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1506发布日期:2022-03-09 14:0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除尘除雾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背景技术:

2.除雾器是脱硫吸收塔的重要部件。除雾器安装在吸收塔上方,主要作用是把烟气中的夹带的液滴和浆液分离出来,避免雾滴进入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它的工作机理是:烟气中携带的雾滴以一定的速度通过除雾器,由于惯性作用,雾滴撞击到除雾器叶片上并被捕集,当捕集的雾滴越来越多,达到一定重量后落下,再次进入脱硫塔。
3.传统的折流板除雾器包括平板式除雾器和屋脊式除雾器,去除雾滴的粒径在15μm以上;折流板除雾器容易结垢堵塞,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需要定时进行冲洗,造成脱硫系统废水量较大。同时,传统折流板除雾器除尘效果有限,如果脱硫后端不设湿式静电除尘器等除尘装置,吸收塔出口粉尘浓度很难确保低于20mg/nm3,更不必说实现5mg/nm3的超低排放。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除雾装置及吸收塔。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包括筒体、湍流叶片、凝聚器;
7.所述筒体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
8.所述湍流叶片安装在所述进口端,所述湍流叶片包括均布于所述进口端的若干叶片,每一所述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内壁,另一端相交于设置于进口端中心的连接块;
9.所述凝聚器安装在所述湍流叶片与所述出口端之间的所述筒体内,用于去除烟气中的粉尘和雾滴。
10.本技术方案中,烟气通过筒体的进口端流入,然后经由筒体的出口端流出,在筒体内首先经过湍流叶片进入到筒体内部,在经过湍流叶片的时候烟气发生了偏转,带动上方的凝聚器形成无规则的紊流运动,粉尘和雾滴在紊流运动中被凝聚、捕集回落,除尘除雾后的烟气通过出口端流入到大气中。本技术方案的除雾器,烟气经过湍流叶片形成紊流进入筒体内,通过凝聚器将粉尘和雾滴捕集去除,加速了烟气的净化,提高除雾器的除雾效率。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凝聚器包括若干凝聚层和限位装置;
12.所述凝聚层设置于筒体内部;
13.所述限位装置安装于所述出口端所在的筒体上,用于限定凝聚层在筒体内运动。
14.本技术方案中,位于筒体内的若干层凝聚层能够将紊流运动的烟气进行分层过
滤,提高烟气处理的净化率。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凝聚层为铺满筒体内的凝聚球,相邻所述凝聚球之间均相互接触。
16.本技术方案中,凝聚球在紊流烟气的作用下进行转动,相邻的凝聚球在转动的过程中凝聚球之间产生碰撞和摩擦,有效的将去除烟气中的粉尘和雾滴。
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凝聚层的层数为三层。
18.本技术方案中,凝聚层具有三层,使得中间层的凝聚球向上或下运动时与上层凝聚球或下层凝聚球进行碰撞,进一步的增加了凝聚球与凝聚球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提高烟气的净化率。
1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为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空隙小于所述凝聚球的直径。
20.本技术方案中,防护网用于避免凝聚球在运动过程中流出筒体,保持凝聚球稳定进行烟气的除尘和除雾。
2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穿过所述凝聚层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网。
22.本技术方案中,支撑杆位于筒体的中心处,便于凝聚球围绕支撑杆进行转动并发生碰撞,进行烟气的除尘和除雾。
2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且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筒体为圆柱形结构。
24.本技术方案中,筒体为圆柱形结构设计,便于进行加工制造。
25.一种除雾装置,包括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和过滤板;
26.所述过滤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湍流凝聚除雾器一一对应的容置孔;
27.每一所述湍流凝聚除雾器放置于与之相对应的容置孔内。
28.本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除雾装置,包括过滤板和除雾器,多个除雾器安装在过滤板上。
29.一种吸收塔,包括一种除雾装置和塔体;
30.所述塔体内具有烟气过滤器腔;
31.当所述除雾装置的个数为一个时,所述除雾装置安装于所述烟气过滤腔内;
32.当所述除雾装置的个数不少于两个时每一所述除雾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且相邻除雾装置之间具有暂存腔。
33.本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在吸收塔塔体的过滤腔内安装不同个数的除雾装置,当过滤腔内具有至少两个除雾装置时,除雾装置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内,且相邻除雾装置之间具有暂存腔,暂存腔减缓过滤后的烟气,有利于烟气除尘。
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5.烟气通过湍流叶片进入到筒体内产生紊流烟气,吹动凝聚球发生摩擦碰撞,粉尘和雾滴在紊流运动中被凝聚、捕集并回落至吸收塔内,提高烟气除尘除雾的净化率,提高除雾器的除尘除雾性能,具有重要的环保和社会意义。
36.本实用新型的湍流凝聚除雾器适用范围广,可以满足脱硫系统全工况的性能要求;满负荷和低负荷状态下,凝聚器都会在湍流叶片的作用下形成无规则的紊流运动。
附图说明
3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除雾器第一视角立体图示意图;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除雾器第二视角立体图示意图;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除雾器俯视图示意图;
4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除雾器a-a剖视图示意图;
4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除雾装置示意图;
4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吸收塔部分结构示意图。
44.图中:1、湍流凝除雾器;101、筒体;102、支撑杆;103、连接杆;104、防护环;105、凝聚球;106、连接块;107、叶片;108、烟气通道;109、过滤板;110、容置孔;111、塔体;112、放置凸缘;113、支撑梁;2、除雾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6.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方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47.实施例一:
48.参见图1-4所示,一种湍流凝聚除雾器,包括筒体101、叶片107、凝聚器,筒体101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叶片107安装在进口端,用于将进入筒体101内的烟气形成湍流烟气,叶片107包括均布于进口端的若干叶片107,每一叶片107的一端固定连接筒体101内壁,另一端相交于设置在进口端中心的连接块106;凝聚器安装在叶片107与出口端之间的筒体101内,用于去除烟气中的粉尘和雾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叶片107为倾斜设置,并且相邻叶片107之间的烟气通道108为倾斜通道,倾斜的叶片107能够使得通过叶片107的烟气产生湍流烟气,便于凝聚器进行过滤。
49.参见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凝聚器的具体示例,凝聚器包括三层凝聚层和限位装置;凝聚层为铺满筒体101内的凝聚球105,相邻凝聚球105之间均相互接触。凝聚球105在紊流烟气的作用下进行转动,相邻的凝聚球105在转动的过程中凝聚球105之间产生碰撞和摩擦,有效的将去除烟气中的粉尘和雾滴;凝聚层具有三层,相邻的凝聚层之间没有空隙,使得中间层的凝聚球105上下左右均有相邻的凝聚球105,进一步的增加了凝聚球105与凝聚球105之间的碰撞和摩擦,提高烟气的净化率。
50.参见图1和4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括防护网和支撑杆102,支撑杆102的一端固连于连接块106,另一端穿过凝聚层固定连接防护网,支撑杆102位于筒体101的中心处,便于凝聚球105围绕支撑杆102进行转动并发生碰撞,进行烟气的除尘和除雾滴。值得一说的是,本实施例中,防护网包括若干同心防护环104和若干连接杆103,连接杆10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杆102上,连接杆103呈发射状的分布于支撑杆102上,且相邻连接杆103之间的角度相同,防护环104等间距设置于支撑杆102上,且与支撑杆10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
的是,防护环104与支撑杆102之间形成的透气孔小于凝聚球105的直径,防止凝聚球105透过防护网,影响到烟气过滤。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103将支撑杆102的四周分为六个扇形区域,防护环104的个数有四个。
51.特别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凝聚球105为球体结构,在遇到紊流烟气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凝聚球105被紊流烟气吹起,小于透气孔的凝聚球105的部分球体露出透气孔,当凝聚球105被紊流烟气吹起撞击到防护网上,防护网阻挡凝聚球105的同时将凝聚球105回弹撞击相邻凝聚层的凝聚球105,实现凝聚球105之间的相互撞击,提高烟气过滤的净化率。
52.在实际的应用中,待过滤的烟气经过叶片107进入到筒体101内,由于叶片107中的叶片107倾斜设置,烟气进入筒体101内时形成湍流烟气,湍流烟气带动凝聚球105转动,湍流烟气吹动凝聚球105进行螺旋向上运动,当靠近防护网的凝聚球105撞击到防护网时,防护网将凝聚球105进行回弹,使得同一凝聚层的凝聚球105发生碰撞,同时相邻凝聚层的凝聚球105发生碰撞凝聚球105去除烟气中的灰尘和雾滴,灰尘与雾滴凝聚下落到叶片107上,由于叶片107为倾斜设置,凝聚的灰尘与雾滴逐渐的堆积,由于自身的重力滑落,实现烟气的除尘和除雾滴。
53.实施例二:
54.参见图5所示,一种除雾装置,包括湍流凝聚除雾器1和过滤板109;过滤板109上设有若干与湍流凝聚除雾器1一一对应的容置孔110;每一湍流凝聚除雾器1放置于与之相对应的容置孔110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湍流凝聚除雾器1采用的是实施例一中所提到的湍流凝聚除雾器1。
55.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除雾装置2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调整过滤板109的大小,以及过滤板109上湍流凝聚除雾器的个数,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56.实施例三:
57.参见图1-6所示,一种吸收塔,包括除雾装置2和塔体111;塔体111内具有烟气过滤器腔;当除雾装置2的个数为一个时,除雾装置2安装于烟气过滤腔内;当除雾装置2的个数不少于两个时,每一除雾装置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过滤腔内,且相邻除雾装置2之间具有暂存腔。需要说明的是,烟气过滤腔内的设有与除雾装置2相配合的放置凸缘112,用于限定除雾装置2在烟气过滤腔内的位置,除雾装置2的下方设有用于支撑除雾装置2的支撑梁11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除雾装置采用的是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除雾装置2。
58.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在吸收塔塔体111的过滤腔内安装不同个数的除雾装置2,当过滤腔内具有至少两个除雾装置2时,除雾装置2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于过滤腔内,且相邻除雾装置2之间具有暂存腔,暂存腔减缓过滤后的烟气,有利于烟气除尘。
5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以及对于上述实施例一个或多个进行组合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或组合,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