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8358发布日期:2022-01-12 11:4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过滤装置(或称滤膜件)是家用水净化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过滤装置用于将原水(如自来水)过滤形成直饮水和浓水,而直饮水可用于直接饮用。
3.现有技术中的过滤装置大致包括一个管体以及通过卷制缠绕于管体外的滤膜,该滤膜被设置成袋状,即,滤膜由两片膜片围成,滤膜的径向上的外侧的侧边、轴向上的两个侧边均封闭,仅使得滤膜的连接管体的侧边敞口;并且,相邻的两个滤膜之间的径向上的外侧和内侧均封闭,而滤膜之间的轴向上的两端敞口,原水从滤膜之间的轴向上的一端流入,在流动过程中,原水经过膜片而进入到滤膜的袋体内而形成直饮水,该直饮水会螺旋且径向的向中心管中流动,最终进入中心管中,原水不断被过滤而形成浓水,并从滤膜之间的轴向上的另一端流出。
4.由上述可知,相邻的两个滤膜之间限定出了进水流道,原水经过进水流道(或称供液流道)被过滤而形成浓水,在进水流道中,水的流向是从轴向上的一端流向轴向上的另一端;每个滤膜的两片膜片之间限定出净水流道,经过滤而进入净水流道的直饮水从径向外的外侧螺旋且径向进入到管体中。
5.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过滤装置在制水过程中容易造成极差化严重的问题,且产水率较低。
6.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2110582923.2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使得进水流道以及净水流道均沿径向上延伸,以使得原水从进水流道径向上的外端流向径向上的内端,直饮水从净水流道径向上的内端流向径向上的外端,且通过设置于净水流道径向上外端的导流管道而将直饮水汇入管体内部并排出。
7.然而,上述专利所提供的过滤装置却存在如下问题:
8.过滤装置(或称滤膜件)的径向上的内端与管体(中心管)通过胶体粘接的方式密封且连接,在制作过滤装置过程中,尤其是当需要布置较多的滤膜时,采用胶体粘接实现连接且密封的方式异常耗时,且制作完成后的过滤装置在该连接区域密封效果可靠性较差。
9.另外,其他过滤装置中的滤膜与中心管(柱)也多采用胶体粘接方式,因而,也均存在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0.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滤装置。
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2.一种过滤装置,包括:
13.管体,其外壁周向布置有多个插座,每个所述插座具有径向朝外的插槽;
14.滤膜,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滤膜围绕所述管体卷曲,多个所述滤膜与多个所述插座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滤膜均包括两个膜片;
15.插接条,其包括两个扣条,两个所述扣条扣合以用于夹持所述滤膜的两个膜片的径向上的内侧边;所述插接条用于插接于所述插座的插槽中;
16.填充部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插座之间的扇形镂空空间均填充有扇形的所述填充部件。
17.优选地,所述填充部件为内部呈中空且侧壁形成蜂窝的扇形龙骨,所述扇形龙骨的两端敞口。
18.优选地,每个所述滤膜的两个膜片之间设置有片状的第一支撑格栅;相邻的两个所述滤膜之间设置有片状的第二支撑格栅。
19.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格栅的径向上的内侧边夹持于所述扇形龙骨与所述插座之间。
20.优选地,所述扇形龙骨的侧壁形成有收容阶梯部,所述第二支撑格栅的径向上的内侧边夹持于所述收容阶梯部处。
21.优选地,所述扇形镂空空间的轴向上的两端均设置有弧形板以使得滤膜的侧边卷曲并粘接于所述弧形板上。
22.优选地,所述扇形龙骨设置于两个所述弧形板之间的扇形镂空空间中。
23.优选地,所述插座与所述管体一体注塑成型。
24.优选地,两个所述扣条包括第一扣条和第二扣条;所述第一扣条上设置有沿轴向间隔排布的销柱,在所述第一扣条与所述第二扣条扣合后,所述销柱插入所述第二扣条中。
25.优选地,所述第一扣条的外板面形成有条形刻痕以用于与所述插座的侧壁配合。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27.1、滤膜的内侧边借由插接条连接,且在管体上设置有插槽,插接条与插槽插接,进而使得滤膜的内侧边以装配的方式快速连接至管体,进而提高了过滤装置的制作效率。
28.2、相比紧靠粘接获得密封的方式,插接条借由两个扣条而夹持膜片的内侧边而使滤膜的内侧边获得密封的方式的密封的可靠性更佳。
29.3、管体径向凸出的每相邻的两个插座恰好限定出浓水导流腔以用于引导浓水排出,设计巧妙。
30.4、相邻插座之间限定出的扇形空间中设置有扇形龙骨,进而使得扇形龙骨对扇形镂空空间进行填充。
31.5、将片状格栅的内侧边夹持于插座与扇形龙骨之间,进而使片状格栅的内侧边得以连接至管体,对片状格栅具有较佳的定位作用。
32.6、弧形板为滤膜的轴向上的侧边提供了卷筒支撑,且方便滤膜在此处粘接密封,提高了滤膜的轴向上的侧边粘接密封的可靠性。
33.7、本过滤装置所构造的结构能够提高产水率。
34.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5.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
附图说明
36.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3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中滤膜的主视图。
3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中管体的截面视图。
3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中扇形龙骨的截面视图。
4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截面视图。
41.图5为图4的局部a的放大视图。
42.图6为图4的b向视图。
43.附图标记:
44.10-滤膜;11-膜片;12-净水流道;20-插接条;21-第一扣条;211-销柱; 212-台阶部;213-刻痕;22-第二扣条;30-管体;31-插座;32-插槽;33
‑ꢀ
扇形镂空空间;40-扇形龙骨;41-浓水导流腔;42-收容阶梯部;43-浓水出水口;51-第一片状格栅;52-第二片状格栅;60-弧形板;70-导流机构;71
‑ꢀ
直饮水导流腔;80-定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6.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47.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4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管体30、滤膜10、插接条20、扇形龙骨40、导流机构70、定位座80、第一片状格栅51、第二片状格栅52。
49.如图2管体30具有贯通的上端和下端,管体30的外管壁周向排布有多个插座31,该
插座31沿管体30的轴向延伸,每个插座31上均开设有槽口径向朝外的插槽32。优选地,该插座31与管体30一体注塑成型。
50.滤膜10包括多个,多个滤膜10沿管体30的周向排布,且所有滤膜10 围绕管体30朝一个方向卷制,每个滤膜10包括两个膜片11,滤膜10的两个膜片11的轴向上的两个侧边粘接密封,相邻的两个滤膜10之间的轴向上的两个侧边粘接密封,在每个滤膜10的两个膜片11之间设置第一片状格栅 51,相邻的两个滤膜10之间设置第二片状格栅52。如此,滤膜10的两个膜片11之间限定出净水流道12,滤膜10之间限定出进水流道。
51.如图1所示,每个滤膜10的径向上的内侧边连接有插接条20,该插接条20包括第一扣条21和第二扣条22;第一扣条21与第二扣条22扣合而将滤膜10的两个膜片11的内侧边夹持于两者之间。具体地,第一扣条21 上开设有台阶部212,该台阶部212上沿轴向间隔布置有销柱211,第二扣条22与第一扣条21扣合后填充于台阶部212上,且销柱211穿设第二扣条 22,这使得两个扣条获得紧密的装配。可通过在两个扣条以及膜片11的内侧边涂覆胶体而提高两个扣条扣合后滤膜10的内侧边的密封性或者使两个扣条以热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扣条的结合力和密封性。优选地,第一扣条21与第二扣条22扣合所形成的插接条20的截面为矩形,对应地,管体30上的插槽32也为矩形槽。
52.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滤膜10的插接条20对应插入插座31的插槽 32中,进而使得滤膜10的内侧边以装配方式连接至管体30。通过在第二扣条22的外板面上设置刻痕213而增加插接条20与插槽32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滤膜10与管体30的连接能力。
53.插接条20在使得滤膜10的内侧边连接至管体30的同时,并使得滤膜 10的内侧边获得密封。
54.原水从滤膜10所限定的进水流道的径向上的外端口朝向径向上的内端流动而形成浓水,而经过膜片11过滤所获得直饮水从净水流道12的径向上的内端向径向上的外端流动。
55.如图3至图5所示,每相邻的两个插座31之间限定出一个沿轴向延伸的扇形镂空空间33;每个扇形镂空空间33均由扇形龙骨40填充。具体地,该扇形龙骨40中空且扇形龙骨40的侧壁布满蜂窝状孔,扇形龙骨40的轴向上的两端敞口,在扇形龙骨40与插座31相对的侧壁上形成有收容阶梯部42,使第二片状格栅52的内端夹持于扇形龙骨40的收容阶梯部42与插座 31之间,如此,在滤膜10卷曲后,第二片状格栅52便介于两个滤膜10之间且其内端与管体30形成连接,进而能够有效限制第二片状格栅52窜动。
56.在扇形镂空空间33的轴向上的两端设置弧形板60,扇形龙骨40设置于两个弧形板60之间的扇形镂空空间33,该弧形板60以与插座31的径向上的外端以及扇形龙骨40的外周面大致齐平为宜,在卷曲滤膜10时,滤膜 10的轴向上的侧边卷曲并借由胶体粘接于所述弧形板60上。如此,滤膜10 的轴向上的侧边可借助弧形板60获得较佳的密封。
57.如图1和图6所示,每个滤膜10的径向上的外侧边均连接有导流机构 70,该导流机构70内形成有直饮水导流腔71,直饮水径向朝外的从净水流道12流出而进入到直饮水导流腔71中。定位座80设置在管体30的上端,定位座80中设置有众多流道,该众多流道使得直饮水导流腔71与管体30 连通,进而使得直饮水导流腔71中的直饮水经过定位座80流向管体30,并从管体30的下端流出。
58.管体的扇形龙骨区域的下端形成有浓水出水口43,优选地,该浓水出水口43为长
圆弧形孔,经过滤后的浓水从进水流道的径向上的内端流出而通过蜂窝状的扇形龙骨40的侧壁而进入到扇形龙骨40的内腔,浓水沿该内腔向下流动,并从浓水出水口43流出。
5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过滤装置的优势在于:
60.1、滤膜10的内侧边借由插接条20连接,且在管体30上设置有插槽 32,插接条20与插槽32插接,进而使得滤膜10的内侧边以装配的方式快速连接至管体30,进而提高了过滤装置的制作效率。
61.2、相比紧靠粘接获得密封的方式,插接条20借由两个扣条而夹持膜片 11的内侧边而使滤膜10的内侧边获得密封的方式的密封的可靠性更佳。
62.3、管体30径向凸出的每相邻的两个插座31恰好限定出浓水导流腔41 以用于引导浓水排出,设计巧妙。
63.4、相邻插座31之间限定出的扇形空间中设置有扇形龙骨40,进而使得扇形龙骨40对扇形镂空空间33进行填充。
64.5、将片状格栅的内侧边夹持于插座31与扇形龙骨40之间,进而使片状格栅的内侧边得以连接至管体30,对片状格栅具有较佳的定位作用。
65.6、弧形板60为滤膜10的轴向上的侧边提供了卷筒支撑,且方便滤膜10在此处粘接密封,提高了滤膜10的轴向上的侧边粘接密封的可靠性。
66.7、本过滤装置所构造的结构能够提高产水率。
67.此外,尽管已经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技术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68.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69.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