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7989发布日期:2022-03-17 02:20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艺的迅速发展,燃煤发电厂、港口码头、煤矿、矿山、化工厂、钢铁厂等原料堆场,非常容易产生超量粉尘,严重影响了周边自然环境和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此而应用的除尘设施中有袋式除尘、静电除尘、水喷淋除尘以及细水雾除尘等方法,其中,细水雾除尘具有除尘效率高、节水等突出优势,在煤炭行业,将大大改善水喷淋由于喷水过多而造成的后续处理困难和热量利用率降低等问题。
3.目前常用自来水喷洒来解决物料场的粉尘问题,用自来水喷洒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过量用水还会导致矿物质损失和地下水污染。所以需要将水进行增压雾化,即喷雾除尘是通过雾化的微小水分子与粉尘结合来降尘,减少了用水量,对物料表面的含水率影响小。
4.现有的自动喷雾降尘系统,先使用进口高压泵,微细雾化喷嘴将水雾化,再利用设备压力和喷嘴将雾化后的水雾喷出,使其与粉尘凝结后降落,达到降尘目的。一般会配备红外检测传感器,做到根据工况控制启停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降尘系统设定后水喷雾系统压力及流量等一般不再调整,不能适应不同工况;控制粉尘时未考虑降温情况,环境对人体的损害并没有得到合理控制。
5.此外,现有的智能化除尘装置需要在管道上配备多个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但在管道上安装传感器,通常需要安装架进行固定,操作步骤较多且较为复杂,并且传感器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或精度调节,采用固定安装不便于后续的拆装。
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8.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9.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包括支撑框,支撑框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支撑框内底部一侧设置有过滤增压机箱,支撑框内底部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机箱,控制机箱顶部设置有水箱,过滤增压机箱底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出水管;出水管中间位置设置有溢流节流阀,溢流节流阀顶部设置有安装托架组件,安装托架组件顶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出水管远离过滤增压机箱的一端设置有分流接头,分流接头两侧均设置分流管,分流管远离分流接头的一端设置有喷头。
10.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提高过滤增压机箱内部元器件的散热能力,保证各元器件长时间运行后的稳定性,过滤增压机箱远离水箱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列呈矩形分布的散热孔。
11.进一步的,为了能够通过托盘顶部的固定板实现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固定,并通
过底部的夹紧杆固定在溢流节流阀顶部,操作简单快捷,仅需通过按压托盘即可实现安装,进而实现温湿度传感器在管道上的安装固定并进行实时监测,安装托架组件包括设置在溢流节流阀顶部的托盘,托盘顶部设置有与温湿度传感器相配合的固定板,托盘圆周外侧由底部向上依次套设有移动套环与弹簧,移动套环圆周外侧开设有四个等距排列的固定槽,固定槽内部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与夹紧杆顶部保持活动连接,托盘底部圆周外侧设置有四个等距排列的限位槽,限位槽内部设置有限位轴,夹紧杆顶部开设有与限位轴相配合的滑槽,托盘顶部开设有将其贯穿的通线孔;托盘为工字形结构,弹簧与移动套环均位于托盘的工字形结构凹槽内部保持活动连接;夹紧杆为s形结构,滑槽为半圆弧形结构且位于夹紧杆顶部,滑槽的圆心朝向托盘圆心位置,限位轴位于滑槽内部。
12.进一步的,为了能够进行扩展连接,实现多种检测功能的扩展,并且能够直观清晰的进行操作与显示。提高人工观测的便携性,降低操作难度,温湿度传感器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若干接线端口,温湿度传感器正面由顶部至底部依次设置有显示屏与操作按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采用集成化可移动的结构设计,能够大大减小喷雾除尘装置的体积,便于移动转移,同时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控制机箱及电驱动可调式溢流节流阀等结构,能够实时控制溢流节流阀,确保喷雾的浓度,使其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实现喷雾除尘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高除尘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对信号进行调整,使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此外,本装置水喷雾系统在降尘的同时可以起到降温效果,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控制溢流节流阀,确保环境温度在设定值内时系统保持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智能自动化。
15.2、通过设置安装托架组件,能够实现温湿度传感器的卡接固定,并能够将其固定在溢流节流阀上,仅需通过操作人员的按压即可实现安装固定,操作简单快捷,能够在保证温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拆卸的难度,便于后期的检查维护或更换。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的俯视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的侧视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中温湿度传感器与安装托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中安装托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中安装托架组件
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中安装托架组件的夹紧杆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
26.1、支撑框;2、万向轮;3、过滤增压机箱;4、控制机箱;5、水箱;6、出水管;7、溢流节流阀;8、安装托架组件;801、托盘;802、固定板;803、移动套环;804、弹簧;805、固定槽;806、固定轴;807、夹紧杆;808、限位槽;809、限位轴;810、滑槽;811、通线孔;9、温湿度传感器;10、分流接头;11、分流管;12、喷头;13、散热孔;14、接线端口;15、显示屏;16、操作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
2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反馈式高压微雾抑尘装置,包括支撑框1,支撑框1底部四周均设置有万向轮2,支撑框1内底部一侧设置有过滤增压机箱3,支撑框1内底部另一侧设置有控制机箱4,控制机箱4顶部设置有水箱5,过滤增压机箱3底部一侧设置有两个出水管6;出水管6中间位置设置有溢流节流阀7,溢流节流阀7顶部设置有安装托架组件8,安装托架组件8顶部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9;出水管6远离过滤增压机箱3的一端设置有分流接头10,分流接头10两侧均设置分流管11,分流管11远离分流接头10的一端设置有喷头12。
30.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集成化可移动的结构设计,能够大大减小喷雾除尘装置的体积,便于移动转移,同时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9、控制机箱4及电驱动可调式溢流节流阀7等结构,能够实时控制溢流节流阀7,确保喷雾的浓度,使其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实现喷雾除尘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高除尘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对信号进行调整,使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此外,本装置水喷雾系统在降尘的同时可以起到降温效果,温湿度传感器9可以实时控制溢流节流阀7,确保环境温度在设定值内时系统保持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智能自动化。通过设置安装托架组件8,能够实现温湿度传感器9的卡接固定,并能够将其固定在溢流节流阀7上,仅需通过操作人员的按压即可实现安装固定,操作简单快捷,能够在保证温湿度传感器9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温湿度传感器9安装拆卸的难度,便于后期的检查维护或更换。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过滤增压机箱3来说,过滤增压机箱3远离水箱5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等距排列呈矩形分布的散热孔13,从而能够提高过滤增压机箱3内部元器件的散热能力,保证各元器件长时间运行后的稳定性。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安装托架组件8来说,安装托架组件8包括设置在溢流节流阀7顶部的托盘801,托盘801为工字形结构且顶部设置有与温湿度传感器9相配合的固定板802,托盘801中间位置由底部向上依次套设有移动套环803与弹簧804,移动套环803圆
周外侧开设有四个等距排列的固定槽805,固定槽805内部设置有固定轴806,固定轴806与夹紧杆807顶部保持活动连接,托盘801底部圆周外侧设置有四个等距排列的限位槽808,限位槽808内部设置有限位轴809,夹紧杆807顶部开设有与限位轴809相配合的滑槽810,托盘801顶部开设有将其贯穿的通线孔811,托盘801为工字形结构,弹簧804与移动套环803均位于托盘801的工字形结构凹槽内部保持活动连接,夹紧杆807为s形结构,滑槽810为半圆弧形结构且位于夹紧杆807顶部,滑槽810的圆心朝向托盘801圆心位置,限位轴809位于滑槽810内部,从而能够通过托盘801顶部的固定板802实现温湿度传感器9的安装固定,并通过底部的夹紧杆807固定在溢流节流阀7顶部,操作简单快捷,仅需通过按压托盘801即可实现安装,进而实现温湿度传感器9在管道上的安装固定并进行实时监测。
33.安装托架组件8的工作原理:将温湿度传感器9卡接在多个固定板802内侧实现安装,同时来自管道内的接线可穿过通线孔811与温湿度传感器9底部的接线端口14进行连接,待连接完毕后,可通过握持托盘801,将夹紧杆807对准溢流节流阀7顶部的突出管道上,并向下按压,由于滑槽810为向外张开的半圆,在夹紧杆807向下靠近管道的过程中会在限位轴809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使得四个夹紧杆807实现张开,此时移动套环803会向上运动并挤压弹簧804,直至夹紧杆807完全接触管道并对其实现夹紧,停止向下按压,此时弹簧804会向下压紧移动套环803,也就导致夹紧杆807会产生向内聚合的作用力实现对管道的夹紧。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温湿度传感器9来说,温湿度传感器9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若干接线端口14,温湿度传感器9正面由顶部至底部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5与操作按键16,从而能够进行扩展连接,实现多种检测功能的扩展,并且能够直观清晰的进行操作与显示。提高人工观测的便携性,降低操作难度。
35.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6.在实际应用时,将本装置转移至待除尘车间内部,通过连接水管对水箱5进行供水,并调节分流管11的方向与高度,使其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喷雾喷洒在空气内大面积的实现降尘除尘。在正式运行中,通过控制机箱4连接电源并进行相关配置,即可驱动整体装置进行运行。而温湿度传感器9及其他传感器的安装,可通过使用安装托架组件8依次固定在溢流节流阀7或其他相关的管道上,具体操作步骤及原理为:
37.将温湿度传感器9卡接在多个固定板802内侧实现安装,同时来自管道内的接线可穿过通线孔811与温湿度传感器9底部的接线端口14进行连接,待连接完毕后,可通过握持托盘801,将夹紧杆807对准溢流节流阀7顶部的突出管道上,并向下按压,由于滑槽810为向外张开的半圆,在夹紧杆807向下靠近管道的过程中会在限位轴809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使得四个夹紧杆807实现张开,此时移动套环803会向上运动并挤压弹簧804,直至夹紧杆807完全接触管道并对其实现夹紧,停止向下按压,此时弹簧804会向下压紧移动套环803,最终使夹紧杆807产生向内聚合的作用力实现对管道的夹紧。
38.在传感器安装完毕后,即可进行自动化实时检测,当环境内温湿度超过预设阈值,即可通过电信号反馈作用到控制机箱4,通过驱动过滤增压机箱3,对水箱5内水进行抽取过滤并增压运输至出水管6,经过溢流节流阀7,最终流入分流管11及喷头12中,经过雾化出水对空气中灰尘进行沉降。此外由于喷头12安装在分流管11一端,喷头12及分流管11数量可
根据驱动过滤增压机箱3的功率大小进行选装,一般可安装300个喷头12同时进行雾化喷射,从而能够大规模的进行抑尘降尘,大大提高抑尘除尘效率。
39.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集成化可移动的结构设计,能够大大减小喷雾除尘装置的体积,便于移动转移,同时降低生产与维护成本;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9、控制机箱4及电驱动可调式溢流节流阀7等结构,能够实时控制溢流节流阀7,确保喷雾的浓度,使其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实现喷雾除尘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提高除尘效率,同时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对信号进行调整,使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此外,本装置水喷雾系统在降尘的同时可以起到降温效果,温湿度传感器9可以实时控制溢流节流阀7,确保环境温度在设定值内时系统保持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智能自动化。通过设置安装托架组件8,能够实现温湿度传感器9的卡接固定,并能够将其固定在溢流节流阀7上,仅需通过操作人员的按压即可实现安装固定,操作简单快捷,能够在保证温湿度传感器9稳定性的同时,降低温湿度传感器9安装拆卸的难度,便于后期的检查维护或更换。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