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8312发布日期:2022-03-17 02:2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大多数龙头净水器仅具有单一净水功能,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和变化的用水需求,特别是对热水的取用需求,虽然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带有加热功能的龙头净水器,其主要包括过滤单元和加热单元,能够满足过滤和加热的基本需求,但当过滤单元和加热单元同时集成于龙头净水器时,受空间结构的限制以及安装工艺等方面的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对龙头净水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布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内部水流管路的布置具有较高的要求。
3.而且,经事实证明,龙头净水器内的用于实现进水、出水等管路的布置对净水器的高效拆装、结构布局、使用寿命、可靠性等具有重大影响,然而现有的此类净热一体式的龙头净水器内管路的布置错综复杂且相互干涉,因此存在诸多缺陷,而且,由于管路布置不合理,容易导致各部分结构拆装难度较大进而对换芯、维修等操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净水器结构复杂且不紧凑、占用空间大等缺陷,给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的生产制造及安装、可靠使用等带来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中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包括净化腔、加热腔、滤芯组件及水路板组件,所述水路板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净水管、进热管及出热管,所述水路板组件还包括安装滤芯组件的安装座,所述净水管贯通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净水管连通所述滤芯组件的过滤后端,所述净水管连通所述进热管,所述进热管及出热管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贯通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净化腔相连通,水从进水管流入净化腔,经过滤芯组件进入净水管,并自进热管进入加热腔,通过出热管流出加热腔。
7.作为优选,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本体、固定在滤芯本体上端的上密封堵盖及固定在滤芯本体下端的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设有与滤芯本体内部连通的出水管。
8.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插接于所述净水管内,出水管的外侧壁与净水管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9.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座呈圆筒状,安装座远离底座的一端设有上敞口,所述上敞口边缘沿轴向凸起形成用于固定滤芯组件的固定筋,所述净水管与进水管贯通所述安装座的下端面。
1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筋的内侧设有止位凸起,所述下端盖的外边沿抵接与所述止位凸起。
11.作为优选,所述固定筋的数量为3个,所述固定筋均匀分布在所述上敞口边缘。
12.作为优选,所述净水管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径向凸起形成安装筋,所述安装筋装配于龙头净水器的外壳上,所述安装筋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水路切换器的旋接头。
13.作为优选,所述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旋接于龙头净水器的外壳底端,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装配安装筋的缺口。
14.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呈圆筒状,底座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下敞口,所述净水管、进热管及出热管并排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
15.作为优选,所述底盖的底面设有密封环筋,所述底座的外侧面与所述密封环筋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底盖的中部安装有起泡器,所述起泡器与所述出热管相连通。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水路板组件集成有连通净化腔与水源进口的进水管、连通过滤后端的净水管、连通加热腔的进热管及出热管,即通过一个水路板组件集成有包括用于进原水、净化腔出水、加热腔进水、加热腔排水在内的所有管路,实现了功能的集成,也有助于过滤组件、加热组件等在净水器内的模块化拆装;将加热组件与过滤组件均安装在水路板组件上,解决了加热组件与过滤组件之间复杂的水路连接结构,简化了管路结构,有助于促进龙头净水器内部结构的布局合理性和紧凑性。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路板组件、滤芯组件及底盖的装配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滤芯组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上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上支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加热控制单元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下支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加热组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29.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内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外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1.图1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2.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外壳本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3.图17是本实用新型水路板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18是本实用新型水路板组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35.图19是本实用新型底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6.图中:1、外筒2、加热组件上支架2-1、固定部2-2、连接部2-3、连接筋2-4、过水流道2-5、安装腔2-6、环筋2-7、通孔3、加热组件下支架3-1、第一凸台3-2、第二凸台3-3、外环卡位3-4、进水通道3-5、出水通道4、水路板组件4-1、安装座4-2、底座4-3、安装筋4-4、进水管
4-5、固定筋4-6、止位凸起4-7、净水管4-8、进热管4-9、出热管4-10、连通管5、滤芯组件5-1、滤芯本体5-2、上密封盖5-3、下端盖5-4、中央流道5-5、出水管6、触发开关组件7、电路板8、固定罩9、外壳9-1、外壳本体9-2、缺口10、底盖10-1、密封环筋11、起泡器12、过水间隙13、弹性罩14、过滤前端15、净化腔16、过水腔17、内筒18、密封筋19、第一过水孔20、第二过水孔21、加热腔入口22、加热腔出口23、隔离块24、第一加热腔25、第二加热腔26、密封端27、卡箍28、调节段。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38.在图1至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净热一体龙头净水器,包括:
39.外壳9,设有水源进口与水源出口,所述外壳内集成有同轴设置的净化腔15与加热腔,且所述水源进口、净化腔、加热腔及水源出口依次连通;
40.滤芯组件5,安装于所述净化腔内,所述滤芯组件具有过滤前端14与过滤后端,所述过滤前端连通所述水源进口,所述过滤后端连通所述加热腔;
41.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滤芯组件的外周,所述加热组件内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腔设有连通所述滤芯组件的过滤后端的加热腔入口21、及连通所述水源出口的加热腔出口22;
42.加热控制单元,所述原水通过水源进口进入到所述滤芯组件的过滤前端,经所述滤芯组件过滤的净化水自所述过滤后端流入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控制单元接收控制信号启动所述加热组件,以对所述加热腔内的净化水进行加热,所述净化水自所述水源出口流出所述外壳。
43.加热组件套设在滤芯组件外,加热组件内形成加热腔,加热腔环绕净化腔且加热腔与净化腔同轴设置,滤芯组件安装在净化腔内,加热控制单元设置在滤芯组件的正上方,滤芯组件加热组件的内壁之间形成过滤前端;外壳内集成有同轴的加热腔与净化腔,加热腔与净化腔位于同一个外壳内,相比与传统的独立设置的过滤装置及加热装置,龙头净水器的整体体积大大减小,加热组件位于滤芯组件的外周,加热组件内形成加热腔,滤芯组件位于净化腔内,表明加热组件环绕滤芯组件设置,加热组件环绕且与滤芯组件同轴设置,进一步减小了龙头净水器的径向尺寸;水源进口、净化腔、加热腔及水源出口依次连通,原水通过水源进口进入净化腔,水从滤芯组件的过滤前端通过滤芯组件后进入过滤后端,净化水进入加热腔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的净化水从水源出口流出,实现了对原水的过滤及加热,当加热组件不工作时,龙头净水器只对原水进行过滤,加热组件工作时,加热组件能够对滤芯组件过滤后的净化水进行加热,实现对净化水的加热。
44.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内筒17及外筒1,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的两端形成密封,外筒与内筒之间的腔体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入口及加热腔出口设置在加热腔的同一端,所述加热腔的另一端设有过水孔,所述加热腔入口与所述过水孔分别位于所述滤芯组件的两端,所述净化水在加热腔内由加热腔入口端向所述过水孔的一端流动,再由过水孔的一端向加热腔出口端流动。加热组件包括内筒及外筒,外筒的长度长于内筒的长度,外筒套设在内筒外,内筒的两端径向外凸形成密封端26,密封端设有密封圈,密封端与外筒的内壁形成密封,内筒侧壁与外筒侧壁
之间的腔体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入口及加热腔出口设置在加热腔的下端,加热腔的上端设有过水孔,净化水由加热腔的入口进入加热腔自下而上流动,通过过水孔绕过滤芯组件后再回到加热腔内自上而下流动,净化水在所述加热腔内轴向流动的长度为两倍加热腔的轴向高度,增加了净化水在加热腔内的流动时间,使得净化水能够被充分加热,大大提高了龙头净水器的加热效果。
45.所述加热腔包括设置在所述滤芯组件径向两侧的第一加热腔24及第二加热腔25,所述净化水通过加热腔入口进入第一加热腔,所述净化水在第一加热腔内自下而上流动,净化水通过所述过水孔触发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后进入所述第二加热腔,净化水在所述第二加热腔内自上而下流动,加热后的净化水从加热腔出口流出。
46.所述加热腔内对称设有轴向的密封筋18,所述密封筋将所述加热腔分隔成所述第一加热腔及所述第二加热腔,所述过水孔包括第一过水孔19及第二过水孔20,所述第一过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腔的上端,所述第二过水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腔的上端,所述加热腔入口设置在第一加热腔的下端,所述加热腔出口设置在第二加热腔的下端,所述净化水从加热腔入口流入第一加热腔,从第一过水孔流出第一加热腔并触发加热控制单元,再从第二过水孔流入第二加热腔,最后从加热腔出口流出。密封筋对称设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壁上,所述密封筋沿轴向延伸至所述内筒的密封端,密封筋将加热腔分隔成径向对称的第一加热腔及第二加热腔,内筒上部靠近密封端处沿周向设有过水孔,过水孔均匀分布在内筒上,位于第一加热腔内的过水孔为第一过水孔,位于第二加热腔内的过水孔为第二过水孔,内筒下部靠近密封端处沿周向设有过水口,过水口均匀分布在内筒上,位于第一加热腔内的过水口为加热腔入口,位于第二加热腔内的过水口为加热腔出口,第一过水孔、第二过水孔、加热腔入口及加热腔出口的数量均为多个,提高了水流的通量。所述外筒上套设有电连接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卡箍27,所述卡箍上设有弯折的调节段28,调节段用于改变外筒的径向尺寸,保证外筒与内筒密封筋之间的密封性。
47.如图7至图11所示,所述加热组件的端部固定有加热组件支架,所述加热组件通过加热组件支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加热组件支架包括加热组件上支架2,所述加热组件上支架分别与内筒及外筒密封连接,所述加热组件上支架设有过水流道2-4,所述过水流道连通所述过水孔,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上支架,且加热控制单元位于所述过水流道的上方,通过过水流道的净化水触发所述加热控制单元。
48.所述加热组件上支架包括固定部2-1、连接部2-2及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的连接筋2-3,所述连接筋上设有通孔2-7,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形成所述过水流道,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外筒密封连接且所述固定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内筒密封连接,所述固定部设有安装腔2-5,所述加热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49.加热组件的两端固定有加热组件支架,加热组件支架包括加热组件上支架与加热组件下支架3,加热组件上支架与加热组件下支架均与内、外筒密封连接,加热组件上支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部、连接筋及连接部,固定部的周侧与外筒的内壁密封连接,连接部的周侧与内筒的内壁密封连接,固定部与连接部间隔设置,固定部位于过水孔的上方,连接部位于过水孔的下方,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形成过水流道,过水流道连通第一过水孔与第二过水孔,固定部背向连接部的一侧内凹形成安装腔,加热控制单元位于安装腔内,加热组件下支架呈凸台状,加热组件下支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与内筒的内壁形成密封的第一凸台
3-1、与外筒的内壁形成密封的第二凸台3-2,加热组件下支架上还设有与加热腔连通的进水通道3-4及出水通道3-5,所述进水通道及出水通道对称设置在加热组件下支架的两侧,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及第二凸台之间,第一凸台与内筒的密封连接处位于加热腔入口的上方,第二凸台位于加热腔入口的下方,内筒与第一凸台之间设有过水腔16,所述过水腔连通进水通道与加热腔入口及出水通道与加热腔出口,所述过水腔内径向对称设有轴向的隔离块23,所述隔离块将过水腔分隔为第一过水腔及第二过水腔,第一过水腔与第二过水腔对应第一加热腔及第二加热腔设置,隔离块与密封筋位于同一直线,第一过水腔内的净化水通过加热腔入口进入第一加热腔。
50.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电路板7及触发开关组件6,所述触发开关组件设置在电路板上,所述触发开关组件包括弹性罩13及设置在弹性罩上方的触点开关,所述弹性罩与所述安装腔形成的压力腔与所述过水流道相连通,通过所述过水流道内的净化水进入压力腔向上挤压弹性罩,触点开关闭合,加热腔开始工作。安装腔的底壁设有圆孔,圆孔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环筋2-7,所述弹性罩密封罩设在环筋上,所述环筋与弹性罩内部形成压力腔,所述圆孔边缘向下延伸形成所述连接筋,连接筋与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筋设有通孔,过水流道内的净化水通过通孔进入压力腔,弹性罩的顶部设有凸点,触点开关位于凸点的正上方,净水进入压力腔后,弹性罩变形向上凸起,凸点顶起触点开关使触点开关闭合通电。
51.如图16至图19所示,所述外壳包括水路板组件4,所述水路板组件包括底座4-2,所述底座上设有净水管4-7、进热管4-8及出热管4-9,所述进热管、净水管及出热管均纵向(即外筒的轴向)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水路板组件还包括安装滤芯组件的安装座4-1,所述净水管贯通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净水管连通所述滤芯组件的过滤后端,净水管与进热管之间横向连接有连通管4-10,所述净水管通过所述连通管连通所述进热管,所述进热管及出热管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横向设置的进水管4-4,所述进水管贯通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净化腔相连通,水从进水管流入净化腔,经过滤芯组件进入净水管,并自进热管进入加热腔,通过出热管流出加热腔。净水管与进热管固定在底座上的一端均封死,净水管、连通管及进热管共同组成净水流道,进水管行成进水流道,出水管形成出水流道。
52.所述水路板组件集成有连通净化腔与水源进口的进水流道、连通滤芯组件的过滤后端与加热腔的净水流道,连通加热腔及水源出口的出水流道,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水路板组件之间留有过水间隙12,所述过水间隙连通所述进水流道及滤芯组件的过滤前端。所述滤芯组件设置在所述水路板组件上,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芯本体及设置在滤芯本体5-1两端的上密封盖5-2与下端5-3盖,所述滤芯本体内设有中央流道5-4,所述下端盖设有出水管5-5,所述出水管插接于所述净水管内,出水管的外侧壁与净水管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出水管连通所述中央流道及净水流道,所述下端盖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所述过水间隙,原水通过所述过水间隙进入过滤前端,经过滤芯本体过滤,净化水从出水管流入净水流道。
53.所述安装座呈圆筒状,安装座远离底座的一端设有上敞口,所述上敞口边缘沿轴向凸起形成用于固定滤芯组件的固定筋4-5,所述净水管与进水管贯通所述安装座的下端面。所述固定筋的内侧设有止位凸起4-6,所述下端盖的外边沿抵接与所述止位凸起。所述固定筋的数量为3个,所述固定筋均匀分布在所述上敞口边缘。
54.所述底座呈圆筒状,底座远离安装座的一端设有下敞口,所述净水管、进热管及出
热管并排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
55.外壳还包括外壳本体9-1,所述净水管远离安装座的一端径向凸起形成安装筋4-3,外壳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安装筋相配的缺口9-2,所述安装筋装配于龙头净水器的外壳本体上,所述安装筋的外侧设有用于连接水路切换器的旋接头,所述水源进口设置在安装筋远离进水流道的一侧即所述水源进口为旋接头的端口;加热组件下支架的进水通道及出水通道向下延伸并分别插接在净水流道与出水流道内,即进水通道插接在进热管内,出水通道插接在出热管内;出水管滤芯本体朝向内筒的一侧为过滤前端,中央流道为过滤后端,净化腔内的水从滤芯本体的侧部进入,通过滤芯本体过滤后进入中央流道,中央流道内的净化水通过出水管进入净水流道。
56.所述外壳底端设有安装加热组件的敞口,所述滤芯组件及加热组件通过所述敞口整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敞口上安装有底盖10,所述底盖旋接于龙头净水器的外壳底端,所述底盖上设有起泡器,出热管与起泡器想连通,所述起泡器为水源出口。所述底盖的底面设有密封环筋11,所述底座的外侧面与所述密封环筋的内侧面之间设有密封圈。
57.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位于外筒外侧的固定罩8,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上分别设有安装所述固定罩的外环卡位3-3,外环卡位用于限定固定罩的位置,固定罩的内壁抵接在外环卡位上,加热组件上支架及加热组件下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罩的上下两端,固定罩将加热组件上支架、加热组件下支架、内筒及外筒连接为一个整体。安装时先将固定罩套在外筒外,再将加热组件上支架及加热组件下支架插入内筒及外筒内并用螺钉将加热组件上支架及加热组件下支架与固定罩固定,此时加热组件已连接为一个整体,再将加热控制单元装入加热组件上支架的安装腔内并固定,后将加热组件自外壳的敞口装入外壳并将加热组件上支架用螺钉固定于外壳的顶部,将滤芯组件的出水管插接在水路板组件的净水管内,再将插接有滤芯组件的水路板组件自敞口装入外壳本体内,使得安装筋对准外壳本体的缺口插入,且加热组件下支架的进水通道及出水通道分别插接在进热管内与出热管内,最后旋入底盖完成安装。
58.原水从外壳的水源进口进入进水流道,通过进水流道进入滤芯组件与水路板组件之间的过水间隙到达过滤前端,通过滤芯本体过滤后的净化水沿着中央流道及出水管进入净水流道,而后净化水依次通过进水通道、第一过水过水腔、加热腔入口、第一加热腔、第一过水孔进入过水流道并触发加热控制单元,并继续依次通过第二过水孔、第二加热腔、加热腔出口、第二过水腔、出水通道、出水流道,最后从水源出口即起泡器流出。
59.本实用新型将加热组件与过滤组件集成到一个外壳内,相比于传统龙头净水器独立设置的过滤装置及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龙头净水器的整体体积大大减小,加热腔与净化腔同轴设置进一步减小了龙头净水器的径向尺寸,原水先通过净化腔过滤,过滤后的净化水再进入加热腔加热,既能实现原水过滤,又能实现净化水加热,满足了更多的使用需求;在龙头净水器轴向高度一定的情况下,加热腔一分为二,净化水能够重复进入加热腔内加热,增大了净化水的加热时长,使得净化水能够被充分加热,提高了龙头净水器的加热效果;利用进入加热腔内的净化水触发加热控制单元,使得加热控制单元被触发时,加热腔内有水的存在,避免了干烧的情况出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