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喷涂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7346发布日期:2022-01-19 19:4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喷涂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保温管生产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喷涂间。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集中供热、供冷市场日趋成熟,工程项目精益化程度的提高,对保温管材市场的技术、质量、造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发满足设计要求、性价比更为优化、工艺调整周期短、聚氨酯和聚乙烯厚度可调的保温管材生产工艺显得非常有必要。
3.在现有生产聚氨酯保温管的技术中,需要对管体喷涂聚氨酯,但由于是机器喷涂,不可避免的会对聚氨酯液造成浪费,现有的生产线没有设置回收系统,从而有效的对这部分聚氨酯液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无疑会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喷涂间。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喷涂间,包括喷涂间主体,基座穿过喷涂间主体的两端,基座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管体的输送单元,且若干输送单元并排间隔设置,相邻输送单元之间的间距小于管体的直径,位于喷涂间主体内的两基座之间设置有上端为敞口状的收集箱,收集箱位于管体的下方,且位于喷涂间主体内的输送单元上设置有刮除装置,刮除装置用于对管体表面的喷涂液进行刮除,刮除装置位于收集箱的上方,喷涂间主体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装置,储液装置通过塑料软管与喷涂间主体内部的喷涂头连接,喷涂头位于管体的上方。
6.优选的,刮除装置包括固定杆、连接杆和辊轮,固定杆一端固定安装在输送单元上,固定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辊轮滚动安装在连接杆上,辊轮用于对管体的表面进行刮除。
7.优选的,输送单元包括支柱、滚轮、旋转杆和电机,支柱安装在基座的上表面,旋转杆的两端分别在支柱内,旋转杆的两侧均安装有滚轮,滚轮的表面与管体接触,滚轮之间设置有齿轮a,齿轮a也安装在旋转杆上,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b连接,且齿轮b与齿轮a啮合,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柱上。
8.优选的,滚轮往管体的进料方向倾斜设置在旋转杆上。
9.优选的,每个输送单元内均含有四个支柱,分别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滚轮分别位于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之间和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之间,齿轮a位于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之间。
10.优选的,储液装置包括储液箱、输送管和泵浦,储液箱设置在喷涂间主体的上表面,储液箱的出口通过输送管与泵浦的入口连接,泵浦的出口通过塑料软管与喷涂头连通。
11.优选的,喷涂头的喷涂面为矩形,且喷涂面与管体垂直。
12.优选的,收集箱与外部抽液管连通,抽液管的出口与泵浦b的入口连接,泵浦b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储液箱的内腔连通。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体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可以将多余的聚氨酯液收集起来再进行回收利用,刮除装置可以将管体表面多余的聚氨酯液刮入收集箱内。
附图说明
14.图1 为喷涂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 为刮除装置、收集箱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 为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01-管体,102-输送单元,103-电机,104-支柱,105-旋转杆,106-滚轮,109-喷涂间,110-塑料软管,111-泵浦,112-输送管,113-储液箱,114-基座,118-喷涂头,119-齿轮a,120-齿轮b,201-刮除装置,202-连接杆,203-收集箱,204-辊轮,205-抽液管,206-泵浦b,207-管道,208-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回收功能的喷涂间,包括喷涂间主体109,基座114穿过喷涂间主体109的两端,基座114上设置有若干用于管体101的输送单元102,且若干输送单元102并排间隔设置,相邻输送单元102之间的间距小于管体101的直径,位于喷涂间主体109内的两基座114之间设置有上端为敞口状的收集箱203,收集箱203位于管体101的下方,且位于喷涂间主体109内的输送单元102上设置有刮除装置201,刮除装置201用于对管体101表面的喷涂液进行刮除,刮除装置201位于收集箱203的上方,喷涂间主体109的上方设置有储液装置,储液装置通过塑料软管110与喷涂间主体109内部的喷涂头118连接,喷涂头118位于管体101的上方。通过在管体101下方设置有收集箱203,收集箱203可以将多余的聚氨酯液收集起来再进行回收利用,刮除装置201可以将管体101表面多余的聚氨酯液刮入收集箱203内。
25.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刮除装置201包括固定杆208、连接杆202和辊轮204,固定杆20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输送单元102上,固定杆208的另一端与连接杆202固定连接,辊轮204滚动安装在连接杆202上,辊轮204用于对管体101的表面进行刮除。具体地说,当管体101表面的聚氨酯液形成保温层与辊轮204接触时,辊轮204在管体101的带动下滚动,在滚动过程中,可以将厚度过厚的聚氨酯液形成的保温层刮除一部分,避免聚氨酯液形成的保温层表面不平,从而方便后续加工。
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输送单元102包括支柱104、滚轮106、旋转杆105和电机103,支柱104安装在基座114的上表面,旋转杆105的两端分别在支柱104内,旋转杆105的两侧均安装有滚轮106,滚轮106的表面与管体101接触,滚轮106之间设置有齿轮a119,齿轮a119也安装在旋转杆105上,电机103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b120连接,且齿轮b120与齿轮a119啮合,固定杆208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柱104上。优选的,每个输送单元102内均含有四个支柱104,分别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滚轮106分别位于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之间和第三支柱和第四支柱之间,齿轮a119位于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之间。进一步的,滚轮106往管体101的进料方向倾斜设置在旋转杆105上。具体地说,电机103启动,带动齿轮b120转动,齿轮b120再带动齿轮a119转动,因为齿轮a119固定在旋转杆105上,继而旋转杆105转动,从而使安装在旋转杆105两侧的滚轮106转动,因为滚轮106往管体101的进料方向倾斜设置在旋转杆105上,所以滚轮106在转动过程中会对管体101往进料方向有一个推力,从而使管体101向喷涂间109移动,因受力分析,同时滚轮106还会对管体101产生向内的力,可以防止管体101掉落。
27.在本实施例中,储液装置包括储液箱113、输送管112和泵浦111,储液箱113设置在喷涂间主体109的上表面,储液箱113的出口通过输送管112与泵浦111的入口连接,泵浦111的出口通过塑料软管110与喷涂头118连通。优选的,喷涂头118的喷涂面为矩形,且喷涂面与管体101垂直。具体地说,储液箱113内储存的是经发泡机发起的聚氨酯原料,泵浦111将聚氨酯原料通过输送管112抽出,再经塑料软管110送入喷涂头118内,由喷涂头118喷出,这里采用塑料软管110是因为塑料软管110自身具有弯折性,气缸115带动喷涂头118上下移动时不会将管道扯断。
28.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箱203与抽液管205连通,抽液管205的出口与泵浦b206的入口连接,泵浦b206的出口通过管道207与储液箱113的内腔连通。具体地说,泵浦b206将收集箱
203内的聚氨酯液及时从收集箱203内抽出进行回收利用,从而避免了聚氨酯液浪费。
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