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7403发布日期:2022-05-11 10:3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


背景技术:

2.温室效应与地球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目前,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并直接排放二氧化碳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同其他环境问题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影响空间大且作用时间长,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利用微藻固定是co2一种常见方法,但传统以引入工业废气、烟道废气为目的的固碳方法,其设备大型、昂贵、占地面积大,且必须辅以降温、酸碱等控制系统才能完成,无法快速、高效的固定二氧化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入喷淋室后,喷淋藻液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将含负离子的富氧空气同时携带水蒸气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增加周围空气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对环境中二氧化碳的高效固定,成本低且具有景观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4.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主要包括生态礁、第二培养室、藻水分离装置、收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生态礁内部上方为喷淋室,所述生态礁内部下方为第一培养室,所述第一培养室一端出水,一端进水,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第二培养室连通,所述第二培养室通过管道b与藻水分离装置连通,所述藻水分离装置一端通过管道d与第一培养室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藻水分离装置另一端通过管道c与收集装置连接,收集的微藻可进行二次利用,所述第二培养室外接进水管,所述管道c一端通过回流管道与第一培养室连通,所述喷淋室一端设置进风孔,另一端设置排风孔,所述喷淋室内部上方预置照明装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室内腔中部固定有导风板,所述喷淋室内部下方为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管一端连接泵c,所述喷淋管另一端连接喷淋头,所述喷淋头固定于喷淋柱端口,所述泵c位于第一培养室内部下方。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培养室一个密闭的培养室,避免外在因素对微藻高浓度培养造成影响,其顶部一端设置投加口,内部上方设置培藻灯,内部下方设置气体分散器,所述投加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既方便营养液投加,又能随时查看内部情况。
6.进一步的,所述导风板设置上下两排,间隔排列,与喷淋装置交错排列,固定正对于进风孔、排风孔,增加空气在喷淋室内部停留时间,使空气与喷淋出的藻充分接触,提高藻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
7.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孔处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位于喷淋室内部,负离子发生器可使空气清新,又能消烟除尘。
8.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孔处设置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位于喷淋室外部。
9.进一步的,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头、喷淋管、喷淋柱,喷淋装置既增加藻细胞的光合效率,又增加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藻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上
下两排藻液的喷淋可有效淋洗下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所述喷淋柱内部中空结构,喷淋柱对整个喷淋装置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所述喷淋管预置于喷淋柱内部,所述喷淋装置数量为两个以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为多孔结构,将第一培养室7与喷淋室隔开。
11.进一步的,所述生态礁外壳设置检修口,所述检修口位于喷淋室上,方便检修人员出入,及时维修,增加可使用年限。
12.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上设有泵a,所述管道上设有泵b。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喷淋室内设置导风板,引导喷淋室内空气的流动,增加空气在喷淋室内部的停留时间,使空气与喷淋出的藻充分接触,提高藻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喷淋装置喷淋出的藻液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含负离子的富氧空气同时携带水蒸气通过排风孔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增加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喷淋装置既提高藻细胞的光合效率,又增加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藻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上下两排藻液的喷淋可有效淋洗下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
15.2、本实用新型第二培养室培养的偏碱性高浓度藻液,回流至第一培养室,喷淋室内的空气与偏碱性藻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提高固碳效率。
16.3、本实用新型构成的循环系统能够保证藻细胞的活性,带动藻液的循环流动,藻水分离装置的高活性藻细胞可以作为藻种重复使用,回收的藻细胞还可以用来加工生物产品等,有效降低城市固碳成本,同时净化空气。
17.4、本实用新型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结构原理简单,成本低,具有景观效果,可置于任何户外环境中。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的整体结构图。
19.附图标记说明:1、生态礁,2、照明装置,3、喷淋头,4、培藻灯,5、引风机,6、喷淋装置,7、第一培养室,8、喷淋室,9、泵a,10、第二培养室,11、藻水分离装置,12、收集装置,13、泵b,14、喷淋管,15、管道a,16、进风孔,17、排风孔,18、投加口,19、导风板,20、进水管,21、检修口,22、气体分散器,23、负离子发生器,24、底板、25、出水口,26、进水口,27、回流管道,28、喷淋柱,29、泵c,30、管道b,31、管道c,32、管道d,33、空气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一种城市固碳景观生态礁,主要包括生态礁1、第二培养室10、藻水分离装置11、收集装置12其特征是所述生态礁1内部上方为喷淋室8,所述生态礁1内部下方为第一培养室7,所述第一培养室7一端出水,一端进水,出水口25通过管道15与第二培养室10连通,所述第二培养室10通过管道b30与藻水分离装置11连通,所述第二培养室10外接进水管20,所述藻水分离装置11一端通过管道d32与第一培养室7的进水口26连接,所述藻水分离装置11另一端通过管道c31与收集装置12连接,收集的微藻可进行二次利用,所述管道c31一端通过回流管道27与第一培养室10连通,所述喷淋室8一端设置进风孔16,另一端设置排风孔17,
所述喷淋室8内部上方预置照明装置2、喷淋装置6,所述喷淋室8内腔中部固定有导风板19,所述喷淋室8内部下方为底板24,所述底板24上固定有喷淋装置6,所述喷淋管14一端连接泵c29,所述喷淋管14另一端连接喷淋头3,所述喷淋头3固定于喷淋柱28端口,所述泵c29位于第一培养室7内部下方;所述第二培养室10一个密闭的培养室,避免外在因素对微藻高浓度培养造成影响,其顶部一端设置投加口18,内部上方设置培藻灯4,内部下方设置气体分散器22,所述投加口18位于进水口的上方,既方便营养液投加,又能随时查看内部情况;所述导风板19设置上下两排,间隔排列,与喷淋装置6交错排列,固定正对于进风孔16、排风孔17,增加空气在喷淋室8内部停留时间,使空气与喷淋出的藻充分接触,提高藻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所述排风孔17处安装有负离子发生器23,所述负离子发生器23位于喷淋室8内部,负离子发生器23可使空气清新,又能消烟除尘;所述进风孔16处设置引风机5,所述引风机5位于喷淋室8外部;所述喷淋装置6包括喷淋头3、喷淋管14、喷淋柱28,喷淋装置6既增加藻细胞的光合效率,又增加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藻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上下两排藻液的喷淋可有效淋洗下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所述喷淋柱28内部中空结构,喷淋柱28对整个喷淋装置6起到固定、支撑作用,所述喷淋管14预置于喷淋柱28内部,所述喷淋装置6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底板24为多孔结构,将第一培养室7与喷淋室8隔开;所述生态礁1外壳设置检修口21,所述检修口21位于喷淋室8上,方便检修人员出入,及时维修,增加可使用年限;所述管道15上设有泵a9,所述管道32上设有泵b13。
22.实施例1
23.如图1所示,首先第一培养室7、第二培养室10预先通入含有一定密度微藻的水,引风机5快速的将环境中的气体引入喷淋室8,气体撞击到导风板19从而在喷淋室8内扩散,增加空气在喷淋室8内的停留时间,提高藻细胞的固碳效率,所述导风板19是通过支架固定于喷淋室8内腔中部,泵c29将第一培养室7的藻水泵入喷淋装置6,上下两排间隔排列的喷淋装置6同时喷淋,可有效淋洗下空气中的粉尘污染物,照明装置2为喷淋藻液提供光照,喷淋装置6喷淋出的藻液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含负离子的富氧空气同时携带水蒸气通过排风孔17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增加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喷淋装置6既提高藻细胞的光合效率,又增加藻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藻细胞的固碳效率,喷淋的藻液回落至底板24,通过底板24的多孔结构汇聚第一培养室7,所述第一培养室7的藻水在泵a9作用下通过管道a15泵入第二培养室10,第二培养室10的藻水通过管道b30进入藻水分离装置11,藻水分离装置11将一部分含有藻细胞的水通过管道d32,在泵b32的作用下回流至第一培养室7,保证第一培养室7的藻细胞保持活性,所述藻水分离装置11通过管道c31将老化的藻细胞、粉尘杂质等导入回收装置12,老化的藻细胞还可以用来加工生物产品等,所述藻水分离装置11的一部分高活性藻细胞通过管道c31经其分支管道d32回流至第二培养室10,循环利用,降低城市固碳成本,所述第二培养室10可通过投加口18投加营养液,培藻灯4为微藻提供光照,气体分散器22带动水体流动,气体分散器22外接空气压缩机22,所述第二培养室10通过进水管20为第二培养室10补充水源。
24.优选的,第二培养室10培养的高浓度藻液偏碱性,回流至第一培养室,喷淋室内的空气与偏碱性藻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更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提高固碳效率。
25.优选的,喷淋室8上设置有检修口21,方便检修人员出入,及时维修,增加可使用年限。
26.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