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1517发布日期:2022-01-08 01:3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


背景技术:

2.研磨机又名砂磨机,现有的砂磨机,都是单独一个机头,在研磨色浆的时候,需要反复的来回研磨四到六遍才能达到正常的细度,而且每次反复循环研磨的时候,原有的腔体内的物料没办法能达到完全清空,从而导致每一遍循环,都会受到上一次残留在腔体内物料的污染,而使色浆出货的时候,导致成品会有脏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包括操作台、加工台、一号研磨机头、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所述加工台安装在操作台的上表面,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装有安装架,所述一号研磨机头、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均通过安装架固装在操作台的上表面,所述一号研磨机头、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分别有驱动电机、研磨辊和中转桶组成,所述一号研磨机头、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串联结构,所述操作台和一号研磨机头的外表面设置有送水结构。
5.为了方便操作研磨机,本实用新型改进有,还包括操作面板、螺纹管和气压表,所述操作面板安装在操作台的侧壁,所述螺纹管和气压表的底端均连通在加工台的上表面。
6.为了将多个研磨机头进行组合串联,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串联结构包括连接管、一号分管、二号分管和出料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在一号研磨机头的外表面,所述连接管通过一号分管与二号研磨机头连通,所述二号研磨机头通过二号分管与三号研磨机头连通,所述出料管连通在一号研磨机头的外表面。
7.为了方便对物料进行研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安装架的顶端焊接在中转桶的外表面,所述气压表的外表面连通有管道。
8.为了将加工台内部的物料输送至一号研磨机头的内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一号研磨机头的一侧与加工台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外表面安装有阀门。
9.为了对一号研磨机头进行送水,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送水结构包括水泵、进水管和送水管,所述水泵通过固定块和螺栓固装在操作台的侧壁,所述进水管和送水管分别连通在水泵的进水端与出水端。
10.为了延长进水管和送水管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送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连通在一号研磨机头的外表面,所述进水管和送水管的材质均为橡胶。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一号研磨机头、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能够对物料进行反复研磨,物料从一号研磨机头,顺序进入二号研磨机头,最后经过三号研磨机头的反复研磨后,即可最后出成品,不存在原有的腔体物料残留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色浆的脏污问题,并且中转桶是一个很小的料桶,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基本上不用清洗,或者需要清洗的时候,只要清洗很小的一部分就行,大大的节省工人操作的时间,并且工人不会受到溶剂气味的困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很小,只要调整好设备后,几乎不用怎么操作,只要在操作面板上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即可,其它就只需要观察进料桶是否物料抽完,或者出料口包装桶是否装满,极大地解决了人工问题,一个人可以轻松地运行二到三台设备,通过设置串联结构,能够将一号研磨机头、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相互进行串联,使研磨后的色浆依次进行输送。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送水结构,能够将外界的水源先输送至一号研磨机头的内部与经过研磨的物料进行混合后依次通过串联结构输送至二号研磨机头和三号研磨机头的内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的立体结构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的部分立体剖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的立体俯视图。
18.图例说明:
19.1、操作台;2、操作面板;3、加工台;4、螺纹管;5、气压表;6、安装架;7、一号研磨机头;8、二号研磨机头;9、三号研磨机头;10、水泵;11、进水管;12、送水管;13、连接管;14、一号分管;15、二号分管;16、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自动多台机头串联低voc排放研磨机,包括操作台1、加工台3、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加工台3安装在操作台1的上表面,操作台1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装有安装架6,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均通过安装架6固装在操作台1的上表面,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分别有驱动电机、研磨辊和中转桶组成,还包括操作面板
2、螺纹管4和气压表5,操作面板2安装在操作台1的侧壁,螺纹管4和气压表5的底端均连通在加工台3的上表面,通过设置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能够对物料进行反复研磨,物料从一号研磨机头7,顺序进入二号研磨机头8,最后经过三号研磨机头9的反复研磨后,即可最后出成品,不存在原有的腔体物料残留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色浆的脏污问题,并且中转桶是一个很小的料桶,在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基本上不用清洗,或者需要清洗的时候,只要清洗很小的一部分就行,大大的节省工人操作的时间,并且工人不会受到溶剂气味的困扰,对工人的健康影响很小,只要调整好设备后,几乎不用怎么操作,只要在操作面板2上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即可,其它就只需要观察进料桶是否物料抽完,或者出料口包装桶是否装满,极大地解决了人工问题,一个人可以轻松地运行二到三台设备,使用时先将物料输送管连接在螺纹管4上,将气体输送管连接在气压表5的侧壁,随后启动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物料在一号研磨机头7的内部经过初步研磨,随后输送至二号研磨机头8的内部进行再次研磨,最后统一输送至三号研磨机头9进行最终研磨。
23.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的外表面设置有串联结构,串联结构包括连接管13、一号分管14、二号分管15和出料管16,连接管13的一端连通在一号研磨机头7的外表面,连接管13通过一号分管14与二号研磨机头8连通,二号研磨机头8通过二号分管15与三号研磨机头9连通,出料管16连通在一号研磨机头7的外表面,连接管13和一号分管14的设置是为了将一号研磨机头7内部的色浆输送至二号研磨机头8的内部,二号分管15的设置是为了将二号研磨机头8内部的色浆输送至三号研磨机头9的内部,出料管16的设置是为了将三号研磨机头9内部的色浆放出,在对物料进行研磨时,在一号研磨机头7将物料与水进行研磨混合后,通过连接管13和一号分管14将色浆分别输送至多个二号研磨机头8的内部,接着二号研磨机头8内部的色浆通过二号分管15一同输送至三号研磨机头9的内部,最后通过出料管16将三号研磨机头9放出。
24.一操作台1和一号研磨机头7的外表面设置有送水结构,送水结构包括水泵10、进水管11和送水管12,水泵10通过固定块和螺栓固装在操作台1的侧壁,进水管11和送水管12分别连通在水泵10的进水端与出水端,送水管12远离水泵10的一端连通在一号研磨机头7的外表面,进水管11和送水管12的材质均为橡胶,通过设置水泵10、进水管11和送水管12,能够将外界的水源先输送至一号研磨机头7的内部与经过研磨的物料进行混合后依次通过串联结构输送至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的内部,当需要对物料进行研磨时,先将水源与进水管11进行连接,随后启动水泵10通过进水管11将水源通过送水管12输送至一号研磨机头7的内部。
25.安装架6的顶端焊接在中转桶的外表面,气压表5的外表面连通有管道,一号研磨机头7的一侧与加工台3连通,出料管16的外表面安装有阀门,驱动电机、研磨辊和中转桶的相互配合能够对物料进行研磨,安装架6的设置是为了将中转桶固定在操作台1的上表面,阀门的设置是为了控制出料管16。
26.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物料输送管连接在螺纹管4上,将气体输送管连接在气压表5的侧壁,随后启动一号研磨机头7、二号研磨机头8和三号研磨机头9,物料在一号研磨机头7的内部经过初步研磨,随后输送至二号研磨机头8的内部进行再次研磨,最后统一输送至三号研磨机头9进行最终研磨,在对物料进行研磨时,在一号研磨机头7将物料与水进行研
磨混合后,通过连接管13和一号分管14将色浆分别输送至多个二号研磨机头8的内部,接着二号研磨机头8内部的色浆通过二号分管15一同输送至三号研磨机头9的内部,最后通过出料管16将三号研磨机头9放出,当需要对物料进行研磨时,先将水源与进水管11进行连接,随后启动水泵10通过进水管11将水源通过送水管12输送至一号研磨机头7的内部。
2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