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1261发布日期:2021-12-01 11:5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育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育苗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育苗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后续种植;育苗用基质是多种类的基质混合,以保证育苗效果,例如千里光在扦插育苗的过程中,可使用三种育苗基质对比育苗效果后选定育苗效果最好的基质,用于千里光的扦插育苗操作,育苗基质是多种类物质按照比例粉碎混合后进行育苗操作;现有技术中一般是人工进行物料粉碎混合后进行育苗操作,但是在物料较多的情况下依靠人工操作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同时造成生产效率之后的问题,因此在基质粉碎混合时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现有的育苗基质生产设备使用时,是将组成基质的物料按比例自加料斗加入,通过搅拌电机带动转轴和搅拌叶转动对混合肥料进行混合搅拌,搅拌结束后,打开挡板将制备的基质自排料口导出即可操作简单,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此种操作方式物料的粉碎程度及混合效果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所述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的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四根进料管,四根进料管位于装置本体顶面的左右及前后位置,组成基质的物料分种类按比例加入到粉碎仓内进行粉碎,粉碎仓整体为网状结构,粉碎操作在粉碎仓内进行,粉碎过程中通过粉碎仓筛分,粒径较大的物料留在粉碎仓内继续粉碎,从粉碎仓内下漏的物料通过粉碎辊再次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通过隔网下漏,下漏的物料通过搅拌辊混合,混合后的物料从出料管回收,用作植物的扦插育苗,本实用新型将基质的粉碎及搅拌操作集中在一个设备内进行,基质物料在充分粉碎后进行混合以保证混合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所述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本体、支脚、滑轮、进料管、粉碎仓、下料板、粉碎装置、隔网、粉碎辊、进风管、搅拌辊、下料口、出料管,所述装置本体为圆柱形罐体,支脚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滑轮与支脚连接,进料管设置在装置本体顶部,粉碎仓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下料板位于粉碎仓侧面,隔网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粉碎辊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位于隔网上方,进风管设置在装置本体侧面,搅拌辊设置在装置本体内部,位于隔网下方,所述下料口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出料管设置在装置本体底部,所述粉碎装置由伸缩转动轴、顶板、连接螺栓、刀片组成,所述伸缩转动轴顶部与顶板连接,顶板上设置有连接螺栓,伸缩转动轴的底部连接有刀片,所述进风管下方设置有回收料管。
6.所述进料管设置在装置本体顶部,进料管设置有四根,位于装置本体顶面的左右
及前后位置。
7.所述粉碎仓整体为圆柱体结构,粉碎仓整体为网状结构,粉碎仓的顶部环状设置有下料板,下料板位于进料管下方。
8.所述刀片环状设置在伸缩转动轴底部,刀片至少设置有5个,间隔0.5米

1米设置。
9.所述进风管设置有两根,位于装置本体的左右两侧,进风管位于装置本体内部的管口设置在隔网上方,管口与隔网接触。
10.所述下料口为装置本体底部斜向内设置的敞口。
11.所述出料管直径与下料口直径匹配,出料管底部设置有盖体。
12.所述进风管与回收料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斜向回收料管的敞口。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所述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的装置本体顶部设置有四根进料管,四根进料管位于装置本体顶面的左右及前后位置,组成基质的物料分种类按比例加入到粉碎仓内进行粉碎,粉碎仓整体为网状结构,粉碎操作在粉碎仓内进行,粉碎过程中通过粉碎仓筛分,粒径较大的物料留在粉碎仓内继续粉碎,从粉碎仓内下漏的物料通过粉碎辊再次粉碎,粉碎后的物料通过隔网下漏,下漏的物料通过搅拌辊混合,混合后的物料从出料管回收,用作植物的扦插育苗,本实用新型将基质的粉碎及搅拌操作集中在一个设备内进行,基质物料在充分粉碎后进行混合以保证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装置本体、2

支脚、3

滑轮、4

进料管、5

粉碎仓、6

下料板、7

粉碎装置、8

隔网、9

粉碎辊、10

伸缩转动轴、11

顶板、12

连接螺栓、13

刀片、14

进风管、15

搅拌辊、16

下料口、17

出料管、18

回收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18.如图1

2所示,所述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主要包括装置本体1、支脚2、滑轮3、进料管4、粉碎仓5、下料板6、粉碎装置7、隔网8、粉碎辊9、进风管10、搅拌辊15、下料口16、出料管17,所述装置本体1为圆柱形罐体,支脚2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滑轮3与支脚2连接,进料管4设置在装置本体1顶部,所述进料管4设置在装置本体1顶部,进料管4设置有四根,位于装置本体1顶面的左右及前后位置,粉碎仓5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下料板6位于粉碎仓5侧面,所述粉碎仓5整体为圆柱体结构,粉碎仓5整体为网状结构,粉碎仓5的顶部环状设置有下料板6,下料板6位于进料管4下方,隔网8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粉碎辊9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位于隔网8上方,进风管10设置在装置本体1侧面,搅拌辊9设置在装置本体1内部,位于隔网8下方,所述下料口12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下料口12为装置本体1底部斜向内设置的敞口,出料管13设置在装置本体1底部,出料管13直径与下料口12直径匹配,出料管13底部设置有盖体,所述粉碎装置7由伸缩转动轴10、顶板11、连接螺栓12、刀片13组成,所述伸缩转动轴10顶部与顶板11连接,顶板11上设置有连接螺栓12,伸缩转动轴10的底部连接有
刀片13,所述刀片13环状设置在伸缩转动轴10底部,刀片13至少设置有5个,间隔0.5米

1米设置,所述进风管14下方设置有回收料管18,所述进风管14设置有两根,位于装置本体1的左右两侧,进风管14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的管口设置在隔网8上方,管口与隔网8接触,进风管14与回收料管18的连接处设置有斜向回收料管18的敞口。
19.所述育苗基质混合搅拌装置的装置本体1顶部设置有四根进料管4,四根进料管4位于装置本体1顶面的左右及前后位置,四根进料管4从四个方向进料,组成基质的物料分种类按比例从进料管4通过下料板6加入到粉碎仓5内进行粉碎,粉碎装置7由伸缩转动轴10、顶板11、连接螺栓12、刀片13组成,所述刀片13环状设置在伸缩转动轴10底部,刀片13至少设置有5个,间隔0.5米

1米设置,物料进入粉碎仓5内被充分粉碎,粉碎仓5整体为网状结构,粉碎过程中通过粉碎仓5筛分,粒径较大的物料留在粉碎仓5内继续粉碎,组成基质的物料进入粉碎仓5内通过粉碎装置7进行粉碎,粉碎装置7通过伸缩转动轴10实现粉碎装置7整体的旋转和伸降操作,从粉碎仓5内下漏的物料通过粉碎辊9再次粉碎,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进风管14,进风管14设置有两根,位于装置本体1的左右两侧,进风管14位于装置本体1内部的管口设置在隔网8上方,管口与隔网8接触,进风管14的设置可将蓄积在隔网8上的物料吹起继续进行粉碎,进风管14的下方设置有回收料管18,回收料管18可回收蓄积在进风管14内的物料,下料口16为装置本体1底部斜向内设置的敞口,方便物料下漏,粉碎后的物料通过隔网8下漏,隔网8的网孔孔径小于粉尘仓5的网孔孔径,可对物料进行筛分,从隔网8下漏的物料,粒径已基本符合粉碎要求,下漏的物料通过搅拌辊15混合,混合后的物料从出料管17回收,出料管17直径与下料口16直径匹配,出料管17底部设置有盖体,方便物料下漏回收,回收的基质物料用作植物的扦插育苗,本实用新型将基质的粉碎及搅拌操作集中在一个设备内进行,基质物料在充分粉碎后进行混合以保证混合效果。
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