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4340发布日期:2022-02-09 15:21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香精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2.食用香精是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调合而成,用于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而在香精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搅拌反应釜对原料进行搅拌,使其匀质混合。
3.现有食用香精生产的搅拌反应釜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食用香精的原料粒度较小,采用传统单一的搅拌方式难以实现多种原料的匀质混合,需要长时间的搅拌以达到混合要求,从而影响食用香精生产的搅拌效率,同时,现有食用香精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定量添加附加物,由于传统搅拌反应釜往往未能够配备称重装置,且在称重和添加过程中产生附加物的损耗,影响食用香精配比的合理性。
4.为此,提出了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具备便于匀质搅拌以及定量加料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面的中心处紧固安装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釜体传动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桨叶,且多个桨叶的外围固定设置有矩形框,所述釜体的外表面连通有循环管,且循环管的表面安装有液泵,并且循环管的一侧贯穿釜体连通有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的表面开设有料孔,所述液泵下方法兰连接有加热筒,且加热筒内固定设置有电热管,所述搅拌电机一侧焊接有支座,且支座的顶面固定有加料筒,所述釜体上部表面连通有引出软管,且引出软管的一端通过法兰端管与加料筒下部连通,所述循环管下部表面连通有引入软管,且引入软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与加料筒螺纹连接。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座的顶面嵌设安装有称重传感器,且称重传感器与加料筒的底面抵触,所述加料筒的端口处对应螺纹盖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引出软管和引入软管的表面均安装有阀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加热筒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且加热筒内的电热管为螺旋结构。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弧形管的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料孔。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釜体顶面的边缘处开设有进料口,且釜体的底面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的表面安装有阀门。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釜体侧壁面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
的输出端分别与搅拌电机、液泵和电热管电性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面板开启循环管表面的液泵,促使循环管将釜体下部的反应液吸出,进而由循环管将反应液灌入处于釜体内侧上部的弧形管,使得反应液通过弧形管表面等距开设的多个料孔喷出,此过程中,通过控制面板开启加热筒内安装的电热管,使得电热管对循环状态下的反应液进行加热处理,而通过控制面板开启搅拌电机,促使搅拌电机输出端带动搅拌桨传动,使得搅拌桨表面固定设置的多个桨叶以及多个桨叶外围设置的矩形框对反应液进行搅拌,以加热、循环和搅拌三种形式实现原料的匀质混合,提升搅拌效率;
1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食用香精生产的附加物投入加料筒,促使处于加料筒下部的支座通过嵌设安装的称重传感器对附加物进行称重,进而附加物的重量数据由控制面板的显示屏予以显示,有利于附加物的定量添加,当称重完成时,通过开启引出软管和引入软管表面的阀门,促使反应液由引入软管灌入加料筒,进而由连通加料筒下部的引出软管回流至釜体内,实现加料筒内附加物的充分添加,减少传统附加物在称重和添加产生的损耗,保障食用香精配比的合理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的加料筒结构示意图。
18.图例说明:
19.1、釜体;2、控制面板;3、引出软管;4、支座;5、称重传感器;6、引入软管;7、螺纹盖;8、加料筒;9、搅拌电机;10、进料口;11、循环管;12、液泵;13、加热筒;14、电热管;15、排料管;16、搅拌桨;17、桨叶;18、弧形管;19、料孔;20、法兰端管;21、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
2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食用香精搅拌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顶面的中心处紧固安装有搅拌电机9,且搅拌电机9的输出端贯穿釜体1传动有搅拌桨16,搅拌桨16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桨叶17,且多个桨叶17的外围固定设置有矩形框,釜体1的外表面连通有循环管11,且循环管11的表面安装有液泵12,并且循环管11的一侧贯穿釜体1连通有弧形管18,弧形管18的表面开设有料孔19,液泵12下方法兰连接有加热筒13,且加热筒13内固定设置有电热管14,搅拌电机9一侧焊接有支座4,且支座4的顶面固定有加料筒8,釜体1上部表面连通有引出软
管3,且引出软管3的一端通过法兰端管20与加料筒8下部连通,循环管11下部表面连通有引入软管6,且引入软管6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螺纹盖7,螺纹盖7与加料筒8螺纹连接,通过控制面板2开启循环管11表面的液泵12,促使循环管11将釜体1下部的反应液吸出,进而由循环管11将反应液灌入处于釜体1内侧上部的弧形管18,使得反应液通过弧形管18表面等距开设的多个料孔19喷出,此过程中,通过控制面板2开启加热筒13内安装的电热管14,使得电热管14对循环状态下的反应液进行加热处理,而通过控制面板2开启搅拌电机9,促使搅拌电机9输出端带动搅拌桨16传动,使得搅拌桨16表面固定设置的多个桨叶17以及多个桨叶17外围设置的矩形框对反应液进行搅拌,以加热、循环和搅拌三种形式实现原料的匀质混合,提升搅拌效率;
23.在一个实施例中,支座4的顶面嵌设安装有称重传感器5,且称重传感器5与加料筒8的底面抵触,加料筒8的端口处对应螺纹盖7设置有内螺纹21,引出软管3和引入软管6的表面均安装有阀门,通过将食用香精生产的附加物投入加料筒8,促使处于加料筒8下部的支座4通过嵌设安装的称重传感器5对附加物进行称重,进而附加物的重量数据由控制面板2的显示屏予以显示,有利于附加物的定量添加,当称重完成时,将引入软管6的螺纹盖7与加料筒8端口的内螺纹21连接,对加料筒8进行密封,通过开启引出软管3和引入软管6表面的阀门,促使反应液由引入软管6灌入加料筒8,进而由连通加料筒8下部的引出软管3回流至釜体1内,实现加料筒8内附加物的充分添加,减少传统附加物在称重和添加产生的损耗,保障食用香精配比的合理性。
24.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筒1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且加热筒13内的电热管14为螺旋结构,通过连接法兰便于加热筒13与循环管11的密封连接。
25.在一个实施例中,弧形管18的表面等距开设有多个料孔19,通过多个料孔19能够增加反应液进入釜体1内部的均匀性。
26.在一个实施例中,釜体1顶面的边缘处开设有进料口10,且釜体1的底面连通有排料管15,排料管15的表面安装有阀门,通过进料口10和排料管15,便于进料和排料。
27.在一个实施例中,釜体1侧壁面设置有控制面板2,且控制面板2的输出端分别与搅拌电机9、液泵12和电热管14电性连接,称重传感器5通过导线与控制面板2电性连接,控制面板2的表面设置有显示屏,通过控制面板2便于控制搅拌电机9、液泵12和电热管14的开关,而显示屏便于显示称重传感器5检测的重量数据,具体为公知的现有技术,不做过度赘述。
28.工作原理:
29.使用时,将釜体1置于合适的位置,接通电源,当混合搅拌时,通过控制面板2开启循环管11表面的液泵12,促使循环管11将釜体1下部的反应液吸出,进而由循环管11将反应液灌入处于釜体1内侧上部的弧形管18,使得反应液通过弧形管18表面等距开设的多个料孔19喷出,此过程中,通过控制面板2开启加热筒13内安装的电热管14,使得电热管14对循环状态下的反应液进行加热处理,而通过控制面板2开启搅拌电机9,促使搅拌电机9输出端带动搅拌桨16传动,使得搅拌桨16表面固定设置的多个桨叶17以及多个桨叶17外围设置的矩形框对反应液进行搅拌,以加热、循环和搅拌三种形式实现原料的匀质混合,提升搅拌效率,当加料时,通过将食用香精生产的附加物投入加料筒8,促使处于加料筒8下部的支座4通过嵌设安装的称重传感器5对附加物进行称重,进而附加物的重量数据由控制面板2的显
示屏予以显示,有利于附加物的定量添加,当称重完成时,将引入软管6的螺纹盖7与加料筒8端口的内螺纹21连接,对加料筒8进行密封,通过开启引出软管3和引入软管6表面的阀门,促使反应液由引入软管6灌入加料筒8,进而由连通加料筒8下部的引出软管3回流至釜体1内,实现加料筒8内附加物的充分添加,减少传统附加物在称重和添加产生的损耗,保障食用香精配比的合理性。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