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水尾气氨资源化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5131发布日期:2022-02-09 15:2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水尾气氨资源化零排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水尾气氨资源化零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业氨水是氨含量为25%~28%的水溶液,易溶于水、易挥发,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挥发量增加,且随浓度的增加而挥发量增加,在存储及配置使用过程中极易逸散,导致无组织排放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影响配置车间操作环境,易造成人员安全风险,且尾气处理压力大,处理产生的氨氮废水量大或氨氮含量高。因此丞待提出一套氨尾气资源化零排放系统。
3.公开号为cn109381970a的中国发明专利提出了基于文丘里原理的氨气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反应釜氨尾气处理工艺,表明氨尾气经管道进入文丘里进行吸收后,氨吸收率可达98%,但氨气经吸收处理后形成大量的氨氮废水,导致氨资源的浪费及末端废水处理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水尾气氨资源化零排放系统。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氨水尾气氨资源化零排放系统,包括氨水存储系统、子液配制系统以及氨气吸收系统,氨水存储系统包括氨水储罐、氨水输送泵和氨水高位槽;子液配制系统包括子液配制罐、子液输送泵和子液成品罐;氨气吸收系统包括氨气吸收反应罐、氨水循环泵、文丘里管、尾气吸收塔和尾气循环泵;
6.氨水储罐的底部出口与氨水输送泵的入口连接,氨水输送泵的出口与氨水高位槽的顶部入口连接;
7.子液配制罐的底部出口与子液输送泵的入口连接,子液输送泵的出口分别与子液成品罐的顶部入口、子液配制罐的顶部入口连接;
8.氨气吸收反应罐的顶部入口连接有自来水管道,氨气吸收反应罐的底部出口与氨水循环泵的入口连接,氨水循环泵的出口与文丘里管的入口连接,文丘里管的出口与氨气吸收反应罐的顶部入口连接,氨气吸收反应罐的顶部出口与尾气吸收塔的底部入口连接,尾气吸收塔的底部出口与尾气循环泵的入口连接,尾气吸收塔内设置有多个喷淋装置,尾气循环泵的出口与多个喷淋装置连接;
9.子液配制罐的顶部入口分别与氨水高位槽的底部出口、氨气吸收反应罐的底部出口连接,文丘里管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氨水储罐的顶部出口、氨水高位槽的顶部出口、子液配制罐的顶部出口、子液成品罐的顶部出口、氨气吸收反应罐的顶部出口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氨水高位槽的外侧设置有液位计;所述子液配制罐内设置有搅拌
桨;所述氨水储罐的外侧、所述子液成品罐的外侧均设置有滑轮浮标液位计。
11.进一步的,所述子液配制罐的顶部入口与所述氨水高位槽的底部出口、所述氨气吸收反应罐的底部出口之间均设置有进料控制阀。
12.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管的进气口与所述氨水储罐的顶部出口、所述氨气吸收反应罐的顶部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
13.进一步的,所述氨水储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氨水输送泵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
14.进一步的,所述子液配制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子液输送泵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15.进一步的,所述氨气吸收反应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氨水循环泵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16.进一步的,所述尾气吸收塔的底部出口与所述尾气循环泵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17.进一步的,所述自来水管道设置有第五控制阀。
18.进一步的,所述子液输送泵的出口与所述子液成品罐的顶部入口、所述子液配制罐的顶部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六控制阀。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零排放系统有效的解决了氨水在存储和使用过程氨逸散问题,实现逸散氨气的回收利用,充分实现氨气的回收利用;使用水作为氨气的吸收剂,处理成本低,吸收后的溶液可直接用于配置碱性蚀刻子液,充分利用了碱性蚀刻子液对水的需求量,无需在氨气吸收反应罐内增加冷凝系统装置,降低了设备成本;减轻了末端尾气的处理压力,减少了末端吸收尾气的药剂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吸收塔废水的更换频次及排放量,降低了氨气处理成本。
20.本实用新型的零排放系统具有如下优点:氨水尾气氨气的充分资源化,无氨氮废水排放,环保风险极低;设备无需冷凝系统,设备、工艺简单,投资少,吸收效率高;可同时解决氨水存储及使用过程氨气挥发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为:氨水储罐1、氨水输送泵11、氨水高位槽2、液位计21、子液配制罐3、子液输送泵31、搅拌桨32、子液成品罐4、滑轮浮标液位计41、氨气吸收反应罐5、氨水循环泵51、自来水管道52、文丘里管6、尾气吸收塔7、尾气循环泵71、喷淋装置72、进料控制阀81、风量调节阀82、第一控制阀83、第二控制阀84、第三控制阀85、第四控制阀86、第五控制阀87、第六控制阀88。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4.见图1,一种氨水尾气氨资源化零排放系统,包括氨水存储系统、子液配制系统以及氨气吸收系统,氨水存储系统包括氨水储罐1、氨水输送泵11和氨水高位槽2;子液配制系
统包括子液配制罐3、子液输送泵31和子液成品罐4;氨气吸收系统包括氨气吸收反应罐5、氨水循环泵51、文丘里管6、尾气吸收塔7和尾气循环泵71;
25.氨水储罐1的底部出口与氨水输送泵11的入口连接,氨水输送泵11的出口与氨水高位槽2的顶部入口连接;
26.子液配制罐3的底部出口与子液输送泵31的入口连接,子液输送泵31的出口分别与子液成品罐4的顶部入口、子液配制罐3的顶部入口连接;
27.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顶部入口连接有自来水管道52,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底部出口与氨水循环泵51的入口连接,氨水循环泵51的出口与文丘里管6的入口连接,文丘里管6的出口与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顶部入口连接,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顶部出口与尾气吸收塔7的底部入口连接,尾气吸收塔7的底部出口与尾气循环泵71的入口连接,尾气吸收塔7内设置有多个喷淋装置72,尾气循环泵71的出口与多个喷淋装置72连接;
28.子液配制罐3的顶部入口分别与氨水高位槽2的底部出口、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底部出口连接,文丘里管6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氨水储罐1的顶部出口、氨水高位槽2的顶部出口、子液配制罐3的顶部出口、子液成品罐4的顶部出口、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顶部出口连接。
29.本实用新型的零排放系统有效的解决了氨水在存储和使用过程氨逸散问题,实现逸散氨气的回收利用,充分实现氨气的回收利用;使用水作为氨气的吸收剂,处理成本低,吸收后的溶液可直接用于配置碱性蚀刻子液,充分利用了碱性蚀刻子液对水的需求量,无需在氨气吸收反应罐5内增加冷凝系统装置,降低了设备成本;减轻了末端尾气的处理压力,减少了末端吸收尾气的药剂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吸收塔废水的更换频次及排放量,降低了氨气处理成本。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氨水高位槽2的外侧设置有液位计21;所述子液配制罐3内设置有搅拌桨32;所述氨水储罐1的外侧、所述子液成品罐4的外侧均设置有滑轮浮标液位计41。
31.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液配制罐3的顶部入口与所述氨水高位槽2的底部出口、所述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底部出口之间均设置有进料控制阀81。
32.本实施例中,所述文丘里管6的进气口与所述氨水储罐1的顶部出口、所述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顶部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82。由于氨水在输送及循环过程中存在相互撞击,在静止或碰撞的状态下氨气的挥发量有所不同,通过设置风量调节阀82,可根据物料在各个罐体内的状态调节抽气量,充分保证氨气的吸收。
33.本实施例中,所述氨水储罐1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氨水输送泵11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83。所述子液配制罐3的底部出口与所述子液输送泵31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84。所述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氨水循环泵51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5。所述尾气吸收塔7的底部出口与所述尾气循环泵71的入口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86。所述自来水管道52设置有第五控制阀87。所述子液输送泵31的出口与所述子液成品罐4的顶部入口、所述子液配制罐3的顶部入口之间均设置有第六控制阀88。
34.本实用新型的零排放系统利用氨气理化性质,采用自来水作为氨气的吸收剂,制备形成稀氨水溶液,并将其返回至碱性蚀刻子液的配置系统中,直接实现氨的资源化利用。其涉及的化学原理为:
35.nh3+h2o

nh3·
h2o
36.氨水尾气氨资源化利用零排放的具体步骤如下:
37.在氨气吸收反应罐5中加入适量的自来水作为氨气的吸收剂,开启氨水循环泵51,促使自来水在文丘里管6内流动形成负压抽气,氨水储罐1、氨水高位槽2、子液配置罐和子液成品罐4产生的氨气以及氨气吸收反应罐5的循环氨气则通过与文丘里管6的进气口相连的管进入文丘里管6内,与水混合接触从而达到吸收的效果,氨气吸收率≥98%。吸收后的水溶液则直接通过配制的进料控制阀81放入子液配制罐3,用于配置碱性蚀刻子液而达到氨气尾气的资源化利用。
38.末端设置尾气吸收塔7作为保障吸收塔,主要用于文丘里管6或氨水循环泵51损坏等突发情况下氨气的吸收,保证尾气的达标排放。
39.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