风动作,输入管通道1141的长度为分离管112直径的1/2~1/3。
87.实施例二
88.实施例一中的气液分离装置100中的输出管2为一根管,由于输出管2伸出本体1外的部分需要与其他零部件的软管相连接,所以输出管2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的尺寸较小,口径较小的进气口2131将会导致进气口2131处的负压较大,将会导致进气口2131处的水滴极易被吸入输出管2中,导致该气液混合器100的气液分离效果差。
89.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气液分离装置100的输出管2包括一级输出管21和二级输出管22,一级输出管21与分离结构11相连接且位于分离结构11的内部,一级输出管21上开设有进气口2131,二级输出管22与分离结构11相连接且部分伸入一级输出管21,出气口222设置在二级输出管22上,二级输出管22伸入一级输出管21的端部开设有进气开口221,进气口2131低于进气开口221,进气口2131的直径大于出气口222的直径。由于进气口2131的直径大,进气口2131的负压低,且进气口2131距离出气口222有一段距离,所以在进气口2131附近的水滴很难被吸入进气口2131,所以水滴很难进入二级输出管22中被排出,能够进一步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90.具体而言,为了有效降低进气口2131的负压,本实施例优选进气口2131的直径为出气口222的直径1.5倍~4倍,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进气口2131的直径为4.5mm~12mm。
91.为了进一步降低进气口2131处水滴进入进气开口221的可能性,本实施例中,进气开口221距离进气口2131的距离为一级输出管21长度的2/3~5/6,由于进气开口221距离进气口2131的距离较远,即便进气口2131处一些水滴进入到一级输出管21中,但是水滴在较长路径的运行中由于自身重力而无法到达进气开口221,可以进一步降低进气口2131处水滴进入进气开口221的可能,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较好的气液分离效果。
92.作为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一级输出管21包括第三连接部211、分离部212以及翻边213,第三连接部211与分离结构11相连接,分离部212的一端与第三连接部211相连接,翻边213设置在分离部212远离第三连接部211的一端,翻边213由上至下朝远离本体1的中心线的方向倾斜。翻边213能够使经过离心运动分离出的水滴有向外且向下甩的趋势,被甩出的水滴远离进气口2131,使得进气口2131处更加干燥,保证气液分离装置100的气液分离效果。
93.汽体入口1121的中心距离翻边213的上端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3,翻边213的上端距离翻边213的下端沿竖直方向的距离为第四距离l4,其中l4/l3为1/8~1/20,能够实现经过充分离心运动后的气体较干燥地从进气口2131中排出。
94.注意,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