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尾气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1700发布日期:2022-02-08 12:4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臭氧尾气破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臭氧尾气破坏的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2.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
3.臭氧可用于净化空气,漂白饮用水,杀菌,处理工业废物和作为漂白剂。现在广泛将臭氧用于净化空气和污水处理等。但是,一些专家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虽然臭氧在平流层起到了保护人类与环境的重要作用,但若其在对流层浓度增加,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臭氧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也有影响,较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也是有害的。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已有认识,因此用于处理污水或空气净化后的臭氧尾气必须要通过人为干预的方法处理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发明于臭氧尾气破坏处理的一体化装置。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臭氧尾气破坏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内部装有催化剂的主罐体,所述主罐体一端设置有进气管,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主罐体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主罐体套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有电机;
6.还包括摩擦生热装置,所述摩擦生热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所述摩擦生热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配合设置的摩擦块,每个摩擦块均紧贴主罐体设置,摩擦块朝向罐体的一面设置有泡沫棉。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基座和固定设置在基座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进气管套接有第一轴承,出气管套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上,第二轴承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摩擦生热装置还包括重块和若干螺杆和与螺杆配合设置的若干螺母,所述重块固定设置在基座上,所述重块与其中一个摩擦块相连接。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摩擦块包括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所述螺杆设置在重块与其中一个摩擦块的第一连接条之间,所述螺母设置在第一连接条的两侧;另一个摩擦块的第一连接条与该摩擦块的第二连接条之间连接有螺杆,螺杆的端部配合设置有螺母。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输气对接装置,所述输气对接装置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还设置有紧固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绕进气管设置,所述密封装置设置在进气管端部于紧固装置之间。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卡在进气管外周的卡箍,卡箍连接有卡接板,还包括依次穿过卡接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紧固螺栓,以及与紧固螺栓配合设置的紧固螺母。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紧固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过紧固孔。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密封装置为圆环状,密封装置内设置有转动圈,转动圈与密封装置之间设置有若干滚珠,转动圈与进气管之间包括连接腔,转动圈朝向连接腔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连接腔内还好包括密封隔板,所述密封隔板设置在远离进气管端部设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传动轴一端与主动齿轮相连接,传动轴另一端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电机固定设置在基座上。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气管伸入主罐体的端部与出气管伸入主罐体的端部均设置有纱网。
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主罐体转动的技术方案,使进入主罐体的臭氧充分与催化剂接触,主罐体转动过程中摩擦泡沫棉,并且产生了臭氧向氧气转化的热量,使臭氧充分分解,保证了出气管排除气体中不含有臭氧等有害气体。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8.图1是臭氧尾气一体化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19.图2是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臭氧尾气一体化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主罐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
23.如图1-4所示,臭氧尾气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内部装有催化剂32的主罐体31,所述主罐体31一端设置有进气管16,另一端设置有出气管9,还包括支撑装置,所述主罐体31转动设置在支撑装置上,主罐体31套接有从动齿轮7,从动齿轮7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传动连接有电机3;
24.还包括摩擦生热装置,所述摩擦生热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撑装置上,所述摩擦生热装置包括两个相互配合设置的摩擦块12,每个摩擦块12均紧贴主罐体31设置,摩擦块12朝向罐体31的一面设置有泡沫棉28。
25.本技术方案通过主罐体31内部的催化剂32将由进气管16进入到主罐体31的臭氧
催化反应形成氧气,主罐体31在电机3的带动下转动,此时催化剂在主罐体31内翻滚,催化剂与臭氧的接触更加充分,催化剂催化效果更好。由于臭氧在高温下也可以快速变为氧气,所以,主罐体31配合设置摩擦生热装置,其中摩擦生热装置为设置有泡沫棉28的摩擦块12,主罐体31在电机3带动下转动的同时与泡沫棉28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该热量作为臭氧向氧气变化的条件。其中颗粒状的臭氧分解催化剂属于现有技术,市面容易买到,该催化剂的成分不属于本技术方案解决的问题,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26.由于主罐体31需要电机3带动下进行转动,那么主罐体31具体的固定和支撑变得尤为重要。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基座1和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的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0,所述进气管16套接有第一轴承15,出气管9套接有第二轴承8,所述第一轴承15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0上,第二轴承15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上。进气管16套接有第一轴承15,出气管9套接有第二轴承8,给出了一种固定支撑主罐体31的方式,该固定方式还可以保证主罐体31在电机3的带动下转动。
27.由于主罐体31与泡沫棉28摩擦的过程中产生热量,泡沫棉28的厚度逐渐变薄,所以需要根据需要调整主罐体31与摩擦块12之间的距离。并且要保证摩擦块12不跟随主罐体31的转动而转动。
28.所述摩擦生热装置还包括重块10和若干螺杆11和与螺杆11配合设置的若干螺母,所述重块10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所述重块10与其中一个摩擦块12相连接。
29.所述摩擦块12包括第一连接条13和第二连接条14,所述螺杆11设置在重块10与其中一个摩擦块12的第一连接条13之间,所述螺母设置在第一连接条13的两侧;另一个摩擦块12的第一连接条13与该摩擦块12的第二连接条14之间连接有螺杆11,螺杆11的端部配合设置有螺母。
30.两个摩擦块12之间通过螺杆11和螺母紧固,并且可以通过螺母进行调节两个摩擦块12之间的距离,避免泡沫棉28摩擦后变薄,不能与主罐体31充分接触的情况。其中重块10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避免了摩擦块12随着主罐体31的转动而转动。
31.还包括输气对接装置,所述输气对接装置包括进气管19,所述进气管19上还设置有紧固装置,还包括密封装置18,密封装置18绕进气管19设置,所述密封装置18设置在进气管19端部与紧固装置之间。
32.所述紧固装置包括卡在进气管19外周的卡箍17,卡箍17连接有卡接板20,还包括依次穿过卡接板20与第二支撑板30的紧固螺栓21,以及与紧固螺栓21配合设置的紧固螺母22。
33.所述第二支撑板30上设置有紧固孔29,所述紧固螺栓21穿过紧固孔29。
34.所述密封装置18为圆环状,密封装置18内设置有转动圈23,转动圈23与密封装置18之间设置有若干滚珠26,转动圈23与进气管19之间包括连接腔25,转动圈23朝向连接腔25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24,所述连接腔25内还好包括密封隔板27,所述密封隔板27设置在远离进气管19端部设置。
35.还包括传动轴5,所述传动轴5转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2上,传动轴5一端与主动齿轮6相连接,传动轴5另一端连接有传动皮带4,所述传动皮带4与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电机3固定设置在基座1上。
36.所述进气管16伸入主罐体31的端部与出气管9伸入主罐体31的端部均设置有纱网
33。避免主罐体31内的催化剂由进气管16或出气管9排出。
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所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不能被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