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8804发布日期:2022-06-14 21:4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搅拌工艺多数使用电机辅助搅拌头来实现,在不同场景下会按照需求选用不同的搅拌头,同样的,搅拌配置对不同流体搅拌有不一样的效果。另外的,对于呈液状的搅拌物,如带悬浮颗粒、或速溶粉剂等颗粒物的液体,为了减少颗粒物在搅拌后出现沉淀的现象,而导致溶液下层浓稠而上层稀薄的问题,于是需要不停得搅拌溶液,而现有通过电机驱动搅拌头连续搅拌液体的方式,虽然能够实现搅拌均匀的作用,但是电机的持续工作会导致用电消耗增加,同时搅拌头的体积较大,往往存在占用空间并且不易于维修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能够替代现有通过电机驱动搅拌头进行搅拌的作用,并且实现节省电量消耗、节约占用空间、易于更换的功能。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包括调抽液泵和搅拌筒,所述抽液泵的进液口连接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远离所述抽液泵的一端伸入所述搅拌筒内,所述抽液泵的出液口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远离所述抽液泵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远离所述出液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回流管和排液管,所述回流管远离所述三通管的一端伸入所述搅拌筒内。
6.进一步得,所述回流管远离所述三通管的末端连接有出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远离所述回流管的末端朝向所述搅拌筒的内壁设置,所述出水接头的管径沿远离所述回流管的方向缩小设置。
7.进一步得,还包括切换阀座,所述切换阀座的侧面开设有分别供所述回流管和排液管卡接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切换阀座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之间设置有通管控制件,所述通管控制件的控制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设置。
8.进一步得,所述切换阀座靠近所述第一卡槽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与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相连通,所述通管控制件包括与所述切换阀座连接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的移动端沿靠近所述第一卡槽和/或第二卡槽的方向移动,所述移动件的移动端设置有切换阀块,所述切换阀块与所述连通槽滑动连接,所述切换阀块朝向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两个侧面均凸起有挤压块。
9.进一步得,所述移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同轴转动有丝杠,所述丝杠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螺纹贯通有转接座,所述转接座设置有线性导轨,所述线
性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切换阀座远离所述连通槽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所述连通槽相连通,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一卡槽朝向所述第二卡槽的方向延伸贯通,所述线性导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切换阀块与所述线性导轨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得,所述切换阀块靠近所述连通槽内底面的端面开设有螺孔,所述线性导轨远离所述滑槽内底面的端面贯通有通孔,所述线性导轨的通孔与所述切换阀块的螺孔之间连接有同一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后,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11.进一步得,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同轴转动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同轴转动有同步轴,所述同步轴远离所述联轴器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丝杠设置于所述轴承座远离所述联轴器的一侧,所述同步轴与所述丝杠同轴转动,所述轴承座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同步轴和丝杠转动连接,所述丝杠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同步轴的长度方向一致。
12.进一步得,当所述搅拌筒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搅拌装置还包括聚流盘,所述聚流盘的盘面贯通有若干连接孔,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三通管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孔插接,若干所述排液管远离所述三通管的末端朝向一致。
13.进一步得,所述聚流盘的外周面设置有挡耳,所述挡耳贯通有安装孔。
14.进一步得,所述抽液管远离所述抽液泵的末端连接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远离所述抽液管的末端朝向所述搅拌筒内设置,所述转接头远离所述抽液管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转接头的末端插入所述搅拌筒内设置。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旨在于通过设计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以替代现有通过电机驱动搅拌头搅拌的功能,进而实现节省电量消耗、节约占用空间、易于更换的优点。故而通过设置抽液泵和搅拌筒,抽液泵利用抽液管将搅拌筒内的搅拌混合液抽至抽液泵的位置,利用三通管的分流作用,将出液管抽出的搅拌混合液分别排入回流管和排液管,由于回流管远离三通管的末端伸入搅拌筒内,因此通过抽液泵的泵送作用,将回流管内的混合液体循环排返搅拌筒内,而排入搅拌筒内的混合液体会由于液体排流作用,进而对搅拌筒内的混合液产生冲击搅拌的作用,从而带动搅拌筒内的混合液连续地进行搅拌,从而减少搅拌筒内的液体在静置后出现分层的现象,进而实现混合液持续保持混合均匀的状态。特别的,通过设置回流管在抽液泵的抽液作用向搅拌筒内进行回流而实现连续搅拌的作用,以替代现有通过电机控制搅拌头实现搅拌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节省电量消耗、节约占用空间和便于更换清洗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25.图9为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10本实用新型的抽液泵、搅拌筒通过抽液管、三通管、回流管和排液管的连接状态图。
27.图中:1、搅拌筒;2、抽液泵;21、抽液管;22、转接头;23、连接管;24、出液管;25、三通管;26、回流管;27、排液管;28、出水接头;3、切换阀座;31、第一卡槽;32、第二卡槽;33、连通槽;34、滑槽;35、切换阀块;36、挤压块;37、螺孔;4、驱动电机;41、联轴器;42、同步轴;43、轴承座;44、丝杠;45、转接座;46、线性导轨;47、通孔;5、聚流盘;51、连接孔;52、挡耳;53、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9.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包括抽液泵2和搅拌筒1,搅拌筒1用于放入需要进行搅拌的物料,如相应的搅拌液和颗粒粉剂。且抽液泵2可通过螺丝安装在相应的固定平台上,同时搅拌筒1可放置在水平面上,抽液泵2的进液口连接接通有抽液管21,抽液管21远离抽液泵2的一端伸入搅拌筒1内,用以将搅拌筒1内的溶液经过抽液管21抽至抽液泵2的位置,抽液泵2的出液口连接接通有出液管24,出液管24远离抽液泵2的一端连接接通有三通管25,三通管25远离出液管24的两端分别连接接通有回流管26和排液管27,回流管26远离三通管25的一端伸入搅拌筒1内,而排液管27远离三通管25的一端则放置在所需的位置,用以将搅拌筒1内的溶液排至相应的位置。其中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中所述的抽液泵2的选择较佳地为蠕动泵,能够有效地提高液体流动的稳定性。
30.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旨在于通过设计自循环非接触式的搅拌装置,以替代现有通过电机驱动搅拌头搅拌的功能,进而实现节省电量消耗、节约占用空间、易于更换的优点。故而通过设置抽液泵2和搅拌筒1,抽液泵2利用抽液管21将搅拌筒1内的搅拌混合液抽至抽液泵2的位置,利用三通管25的分流作用,将出液管24抽出的搅拌混合液分别排入回流管26和排液管27,由于回流管26远离三通管25的末端伸入搅拌筒1内,因此通过抽液泵2的泵送作用,将回流管26内的混合液体循环排返搅拌筒1内,而排入搅拌筒1内的混合液体会由于液体排流作用,进而对搅拌筒1内的混合液产生冲击搅拌的作用,从而带动搅拌筒1内的混合液连续地进行搅拌,从而减少搅拌筒1内的液体在静置后出现分层的现象,进而实现混合液持续保持混合均匀的状态。特别的,通过设置回流管26在抽液泵2的抽液作用向搅拌筒1内进行回流而实现连续搅拌的作用,以替代现有通过电机控制搅拌头实现搅拌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节省电量消耗、节约占用空间和便于更换清洗的作用。
31.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为了提高回流管26将其内部混合液体回流排入搅拌筒1内时,能够提高液体流速从而增强搅拌效果。回流管26远离三通管25的末端连接有出水接头28,出水接头28远离回流管26的末端朝向搅拌筒1的内壁设置,出水接头28的管径沿远离回
流管26的方向缩小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该出水接头28呈l型设置,其一靠近回流管26一端的管件管径大于另一靠近搅拌筒1内壁的管件管径,由于出水接头28的管径沿远离回流管26的方向缩小设置,根据流体力学原理,回流管26从出水接头28排入搅拌筒1内时的流速会由于出水接头28管径的缩小而增大,进而达到增强搅拌效果的作用。
32.参照图1至图10所示,为了实现回流管26和/或排液管27通闭液体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还包括切换阀座3,切换阀座3通过螺丝与相应的固定平台连接固定,切换阀座3的侧面开设有分别供回流管26和排液管27卡接的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切换阀座3位于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之间设置有通管控制件,通管控制件的控制端分别朝向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内设置,通管控制件用于实现通闭回流管26和/或排液管27内液体流通情况。因此通过设置通管控制件的通闭作用,在限定的使用场景,则可以根据需求控制回流管26和/或排液管27的通闭情况。
33.为了实现通管控制件控制卡接于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的回流管26和排液管27。切换阀座3靠近第一卡槽31的侧面开设有连通槽33,连通槽33与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相连通,通管控制件包括与切换阀座3连接的移动件,移动件的移动端沿靠近第一卡槽31和/或第二卡槽32的方向移动,移动件的移动端设置有切换阀块35,切换阀块35与连通槽33滑动连接,切换阀块35朝向第一卡槽31和第二卡槽32的两个侧面均凸起有挤压块36。因此,在移动件的移动作用下,带动切换阀块35沿靠近第一卡槽31和/或第二卡槽32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切换阀块35的挤压块36与回流管26或排液管27的外表面挤压,从而实现限制回流管26或排液管27液体流通的作用。
34.为了实现移动件带动切换阀块35移动的作用。移动件包括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通过螺丝与相应的固定平台锁附连接,驱动电机4的驱动端同轴转动有丝杠44,丝杠44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端螺纹贯通有转接座45,转接座45通过螺丝锁附连接有线性导轨46,线性导轨46的长度方向与丝杠44的长度方向一致,切换阀座3远离连通槽33的侧面开设有滑槽34,滑槽34与连通槽33相连通,滑槽34沿第一卡槽31朝向第二卡槽32的方向延伸贯通,线性导轨46与滑槽34滑动连接,切换阀块35与线性导轨46可拆卸连接。由于切换阀座3与相应的固定平台处于相对固定状态,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在驱动电机4的驱动作用下,丝杠44连续螺纹转动,从而带动线性导轨46沿其长度方向前后运动,进而带动切换阀块35前后运动的作用。
35.为了实现切换阀块35与线性导轨46可拆卸连接的功能。切换阀块35靠近连通槽33内底面的端面开设有螺孔37,线性导轨46远离滑槽34内底面的端面贯通有通孔47,线性导轨46的通孔47与切换阀块35的螺孔37之间连接有同一螺栓,螺栓穿过通孔47后,与螺孔37螺纹连接。
36.为了提高丝杠44与驱动电机4同步转动运动的同步性,从而提高整体结构运动的稳定性。驱动电机4的驱动端同轴转动有联轴器41,联轴器41远离驱动电机4的一端同轴转动有同步轴42,同步轴42远离联轴器41一侧安装有轴承座43,轴承座43通过螺丝与相应的固定平台锁附连接,丝杠44安装在轴承座43远离联轴器41的一侧,同步轴42与丝杠44同轴转动,轴承座43通过轴承分别与同步轴42和丝杠44转动连接,由此提高丝杠44转动运动的顺畅度,丝杠44的长度方向与同步轴42的长度方向一致。
37.参照图1至图10所示,由于搅拌筒1内的搅拌混合也会最终从排液管27中排出至相
应所需位置,当搅拌筒1的数量较多,则多个排液管27的排液口的位置不一,因此为了实现多个排液管27的排液口盛接混合液位置统一的功能。当搅拌筒1的数量为多个时,搅拌装置还包括聚流盘5,聚流盘5安装于相应的固定平台上,聚流盘5的盘面与水平面相平行,聚流盘5的盘面贯通有若干连接孔51,排液管27远离三通管25的末端与连接孔51插接,若干排液管27远离三通管25的末端朝向一致,且均朝下设置。因此,在盛接排液管27内排出的混合液体时,可以将相应的容器放置聚流盘5的下方,用以盛接排液管27排出的混合液体,从而达到操作方便的有益效果。
38.为了实现聚流盘5与相应的固定平台保持相对的固定的作用,聚流盘5的外周面设置有挡耳52,挡耳52贯通有安装孔53,因此聚流盘5的挡耳52的安装孔53可以通过螺丝与相应的固定平台锁附连接,从而实现二者相对固定的作用。
39.为了便于延长抽液管21的长度,同时实现抽液管21的长度方向进行转弯转折的作用。抽液管21远离抽液泵2的末端连接有转接头22,转接头22呈l型设置,转接头22远离抽液管21的末端朝向搅拌筒1内设置,转接头22远离抽液管21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管23,连接管23远离转接头22的末端插入搅拌筒1内设置。
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利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组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