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及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6971发布日期:2022-04-02 07:3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装置及发动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及发动机系统。


背景技术:

2.冷却液过滤器用于过滤发动机冷却液中的杂质,为了解决冷却液对发动机的腐蚀问题,通常在冷却液中添加添加剂,如缓蚀剂、缓冲剂、防垢剂,消泡剂等,以改善发动机的冷却液性能。但在冷却液中添加添加剂会导致冷却液会在传热表面产生锈蚀和结垢等杂质,这些杂质一部分悬浮于冷却液中,另一部分沉积于冷却装置的底部,故需要对冷却液进行过滤,以避免杂质在散热器内水流速度较缓的区域淤积形成堵塞,使冷却系统失效的问题。
3.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其仅能对悬浮于冷却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当流入过滤装置的冷却液流量过大时,冷却液会损坏过滤装置的滤芯,同时,现有的过滤装置的壳体的容纳腔的体积固定,无法容纳更多的冷却液。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及发动机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仅能对悬浮于冷却液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当流入过滤装置的冷却液流量过大时,冷却液会损坏过滤装置的滤芯,且过滤装置的壳体的容纳腔的体积固定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7.壳体和单向阀,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冷却液出口处;
8.还包括:
9.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滤芯、弹簧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滤芯和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于所述冷却液出口;
10.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簧能带动所述滤芯抵紧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容纳腔内的冷却液能带动所述滤芯与所述支撑架分离。
11.作为优选,所述滤芯呈锥台形,所述滤芯的上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滤芯的下端面的面积。
12.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底壁呈碗形。
13.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沿所述支撑板的周向间隔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多个支腿,所述弹簧能带动所述滤芯抵紧于所述支撑板。
14.作为优选,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收纳盒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收纳盒内固设有磁石。
15.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设有连通于所述连通口的第二容纳腔,部分所述滤芯滑动
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滤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接触。
1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滤芯和所述连接架,所述连通口相对所述连接架远离所述滤芯,所述连接架设有通孔。
1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设有外螺纹,所述壳体设有螺纹孔,所述外螺纹和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18.一种发动机系统,其包括上述的过滤装置。
19.作为优选,所述发动机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本体、散热器进水管和散热器,所述发动机本体通过所述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冷却液入口连通,所述冷却液出口通过所述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的上水室连通,所述过滤装置位于所述散热器进水管靠近所述散热器的一端。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及发动机系统,该过滤装置,通过将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滤芯和连接件,弹簧能带动滤芯抵紧于支撑架,可以理解的是,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从冷却液入口流入第一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较小时,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带动滤芯抵紧于支撑架,冷却液经过滤芯过滤后依次经过连通口、单向阀并从冷却液出口流出;当从冷却液入口流入第一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即第一容纳腔内的冷却液的量过多,此时,第一容纳腔内的冷却液带动滤芯上浮,使得滤芯与支撑架分离,从而增大第一容纳腔容纳冷却液的容纳量,也避免了冷却液损坏滤芯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过滤装置的维修频率和使用成本,在此过程中,冷却液依旧经过滤芯过滤后再依次经过连通口、单向阀并从冷却液出口流出。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
25.1、壳体;101、第一容纳腔;102、冷却液入口;103、冷却液出口;
26.2、单向阀;
27.3、过滤器;31、滤芯;32、弹簧;33、连接件;331、连通口;332、第二容纳腔;333、连接架;
28.4、支撑架;41、支撑板;42、支腿;
29.5、收纳盒;
30.6、发动机本体;
31.71、散热器进水管;72、散热器出水管;
32.8、散热器;81、压力阀;
33.9、除气管;
34.10、补水管;
35.11、把手;
36.12、循环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滤装置及发动机系统,如图1所示,该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单向阀2、过滤器3和支撑架4,壳体1设有第一容纳腔101,以及连通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冷却液入口102和冷却液出口103,单向阀2设置于壳体1且位于冷却液出口103处;过滤器3包括滤芯31、弹簧32和连接件33,连接件33可拆卸连接于壳体1,弹簧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滤芯31和连接件33,连接件33设有连通口331,连通口331连通于冷却液出口103;支撑架4固定设置于壳体1内,弹簧32能带动滤芯31抵紧于支撑架4,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带动滤芯31与支撑架4分离。
41.该过滤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将弹簧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滤芯31和连接件33,弹簧32能带动滤芯31抵紧于支撑架4,可以理解的是,弹簧3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较小时,弹簧32的弹性恢复力带动滤芯31抵紧于支撑架4,冷却液经过滤芯31过滤后依次经过连通口331、单向阀2并从冷却液出口103流出;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即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量过多,此时,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带动滤芯31上浮,使得滤芯31与支撑架4分离,从而增大第一容纳腔101容纳冷却液的容纳量,也避免了冷却液损坏滤芯31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过滤装置的维修频率和使用成本,在此过程中,冷却液依旧经过滤芯31过滤后再依次经过连通口331、单向阀2并从冷却液出口103流出。
42.可选地,如图1所示,滤芯31呈锥台形,滤芯31的上端面的面积大于滤芯31的下端面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滤芯3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圆形,下端面的半径小于上端面的半径,如此设置,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快速的带动滤芯31上浮,使得滤芯31与支撑架4分离,从而增大第一容纳腔101容纳冷却液的容纳量,避免出现冷却液损坏滤芯31的现象,同时也降低了过滤装置的维修频率和使用成本。
43.可选地,如图1所示,壳体1的底壁呈碗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容纳腔101呈碗形,如此设置,第一容纳腔101内能承载更多的冷却液,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快速的带动滤芯31上浮,使得滤芯31与支撑架4分离。
44.可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架4包括支撑板41,以及沿支撑板41的周向间隔且固定连接于支撑板41的多个支腿42,弹簧32能带动滤芯31抵紧于支撑板41。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冷却液充满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底部,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能快速带动滤芯31上浮,使得滤芯31与支撑架4分离;同时能够保证滤芯31的底壁和侧壁均与冷却液接触。
45.可选地,如图1所示,过滤装置还包括收纳盒5,收纳盒5可拆卸连接于壳体1且位于壳体1的底部,收纳盒5连通于第一容纳腔101,收纳盒5内固设有磁石。通过在壳体1的底部设置收纳盒5,收纳盒5内设置磁石,磁石能够磁吸冷却液中的金属杂质,从而进一步加强过滤效果。其中,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壳体1的底壁呈碗形,还能便于冷却液中的金属材质和非金属杂质沿着壳体1的底壁流入收纳盒5内,收纳盒5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中心处。
46.优选地,如图1所示,收纳盒5螺纹连接于壳体1的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收纳盒5通过螺栓连接于壳体1的底部。
47.可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33设有连通于连通口331的第二容纳腔332,部分滤芯31滑动位于第二容纳腔332内,滤芯31的侧壁与第二容纳腔332的侧壁接触。如此设置,通过滤芯31防止第一容纳腔101和第二容纳腔332连通,从而避免第一容纳腔101内未过滤的冷却液直接进入第二容纳腔332并依次经过连通口331、单向阀2和冷却液出口103流出;同时,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如此设置能防止滤芯31的位置发生偏移。
48.可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33设有连接架333,连接架333位于第二容纳腔332内,弹簧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滤芯31和连接架333,连通口331相对连接架333远离滤芯31,连接架333设有通孔。当从冷却液入口102流入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的流量过大时,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冷却液带动滤芯31上浮,使得滤芯31沿第二容纳腔332的深度方向向第二容纳腔332内运动,通过设置连通口331相对连接架333远离滤芯31,以避免位于第二容纳腔332内的部分滤芯31堵塞连通口331;通过在连接架333上设置通孔,通孔能保证从滤芯31过滤完成的冷却液能从冷却液出口103流出,具体地,从滤芯31过滤完成的冷却液流入第二容纳腔332,再依次经过通孔、连通口331、单向阀2和冷却液出口103流出。
49.可选地,连接件33设有外螺纹,壳体1设有螺纹孔,外螺纹和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实现将过滤器3可拆卸连接于壳体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连接件33和壳体1可拆卸连接。
50.优选地,如图1所示,连接件33上还设有把手11。把手11便于操作人员将连接件33螺接于壳体1,或从壳体1上拆卸。
51.一种发动机系统,其包括上述的过滤装置。
52.可选地,如图2所示,发动机系统还包括发动机本体6、散热器进水管71和散热器8,发动机本体6通过散热器进水管71与冷却液入口102连通,冷却液出口103通过散热器进水管71与散热器8的上水室连通,过滤装置位于散热器进水管71靠近散热器8的一端。发动机
系统的各个部件均设置于发动机机舱,如此设置,当打开发动机机舱的舱盖时,能够直接看到过滤装置,便于对过滤装置进行更换滤芯31和收纳盒5。可以理解的是,过滤装置也可设置于散热器进水管71上的其他位置,均能实现对发动机本体6流入散热器8内的冷却液进行过滤。
53.可选地,散热器8的上水室设有压力阀81。当散热器8内的压力值到达极限值,压力阀81打开排气或排出部分冷却液。
54.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发动机系统还包括除气管9、补水管10和散热器出水管72,除气管9的两端分别连通发动机本体6和散热器8;补水管10的两端分别连通发动机本体6和散热器8;散热器出水管72的两端分别连通散热器8的下水室和发动机本体6。
55.可选地,如图2所示,该发动机系统还包括循环水管12。循环水管12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发动机本体6,用于循环发动机本体6内的冷却液。具体地,当发动机本体6的温度低于标准值时,通过循环水管12循环发动机本体6内的冷却液;当发动机本体6的温度高于标准值时,发动机本体6内的冷却液依次流经散热器进水管71和过滤装置并流入散热器8。
56.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散热器8替换为膨胀水箱。
5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